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崛起 >

第89章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89章

小说: 三国之蜀汉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枫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离开。赵舒取过地图,仔细看了看,口中喃喃念道:“荆州,襄阳,上庸,汉中。”随手提起案旁的毛笔,在南郑上面狠狠地画了一个圈,掷笔又道:“文长,你是不得不这样做?还是本就想这样做呢?”

三日之后,费诗终于如愿地把赵舒请动了,两人一起出荆州,西进成都。费诗前来传诏,身边带了一队禁卫,赵舒也带了十余家将,一行近百人,准备先过襄阳,再经上庸,汉中进入西川。费诗也知道上庸郭淮,汉中魏延与赵舒交同莫逆,赵舒这样取道也是为了安全着想,对他来说能请赵舒进成都,就已经是心满意足,哪里还敢来过问赵舒走哪条路?

在南郡境内,风平浪静,一进襄阳地界,刚过临沮,就见见面烟尘滚滚,马蹄巨响。费诗还不知道自己死期已至,对赵舒笑道:“想是关将军派兵来护送将军。”

赵舒淡淡一笑,一语双关道:“是来送先生的。”

费诗再抬眼望去,立时脸色巨变,惊道:“这是何处军马?”话音未落,一支劲箭破风而来,队伍前面的那名禁卫军官,惨叫一声便落马而死。接着羽箭横飞,一众禁卫纷纷中箭。

赵舒在阵中大呼道:“是武陵蛮夷作乱。”指着旁边的一座山丘道:“先退往此山,坚守待援。”说完,部下十余家将便拥簇而行。费诗一脸惊恐,打马跟在赵舒身后,只走得几步,就被一箭穿心而过,落马而亡。赵舒看着他圆睁的双眼,心中微微的一动,随即又带人撤退。

赵舒的十余家将都有坐骑,在赵舒一声喊喝之后,都一起先跑。而费诗带的禁卫三停只有一停有马,剩下的步卒全被射杀。那对蛮兵人数也不多,就五六十骑,但弓硬弩强,又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赵舒带着人马不作抵抗,一心后撤,自然是一败涂地。

赵舒带着三十骑逃入山中,正要下令依险抵抗,就听后面蛮兵中有人喊道:“杀了汉人一个当官的,取首级回去献给大王,一定有重赏。这些胆小鬼逃跑了,就放他们一马。”接着一众蛮兵大喊几声,又都呼啸而去。

赵舒先派一名家将下去打探,确认蛮兵走远,这才带人马下山,回到受伏之处。一片尸体狼藉,费诗的头果然已经被取走。赵舒看着那队禁卫,缓缓道:“这些蛮子是越来越放肆了,费先生已死,不如先回荆州再作打算。”

这一群小兵更不敢违背赵舒的意思,当下就地挖坑,将阵亡的将士埋掉。再以帐布将费诗的无头尸体捆绑在马上,又转而向荆州来。

赵舒先谴人回去报信,至当阳便有桓易带兵前来接应。回到荆州,使人以香木雕刻成头状,与尸体一起入棺,设灵堂,赵舒又不免大哭一场。

又过得三两日,武陵太守急报,周边的各蛮又蠢蠢欲动,望赵舒调兵支援。赵舒将巩志的奏报转给伊籍,让他带着那群禁卫替赵舒去趟成都。自己又写了一道请罪的上疏,先说自己“保护天使不力,以至死于贼人之手,臣诚惶诚恐,自请责罚”,又道“武陵各蛮不尊王化,擅犯天威,今大王受禅在即,当平叛以立国威。臣愿起兵再次征讨,使大王天威达于四方”。这道表章上去,赵舒就不信还能有理由一定让自己回成都?就算有诏书来,怎么也是这个月底,到时候再说什么“战事吃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等,只要这“仗”一打起来,借口可就多了。

且不说伊籍带人去成都,费诗的棺木赵舒在荆州给他风光大葬,赵舒亲自在他坟前上了一柱香,心中默默祷告:“费先生,你的死可不是为了我的一己之私,也算是为汉中王尽忠。你自己走好。”赵舒转头看着不远处的于禁墓碑,暗道:“文则,我会尽量匡正汉室,只是……”

第二百二十九章 加官爵刘备称帝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汉中王刘备于成都承汉统,继皇帝位,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法正为尚书令,马超为骠骑将军,李严为车骑将军,魏延为镇北将军。王世子刘禅为太子,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一众文武皆有封赏。

赵舒仍守荆州,加镇东将军,与魏延同级,比之马超,李严又差了一个档次。关平加征东将军,屯襄阳,互不统属,也互不节制。自从费诗被杀之后,法正想也知道赵舒不会轻离荆州,也不再派使者来传诏,让赵舒去成都。赵舒原本以为有了关平在襄阳牵制着,法正怎么也得让自己喘口气,那知道册封将军的诏书刚下来,紧跟着成都又来了一道诏书。

其大略意思是,刘备以关羽之死,其咎缘于孙权背信,派吕蒙偷袭荆州。加之曹丕称帝,孙权称藩,刘备便定于章武元年七月,从成都起兵伐吴。与孙权开战,荆州自然就是前线,诏书上以赵舒为前督部,厉兵秣马,准备粮草,等候大军汇合攻吴。

赵舒送走天使,心中又是一阵苦笑,刘备伐吴的事情,诏书已经下了,看样子是没有办法阻止。只是荆州现在还在赵舒的手中,夷陵是刘备自己的地盘,所谓的“火烧连营七百里”就不应该再发生了吧?

关兴,桓易等人知道成都又来诏书,早就等候在外,赵舒让家将请进之后,关兴便迫不及待道:“某早说先生不止是个‘镇东将军’,怎么样?陛下又下诏书来,封了你什么官?”

赵舒嘿嘿一笑,道:“这官可大了,前军督部,开路先锋啊。”

“先锋?”关兴一听这话,顿时就兴奋起来,急急问道:“陛下要开战?和谁?曹魏,还是孙权?这几个月没有仗打,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厅中关兴,桓易,叶枫,天翼四人都是心腹,于圭也不是外人,赵舒便将诏书递于关兴,叹道:“是与孙权,陛下要为君侯报仇。”

关兴看也不看,又交给桓易,喊道:“太好了,我这两月,巡视竟陵,汉阳等地,就是想渡江先占了江夏,擒了高平再说。先生,你说吧,什么时候起兵?”

“这事我说了可不算。”不愧是将门虎子,听见打仗就这么来劲,赵舒却是不想过军营里的苦日子:“陛下定的是七月起兵,只是让先准备好粮草舟楫,没有说攻打江夏的事情。”

此时桓易已经看完诏书,上前一步,道:“孙家在江东已立三世,急切不可图。陛下不是一直贯彻联吴抗曹的国策么?如何现在本末倒置,放着国贼曹氏不除,却先伐吴?”

赵舒看着桓易,笑道:“怎么?吕蒙去世之后,桓大哥就不急着攻吴了么?”玩笑之后,赵舒也叹气道:“吾也不知道陛下是何打算,这事孔明,孝直在成都也应该阻止,却不知为何已经定下诏书。而且诏书上也没有说清楚,这究竟是臣下的意思,还是陛下自己拿的主意。”

桓易又道:“先生是不是应该上书劝谏一番?”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赵舒懒懒一笑,道:“这些事情该孔明,法正去做,吾只要奉命行事就可以了。”说完又转头问关兴,道:“荆州军马钱粮如何?”

荆州军务,赵舒疏于打理,就交给他全权负责。谁知道关兴也挠了挠脑袋,傻笑着望向桓易。桓易见关兴看着自己,忙替他答道:“荆州军马加上襄阳征东所部,已近五万,训练也甚为纯熟,只是过半没有经历战阵,真正上了疆场怕仍有不足。至于财粮方面,禀承先生农商并重,兵甲屯田的意思,也颇为充足。”

“好。”赵舒瞪了关兴一眼,道:“有将军与机伯等人在,吾便无忧了。离起兵还有些时日,不足的地方还可以准备。你们都下去吧。”

关兴怕赵舒责骂,巴不得这一句话,急忙于天翼等人行礼告辞。桓易却仍站着不动,等其余四人离开,才又问道:“先生当真要随驾攻吴?”

赵舒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既然心意已决,吾等也只好尽力而为。”

“明知伐吴是错,先生何以不进言?”桓易看着赵舒,不解道:“这似乎不应该是先生的为臣之道。”

“桓大哥多心了。”成都的事情,那是一时半刻能说清楚的?而且事关重大,虽然都是心腹之人,我也不敢轻易泄露。

桓易见赵舒如此神情,不由急道:“先生是真没有觉察,还是早就成竹在胸?”说着又靠近,小声道:“先生知道伐吴不可,孔明,法正也知道。陛下自己心里也断然不会已经关君侯一人,而罔顾家国大事。陛下此举,先生不得不防,只恐其效曹操昔日明下襄阳,暗谋司马之故事。”

桓易还当真是个人才,能看破这一点,只是他万万想不到,想来算计赵舒的不是刘备,而是法正。在这诏书之前,成都已经来了一封密信,东征全是法正一个人的意思,伐吴倒在其次,乘机收回荆襄,进驻川系将领才是真。

赵舒看着桓易,道:“此事的确不得不防,荆州军心如何?”

“自然是唯先生之命是从。”桓易道:“要是陛下相逼过甚,先生或可降曹,或可降吴,只是这两位关将军,先生料也下不了狠心,着实棘手。”

“不用这一步。”赵舒将成都的来信拿出,递于桓易,笑道:“看来此事也不该再瞒着你,好生看看吧,这几个月的诏书全是出自法正之手,与主上毫无干系。”

桓易大吃一惊,将信笺接过,仔细一看,喃喃道:“难怪陛下受禅之时,连下数道诏书要先生回成都,先生都抗命不遵,原来是这般回事。”

“此次伐吴,法正还是想让我调离荆州。”赵舒嘿嘿一笑,道:“他也不想想,自己在成都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孔明难道就没有丝毫知觉?”

桓易指着信,问道:“这信是孔明给先生的?”

“他哪里能有这样好心?”赵舒又道:“法正这样紧锣密鼓地对付我,就算能把荆州夺取,孔明也会马上发难,以勤王之名除去法正。法正做事太张扬,不像孔明这样全在暗处,这几个月,法正势大,孔明在成都也是夹着尾巴做人。”

桓易也点头,道:“孔明却是劲敌,法正却错将先生列为第一号对手,实在是失策。”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赵舒轻叹一声,道:“法正自己找死,却也怨不得人。”

桓易问道:“先生准备如何行事?”

“假造舟楫,训练军士,伐吴的样子还是要做做,不能让法正觉察。”赵舒拿过那封信,道:“至于以后的事情,成都方面会通知我。”

第二百三十章 逼面圣刘备东伐

蜀汉章武元年七月,皇帝刘备于成都起兵五万伐吴。魏延守汉中,孔明,李严,马超守西川。法正带一干川将吴懿,黄权等人随驾从征。大军自成都起,经东郡,巴西郡,巴东郡,及至荆益二州边境之白帝城,驻军不前。

刘备此举江东震动,孙权急调周泰,韩当等将驻守江夏,一面派人向刘备求和,声言数次侵袭荆州,皆是吕蒙之意,今吕蒙已死,愿于蜀汉永结盟好,共谋曹魏。

东吴派是求和使者是孔明之兄,诸葛谨。先至荆州,再由赵舒派人护送去白帝城求见刘备。现在吕蒙已经死,孙刘两家应该是以和为贵,法正这次出兵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伐吴,诸葛子瑜的使命应该很容易就可以达成。

送走诸葛谨,赵舒知道法正对付自己的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法正也太贪心了,自己在成都为非作歹也就罢了,还惦记着赵舒的荆州。低估了赵舒也就失误了,连刘备,孔明也小看了,真不知道他这几十的岁数,是不是活到猪身上了。

过得几日,都尉张嶷奉命带五百御林军护送诸葛谨回江夏,再返荆州。张嶷官职不大,却是身负皇命,带的又是皇家禁卫。赵舒亲自出城,延请入府,早已经设好酒宴,关兴,桓易等将都列席相陪。

数巡酒过,关兴牵挂着伐吴的战事,便开口问道:“张将军,诸葛子瑜此次求和,陛下是什么意思?”

张疑道:“陛下还不曾回复,此事众臣或战或和,意见不一。小将此次前来荆州,就是奉陛下之命,来请镇东将军前往白帝,商议此事。”

这话一说,席中众人又都看向了赵舒,赵舒拿起酒杯,浅饮一口,问道:“法尚书是什么意思?”

张嶷又道:“法大人多次劝阻,只是陛下执意要战,故而以将军久在荆襄,悉知东吴底细,奏请陛下召将军前往白帝,想听听将军的意见。”

法正还是想诓赵舒去白帝城,他总以为自己在暗,赵舒在明,却不知赵舒已经熟知他在成都的事情,明暗之势,早已生了变故。张嶷说完话,就直视着赵舒,想赵舒快些作出答复。赵舒只好道:“孙权闻陛下大军前来,江夏已经驻有重兵,荆州地处前线,吾一时也脱不开身。不如吾将意见写成奏章,由将军代为转呈陛下。”

张嶷如何能答应?当下道:“战和尚在两可之间,东吴也不敢轻举妄动。其中利害还是将军亲自对陛下说,奏章怕不能尽达将军之意。何况末将临来之前,陛下一再交代,务必要请将军前往,末将带来的五百禁军并非是为了护送诸葛子瑜,而是为了护送将军至白帝。”

上次费诗带了数十人,结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次张疑足足带了五百骑。嘿嘿,看来是不请动自己,誓不罢休。赵舒正不知道如何回答,桓易却道:“今日酒宴特为张将军洗尘,这些事务,来日再商量不迟。”

张嶷却道:“嶷不敢因私而忘公,望将军早作准备,明日末将就请先生一起上路。今日酒宴就到此,将军去了白帝,末将也为将军洗尘。”

张嶷的态度却比费诗强硬的多,行伍出身的就是不一样。赵舒淡淡一笑,暗道,法正你相逼何其急啊?又对着张嶷道:“将军且去馆驿歇息,吾明日就随将军前往白帝城,觐见陛下。”

赵舒这么爽快地答应,倒让张嶷略微一愣,又马上起身道:“如此甚好,末将这就告辞。”

“恕不远送,请。”赵舒也站起身来,示意送客。等张嶷出门之后,桓易急不可待地问道:“先生真要去白帝城。”

赵舒点了点头,对着这几人道:“你们都跟我进来。”说完便转身入内。三国没有电视,电脑等娱乐工具,除了出城游猎,看书便是赵舒最大的乐趣。赵舒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关羽也有空看看春秋,除了这个没有别的事可以消磨打发时间。

赵舒的藏书甚多,书房也就成了赵舒经常与几人商议事情的地方。赵舒先推门而入,桓易,关兴,天翼,叶枫,于圭五人随后鱼贯而入。进门之后,五人都是微微一惊,因为房中早已经先有一人,各自互望了一眼,却都不认识。

赵舒指着那人道:“这位是骠骑将军马孟起的族弟,武威将军马岱。”桓易等人又忙上前行礼,却都一脸疑惑地看着赵舒。

赵舒让众人各自坐下,才道:“马将军也是奉命请吾去白帝城的。”又对着马岱道:“这几位都是我的心腹,你把事情的始末,给他们说一下吧。”

“是。”马岱向赵舒一礼,便起身道:“朝中局势,想必赵将军还没有告知各位。自从家兄与孔明告发彭漾,陛下怒而杀之,法正等川系便多有不满。恰逢陛下病重,法正推举一位医士,姓严,自称是华佗弟子,一度治好陛下之疾,却又反复。宫中群医束手无策,仍只能由那姓严的诊治,陛下的病便操纵在他手中。自此,法正以尚书令,多代陛下出诏书,赵将军征五溪部回荆之后的所有诏书,皆是出自法正之手。”

说到此处,关兴早已经按奈不住,起身道:“你是说法正挟天子,发矫诏,图谋不轨?”

马岱道:“关将军所言不错,此次出兵也是法正一人之意,法正想借机除去赵将军,而陛下也想借将军之力,除去法正。”

关兴看着赵舒,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