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民国 >

第3章

铁血大民国-第3章

小说: 铁血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怎么也要个一年时间吧?那至少在这一年时间里面,英法日俄都会力挺咱们,而中央手中也握着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不说削平西南的乱党,对付一下北京城里的那些宵小之辈,再收拢一下北洋系统的人心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而且列强也不可能白白使唤咱们吧?为了换取中国的几十万大军,他们好歹也要把压在咱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稍稍松一松,这也算是您从洋人手中争回了国权!对提升您和中央的威望也有莫大的好处。”

段祺瑞又是皱着眉毛冥思苦想不说话,过了半晌才喃喃道:“又铮,参战的事情容我再想想。哦,对了,那几个给陆军部上书的军校学生你觉得怎么样?”

第四章赤色旅的起源

徐树铮无所谓地摆了摆手,笑道:“我就对他们的那个头头,叫常瑞青的有点印象……他是铜山县人,和我算是同乡,这个人还行,长得相貌堂堂,到了队伍上面应该能镇得住,口才不错,文笔也凑合,如果运气好的话将来总有师长旅长的前程。”

段祺瑞嗤地一笑:“能得到你徐又铮这样的评价也不容易了,不过这个常瑞青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缺点?”徐树铮微微皱了下眉,想了一会儿,突然点了点头:“也谈不上什么缺点,我见了这个常瑞青就忍不住想到一个人。”

“谁?”段祺瑞饶有兴趣地问。

“冯焕章!”徐树铮一脸轻蔑地吐出三个字。

段祺瑞哈哈一笑,点了点头:“那么说起来还真是个干大事的人了。又铮,那你给了他个什么差事?”

徐树铮笑了笑:“打发到第13师去当个连长,这个差事也不算小了,普通的军校毕业生没个三五年是混不上的。”

段祺瑞摇了摇头,笑道:“小徐啊小徐,既然要用他,又何妨给他个营长做做呢?如果他真像冯焕章,那就值得你用心笼络一下的。你是我的记室(秘书)出身,后来又去日本士官,回来以后直接就是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没有在下面带过兵,这是没有根基的!你懂吗?现在我还在,人家卖我的面子对你礼敬有加,但那不是你真正的实力。如果这次参战军的事情能有着落,我想让你来练……如果这个常瑞青真有冯焕章那样的本事,到了地方上混个连长那是易如反掌的,所以要让他记着你的恩,就破格给个营长吧!唔,等他到了北京以后由你亲自告诉他这个消息。”

听了这个话,徐树铮脸上不禁露出了喜色,朗声道:“芝老,那么说您同意参战的事情了?”

段祺瑞微微点头,苦笑几声:“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路可走,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又铮,你同曹润田(外交总长曹汝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试探一下朱尔典公使,只要英国人对这件事有兴趣,就有希望了,哪怕练不成几十万参战军,能有几万也是好的。”

……

“来来来,自省(王君皓字)弟,又霖(赵振)弟,咱们今晚上就一醉方休了!”

常瑞青殷勤地给王君皓和赵振两人斟满了一碗酒,又给自己也倒了一碗。

王君皓是个面如冠玉,目似朗星的佳公子,家里面是徽州的茶商,颇有些积蓄。赵振则生得眉目灵动,个子高高瘦瘦的,脸上总是挂着几分淡笑,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是安徽合肥人,和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同乡,家里面也是诗礼传家,出过几个进士老爷,不过到了他这一代早就破落了。

这两位和常瑞青在南京陆军中学时期就是同窗好友,辛亥年的时候还一起参加学生军同北军真刀真枪打过几场,后来又一起进了武昌南湖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再后来又一块儿进了保定军校三期,三个人算是无话不说的死党铁杆。

就在“树林集会”的当晚,王君皓和赵振就结伴来到了常瑞青的营房,不问也知道是有话要说。三个人就结伴离开了军校宿舍,在保定南关附近找了一间还没有打烊的小酒馆。弄了两壶浊酒,几个小菜,摆出一副煮酒谈笑的架势。

这个时候,他们保定三期的学员都已经毕业了,正在等候分配,因此军校对他们的管理也就松懈下了,漏夜不归也没有人管了。

而这个小酒馆的生意也是清淡,就他们三个客人,还有一个不停瞌睡的伙计,就再无旁人了。

等常瑞青倒完酒,王君皓和赵振就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王君皓率先开口道:“耀如兄,今儿下午,你在小树林里面说的那个赤色革命者是怎么回事?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听你提起过?该不是信口开河的吧……”

“是啊,”赵振也附和着说:“就听说过国民党、同盟会他们闹革命,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赤色革命者啊?这到底是什么啊?”

常瑞青脸上滑过一丝古怪的笑容,打量了一下眼前两个满脸狐疑的死党,淡笑道:“自省,又霖,那你们听说过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听说过第二国际,还有欧洲社会党,无政府主义者吗?你们听说过GCD宣言吗?”

突然听到那么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名称,王君皓和赵振脸上的疑惑就更多了几分。常瑞青所说的这些话,如果是讲给那些国民党里的大人物(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批国民党领袖,或许还真是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或是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们听,或许还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可是眼前这两位,都是从小在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一路过来的……同盟会革命党三民主义什么的,或许有所耳闻,那个马克思主义那么老远的事情,可就真是一无所知了!

常瑞青看到他们的样子,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他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斟酌着道:“说得简单一些吧,今天下午,我说的那些赤色革命者,眼下在中国是没有的,不过在欧洲各国却有不少,特别是在俄国,更是一度闹了个天翻地覆个……对了,那个巴黎公社,还有俄国1905年革命,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1905年革命我知道。”赵振点了点头,思索了下,又道:“那是日俄战争后期,由于沙皇的军队在对日作战中节节败退,而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工人和农民好像在个什么乱党的煽动下罢工请愿反对沙皇,最后事情越闹越大,不少地方还发生了武装起义!这个俄国乱党该不会就是赤党吧?”

王君皓这个时候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瞪着眼睛看着常瑞青:“耀如兄,莫非咱们中国也有出赤色乱党的苗头了?”

常瑞青停住了酒杯,笑吟吟地看着王君皓和赵振,压低了声音回答道:“没错!中国很快就要有赤党分子啦!而且这些中国赤党分子很快就会找那些个列强的麻烦……他们这些列强一个个拿国内的赤色分子的革命,都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有这种事情!”王君皓和赵振同时惊呼了一声,又异口同声追问道:“耀如大哥,莫非你认得那些赤色乱,呃,是赤色分子?”

常瑞青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认得!就认得三个!”说着他伸出手指,在王君皓和赵振的脑袋上各点了一下,又指了指自己:“中国很快就要有三个赤色分子了,就是我们这三个人!”

“耀如兄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君皓和赵振目瞪口呆地看着常瑞青。常瑞青却豪气干云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压低了声音说道:“中国的局势是内忧外患,这个内忧外患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要想救中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同时解决内忧外患的办法!想要先安内再攘外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外患根本不会给你安内的机会。列强需要的就是一个被内忧困扰着的虚弱的中国!

而要同时解决内忧外患,就不能采取通常的办法……我们的军力必然受限于虚弱的国力,是没有办法单纯以军队来排除外患!所以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猛药来对付列强,这个特殊的猛药就是赤色革命分子!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欧洲的赤色主义,也不一定要实行赤色主义,我们只是要借助赤色主义的名号,用以暴治暴的法子来对付那些欺负我们的列强!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秘密的赤色革命组织赤色旅。”

第五章左民同志第六更啦!喽

王君皓和赵振定定的看着这个做忧国忧民状的“老大”,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们俩和常瑞青相处了也有六、七年,自认为对常瑞青是相当了解的。说真的,在他们看来,这位绝对不是什么一心救国救民的革命者!虽然那种听起来大义凛然的空话套话是常常挂在嘴巴边上的。不过真要他付诸行动,那是一定把利害得失在心里面盘算了不知道多少回,确定了有利可图才会投机一把的……比如这回给陆军部上的《参战救国论》,如果成了,自然可以得到徐树铮的青睐;万一不成,北洋也不会来拿人,顶多就是不用而已,常瑞青也想好了后路,那就去上海、去广东投靠孙大炮!按照常瑞青私下里面同他们俩的分析,孙大炮现在也正一门心思在抓武装,而且以他在南方群雄中的影响力,早晚还是能搞到一支队伍的(历史上就从老桂系军阀那里搞到了20营的广东民团,是为国民党粤系的起源),不过眼下的国民党里面专业的军事人才并不是太多,如果铁血同志会的这批保定三期生投过去,一定会得到重视的。

可是这回,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常老大”怎么好像真的要一门心思救国救民了呢?这个什么拢共就只有三个人的“赤色旅”,还有用暴力来反对侵略中国列强,怎么看都好像是风险大到了极点,而收益几乎没有的赔本买卖!

莫非这位常瑞青常老大真是传说中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呃,看他的长相还有那一脸的正气,倒还真有些大英雄的范儿。

王君皓微笑一下,端起酒杯:“耀如大哥所言,小弟敢不有闻,只是不知大哥如何行事?所谓赤色旅又如何发展?我等眼见就要去北京第13师任职,是否就在13师里面发展这个……赤色分子?”

赵振也紧跟着提问道:“还有,那个欧洲赤色分子的主义,我们是否要拿来参考一二?小弟听说那些欧洲赤色乱党都自称为穷人谋利益,代表穷人利益,他们的头目则大多为欧洲的失意文人,颇能蛊惑人心,还编造出好些个主义理论的,我们是不是将这些主义理论的书籍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再刊印出版,或许,我们还可以办一份报纸来宣传赤色主张,咱们中国的穷人那么多,应该能煽动起来的,只是这个活动经费的问题……”

看来这两位的确是和常瑞青穿一条裤子的,思想转变的还真快,这会儿已经在帮着出谋划策了。

常瑞青微微点头,却也讶异他这两个小弟兄居然能想到这些发展革命力量的办法。按照他们这个新鲜出炉的“赤色旅”的实力,的确还干不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大事业,目前能做的,大概只有发展人头和搞宣传了。看起来这两个小弟,还真是块闹革命的料。

至于革命经费,常瑞青倒是已经琢磨了十几年了。后世网文里面,那些穿越客们好像都没有短过银子,总会有各种各样赚钱的法子。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革命的赤色分子的常瑞青,当然也有他的办法,呃,赤色分子嘛!当然要用赤色的办法来搞钱!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来钱太慢,中国革命的形势可等不及!再说,常瑞青也本钱……

常瑞青微微而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眼前的两位,淡淡地道:“自省,又霖,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这个赤色旅现在还很弱小,目前还是要默默继续力量,宣传主义,发展力量,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

两个小兄弟都一个劲儿点头,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心佩服老大的主张。常瑞青又把身子往前靠了下,说话的声音也低了几分:“赤色旅是要做大事的,光靠我们三个人肯定不行,所以等到了北京以后,赤色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展人头。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咱们无钱无权,所以也不能发展太多的人头,还是要务精不务多,而且就在咱们自己的队伍中发展,记住了,一定要忠实可靠,不要那种见多识广的兵痞,不要有文化的秀才,最好不识字,头脑越简单越好,这样好控制。对了……不要发展旗人,也不要有帮会道门背景的。此外,人数也不要多,六个月内发展30个人就足够了,我们一人发展10个,到时候我有大用。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我们的赤色旅是秘密组织,所以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三个领袖都要有一个化名,等将来组织发展起来,影响大了以后,就要用化名活动,以免那些帝国主义找上门来!我的化名已经想好了,就叫左民,左右的左,民众的民,赤色旅一号同志左民!以后自省就是二号同志,又霖就是三号同志,你们也各自起一个化名吧。”

王君皓和赵振静静听完了常瑞青的吩咐,表情也都庄重起来了。他们到底也是在清末民初这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听了常瑞青的这番话,自然已经猜到了这个赤色旅将来要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

王君皓思索了下,低声道:“赤党都是穷人,应该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我也就起个简单一点的化名,我姓王,行六,就叫王六。赤色旅二号同志王六!”

赵振笑了笑,也道:“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振兴我中华,那我就叫振华吧,赤色旅三号同志振华!”

常瑞青这时已经站了起来,伸出了右手,王君皓、赵振见状也都立起了身子,各自伸出右手,三双有力的大手就这样紧紧握在了一起,一个日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革命组织中国赤色旅,就在这个保定南关附近的破落小酒馆中正式成立了!

……

而此时,在北京东交民巷,大英帝国驻中国公使馆的会客厅里面,也有一常密谈刚刚开始。长相有些干瘦,留着两撇浓密的八子胡的爱尔兰老头朱尔典和来访的中国外交总长曹汝霖,还有中国陆军次长徐树铮中将,正分宾主坐下,几杯热气腾腾的香浓咖啡已经被公使馆的印度仆役送了上来。

朱尔典是光绪二年(1876年)来华担任领事馆见习翻译员的,除了短暂出任过英国驻汉城总领事,余下的三十多年,就一直在中国担任外交人员,算是个十足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官场的种种情况,也是了如指掌。也知道自“庚子拳乱”之后,中国的统治者已经完全拜倒在列强的脚下,而他这位代表着日不落帝国利益的特命全权公使,其实就是北京城里面的太上总统!哪怕,他的母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陷入了可怕的尸山血海之中。

对于曹汝霖、徐树铮的来意,朱尔典已经事先得知了,知道他们是为了中国参加协约国,并且出兵助战的问题而来的。要不然,这深更半夜的,朱尔典这位堂堂大英帝国的公使才不会牺牲自己宝贵的睡眠,来接见两位“微不足道”的中国官员呢。

虽然他对中国的那些毫无士气和战斗精神的军队没有多大的信心,不过身为英国驻华公使,如果能促成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参加到这场反对德意志帝国侵略野心的战争中来,总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吧?白厅那边的大人物们应该会为此感到高兴的,没准还能给自己弄个勋爵之类的头衔……想到这里,朱尔典的脸上又多了几分笑容,看着曹汝霖和徐树铮的眼神也柔和了几分。

第六章试探第一更,



。…

公元1916年8月20日,北京东交民巷,英国公使馆。

会客厅内的气氛,现在却变得有些沉闷了。大英帝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先生,在获悉了中国国务总理段祺瑞出于国际公义,预备推动中华民国加入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