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杀破唐 >

第33章

杀破唐-第33章

小说: 杀破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请神仙弟子。”

“你大病初愈,骑不了马。”

“不骑马,我让他们抬着我去。”

孤山镇新任城局使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远赴莱州海岛,重金礼聘隐居海外的神医葛日休夫妇临凡济世,此举共花费公帑一千三百二十贯钱,有人私下询问葛氏夫妇李茂给了他们多少聘金,夫妇二人笑而不答。好事者见夫妇二人衣着简朴,生活简单,一日两餐,不见半点肉星,就怀疑二人薪金不高,于是有关李茂贪污公帑的传闻便不翼而飞。

青墨听到这话,气哼哼地说:“神仙夫妇是不食人间烟火,麻布葛衣,怡然自得,可办医学院得花钱吧,招学生得花钱吧,没钱能办成什么事?”

“医学院”一词并非李茂首创,他只是赋予了这个词新的含义。

李茂远赴莱州海岛,能劝动葛氏夫妇出山相助,靠的不是金钱,也非一张笑脸和满腔热情,金钱和笑脸葛氏夫妇在哪都能见到,不稀罕,真正打动二人出山的是李茂要创办一座医学院的设想,这个在后世看来并不算高明的办学设想,却深深地打动了葛氏夫妇,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离开隐居三十几年的海岛,临凡济世。

创办医学院是李茂临时起意,没有这场大病,他产生不了这样的念头。一场在后世小诊所里就能解决的普通感冒几乎要了他的命。这让李茂震惊之余,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些问题。神医常有,却不是人人能享受的。

为普济众生计,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计,李茂觉得做这样一件事都是值得的。

从张栓的口中李茂得知芩娘为了请神医封修出山,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她自登岛起,一步一个头,磕了整整九百八十个头,才得见神医一面,能劝动神医下山,其实也是侥幸,若非那天神医赢了老友一盘棋,心情不错,哪怕她跪死在神医的石屋前也未必能打动他分毫,神医就是神医,俗人的执着在他们眼里本来就一文不值。

医学院在李茂的一力主张下,艰难地办了起来,城局给医学院拨了一块地,李茂拿出雀易所赠的金银起屋架舍,购买药材、诊具,又动用在成武县的旧关系,帮助葛氏夫妇精挑细选了二十名俊秀少年。

医学院的校舍尚未建成,葛氏夫妇就按照李茂策划的教学模式,正式开堂授课。二人一生授徒无数,对这种授徒方式有些不习惯,却也不排斥。按照李茂的策划,医学院的学生实行导师制,葛日休夫妇各带十名学生,葛日休逢双坐诊,单日授课,葛夫人反之。

遴选的这二十名学生有的原本是州县医学馆的学生,有的则出身医药世家,都有一定的根底,慕名拜在葛日休夫妇门下,学习起来自比一般人上手的要快。

封修号称神医,名声极大,葛氏夫妇为其座下弟子,也是声名赫赫,闻之二人在孤山镇坐馆授徒,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李茂出身平民家庭,知道钱的金贵,知道有钱好办事,无钱寸步难行。在出任城局使之后,如何利用职务之便牟公私之利便成了他除组建城防营外的头等大事。

借助葛氏夫妇和医学观的名声,李茂以医学院的名义在城中创办了两间客栈,一栋酒楼和一间大生药铺子,所得利润除维持医学院的正常开销外,盈余上缴城局

第071章 找钱

组建城防营一事有张琦、夏纯在做具体工作,又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李茂倒并不十分看重,而且城防营是有名的油水部门,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也需要张琦、夏纯做一个缓冲。给力文学网自贾直言执掌成武县后,对官场进行了几次大扫除,现今的成武县,从上到下清一色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当道本地人的日子就不大好过,冯布在县衙的日子很难熬。

闻听李茂负责筹办城防营,他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到李茂麾下效力,冯布是资深老吏,刀笔纯熟,人脉也广,李茂专程去了趟成武县,与贾直言商请调冯布来城局。贾直言不同意。不过他也没把门关死,他给了李茂一个解决办法,劝冯布从成武县辞职,再由李茂征用。

这样冯布在成武县的二十年资历都重归于零,到孤山镇城局后,是否重用,怎样重用完全凭李茂一句话,他本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

贾直言这么做用意是在帮李茂,李茂心领神会。冯布思索再三,还是向成武县递交了辞呈,以白丁的身份应征入城局。李茂授他协办之职,协助张琦、夏纯组建城防营。

城防营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持孤山镇城内治安,这方面冯布是把好手,有他加盟,李茂十二分的放心。

眼下要紧的是找钱,于化隆给城防营的编制是一百二十人,按照一百二十五人的常额划拨军需,多出的五人常额充作公厨费。清海军的待遇不算低,但绝对比不上成武县的衙役,所做的事情大同小异,待遇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在诱人滥权。李茂不想自己的部下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吃拿卡要。

为此就必须自己手里有钱,有了钱才能把刑赏这篇文章做好,有刑无赏,士卒畏惧却不会为己所用。找钱是门大学问,在这个方面李茂成功的经验不多,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见识,见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与众不同。

孤山镇建成后,草湖岸边陡然多出数万人口,孤山镇除四千驻军,随军家属约有两万,加上其他百姓总数不下三万人,蔬菜粮食消耗巨大,而出于军事管制的需要,军镇周边十里之内不准百姓耕种土地。

城中所需蔬菜统统需要从外地运来,加上其他所需物品,运输量十分巨大。李茂判断,在不久的将来,孤山镇将成为曹州东北一座重要的商贸中心,其地位很有可能替代现在的成武县城,这样一来草湖将成为帆樯不绝的重要水上通道,在湖边修筑一座码头,抢占水运先机,李茂觉得十分有必要。

若在一个月前,做这样的事,李茂尚须取得于化隆的同意,但是现在他自己就能做主,城局管辖孤山镇城内和周边十里内的民政,修桥补路,建设码头,疏浚河道,即是责任也是权力,权力既带来责任也带来便利。

即便是在旱季,草湖的湖心水道也依旧可以通航,但行不得大船,若要行驶大船,必须对河道进行疏浚。入冬以后,折磨了成武县大半年的洪水终于退去,草湖的湖底淤积了厚厚的一层泥沙,孤山镇的营建工程已经结束,但还有两千民壮没有离去,郓州还有一笔工程款没有拨付到位,他们还没拿到工钱。

拿不到工钱,工地上也不再管饭,民壮们只能到孤山镇内买粮,大灾之后,成武县米贵如珠,加之孤山镇新城初建,物资匮乏,民壮们购不到粮,若在别的地方,他们或者早闹将起来,但孤山镇是军镇,城内有四千驻军,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闹事。

李茂抓住机会,四处筹集了一笔粮食,就在城外开了招募处,招募河工疏浚河道,没有工钱,但饭管够,走投无路的民壮算了笔账,与其在这坐吃老本,不如卖把子力气到工地上挣碗饭吃,一时纷纷应募。

疏浚河道的工程就此展开,李茂又说服文书丞,把工钱一拖再拖,直到河道疏浚完工,才放民壮回乡。这时候,城东码头的设计方案已新鲜出炉,方案是李茂聘请济阴县一位告仕官员做的,此人在工部供职多年,主持设计过多个大型码头工程,感李茂心诚,出手相助。

方案完成分文不收,李茂让人在码头边立了一块石碑,记其名,颂其德。

城东码头设计方案很宏伟,不过眼下李茂拿不出钱,只能分期来做,先完成核心部分,让水运畅通起来,同时请军院行文,以军事需要为名,严禁私人建设码头,确保城局名下的码头一家独大。码头收益归城局,城局扣除必要费用后,盈余上缴军院,从体制上说军院实在没有不帮忙的理由。

在码头修建的同时,李茂又在码头旁边平整一块土地,设置菜场、牛马市和鱼市,设置市令管理,建这三座市场花销不大,收益却很可观,看准这个找钱门路的人不少,都被李茂以有碍军队驻防为名否决。

李茂想的第二个找钱门路是创办一所鹅鸭绒加工厂,孤山镇所处的苏晓渡乡盛产鹅鸭绒,尤其以鹅绒远近驰名,但在以前鹅鸭绒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给外地客商,利润不高,也难以形成规模,李茂的设想是将鹅鸭绒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售,获利可提高二成,而工序却十分简单,所需的无非是劳动力。

孤山镇有两万随军家属,健康能干的妇女近万人,军人家属不似士大夫家的夫人小姐那般娇气,她们多数出身不高,从小操劳家务,朴实能干,如果能有一份活,不太累,又能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她们肯定愿意参与。

李茂曾经在某个劳动密集型工厂工作过,最高成就还当过班组长,略懂工厂内部运作,对这种不需要什么高深技术,又无繁杂工序的作坊型工厂,他还是有信心运作起来的。

此外,凭借城局的信誉,可以极大减少办厂的启动资金,譬如工人工资可以暂时拖欠,运输工和门卫可以抽调城防营士卒兼任,原料可以先向商户赊欠,正式经营以后,税款可以赖着一文不交,运输费用能降到最低,可以跟各地军料院直接做上生意,有城局城防营和四千清海军做靠山,也不怕哪个不长眼的地痞**来骚扰……

这些都是权力的附属品,天生就有,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开码头建菜市挣的是小钱,钱小但稳定,开工厂挣的是快钱,快钱好挣,也多,却不稳定,要想又快又稳地挣大钱,李茂觉得还是得从土地入手

第072章 土地公

孤山镇占地面积广大,军院、监军院和城局在用地方面谁也没客气,但即便如此,城内还是留下了大片的荒地,这些地有些是平整的熟地,只因位置不佳,无人问津,有些还是林沼和长满杂树的生地。

李茂以城局的名义,做了一份孤山镇城区整体功能规划图,求见于化隆,准备说服他将这些地统统交给城局,由城局出面经营。

李茂在城里开办医学院时,于化隆就注意到了,但他并不在意,李茂大病了一场,几乎丢了性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故此他才不惜血本,不顾非议来创办医学院。

李茂招募两千民壮疏浚河道,在城东建设码头,平整土地创办牛羊、鱼、菜市场时,于化隆也注意到了,他甚至还进行了一次微服私访,他对建码头和三个市场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李茂用了什么办法把两千民壮哄到工地上,在一文工钱不付的情况下为他卖命,这个问题很敏感,他必须搞个明白。

结果让他满意,李茂只是钻了一个空子,此举充分表明他有做奸商的潜质,做奸商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会捞钱,只要他不在自己地盘上搞事,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后来,李茂又申请在城中设工厂,他才真正重视起来,他把李茂叫到军院,由文书丞出面跟他谈,他自己则坐在屏风后听,李茂陈述的想法很大胆,很新颖,听起来也十分可行。

李茂走后,于化隆彻底放下心来,他对李茂的评语是:头脑灵活,贪财,难成大事。

有了这个认识,李茂怎么折腾他都懒得去管了。

这天他心情很不错,闻听李茂求见,就问文书丞:“城局使又要折腾什么,他的那个什么工厂办起来吗?”

文书丞笑道:“哄一帮老娘们为他卖命,这点小事他若都办不成,岂不是辜负了将军对他的信任。”

于化隆道:“你千万不要小看了此人,赚钱真是把好手。”

文书丞道:“那是自然,捉金使嘛,岂是浪得虚名。”

二人哈哈一笑,趁着于化隆高兴,文书丞就帮李茂说了话:“他搞的那个规划我看了,果然遵照施行,很有一笔钱可赚。”

于化隆道:“说来说去,还是在一个钱上,钱啊真是个好东西,谁也少不了他。罢了,我不见他,只要一心为公,又不做那伤天害理的事,就由他折腾去吧。”

于化隆打了个哈欠,文书丞趁机告辞出来。

李茂抱着一卷绢布图纸,侯在游廊,见文书丞出来,急忙迎了上去。文书丞道:“堂堂城局使到军院来,怎么站在廊下,这岂是待客之道。”这话说的不阴不阳,唬的茶房小吏胆战心惊,文书丞虽只是个粮料官,却因与于化隆关系非同一般,地位远在一般副将之上,他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有决定生死荣辱命运的力量。

李茂打圆场道:“城局、军院都是一家,到自己家里来串门,随便些好,客气了反倒生分。”文书丞也就是随口一说,眼见小吏面色发黑,惴惴不安的样子,心里得到了极大满足,便跟李茂开玩笑说:“好你个李茂华,好人都让你做了,倒显得文某刻薄待人。”

二人哈哈一笑,来到二堂西侧厢房,文书丞是粮料官,在军院有自己的值房,属吏多达几十人,论声势完全可以比肩兵马副使。这间房是他做参军时所用,外放粮料院使后一段时间内他仍旧兼任参军,此刻虽卸去兼职,值房却还保留未动。

文书丞喜欢在这跟人谈公事,参军的地位虽不及粮料院使,却离权力核心更近,对深谙权力运使之妙的文书丞来说,他知道距离远近意味着什么。

值房是新建的,高大轩敞,采光也很不错,不过家具摆设就简陋的多,远不及粮料官值房里的实在。李茂左右看了看,还是忍不住说:“地方倒是不错,就是有些压抑。”

“压抑?哈哈哈。”文书丞微微一怔,便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在公案后坐定,目光再投向李茂时,不觉将他看低了一分:“于化隆说的没错,此人胸无大志,就知道捞钱,距离权力核心近,被他说成了压抑,远在江湖,做个野人,倒不压抑,但那有什么意思,男子汉大丈夫,岂可一日无权。”

李茂一坐定,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怀里的图纸,图纸用绢布制成,描画的十分精细,不同的区域还用了不同的颜色,显得花里胡哨。

文书丞捧着茶碗,不动声色地听着,待李茂说完,他微微点点头,道:“茂华,你这次玩的够大的,九十六万八千贯!朝廷拨给将士们的常额是每人每年十八贯,加上四季衣裳,兵甲修缮费,统共是二十贯,再加上年节费和各种赏赐不过每人每年二十五贯!四千人就是十万贯。依你这么说,要是把这城经营好了,咱们一下子就多了近十年的军费,这,这……此间就你我兄弟二人,你给我说句实话,你确定自己不是在吹牛?”

“吹牛?”李茂脸一下子红了,“到时候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我岂敢信口开河?”

文书丞似笑非笑地望着李茂,道:“据我所知,洛阳的地价一亩也才四十贯,咱们孤山镇怎比洛阳,一亩地十贯钱,你不觉得高了点吗?”

李茂道:“高不高,不在兄长,也不在我,而在天时地利人和。”

当下李茂把自己如何哄抬地价,刮曹州和附近六州地皮的想法说了一遍,文书丞听了一半便站了起来,背着双手在房中踱起步,观其神色李茂知道自己的话打动了他,心里不禁暗赞道:“也只有文书丞这样的人才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此人有经世之才,将来前程远大,我须好好跟他交往交往。”

心念虽动,嘴上却没闲着,口若悬河地说完,李茂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放下茶碗时才知道自己端错了,无意间喝了文书丞的残茶,趁着文书丞不注意,悄悄吐在地上。

文书丞思路敏捷异常,李茂刚说完,他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此事执行起来虽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有创建码头和工厂的成功例子在先,他相信李茂能办成此事。虽然如此,嘴上却还是说道:“事是件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