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来之前已经吩咐过了,此次演习以野战为主,只有在野战中击败蒙古军队,这种武器才有价值,才能做为大宋北伐的依仗。孟将军的好意孔沛心领了,但是陛下的旨意不能违反,还请孟将军帮着找一支人数不不过千、距离汉水距离在一两日马程内的蒙古军队吧。”孔沛对孟珙的态度显然好了很多,这和洪涛的叮嘱分不开,孟珙和吴玠是南宋为数不多不是纸上谈兵的将领,洪涛虽然没见过他们,但却知道。
“如此说来,唐州之敌倒也合适,此处驻扎有三百多骑兵和几百步兵,统兵之人乃是金国降将汪世显。此人与我朝征战多年,非常狡猾,很难对付。他与邓州、蔡州之敌遥相呼应,攻其一点,其余两点就能驰援,某试过多次,均无功而返。”孟珙虽然是主人,却也不好强行要求孔沛去哪里打仗,一听说孔沛还得到了洪皇帝的命令,必须打野战,立马也不劝了。这是别国的国事,他这个外国将军还是少插嘴为妙。
“孟兄不必担忧,孔将军可以带人直奔唐州,孟兄则可以出兵过江,直补邓州和蔡州。这样一来,汪世显也不能集中兵力对付孔将军,就算有意外发生,两侧的部队也可迅速向中间靠拢,全身而退还是不难的。料那汪世显也不敢进逼过多,毕竟他手里的兵力有限。”这时吴玠也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这位文官出身的将领长于谋划和调动优势兵力诱奸敌军,在川陕战区多次给入侵的蒙古军队以教训,依靠一人之力牢牢把战线稳固住,还能时不时的反击一下,很是给力。
“晋卿此计甚妙,璞玉啊,我看可行。不过孔将军还是要小心为上,蒙古兵将善野战,来去如风,稍有不慎就会遭了他们的毒手。”最后拍板的还是郑清之,既然孟珙愿意出兵保护孔沛的部队,他也愿意顺手推舟的让孔沛去冒冒险。就算最终真的出现了意外,洪涛也不能怪到大宋头上,该做的大宋军队都做了,是你自己的兵将冒进,谁也没辙。
确定了进攻方向和路线,一直都未曾露面的帝国陆军终于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开始分批分拨的乘坐小艇向北岸登陆。这一亮相就又让孟珙的眉头锁紧了几分,那些被孔沛称作火枪兵的军队既没有重甲、也没有利刃,全身的防护就是每个人头上戴着一顶锅盖大小的金属帽子,再加上躯干部分的皮甲,唯一的武器则是人手一根的大棍子,长度不足五尺,黑乎乎的像是镔铁所制。
随后下来的皇家陆战队倒是让孟珙略微舒心了一点,这些士卒好歹还拿着十尺左右的长矛、穿着半身金属盔甲,看上去比刚才的士卒有战斗力多了。
“金河帝国可真够富裕的啊,三个人一匹战马,还都是好马,居然当驮马用,这样做行军倒是方便了,士兵们基本不用拿东西。”站在甲板上看着士兵和马匹被一船一船的送上岸,吴玠率先感叹起来。
“吴将军误会了,这些士兵每人都有一匹马,也都进行了骑术训练,只是由于船只运载空间有限,才压缩成三人一匹马。我们的陛下对逃跑情有独钟,他这样配置军队主要是为了赶路方便,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逃跑。按照他的理论,打不过敌人就先跑,只要人活着就有还手的机会,下次再打嘛。”孔沛居然拿洪涛开起了玩笑,他并不太懂陆军作战,所以此行的任务就是把士兵们运过来再运回去,也就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嘿嘿嘿嘿……”孔沛可以拿洪涛打镲,但郑清之和吴玠就不能太过份了,只能是小声的笑一笑。
“非也,贵国皇帝陛下此乃深得用兵之道!训练有素的士兵很宝贵,有他们在,战争就没输。这一点蒙古人做得更好,他们从来都是一沾即走,在没有绝对把握获胜时,很少摆出拼命的架势。所以他们的部队里百战老兵非常多,战斗力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这里。”孟珙对孔沛的说法并不认同,他反而比较支持洪涛的观点,只是没用逃跑这么直白的字眼,说得更婉转、更好听些。
到底洪涛得没得到用兵之道,谁说也没用,还得看这次演习的结果。帝国陆军的集结速度很快,他们有了战舰代步,辎重可以减少到最少数量,再配上足够的战马和各种方便的战地食品,很快就整理完了队伍,向战舰上发来了准备出发的旗语。然后由孟珙军中的探马带路,向北方开拔了。
三百九十四章菜鸟?
宋代唐州的位置大概就在后世的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在唐宋时期被称为唐州。这里是南阳盆地的南端,扼守着北上的去路。它和襄阳城的作用一样,想通过这片平原北上进入中原地区,必须经过唐州城。而拿下唐州,南阳盆地可就被一脚踹开了大门,北上中原之路无险可守,敌人可以随时出兵威逼长安、洛阳和开封。有了唐州,襄阳就安全的多了,想打襄阳,就的先把唐州拿到手,否则将腹背受敌,后勤运输马上就被切断。
蒙古帝国在海上损失了大量兵力,它也照样没敢轻视唐州,依旧派了一员大将守在这里。只要唐州在,蒙古军队就可以随时进攻襄阳,而南宋的军队想要北上,就得先攻克唐州,才能从盆地东北方、北方和西北方的缺口进入陕西、山西、河南这些地方。只要守住唐州、邓州、蔡州城一线,蒙古帝国控制的中原地区就是安全的。
唐州的守将是南宋的老熟人、当年驻守在川陕边境的金国将领、现在的蒙古万户、便宜主帅汪世显。自打带着蒙古军队攻破了南宋的川陕防线之后,汪世显的官运就来了,从千户一直升到了万户,现在又成了驻守一方的大员,比当年在金国时还显赫。
不过汪世显之所以能历经两朝都站稳脚跟,足矣说明这个人不简单,光会打仗没用,还得有比较长远的眼光。自打蒙古水师在海上被全歼,原本热热闹闹的攻势突然变成了守势之后,他的心里就有点打鼓了。在对蒙古帝国的认识上,他比很多南宋高官要清楚的多,这种国家缺乏长期坚守的条件,它一旦停下了进攻的步伐,国内的矛盾就会凸显。
这个结论可不是汪世显凭空琢磨出来的,他也没有洪涛对后世的了解,他是从帝国内部发生的很多事情里总结出来的。就在去年,西征的诸王已经拒绝再向帝国输送战利品了,而且他们在西边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开始跑马占地,俨然一副占山为王的嘴脸。
蒙古诸王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窝阔台汗在东边耗尽了帝国的财富也没获得南侵的成功,那些蒙古贵族们也开始为自己打起了小算盘。他们不打算再当冤大头了,把自己辛辛苦苦抢来的战利品运回来给窝阔台汗瞎折腾。与其指望帝国把南宋打下来再分赃,还不如就地称王,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多好。
至于说南宋嘛,谁爱打谁打,那些远在中亚地区的蒙古王侯们心里很明白,就算把南宋打下来了,他们也分不到半分钱好处。这种光赔不赚的买卖,谁爱干谁干吧。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南侵失败这件事也严重降低了窝阔台汗的声望。蒙古人不太喜欢失败者,尤其是一个上位本来就有争议的大汗。随着窝阔台汗损兵折将实力大减,原本还不敢说什么、做什么的蒙古贵族都开始不安份了,又旧事重提,把当年汗位的继承权问题抖落了出来。现在即使窝阔台汗手中有足够的兵将,他也不敢再倾巢出动进行南侵了,他得时刻防备着身边那群饿狼。
鉴于帝国国内的形式,汪世显采取了相应的防御策略,那就是低调!原本隔三差五就去南宋防线上挑衅的行动减少到了最低,就算有些蒙古将领不乐意,他也会严加管束,实在管不了的就调到邓州去,别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招灾惹祸。
南宋将领的脾气秉性汪世显很了解,只要你不去主动惹他们,在双方实力没有出现很大变化时,他们是不会主动北上挑战自己的,他打算先看两年再决定何去何从。假如帝国国内逐渐平息了矛盾,肯定会加强这里的兵力,到那时再去耀武扬威不迟。假如帝国国内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国力越来越弱,那他就得为自己和家族的未来想一想退路了。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南宋军队居然大摇大摆的找上门来了,而且兵力并不多,只有寥寥几百人。最让汪世显哭笑不得的是根据探马来报,这一批北上的南宋军队里马匹并不少,还都是高大的大食马,但他们都不骑着,而是把战马当成了驮马,帮全军拉车和驮运装备。
“擂鼓聚将,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胆子!”对于这样一支军队,汪世显觉得自己不出去揍他们一顿都没天理了。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明显是个棒槌,连如何用兵都不懂,就敢出城来进攻自己。得,也别让他白来一次,正好把那些大食马都留下吧,转手送给国内的蒙古贵族,效果比送金银还好,他们天生就喜欢骏马。对于这位给自己送欢乐的南宋将领,汪世显决定留他一条性命,坚决不能弄死,这样的敌人将领越多,自己在这里过得就越舒服。
至于说这会不会是南宋军队的圈套,汪世显也仔细考虑过了。他并没有不管不顾的出城迎战,而是先派出去几股探马,向不同方向探查,看看在这股军队的左右两边和后方有没有南宋的援军。
如果有,那没的说,这就是个圈套,他会立刻向邓州和蔡州的蒙古将领示警,然后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决定下一步动作。如果没有,那就好办了,这位显然又是南宋朝廷里的某位纸上将军来抽疯了。面对这种人带领的军队,千万别客气,能吃下多少就吃多少,自己吃不完就招呼友军一起吃。
“难道说我的运气来啦?来人,挂起老夫的旗号,我们出城迎战!”探马传回来的信息让汪世显喜出望外,这支军队不光是孤军,而且还没带着多少给养,就和出来郊游的老百姓差不多。
而南宋军队的另外两支部队一支在邓州方向、一支在蔡州方向,任何一支想过来救助,都需要至少一整天以上的时间。自己手中有三百多骑兵、六百多步兵,在野战中吃掉一支人数比自己还少的南宋军队,丝毫难度都没有啊。别看蒙古水师在海上被南宋水师打得全军覆没,但是到了陆地上,汪世显坚信,没有三倍以上的南宋军队,就基本不用考虑自己的安危问题,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如何把对方全歼。
虽然汪世显已经有了百分百的把握,但在敌情没有完全明朗之前,他还是没敢离城太远,只前出了十多里地,找了一个高坡做为中军,把自己的部队左右展开,踏踏实实的等着对方送上门来。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支非常奇怪的军队从远处慢慢走了过来。这支军队里没有任何旗号,而且对方显然也发现了自己的部队,干脆停了下来,然后由几路纵队开始展开,变成了一条横着的一字长蛇阵。
“这是南宋谁的军队?肯定不是孟珙的,就算是赵范也不会如此糊涂!”看到对面的南宋军队摆出了如此古怪可笑的阵型,汪世显都有点不好意思派骑兵去冲锋了,这简直就是大人欺负小孩儿。如此单薄的阵型,不管你举着多长的长矛,骑兵一个冲锋,队形就得散架。在野战中步兵对付骑兵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密集的阵型限制骑兵的机动力,一但阵型散了,那这场战斗也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骑兵追着一群兔子,随便砍杀吧。
“探马!他们后面确实没有援军?”不光汪世显如此想,他身边的二儿子汪德臣也有点拿不准,再次询问了负责探查敌情的军官,得到的回答是肯定没有。
“徳臣,为父带领步卒正面诱敌,你带骑兵后发先至,冲散他们的阵型,速战速决。我总觉得这支军队和南宋其它军队不太一样,可是又说不出哪儿不一样。”汪世显小心谨慎是没错,可是看着这么一块肥肉不张嘴肯定也不可能。最终他选择了全力一击,尽快解决战斗,到现在他也没把注意力放到对面这支军队身上,而是担心其它方面出问题。
得到了出击的命令,汪世显的步兵先冲了上去,举着弯刀、盾牌,一边走一边敲击,气势很足。而汪德臣则带着三百多骑兵绕到了高地旁边,只等父亲的步兵把地面的灰土踩踏起来之后,再纵马跟在步兵后面,慢慢接近前线。等距离足够之后,就会突然发起冲锋,越过己方步兵直接冲击对方的防线。
反观火枪兵这边,还是没啥动静,只有几名骑在马上的指挥官在横队前面不停的来回巡视,对这排由百十人构成的横队强调着各种基本纪律。无非就是哪儿的间隔距离不对了,或者说是前后距离太小,再不就是队伍站得不直,有点歪什么的。至于说如何打仗、如何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只字未提。
看到火枪兵如此做派,跟着后面的十几名南宋军队观察员干脆又把坐骑向后带了带。他们是代替郑清之、孟珙和吴玠前来评价作战效果的,并不想把命送在这里。假如这支火枪兵一触即溃,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也很简单,就是掉头玩命跑。
三百九十五章三百勇士
“嘟嘟嘟……”就在蒙古骑兵越过了步兵,准备突袭时,火枪兵的横队里突然响起了尖利的哨子声,然后第一排的枪兵们都把手中的步枪端了起来,瞄准了前方三百多米远的那一片黄腾腾的尘雾。
“嘟……啪啪啪啪……”此时那几位骑着马的将领已经停止了来回溜达,而是举着望远镜老老实实的站到了队列的两侧。他们的任务除了保持队列整齐之外,就是进行观察测距,然后指挥火枪兵们进行统一射击。当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军官鼓着腮帮子吹响了一声长笛,同时挥动着手中的红色小三角旗时,第一排的枪兵队列前突然迸发出一阵白色的烟雾,然后才是炒豆一般的劈啪声。
再然后,这一排枪兵就放下了手中发射完毕的步枪,一边抽出通条擦拭枪管,一边转身沿着队列间的空隙向后面走去,直接站到了第三排士兵身后,从腰带两个皮盒子拿出手指粗细的小纸包塞进了还冒着烟的枪口,再用唾液把一小块薄鲸皮弄湿,包裹着铅丸也塞进了枪口,然后用通条使劲捅了捅。这一套程序完成之后,这些火枪兵把步枪扛在了肩上,楞戳戳的看着左右两边指挥官。
这一套流程下来不过十多秒钟,此时第二排火枪兵也已经发射完毕,又把刚才第一排火枪兵的流程百分百复制了一遍,紧接着第三排士兵手中的步枪也击发了,然后又是这一套。
现在已经装好子弹的火枪兵又转到了第一排,然后听着哨声举起枪,尽量保持水平,待指挥官手中的红旗一落,又是一片白烟和爆响。这些士兵还是头也不回的又去第三排后面装弹了。平均每十秒钟不到,就有一百颗小弹丸呼啸着飞了出去,而这三队枪兵是边打边向后滚动,看上去很像后世的队列表演。
由于黑火药的烟雾太大,火枪兵们根本就看不清前方的具体情况,他们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远处的人影。而他们根本也不瞄准,只要把枪口大概对准了那片人影的方向,别太高或者太低,就可以击发了。至于说射击效果如何,那不是火枪兵该考虑的问题,骑在马上的那些指挥官才是真正的眼睛。
那射击效果到底如何呢?从汪世显发红的眼珠子里就知道了。汪徳臣带领冲锋的骑兵损失惨重,三百多人马能冲到距敌人五十米远的几乎没有,而且跑回来的也不多,大部分全都被某种东西打倒在地,就算人还活着,也被摔得够呛了。不光是骑兵受到了大量伤害,就连自己跟在骑兵后面冲锋的步兵群里也有不少人突然倒地不起。身上啥都没有,只有一个流着血的小洞,就算是穿着盔甲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