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明白!”黄遵宪心中冷笑,说白了,太后不相信别人,只相信叶家父子。而且,刘坤一口口声声“太后”,很明显,叶焘是太后老佛爷派来的,与皇帝无干!
这个叶焘,大有来头!
他的使命,绝不仅仅是为了抓一个孙文!
孙文虽然是革命党匪首,但是,革命党人根本不成气候,他们都是一群书生,手里无兵无枪,他们在湖头村纠集起三百人,至少有一半人手里只有大刀长矛,而且,成分繁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毫无组织纪律xìng可言。对付这样的乌合之众,地方武装绰绰有余,哪里需要朝廷派什么援军,而且,还是新编定武军!
新编定武军,是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组建的一支新军,这支军队不同于章军,也不同于袁世凯在小站的新军。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军在战争中表现,不仅让rì本人看不起,就连国内民众,对这样的军队也是嗤之以鼻。朝廷也意识到,清军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于是,朝廷授意各方督抚,在自己的辖区内,试探筹建新军,淘汰旧军。一时间,新军如雨后chūn笋。
不过,大部分的所谓新军,都是新瓶装旧酒,除了服装上改得五花八门,实质的内容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而朝廷对各地新军的态度也不相同。大部分的地方新军,都是各地自筹资金,朝廷不闻不问,甚至还处处掣肘,新军的发展很是缓慢。
朝廷重视的,只有两支新军。
一是袁世凯的部队,这支部队和rì本人真刀真枪干过,已经形成了战斗力,成了气候,朝廷从这支部队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袁世凯八面玲珑,与满清王公们关系密切,能和太后说的上话。袁世凯本人也是能力超强,这支部队像模像样,很让满清当局满意。
另一支部队,就是叶志超所部。这支部队回国后,驻扎在徐州,按照朝廷的意思,也开始进行新军整编。整编后的军队,被朝廷命名为定武军。因为有端郡王的支持,定武军要钱有钱,要枪有枪,且不论训练水平如何,其装备已经达到了大清国最先进的水平,部队清一sè的汉阳兵工厂的88式连发步枪,配备野炮、山炮,甚至还有两挺重机枪。官兵们拿的银饷,也比其他部队高出一截来。
至少在朝廷眼里,定武军是大清国的jīng锐。
把大清国最jīng锐的部队派到上海来,仅仅只是为了对付几个革命党?
在朝廷心目中,尤其是在慈禧太后的眼里,最大的威胁,不是以孙文为首的革命党,而是以上海为据点的维新派。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仅仅是刚刚起步,但是,在全国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维新派的活动,有两个中心地带,一个在běijīng,维新派不断向皇帝建言,希望赢得光绪皇帝的支持,发起自上而下的变法。而另一个中心,就是上海!
上海是维新派的后院,在这里,维新派利用《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大肆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各地维新活跃份子也汇聚到上海,开展集会,聚集力量。维新派在běijīng的活动,得到了上海方面的强力呼应,甚至,很多zhèngfǔ官员也来到上海,与维新派人士相互唱和,上海俨然成了维新派的一面大旗。
在太后眼里,维新派的后院,就是皇帝的后院!维新派试图颠覆太后听政的局面,促成皇帝乾坤独断,而皇帝也已经流露出对维新派的兴趣,这就是说,皇帝要利用维新派,再次向太后的权威发起挑战!
而上海道台黄遵宪本人,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维新人士,甚至是维新派的核心人物!
朝廷以清剿革命党为借口,把定武军部队派到上海来,黄遵宪心头不由得一阵冷笑。
太后老佛爷这是对上海道不放心了!
事实上,颜琼林早已在昨天晚上就包围了湖头村,那个时候,湖头村里的革命军毫无觉察。颜琼林在当时动手,是最佳时机。
但是,来自两江总督和朝廷的命令,却是要他等到定武军赶到之后,再一起行动。上面的意思是,要确保一战剿灭革命军,擒拿孙文。
黄遵宪知道,这是朝廷不希望上海道成此大功!
而且,朝廷甚至在怀疑,上海道的部队,会与革命党人暗通声讯,放跑了要犯。
叶焘的部队不是来增援的,而是来监视的!或者,更进一步,是来弹压维新派的!
刘坤一依旧面无表情,作为两江总督,上海是他的辖区,而在他的辖区内,有两股势力在暗中行动,对于革命党人,刘坤一的态度是鲜明的,但是,对于维新派,刘坤一始终没有明确的态度。
道理很简单,是否支持维新派,是在太后和皇帝之间选边!
刘坤一的态度,让黄遵宪很是琢磨不透,这次定武军进驻上海,表面上看,这是太后老佛爷对上海道不放心,其实,何尝不是对两江总督刘坤一不放心!然而,刘坤一的态度,依旧是模棱两可。
刘坤一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黄大人,我听说,你已经抓了两个革命党人?”
黄遵宪摇头苦笑:“刘大人,这两个人没有辫子,貌似革命党人,不过,审来审去,这两人好像连革命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熊满堂也说,革命党人里面,并没有人被捕,看来,这只是两个毛贼。”
“毛贼?”刘坤一笑了笑,缓缓说道:“黄大人,现在时局混乱,还是不要掉以轻心。不管怎么说,唐才常总不是个毛贼吧!”
刘坤一突然说起唐才常,把黄遵宪吓了一大跳。
昨天晚上,黄遵宪的到熊满唐的密报,孙文正在绍兴,与当地会帮谈判,并将谈判地址告诉了黄遵宪。黄遵宪立即密令绍兴知县,包围了位于绍兴府山下的革命党人联络据点,结果,没抓到孙文,反倒抓到了唐才常。
这让黄遵宪大为尴尬!
第093章健忘的皇上
唐才常是维新派中坚人物谭嗣同的同学,是不折不扣的维新派,他的老师欧阳中皓与黄遵宪是老朋友,唐才常与《时务报》总编梁启超也是过往甚密,而《时务报》又是黄遵宪一手创办的。唐才常在上海组建自立军,黄遵宪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也是时有耳闻,对唐才常是睁只眼闭只眼。从私心里讲,黄遵宪是赞成唐才常的行为的,自立军是保皇的,这也符合黄遵宪的主张。总之,唐才常与黄遵宪关系极为微妙。
黄遵宪听说绍兴知县抓了唐才常,立即命人把唐才常移送到了上海道台衙门,黄遵宪亲自提审,这才知道,孙文果然到了上海,而且,和唐才常见过数面。
这让黄遵宪大为恼火。唐才常的自立军是一个非法组织,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组织的宗旨,还是维护大清国的统治。可是,唐才常竟然与主张推翻朝廷的革命党人搅在了一起,这性质就变了。
尽管,唐才常告诉黄遵宪,他与孙文交往,是为了劝说孙文放弃暴力革命,走和平改良的道路。这些话,黄遵宪相信,唐才常有些书呆子气,有这种天真的想法,也不奇怪。可是,满清当局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满清当局一定会认为,唐才常是与孙文联合暴动!
更糟糕的是,唐才常是维新派的人物,他与孙文间有来往,朝廷会想当然地认为,维新派与革命党人在搞联合!
如今,朝廷对维新派的态度,可以说极其微妙,慈禧太后敌视维新派,皇上和一些当朝大臣则趋向维新派。双方力量较量的结果,维新派很难进入朝廷决策层,但朝廷对维新派也不打压。
可是,如果维新派与革命党人之间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皇上的态度就会彻底改变。一旦朝廷认定维新派和革命党人一样是乱党,马上就会对维新派展开疯狂镇压。到那时候,不仅仅是人头落地的问题,维新变法的大业,也会戛然而止。
黄遵宪对唐才常大为恼怒,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悄悄释放了唐才常,让他赶紧离开上海,去武汉。同时,密令绍兴方面,不得走漏丝毫唐才常被捕的风声。
湖广总督张之洞同情维新变法,而且,与唐才常私交不错,黄遵宪希望张之洞能为唐才常提供庇护,同时,把这件事压下去。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却还是让刘坤一知道了。
黄遵宪只得说道:“禀刘大人,绍兴知县的确是逮捕了唐才常,并移交到了我这里,经过审讯,唐才常与孙文并无来往,他在绍兴只是偶尔路遇官军抓捕革命党,被绍兴知县错抓了。就在今天早上,湖广总督张之洞张大人来信,说要唐才常去武汉做幕僚,卑职无奈,只得放他前去。”
刘坤一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黄大人,张之洞是湖广总督,只怕管不到上海地面上来吧!”
“下官不敢!”黄遵宪出了一身冷汗。
刘坤一微微点头:“也罢,既然是张之洞要这个人,那本官就不好过问了。不过,你衙门里关着的那两个革命党人,本官总可以过问一下吧!”
黄遵宪松了一口气,他早已认定,那两个名叫姚喜和郭大海的所谓的革命党人,不过是一场误会,两人摆明了,就是两个小毛贼而已。
“那是当然!”黄遵宪说道:“不知刘大人如何处置这两个人?”
“请黄大人把这两个人移送到我的行营里,我的行营就在淀山湖边。”
“下官遵命!”
……
紫禁城,颐和轩。
春日的阳光洒落庭院中,草木发出嫩芽,微风吹过,空气中荡漾着暖暖的嫩绿的气息。
八角琉璃井旁,珍妃他他拉氏和护国和硕格格敏绣相对而坐。
珍妃望着淡蓝色的井水,俊俏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他死了,你那段心事,也该放下了!”
敏绣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珍妃说的“他”以及“那段心事”,指的是什么。
那是一个女孩子永远说不出口的心事,那件事,曾经让她寝食难安,让她对那个肇事者恨之入骨,非要取了她的性命不可!
“可我怎么觉得,你还是没放下呢?”珍妃轻声说道。
敏绣的脸上,腾起一层淡淡的哀怨。
他是个登徒子,他看了她的身体,坏了她的名节!这种人,早就应该是死有余辜!可是,当周宪章的死讯传来,敏绣的心中,却是如刀割一般!
她已经和袁克定订婚了,作为皇家的格格,订婚之后,就没有退婚的道理。否则,皇家的面子往哪里搁!所以说,她等于就是袁家的人了!作为袁家的媳妇,不应该再为一个不相干的男人感到难过!
“他是一个好人!”敏绣很是无助。
“你说的不错。”珍妃叹道:“大清国容不下一个好人!”
敏绣心中一惊,望着珍妃,喃喃说道:“你是说……”
“我什么都没说!”珍妃轻声说道:“园子里的水很深!”
两个女人怔怔地望着八角琉璃井里静静的井水。
那井水深不可测,就象紫禁城外的颐和园一般,太后住在那里,她决定着大清国每一个人的生死,包括周宪章!
两个人都知道,周宪章死的不明不白!
“他死的冤!”敏绣咬着嘴唇,低声说道:“皇上难道就一点都不知道吗?”
一说到皇上,轮到珍妃哀叹了。
珍妃从冷宫回到这颐和轩,也不过才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一个多月,珍妃尝遍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和老天爷的翻云覆雨。
在冷宫,她就是一个待死之人,进了冷宫的人,不仅要死,而且,死得纪委凄惨。宫人们,从小厮到大太监,谁都对她冷眼相待。当她走出冷宫的时候,还是这些人,对她的态度,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那殷勤献媚,和以往的冷眼相待,同样的自然,毫无做作的痕迹!宫人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翻云覆雨,他们的面孔也习惯了按照主子的境地,而瞬息万变。
这是宫庭里的游戏,就连皇上,也习惯了这种游戏。
当珍妃走出冷宫的时候,皇上的脸上,又是惊喜又是愧疚,那几天里,皇上整天守在她的身边,对她嘘寒问暖,就象是久别的夫妻一般。那个时候,皇上的确是在表达愧疚。
然而,珍妃永远忘不了,当她被太后打入冷宫的时候,当她被太监们拉走的时候,皇上那一张冷酷无情的脸。
那张冰冷的脸冻结了珍妃的心,再也难以溶化。
可是,他毕竟是皇上,皇上的女人很多,他能够花上三天时间守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应该知足了!
珍妃不能抱怨,皇上和太后给予的一切,都是皇恩,哪怕是死亡!
“他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珍妃轻声说道:“一个臣子死了,和一个女人被打入冷宫,其实都是一回事,不能指望皇上为这个人悲痛三天以上,他是皇上啊。他只知道向太后感恩!”
“向太后感恩?”敏绣冷笑:“太后把你打入了冷宫,差点让他驾崩,他还要感恩?”
珍妃笑道:“可太后把我放出了冷宫,又让皇上亲政。这不是天大的恩德吗?”
敏绣咬牙说道:“救你出了冷宫的,不是太后,而是周宪章!”
珍妃心头哀叹,周宪章岂止是把她救出了冷宫,如果不是周宪章死守旅顺,就连皇上,恐怕也早已“驾崩”了!
周宪章救了她,也救了皇上,救了整个朝廷!
在得到周宪章的死讯后,珍妃曾经不止一次提醒光绪皇帝,周宪章的死大有蹊跷,别的不说,周宪章死了,最大的受益者是太后,而最大的输家是皇上,就凭这点,他的死就值得怀疑。
然而,仅仅才过了一个月,皇上就忘记了周宪章!
这也难怪,皇上惦记周宪章,是因为周宪章手里握着一支章军,这支军队,可以为皇上撑腰。
而现在,为皇上撑腰的人,大有人在。外有皇叔那哈五、罗鸣芳在天津掌军,内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朝内支撑,这些人要求皇上乾坤独断。
维新派似乎已经成了气候,从朝廷到地方,一大批官员都站在了维新派的立场上。这让皇上底气很足!
皇上以为,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书生摇旗呐喊,他的皇位就稳固了!
所以,不管周宪章死因如何,皇上都大可不必为此挂怀。
然而,珍妃很清楚,维新派并不可靠!
他们只是一群书生,常言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任何人都坐不稳皇位!这一点,慈禧太后极为清醒,她通过袁世凯和叶志超,掌握了两支大清国最为精锐的部队。相比这两支军队,那哈五那点人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有人说皇恩浩荡,可珍妃很清楚,皇上薄情寡义!
珍妃摇头不语。
第094章失而复得的怀表
“皇上到!”一个太监高声呼喝。
光绪皇帝脸sèyīn沉,沿着长廊,大步走了过来。
“给皇上请安。”珍妃和敏绣慌忙起身,跪倒在地。
“敏绣也来了。”光绪皇帝冷冷说道:“都起来吧。”
“谢皇上。”珍妃和敏绣站起身来,垂手而立。
太监抬过一张椅子,光绪皇帝一屁股坐在椅子里,厉声说道:“珍妃,你哥哥志锐说康有为维新变法,要朕重用他,翁同龢也口口声声说什么维新变法保皇护国!你也整天劝我重用他们,可是,这些维新派竟然和革命党人暗通往来!他们哪里是要变法,他们是要我祖宗的江山!”
“皇上何出此言?”珍妃缓缓说道,她早已经习惯了光绪皇帝这种一惊一乍,喜怒行于sè,这是皇帝的大忌,可是,这位皇帝偏偏就改不了这个毛病。
“维新派的唐才常,与孙文暗通往来!”光绪狠狠说道:“可恨的是,黄遵宪竟然放走了这个唐才常!这是我大清国的天下,乱臣贼子能跑到哪里去,朕已经命湖广总督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