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公子?”荀彧低声惊呼了一声。
来的正是曹丕。他独身一人,身穿丧服,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荀彧看看张绣,后者还在笑,但五官已经开始扭曲。荀彧暗叫不好,张绣这样的投诚者,最为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不安。这时曹丕跑过来,无疑对他是最大的一个刺激。
荀彧快步走下台,上前搀住曹丕胳膊低声道:“公子,此地乃朝中议事之所,无诏带钩擅入,是要有大麻烦了。你擅闯朝殿,已是祸事不小,再不退去,只怕你父亲会不高兴。”
曹丕把目光扫了一眼张绣和贾诩,对荀彧道:“荀先生,我自有分寸,只问几句话就走。”
“胡闹!天子就在上头,岂容你一个小孩子随意僭越。难道你想篡位不成?”
荀彧喝道,他真的有点光火了。曹丕这孩子平日里很懂礼数,举止无不规矩,怎么今天像是中了邪一样。曹丕看了看刘协,发现伏寿没在旁边,有些失望。他咬牙道:“荀先生,此是我曹家之事。您事后无论如何责罚,丕儿绝不怨恨——但现在,请让我问清楚。”
“不行,我不允许。”
“死的是我大哥,又不是你大哥!”曹丕突然高声叫道,猛地甩脱荀彧手臂,冲上前去。年轻人的身体行动迅捷,动作灵敏,长期案牍工作的荀彧拦阻不及,竟被他冲了过去。
曹丕小小的身躯跑到整个殿中,来到张绣面前,把手里的铭旌重重戳在地上:“张将军,吾兄曹昂可是死于您手?”
张绣到底是一代豪雄,既然话已经说开了,他便单腿跪地,双手抱拳道:“大公子身中六箭三刀,皆出自我军士之手。虽非在下亲自动手,却也责无旁贷。”
曹丕没有继续质问,转向贾诩:“贾先生,您可是杀兄之谋主?”贾诩掩袖咳了一声,也长跪谢道:“是老夫一力谋划,要害曹公。”
“我当日也在宛城,若落入你等手里,自然也免不了一死,是么?”
“不错,老夫原想是将你父子三人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贾诩话一出口,殿内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曹丕,不知道这孩子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倘若他一棍打在张绣身上,这事到底该怎么收场?倘若他一棍把贾诩打死了,天下又会如何传闻。
此时无论荀彧还是刘协,无论孔融还是赵彦,都屏息宁气,盯着曹丕手里的动作。
曹丕忽然把绑着铭旌的木杆复又举起来,绰在手中有如一杆长枪,半空虚点着张绣的咽喉:“吾兄曹昂的魂魄,如今便寄寓在这铭旌之上,看着我,看着你们!你们还有何话说?”
没等二人回答,曹丕竟大哭起来,哭得双目赤红,声音嘶哑。他一摆木杆,道:“我当日若非蒙受天眷,也与我兄长一起战死。可见天不绝我曹氏,留我一条性命,正是为了报仇!”
话音刚落,木杆闪电般朝着张绣戳去。张绣闭目不动。杆头距离他喉咙三寸的地方,突然停住了,曹丕手里一顿:“父亲曾说,君子不以愤致怒,不以私废公。张将军、贾先生,你们昔日与父亲为敌,是各为其主,不曾留手理所当然。今日你等主动来投,我却不能因私仇而坏了国家之事。”
说完曹丕把木杆撤了回来,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荀彧心中一松,心想这孩子总算还识大体。不料曹丕突然又把铭旌举起来,对准了殿内一人,厉声道:“可是你,你明知张、贾与父亲素有大仇,却在许都空虚之时引兵入城,任凭敌兵在司空府周围游荡。倘若那二人心怀歹意,我全家岂不是早被杀得干干净净?你身为许都卫,竟把主公亲眷置于险地,如此轻佻行事,该当何罪?”
他指着的人,正是满宠。
所有人都没想到,曹丕要针对的人居然是满宠。满宠对这个转折也颇为意外,他皮肉略动,乖乖跪倒在地,一言不发。他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
荀彧虽然不喜欢满宠,但不得不站出来劝道:“二公子,此策自然是有了十分把握,方才实行。”
曹丕眼神陡然变得凌厉,手中更递进数寸:“十分把握?这次有十分,下次呢?谁来担保他每次引入的大敌都是诚信投靠之人?一次失误,我曹氏就是灭顶之灾!依我看,这许都令的罪过,大过张、贾!”
荀彧哑然,曹丕这话论理倒也没错。可是,他不能任由曹丕当众批评满宠,这会引发混乱。他伸手过去拦住曹丕,从他手里接过铭旌木杆,沉声道:“二公子,赏罚自有尚书台与群卿议定,你虽是曹司空之子,朝中却无品级。再闹下去,我要请廷尉来处置你了!”
曹丕恨恨瞪了满宠一眼,悻悻撤回手来。荀彧唯恐他又闹出什么事来,催促他离开。曹丕又望了一眼刘协,转身离开,边走还边大声道:“来人呐,小爷擅闯朝堂,当监禁十日,以儆效尤!”
谁敢抓曹司空的公子,那些卫兵面面相觑。一直到荀彧弹弹手指,这才有几个胆子大的卫兵凑上去,曹丕配合地伸出双臂,任凭他们取粗绳来缚住,带出殿外。曹丕忽然又扯着嗓子喊道:“荀先生,我回不去了,兄长的铭旌,记得插回到他坟上。”
荀彧手里攥着这玩意,有些哭笑不得。
高高在上的刘协望着这一幕,心中忽然想到昨天在司空府里,陡然一凛。难道说,自己昨天随口说的那一句话,竟然让曹丕这孩子想了这么多道道出来。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心机就如此深重。
可若说心机,他这么大闹朝议,不见得是什么深思熟虑的结果。
刘协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难道他只是为了在伏寿面前表现一把?
想到这里,刘协略微有了点头绪。他也是这年纪过来的,知道年轻人最爱在心仪的女性面前炫耀。他就曾经为了给一个女子展现骑术,双手不抓缰绳飞马而走,结果重重摔了一跤。
曹丕这一系列举动,看似轻率幼稚,却是会被时人称颂的义士品德。即使伏寿今日不在场,这种行为很快也会传到她耳朵里,然后会对这公私分明、亲仇明辨的少年平添更多好感,多赞他一句吧。
到底还是个孩子,刘协心想,随即又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可没什么资格嘲笑曹丕。昨天他一时冲动信口胡言,伏寿再也没理过他,早上也没陪着上朝。他到现在也不知道,伏寿最后那句要把他送回河内的话,到底是气话还是……
“陛下,朝议可否继续进行?”荀彧连问了数遍,刘协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跪直身躯,示意继续进行。
刘协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下面的赵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一双眼睛有若鹰隼,无比精确地捕捉皇帝任何一处细微的肌肉牵动,并牢牢记在心中。在接下来漫长的日子里,这些影像将会在赵彦的记忆里反复比对,分析,直到找出最深处的不同。
虽然有曹丕意外的搅局,但当日朝议本身并无任何悬念,只是简单地通报了董承叛乱的经过,宣布了张绣军的正式合流。除此以外,没有涉及任何奖惩赏罚——毕竟这是汉室的小朝廷,真正的决策,还得要曹公的司空府来决定才行。
孔融照例站出来唱起了反调,要求荀彧和满宠不得轻慢罪臣,须按三公予以礼遇。这个要求照例被忽视了。孔融又要求亲自参加审讯,这也被荀彧婉拒。
散朝之后,孔融追上司徒赵温,把他拦到了宫门前。杨彪已倒,董承败亡,如今雒阳系的最高领袖,就是这一位老资格的赵温。
“董承已败,子柔你有何打算?”孔融直言不讳地问道。
赵温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心力憔悴地回答:“事已至此,荀令君已答应不追究其他人责任。汉室薪火,能留一点是一点吧。”
孔融知道赵温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是缺乏魄力和主见,要不然也不会贵为三公,却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他看看左右无人,搀着白发苍苍的赵温走到一处僻静之地:“子柔,杨公、董公虽不在,朝中还得有人与曹公相持才行。不然曹氏得寸进尺,乘势进逼,再无回旋之地啊。”
“现在你还想引火烧身?”赵温瞪大了眼睛。
孔融不满道:“您当年面斥李傕的勇气,如今都跑到哪里去了?”赵温面色有些尴尬,他几次想挣开孔融,却被后者死死拽住。
“听着,子柔,我不是让你现在拿起剑来去刺杀曹操,而是希望你帮我做一件事,一件小事。”
可惜这句话丝毫不能平复赵温的惊疑,孔融这张大嘴巴尽人皆知,他说的大事,可能是小事——比如酿酒;他说的小事,反而可能是要掉脑袋的大事。孔融看到他不信任的眼神,反而笑了:“你知道么?我听说,荀令君在给陛下上经学,讲的是《尚书》中的《咸有一德》章。”
赵温挣扎的动作停住了,他皱起了眉头:“《咸有一德》?”
“《咸有一德》。”
“可是这章不是早已散佚了么?”赵温也是个治经典的人,这些常识都知道。
“谁让咱们的荀令君,骨子里也是古文一派呢……”孔融眯起眼睛。
汉初之时,博士伏生保存下了《尚书》二十九篇,用隶书抄写,时称今文;后来鲁恭王拆孔子故宅,在其中发现《尚书》,以先秦六国文字写就,共三十五篇,称古文。从此儒学分为两派,今文派对古文《尚书》颇多抵制,不承认多出来的那十六篇是真的;古文派也对今文《尚书》不屑一顾,认为来路不够正统。
从此今、古相攻如仇,纷争不断。光武以来,两派争端越演越烈,无论乡野大儒还是朝廷高官,就连皇帝也经常被牵涉进这两派的争斗之中,学术歧见,有甚于父仇。
一直到郑玄出世,他虽师从马融,古文派出身,却融汇今、古之长,锻成“郑学”,争论才稍微平息。可始终有那么一批死硬分子,坚持不肯妥协。
《咸有一德》属于古文尚书篇章,郑玄曾公开宣布是篇散佚,可许多古文派儒生拒绝承认,认为郑玄这是对古文派的背叛。他们为证明郑玄错了,纷纷有篇章献出,然则真伪难辨。
荀彧向皇帝宣讲这所谓的《咸有一德》,显然是想在学术上重新确立古文一派的优势,压倒郑学和今文派——这些人不光想从政治上取得优势,学术上都不肯放过。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赵温反问。这是乱世,沉甸甸的长矛,一次可以刺穿十几卷经书。
孔融拍拍他的肩膀,一脸神秘莫测:“当初我为北海相的时候,特地把郑玄老师接回高密安居。他身边追随的弟子,干材可不少。子柔你只消上书提议,征召这些儒生前来许都便好。”
赵温总算听出来了,这是孔融在向他展示实力,这位孤高的名士,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羽翼和外援,雒阳系在如此劣势之下,只能与孔融联手求存。
“文举啊,我知道了,回头我去商议一下。”
“要快,”孔融说,“不然满宠和贾诩这一小一大两个毒物,会把你们一个一个慢慢都咬死。”
【3】
刘协退朝以后,直接回了司空府,远远地就听到呵斥声。他凑近了一看,看到卞夫人手持藤条,一下下抽打着曹丕,曹丕赤裸着上半身,咬紧牙关跪在地上,脊背上已经出现许多道血痕。
看来荀彧到底还是没下狠手,直接让卫兵把他绑回家来了。
卞夫人看到皇帝来了,连忙放下藤条,走过来“咕咚”跪倒在地,连声请罪。刘协看看曹丕,觉得这小子还真是条汉子,至少敢说敢干,为了在女人面前炫耀,连朝堂都敢闯过去,可比自己强多了。
“他也是痛惜兄长夭亡,人之常情。你还是不必责罚了。”刘协说。曹丕为难的是张绣、贾诩与满宠,这三个人他都不喜欢,所以他对曹丕没有多少愤懑之心。
卞夫人愤愤道:“不罚不足以记住教训!陛下您不知道,他为了能偷偷溜出去,居然让彰儿和植儿替他守在后门,替他掩饰。自己犯错也就罢了,还要拖累兄弟,这长大了怎么得了?小过不惩,会积成大祸,臣妾可不想他以后害死自己兄弟。”
“兄弟一心,岂不是国家之福?”刘协生硬地笑了笑,一下又想起了自己素未谋面的兄弟,又联想到伏寿绝望的眼神,心中一酸。
墙头很快出现两个小脑袋,曹丕朝那边望了望,焦急地努起嘴拼命摆头,两个脑袋迅速消失了。曹丕如释重负,把腰杆挺得更直了。
卞夫人装作没看见,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陛下,今日唐夫人要为弘农王祭祈除晦,还要等着您去主持。”
“哦?”
“伏后已先期筹备,她们会在那里等您。”
刘协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弘农王的祠堂,是他在许都第一个落脚点。如今唐姬和伏寿借祭祀的名义,让他过去,难道伏寿真的打算把他弄回河内去吗?
自己走了以后,她们该怎么办?汉室又该怎么办?可以想象,皇帝突然失踪的许都,又会是一场轩然大波。
到底是该走还是不该走,刘协自己心中也是矛盾异常。的确,他对这些冷酷的权谋之争无比厌恶,正如伏寿说的那样,许都这地方,只有最无耻、最卑鄙、最聪明的人才能活下来,绝不适合他的风格。可是就这么走了,汉室就会万劫不复,他从此就要背负着“汉统断绝”的罪名,度过余生。
冷寿光已经挽好了马车,请刘协上车。刘协心乱如麻,机械地爬上车,根本没觉察到马车何时开始移动,更没觉察到周围逐渐多了十几名随从。
不用问,这不是许都卫的人就是虎豹骑,他们绝不会让皇帝轻车简从地离开许都。
在这严密护卫之下,马车一路隆隆地出了城,来到弘农王的祠堂之前。刘协下了车,犹豫了一下,朝祠堂走去。护卫队为首的队官想跟着过去,却被冷寿光拦住了。
“孙校尉,请留步。祭仪事肃,外人不得惊扰。”
孙礼没有再坚持,默默地后退一步,吩咐部下把祠堂周围团团围住。他暗地里松了一口气,那个记住自己名字的女人此时正在祠堂里,他可不想再面对她咄咄逼人的视线。
奇怪的是,冷寿光身为随侍黄门,却没跟进去,反而站到孙礼旁边,目送着皇帝孤独地步入祠堂。
“陛下说他想在自己兄弟灵前静一静,你懂的,他最近心情不好。”冷寿光解释道。
孙礼面无表情地回答:“您不必跟我解释,我只是奉命护卫,其他的事都不管。”
冷寿光呵呵一笑,随口说道:“孙校尉这一次击杀许都第一高手王服,可是不得了的功绩呀。”
孙礼皱起眉头,真正杀死王服的是唐姬,但对外公布的消息是说王服死于追兵。因此他既不能解释,也不好否认,只得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冷寿光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淡,不再说什么,只是同情地笑了笑。这个可怜的家伙还不知道,击杀王服的消息传扬出去,将意味着什么。
他们江湖上的事,这些军革哪里会懂。
刘协一进祠堂,陡然感觉到一阵凉意。他还未来得及环顾四周,背后的大门“吱呀”一声就被关上了,眼前霎时一片黑暗。
忽然一阵劲风迎面袭来,刘协下意识地举手挡格,恰好将一只凌厉的拳头架住。那拳头稍微退缩半寸,手指箕张,又攻向他的右路。
刘协毕竟是河内山野长大的,对搏击之术颇有了解。他在黑暗中不能视物,就凭借细微的脚步声与风声,与对手你来我往,拳打脚踢,一时间居然打了一个平手。数十回合以后,对方拳路一变,比刚才速度快了不止一倍,让刘协应接不暇。
黑暗中只听到砰砰数声,刘协小腹、左肩、膝弯与太阳穴先后被击中,打得他眼冒金星,一下子摔倒在地,脊梁重重撞在冰凉的石板上。
“站起来!”对手喝道,这是个女人的声音。刘协听着有些耳熟,他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