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菜闶浅录胰肆耍话盐盏氖虑榛故悄米约杭业亩髡厶诒冉虾侠怼8母锫铮突嵊惺О芎统晒Γ馐悄衙獾模悴荒馨咽О芏既帽鹑顺械#约汗庀硎艹晒Γ遣唤懈母铮墙兴A髅ァ�
第十七章宋朝OP艇
“我家船多,用我家的试,你阿爷要太阳落山时才回来,还有两个时辰呢,不等他!”但黄海是个急性子,他看到洪涛把两张破帆缝合在了一起,上面还缝上了一大串竹辫子编的圆环,还带着上下两根横杆,很是好奇,拉着洪涛就让他用自己的船做试验,还主动让儿子把小木船拖到了沙滩上搁浅了。
“这根绳子是升帆索,把帆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绑牢就可以了。这根绳子是操帆索,穿过隔板这个洞,用来操纵帆的方向,找到合适方向后,把绳子在这根竹筒上绕几下,卡在这个洞上就固定住了。”洪涛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做好的这张破帆装在了黄海那艘小木船上,然后开始给大家讲解这张帆的主要构件用途和它们的使用方法。不光黄海和那几个表哥们要来听,洪涛还把沙滩上的所有人都叫了过来,包括三个孩子。
这种帆很好操作,熟悉了之后,只需要一个人一只手就足够,后世里十多岁的小孩子经过简单的训练都能一只手操帆、一只手掌舵,洪涛相信这些以大海为家、以船当坐骑的疍家人至少不会比后世的那些城市孩子差。
没有滑轮没关系,把船尾的隔板上钻出一个洞,打磨光滑之后也能勉强代替,再把麻绳上系一些结防止手滑,用一个一尺多长的竹筒当锁缆器。需要固定操帆索时,在上面缠几绕就卡在小洞上了。这样的话,只需要坐在船尾的船帮上,一只手拉着操帆索就可以控制帆的方向,把操帆索全部拉紧,帆就和船体平行了,这时候就能选择是左舷吃风还是右舷吃风。只要根据风向把操帆索松开不同的长度,再固定住,帆就会吃满风。这时上下横杆和斜拉杆就会把帆布撑起来,让它无法过多变形,只能被风吹成一个鼓包,带动着小船前行。
至于操舵的问题,洪涛也是按照OP艇的模式做的,就是在舵把上固定一根横着的竹棍,不用太粗,镐把粗细即可。这样坐在船尾的船帮上,左手通过这根竹棍,就能推拉舵把,右手通过操帆索,就能控制帆向,同时升帆索也绑在船尾的隔板上,想升帆降帆都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全都能做。
这就大大解放了船上的劳动力,不用再轮换着去摇木橹,光操作帆和舵,可以省下绝大部分体力,只有在无风或者需要赶路时,才需要木橹的辅助,一艘手摇船基本就变成了以风帆为动力的帆船。至于这样改造成不成,能不能达到洪涛的预期效果,洪涛也不清楚,试验嘛,就得试!
“升帆喽!”安装完、讲解完,洪涛就要来个处女航了。大家七手八脚的把这艘小木船重新推回大海,洪涛坐在船尾,扯着嗓子大喊一声,然后拉动升帆索,把那张全是补丁和破洞的帆升了起来。
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只要方法对,在什么地方都管用的学问。虽然小木船比OP艇大、沉,虽然厚粗布没有合成原料那么轻、那么密,但大致原理都是一样的。小木船稍微在海面上飘荡了几分钟,当洪涛找到了正确的风向之后,那张帆就鼓了起来,然后小木船就开始动了,并且越来越快,向着大海中驶去。
“阿珠,你的眼光就是好,给嫂子讲讲,为啥他一来你就看上了?”岸上的所有人都眼睁睁的看着小船越走越远,这个速度已经比摇橹要快了,而且小船好像还在加速。男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就可以不摇橹了,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就能下海摸更多的鱼蟹。女人们当然也知道男人为啥高兴,泊珠的二嫂把功劳都归功在自己的小姑子身上。
“我去织网了……”泊珠被二嫂问了一个大红脸,她和洪涛之间的状态别人知道归知道,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直接说出来,她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网都织完了,你不如帮心上人多编点竹辫子吧,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你们就有自己的船了呢,正好用得上!”二嫂也是个碎嘴子,开小姑子玩笑也不怕被记恨,泊珠都躲了,她还追着补了一刀。
“哈哈哈哈哈哈……”沙滩上的男女立马就曝出一片笑声,有了自己的船就意味着两个人成家了,这是疍家的规矩。
洪涛已经听不见沙滩上的笑声,他正全神贯注的看着帆的形状,然后慢慢增加帆的吃风面积。由于不太掌握这块拼接起来的破布有多大强度,更不了解这些竹条的韧性,他不敢贸然让风帆全部吃满风。把风帆撑破倒是小事,万一把桅杆搞断那可就麻烦了。
“黄伯,您也来试试?”试验了一小会儿,洪涛已经把风帆调整到三分之二,听着那些竹条和桅杆发出的吱嘎吱嘎声,应该可以挺住,此时小船的速度已经和手摇橹全速差不多了。看到黄海和黄浪坐在船头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操作,洪涛才想起这条船是人家的,于是假客气了一下。
“阿爷,我先来!”假客气最拍遇上真实诚,黄浪显然就比较实诚,洪涛话音刚落,他就迫不及待的跳了起来,连他阿爷都不谦让,自己先走到了船尾。
“你就坐对面,左手抓住这个绳子,右手拿着竹棍……”洪涛根本没动地方,这套装备坐在左舷右舷都可以使用,直接面对面递给黄浪就可以。原本洪涛还想教一教黄浪操作的技巧,可惜黄浪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左右手稍微适应了一下,就开始自己操作了。对于一个常年和大海打交道的疍家人来说,如何找风、如何让帆吃风都快成他们的本能了,只需要熟悉这种感觉就足够,根本不用别人来教授。
“阿爷!%¥¥#,省力气!%¥%¥#&;amp;amp;……”黄浪的汉语说得不咋地,洪涛只能听懂比较短的单词,后面一个字儿也不明白,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和黄海夸赞风帆好用呢。
第十八章试验成功
“黄伯,这里有没有大鱼喜欢出没的海域,我弄的那个滚钩是专门钓大鱼的,最少也得二三十斤往上一条,太小了不好用。”看到黄浪玩风帆一点都不比自己次,洪涛也就不在对面盯着了,离开船尾来到船头,和黄海并排坐在隔板上,开始算计以后的捕鱼大业。
“有,以前要赶潮水、赶风向去,一走就是一天多,如果天气不好、风向不合适,好几天都回不来。泊珠她大哥一家就是那么没的。现在有了你这个澳洲帆,就省事多了,不用人摇,可以一直赶路,找个好天气咱带你去!你福伯好福气啊!”黄海把装水的竹筒递给洪涛,看着不远处的鼓岛,心情非常不错。往常要想到这个岛,就算顺风也得半个多时辰,现在虽然时间上没快多少,可是基本没出什么力气。这种舒服的赶海方式他一辈子都没敢想,却被身边这个高高大大的外乡小子轻易实现了,连他这个很想得开的人都不得不赞叹泊福的运气,海里随便捡个落水鬼都能享福。
“您认识会造船的人吗?我想给自己造一艘新船,澳洲摸样的新船,比咱疍家的船跑得快好几倍。有了快船,咱的海货就能运到琼州或者广州去卖,可以换回来更多的东西,然后就能造更大的船!”洪涛也被成功所鼓舞,开始畅想下一步了。按照他的计划,打渔这是获取资本的第一步,等有了足够大的帆船之后,他就要扬帆起航了。四海都是家,随便带点货物就能赚来补给品。他想驾着自己的大帆船再来一次环球航行,什么哥伦布啊、麦哲伦啊,全玩去吧,后世人唯一知道的就应该是自己,洪涛!
“振州就有造船的好把式,不过造新船要好多钱,先不急,有了你的地笼和这种帆,到了冬天,就够你造一艘连排船的了。打渔先不忙,趁着春节把你和泊珠的婚事先办了,然后你就不是伢子了,做什么都能自己做主。到时候再弄你的快船,挣多挣少都是你自己家的,如果真有你说的那种快船,就带着泊珠回你的家乡去看看,给父母上上坟,也让他们知道你洪家还有后。”黄海会错了意,他以为洪涛要造快船回家乡,所以婉转的提醒洪涛,还是先娶了泊珠再走,否则光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付新船的费用。
“我不打算回家乡,就算娶了泊珠也不想走。咱们的合作社里还有我的股份呢,和大海要吃食,一个人、一家人再有本事,也斗不过它,必须大家团结起来和它抢和它夺。我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和我说过,他们的祖辈就是从大唐过去的,让我早晚要回来。现在我既然回来了,那就不轻易回去,等我有了几百吨的大帆船,再回去把他们接回来,埋到故乡去。”洪涛听出黄海的画外音,没辙啊,还得编瞎话,这回连父母都饶上了,一出游子归乡的戏码上演了。
“好伢子!有出息……刺啦……哎呀。”黄海让洪涛这番慷慨激昂的说辞感动了,拍着洪涛的肩膀,刚想鼓励鼓励洪涛,说点掏心窝子的话,船尾突然传来一声惊叫,船速突然顿了一下,慢了下来。洪涛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怎么了,那块破布被风撕开了。
“你个憨货,&;amp;amp;……%¥##”黄海吓了一跳,直接就从隔板上跳了起来,几步跑到船尾,一边骂一边照着黄浪脑袋上就是一巴掌,然后还嫌不解气,从船舱里抄起一根支网用的竹竿就要打,幸亏洪涛来的快,赶紧把他给抱住了。
“黄伯、黄伯!别动气,一张破布,撕了就撕了,等我阿爷回来,换上新布,多加一层,就没事了。哥啊,这下得劳烦你了,咱们得摇回去。”洪涛看了看那张帆,已经完全从中间撕开了,黄浪可能玩得高兴,偷偷把帆给升满了,这张大补丁摞二补丁的破布经受不住如此的拉力。此时这个儿子都6岁的汉子,抱着脑袋蹲在船尾,就好像自己犯了多大错误一样,头都不敢抬。
“还不赶紧摇船!”黄海气哼哼的把手中的竹竿往船舱里一扔,冲着黄浪大喝了一声,然后抬头看了看那张破布,眼里满是可惜。没办法,疍家人穷啊,衣服穿破了补了又补,实在不能穿就拆开当挂在连排船上的布帘,或者缝补好放到船上当风帆,谁家舍得用新布当帆,那不是败家子吗。
驾着风帆出去,摇着木橹回来,来回这么一折腾,到海滩的时候,陈名恩和泊福已经回来一会儿了,正在从小船里往连排船上卸货物。他们这次总共拉过去两大筐海货,近200斤,换回来一斗米、两匹黎家厚布、两捆粗麻绳和两捆细麻绳。另外洪涛要的20个铁鱼钩正在铁匠铺里加工,后天才能去取。总共卖了两贯钱,经过这么一折腾,陈名恩手里只剩下150多文铜钱。主要是这种黎家厚布比较贵,一匹要500文,想起要拿这么贵的新布去当风吹日晒的船帆,泊福疼的脸上都抽抽了。
“贵点也值了,这简直就是帆布,还带着麻!”洪涛原本还打算把两层黎布像纳鞋底一样用密致的针脚缝制在一起,这样比较结实耐用。可是当他亲眼看到这种黑色布料之后,立刻就打消了之前的念头。
这种布已经很厚重了,而且里面不光是棉,更多的是麻,比后世的帆布还紧密,只要不长期潮湿,一层也足够当帆用的。要是再把上面刷薄薄一层桐油,那就是很理想的帆布。当然了,这是相对而言,和后世那些合成面料相比,这种布小面积使用还凑合,面积太大之后,就太沉了,沾上水之后自重更大,一个人够呛能拉的起来。
“阿珠,还得麻烦你和嫂子们,就按照那面破帆的大小缝制吧,四边都要双层,打眼的地方要双面加布眼多缝几层。这也就70多公分宽,一匹有多长?”洪涛对布料很满意,但是对幅宽有点鄙视,才不到一米宽,太窄了!
第十九章水捞饭
“四丈!”泊珠已经成了洪涛的应声虫,洪涛说啥她都点头,而且立刻执行。
“四丈,小鱼小虾小蛟,都过来,帮叔叔算算,四丈是多少尺?”洪涛一点都不放过扫盲大业,他心里已经得出了答案,还让泊珠带着3个孩子自己算出一个答案来。
宋朝的一匹布长度不到13米,这种黎布幅宽还是最窄的,只有不到70公分。这样的话,一匹布连同双层边角算上,将将也就做出两张帆来,两匹布四张帆,仅够黄家和泊家四艘小船用的,泊珠和自己家的三艘船还没帆用呢。但是这也没办法,钱不够买不起那么多厚黎布,想要更多的帆只能去打更多的鱼。为了这个目标,沙滩上立马就成了竹制品加工厂,男人们劈竹条编蟹笼,女人们就着篝火的亮光开始裁剪缝制帆布,就连孩子也得帮大人打下手,晚饭是简单的咸鱼、芋头和白米饭,就在沙滩上凑合吃。
洪涛不会编竹器,对目前这种大针粗线的缝制方式也不拿手,于是他主动担任了厨师的职务,把泊家两位嫂子替换了下来。蒸米饭和芋头洪涛还是会的,而且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蒸得好。宋朝人恐怕不知道啥叫水捞饭吧?这玩意做出来比蒸、闷都能多出三分之一,特别出数。不过也仅仅是看着多,真吃下去,该是一斤米还是一斤米,全是骗眼睛用的。
这里要说清楚一个概念,这个水捞饭和后世饭店里那些鲍鱼捞饭、鱼翅捞饭不是一个概念。水捞饭是困难时期大家为了多吃几口白米饭而想出的一个烹饪方式,先把大米放到水里泡十多分钟,然后放到滚开的水里煮,就像熬白米粥一样。但是,别把米完全熬熟,当有七八分熟的时候,就把大米捞出来,再放到屉上蒸个十多分钟,就可以了。这样弄出来的大米饭特别蓬松,完全涨开了,看着也特别多。不过吃起来口感没有焖米饭和蒸米饭好,营养更是被米汤带走了不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世里已经很少有人再这么吃米饭了。
可是在宋朝,很多普通百姓每天只吃两顿饭,遇上出力的活计才加一顿。疍家人更别提了,海南岛本来就缺少大米,他们连两顿大米饭都吃不上。要不是为了照顾洪涛,人家顿顿都是芋头,每到初一、十五祭拜龙王和妈祖的时候,才会全家吃一顿白米饭。
洪涛本来是想入乡随俗来着,可是吃了一顿芋头,他就随不了这个俗了。为了让自己的大肠不至于便秘,也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别被活活憋死,还是腐化一下吧。不光要顿顿大米饭,以后还得买点更金贵的小麦面来蒸馒头和包子呢?一个虾仁馅的海鲜包,你说你馋不馋吧!沾点醋和辣椒油……嘿,洪涛每次想起来,都口水湿枕头!哦,对了,这时候还没辣椒呢,那就光醋也成啊!没醋都可以,啥也不蘸照样能吃五个大包子!
可说是这么说,再没皮没脸也不能自己吃大米饭,眼看着旁边的人都啃芋头,更何况还有几个孩子呢。所以洪涛已经和自己的干阿爷陈名恩说好了,每次去城镇里卖鱼,都要换回足够的大米,三天可以吃一次芋头,剩下的时间都吃大米。自己有把握可以让大家过上这种腐化的生活,如果捕不到那么多渔获,洪涛宁愿自己离开。一个穿越了三次的现代人,连三家人的大米饭都挣不到,还有脸穿越啊?一头撞死在礁石上得了,说不定还能穿回金字塔岛上去,继续去当他的土皇帝。
不过目前这个捕鱼大业刚刚起步,用钱的地方太多,大米饭还真有点不太够了,洪涛只能很无耻的连自己的肚子带着其他人的肚子一起蒙。水捞饭加上蒸咸鱼干,再来点海菜,也算是海鲜捞饭了不是,反正小鱼小虾他们三个孩子吃得挺香。泊福那个抠老头虽然一脸的不高兴,但是手里的竹筷子可没停,两碗饭之后还就着米汤饶了一个大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