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刘宏-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重要的部门,肯定不能等闲视之。和刘倏考虑了半天,刘宏决定,让胡广担任吏部尚书吧。
胡广此人,算得上德高望重。本身虽是寒门之人,却能压服世家门阀,让他管理吏部,应该出不了错。
礼部,在刘宏看来,并不重要。可是在古代人的心中,礼,却是相当重要的。左传中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祀就归礼部管,所以它就重要了。
礼部尚书,刘宏并没有什么好人选。可是刘倏提到了一个人,让刘宏很满意,这个人就是桥玄。
桥玄,此人在历史上很有名,争论也很大。他的争论,主要来源于两个女人,就是那著名的大小乔。有人说大小乔是他女儿,有人说不是,还考证出他们的年龄不对,不可能是父女。而现在刘宏知道了,大小乔就是桥玄的女儿,因为大小乔现在都出生,就在桥玄家养着呢。
大小乔,那是刘宏内定的老婆。所以,桥玄就是他内定的老丈人了。既然是他的老丈人,那就是一家人,一定要大力提拔。所以刘宏直接同意了刘倏的提议,任命桥玄当礼部尚书了。
户部,这是管钱的。税收、海关、银行什么的,这些全都归他管。所以这个任命,也是很重要的。
就在刘宏考虑要认命谁的时候,刘倏又推举了来艳。来艳,历史上,做过灵帝的宰相,很有才能,刘宏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民事部,它和百姓息息相关,文武农工商的具体事物,都归它管。所以这个人,必须能够很好地变通。刘宏考虑很久,觉得,许训这个人最能变通了。而且他也算得上独臣,所以刘宏,就认命了他为民事部尚书了。
人力和社会资源部,不仅管理着百姓的档案,慈善和困难救助。最主要的是,它还掌管者国家的所有资源和环境保护。这绝对是个肥差,根据刘倏的提议,将它的尚书之位,给了汉室宗亲刘焉了。
安保部,算是一个暴力部门,要给信得过的人。刘宏熟悉的人,没有合适的。最后只能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了。
教育部,这个部门很重要,因为刘宏想要普及教育,这很考验人的能力。最后经过考虑,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刚通过科举的司马徽了。
将这个位子给他,刘宏经过了深思熟虑,主要是看中这家伙的人脉了。要普及教育,就要有足够的老师。根据历史的记载,司马徽学问高,交友广,他的熟人几乎全是高洁之士,门人弟子不计其数,他要是当了教育部尚书,一旦普及教育,刘宏就能通过他,将他的熟人,全都划拉过来。
交通部,在现在来说,这个部门最重要了。刘宏即将大规模移民,交通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了,要是能力不够,耽误了移民,那可就坏事了。
这个位子需要能力,可是刘宏熟悉的人里,还真没有这样的人。最后刘宏想到,新晋录取胡昭了。
胡昭这个人,可是个大能人。有传言,他是鬼才郭嘉,和大反派司马懿的老师。这个事情没有定论,不过有定论的是,这个人绝对是个大能人,才能不下于诸葛亮的大能人。
既然他的能力,不下于诸葛亮,管理交通部,问题也就不大了。
卫生部,这个部门好选。既然要有专业能力,挑个名医就可以了。所以,刘宏直接让张机(张仲景),当了卫生部的尚书了。
本来,刘宏想让华佗,当卫生部尚书的,毕竟华佗比张仲景大两岁。虽然两岁相差不多,可是放到二十岁的小青年身上,这个差距,还是挺大的。
不过最后,考虑到张仲景家室稍好,受到的教育较好,所以就选了张仲景了。
要是放到后世,二十来岁当部长,那根本不敢想象。就算是正宗的红二代,这个岁数,也当不了这么大的官。
这就是古代的好处,不用论资排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唯才是举。不要说二十多岁的尚书了,就连十几岁的宰相都出现过。所以,刘宏的任命,也没人有异议。
尚书都选好了,其他的人选,就不重要。刘宏让刘倏看着任命就行了,重要是尽快将政务院组建好。
;
93改革开始(下)
新上任的各部尚书,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都憋足了劲,想要在刘宏的面前,好好的表现一下。
各部尚书卖力,又有刘宏坐镇,所以政务院的中央部门,组建的很是顺利。
相比于中央部门的顺利,地方上的难度,可就大了很多。
各大家族和门阀势力,早就把地方经营的滴水不漏了。现在猛的更换制度,补充官员,他们在地方上的话语权肯定受损,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虽然众议院的制度,可以让他们这些世家门阀,能够光明正大的参与到地方政务中来。也没能抵消,世家门阀对新官制的排斥。
众议院制度,看似让这些世家门阀,光明正大的掌控地方政务了。可是实际上呢?他们一点便宜都没得到。
地方政务被分成了几部分,监察之权直接归皇帝管,他们世家门阀插不上手。就算想威胁那些地方上的御史,他们都做不到。
那些御史,全都是异地任职,三年一调任。而且他们举报各项事务,都是用密折上奏。被举报了,你都找不到人,就别提报复了。
裁决之权,等于被直接赋予给老百姓了。是不是有罪,全都是临时成立的陪审团说了算,他们就是想艹控,也做不到。
陪审团,都是开庭前,临时在街上找的。而且陪审团成员都不公开,投票也是匿名的,就是怕被人艹控。而且这个过程,全程被御史监控,也不怕有人在陪审团上捣鬼。
剩下的就是政务了,这个他们倒是能够参与。可是他们能加入众议院的地方,都是他们家族的根本重地,他们只能让地方越变越好,不可能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
这么一来,他们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些苦力,全都被皇帝骗去干活的苦力。
而且众议院,也不是好掌控的。皇帝对众议院的人选,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必须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还有各村各地的村老,还有各地有名望的人,都要加入。
这样,就严重分散了他们世家门阀的力量,为他们掌控众议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就算其他人被迫屈服,可那毕竟不是出自真心,会有很多后患的。
世家门阀不情愿,但是新官制的改革,依旧在不紧不慢的进行。这个不是他们不愿意,就能转变过来的。刘宏手中的新军,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要是真敢闹漕,刘宏绝对敢收拾他们。
看着新制度在稳步推行,刘宏的心情很是高兴。想象中的大动乱,并没发生,虽然那些世家门阀小动作不断,可是毕竟没有造成大。麻烦。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改革完全完成了。那些世家门阀,也就基本上无力为害了。
相对于官制改革,爵位改革由于刘宏,事先和皇族达成了协议,几乎人人都在翘首以盼。
新政策一实行,不管是功勋的兑换地点,还是士的考试地点,几乎全都是人满为患。人们都想在第一时间,加入到这特权阶层的里面。
官府考试的地方还好说点,将所有的人都弄到考场里,根据他们想要考的科目出题考试就行了。其他的地方,可真就费劲了。
像是那些行业协会,他们和众议院的监督者一起考核。可是他们考得是技术,除了商士,直接拿着完税凭证,可以直接通过以外,其他的,都要一个个的考才行。看着外面排队的长度,他们不辛苦个十天半个月的,绝对不可能外面的众人。
相对于士的考核,爵位的获得,就简单的多了。如果你只想弄个民爵,花点钱兑换点儿功勋点就可以了。
可是有能力的人,又怎么会只满足民爵呢,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得到爵位越高越好。
不过花钱兑换功勋点有限制,一人一年最多只能兑换一千功勋点。这个功勋点,只能让他们成为准爵。这个怎么能够满足他们需求。准爵还是民爵,说穿了,就是高贵一点的百姓。照着真正的贵族,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好在这里边有不少的空子可钻,虽然金钱兑换功勋点是有限制的,可是却可以花钱做好事来获得功勋点。
比如修桥铺路就是有功勋的,这个有钱就能完成,实际上还是钱的问题。比如赈济灾民也有功勋,这个最终也得归到钱上。像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寻到。
这个漏洞,是刘宏故意留下的,就是引导者有钱人存心向善。这样的话,所有有钱人都争着做好事,那世界得多和谐。
不光爵位可以用钱买,士的考核,也可以用钱完成。就像是商士,商会考核的内容就相当的简单,只要你去申请一个营业执照,再到税务部门那里交税,凭这交税证明,就能得到士的资格。而且交的税多了,还能得到贡献点,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个规定的后果,就是直接造成了,平时无人问津的税务机构,直接就人满为患了。一个个交税的,全都财大气粗。和以前那种,能少交一点就少交一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了,商士只是士里边的一个另类,只是给人,增加一个机会而已。其他的士,可都是要凭真本事实实在在的考核得来。
士和爵都有特权,但是刘宏却没把这个特权白送给官员。官员要想拥有特权,也得加入到士或者爵的行列里边才行。
刘宏打算,以后的科举,只向士开放。要想参加科举,必须有士的资格才行。可是现在的官员,却有很多没有爵位,只能去兑换功勋点,或者去参加考试了。
爵位改革和士的考核,几乎就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了。只要有能力,都尽量让自己的特权资格变高一点。这直接导致了,朝廷收到了大批的钱财。刘宏可以骄傲的说,他这一个政策,就让国库摆脱了空虚的困境了。
国库有钱好,这样做什么事情,心中都有底气。虽然国库根据新规定,以后就归国会掌管了。政务院需要用钱,得需要国会审批,可这却不包括皇帝。
皇帝要是用钱,只要是用到政事上,国会是无权阻拦的。所以,现在国库有钱了,刘宏也就能进行他的那个全民教育的想法了。
;
94普及教育(上)
刘宏这么急着普及全民教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他改革的官制,需要百姓加强教育开启民智,就凭刘宏将文武归到民中,也必须尽快普及教育了。
要是只将武归到民里,问题还不大。可是现在刘宏将文人归到了民里了,那就不行了。
华夏历来对文人重视,使得文人,都骄傲到骨子里了。让文人和其他四民相提并论,文人肯定会觉得这是掉价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愿意了。为了不爆发矛盾,刘宏决定干脆全民识字算了。让所有人都成为文人,自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陛下,您让全民识字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微臣看来,有点儿不太现实。那些百姓每天都在为糊口忙碌,他们怎么会有时间读书识字?”
“司马爱卿,说的很有道理。”刘宏先对新晋的教育部尚书做出了肯定,随后又说道:“如果没有好处,要想让全民都识字,那是肯定办不到的。可是,我们可以用利益,引诱百姓读书识字。”
“用利益引诱?”
刘宏的话,直接就把司马徽搞懵了。
“对了,就是用利益引诱。我们可以,用认字换钱换粮的办法,鼓励全民识字。”
司马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刘倏就问道:“陛下,不知道您想怎么进行奖励啊?虽然现在国库钱不少,可是这却是涉及全民的事情,您要是大规模的奖励,国库的钱就是再多,也绝对无法承担。”
刘宏将他早就准备好的,千字文、百家姓和改良版的三字经拿了出来,说道:“这是朕,整理的三本蒙学典籍。只要掌握了它们,百姓基本上也就够用了。再加上朕发明的拼音,一共是四项。朕决定,每会一项奖一千五铢钱,或给等价的粮食。而四项全会了,奖五千五铢钱或等价的粮食,用以鼓励。”
听了这话,刘倏和司马徽全都惊呆了。半天之后,刘倏才缓过神来,对刘宏说道:“陛下,大汉现在六千多万人口,就算有一半人读书识字,也有三千万人。一人五千钱,就是一人五银币,算下来要一亿多到两亿的银币才够。这么多钱,国库绝对承担不起。”
“皇叔,事情没那么严重。现在大多数的百姓都吃不饱,他们都会选择粮食。这样的话,咱们的成本就会减小很多。再说了,百姓读书识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少也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再把这个钱,分散到几年当中,那就会更少了。这样的话,国库应该可以承受。”
让全民识字,这可是个绝世大功劳,没有人不动心。尤其是刘倏和司马徽,他们两个都算是主管,要是这件事情,在他们的手中完成。那他们,绝对可以名垂千古。
尤其现在,刘宏决心已定。看样子,刘宏也经过深思熟虑了。甚至连那么大的花费,他都考虑到了,他们也都想,和刘宏一起疯一把。
宰相和教育部尚书都不反对,这项政令就算通过了。而它一被通报天下,立即就引起轰动了。
在普通百姓看来,能够识文解字的人,全都是有大本事的,他们做梦都想加入其中。而现在,学习认字,皇帝竟然还给奖励,就算是为了钱,他们也一定要把那些字都认全了。
不只是普通百姓,百家和儒家的人,也都无比的激动。有教无类,不仅是儒家的传统,这也是百家得愿望。现在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全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成的可能了,他们不激动才怪呢。
刘宏的这项政令,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就算有点儿不同的声音,也直接被淹没到了叫好声中了。不过刘宏却相当的清醒,他知道要让全民认字,不是百姓愿意学就行的,还得有人愿意交。
而这时,司马徽也在为这个问题犯愁。他左思右想,都没办法解决。最后,只得入宫找刘宏商量了。
刘宏深知,国人,尤其是国人中的文人。很多时候,都是只说不干的。尤其是那些比较辛苦的事情,他们都是忽悠着别人去干。而他们自己,只是站在一边叫唤两声就算了。所以,要指着这些文人主动去教人识字,尤其是那些偏僻荒凉,条件艰苦的地方,基本上就不可能。
对此,刘宏也相当的头疼。可是现在司马徽也被难住了,使得这个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全民识字的推行了。所以,不管怎么困难,刘宏都要解决了它。
“司马爱卿说的这些,朕刚才也在考虑,不过也没什么好办法。”说到这里,刘宏看了一眼明显变失落的司马徽,然后接着说道:“不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朕想,只要朕给出足够的奖励,应该会有人愿意去教百姓识字的。”
听到这里,司马徽立即兴奋了,说道:“陛下,您准备用怎样的重奖,让那些文人去教百姓识字呢?”
刘宏琢磨了一下,说道:“现在所有的人,不是都对爵位感兴趣吗。所以朕,就用这个进行奖励。对于教百姓识字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功勋,让他们可以得到爵位。”
说到这里,刘宏的心里也有了底了,接着说道:“咱们定的课程有四项,只要他能让一个人,学会四项中的一项,朕就会给他两点功勋。要是他让一个人全部学会了那四项,就给他十点功勋。这个功勋点数,就可以让他成为功民了。而教会十个,他就是勋民。教会一百个,他就是准爵。要是教会一千个,就能得一万功勋点,就能让他成为真正的贵族勋爵了。爱卿觉得,朕这个奖励够重吗?”
听到这里,司马徽彻底的兴奋了,不停地点头说够重。
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