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35章

天下枭雄-第335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李轨不是杨元庆,此人没有这种胆量和魄力,他不敢扣留孩儿。”
  李渊叹了口气道:“我知道李轨不过是守户之犬,他确实没有这种魄力扣留你,但我担心的是杨元庆,一旦他和李轨达成某种交易,我害怕李轨会把你交给杨元庆,或者他手下之人把你交给杨元庆,那时我就悔之晚矣,哎!还是让你二叔去,他可以代表我,而且他也认识李轨,能劝服李轨和我们结盟。”
  李建成心中暗暗叹息,尽管他认为自己最合适,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父亲的思虑更为细致,李建成便不再坚持。
  这时,他又想到另一件事,道:“父亲,还有就是二弟,我建议还是应该由二弟率军去对付薛举,孝恭恐怕不是薛举的对手。”
  李渊因为李世民射杀李智云一事而余怒未消,剥夺了李世民的带兵之权,李建成的建议使他有些犹豫,他沉思良久,还是摇了摇头,“我暂时不考虑,以后再说吧!”
  ……
  李世民虽然被剥夺了带兵之权,但他并没有被囚禁,他依然出任京兆尹之职,而且还被父亲李渊封为秦国公,他也没有什么抱怨,每天都在京城内忙忙碌碌,巡查治安,稳定粮价,修缮坊墙,平抑物价,这些都是京兆尹的事情。
  不过薛举的大举入侵也让李世民忧心忡忡,他听师父长孙晟说过,薛举曾是齐王贴身侍卫,武艺高强,为人阴险狡诈,不是鲁莽之辈,李世民很担心李孝恭会轻敌大败。
  可是担心也没有办法,父亲夺取了他的军权,使他无法领兵出战,李世民只能把忧虑压在心中。
  一早,李世民批阅完几份报告,便准备和往常一样,上街巡逻了,他刚走出府衙,便见一名文士在给亲兵说着什么,这名文士约三十余岁,身着布衣,面白如玉,留有三络黑须,目光湛然。
  “什么事?”李世民问道。
  “回禀秦公,这位先生说要来投靠你,愿为你效力。”
  李世民一愣,他看了看这名文士,便欠身笑道:“在下世民,请问先生贵姓?”
  文士上前躬身道:“在下姓房名乔,字玄龄,历城人,久闻秦公英名,特来投靠。”
  ‘房玄龄!’
  李世民略一沉思,笑问道:“我久闻历城房御史是天下第一清廉之官,可是房兄同族?”
  李世民说得是被隋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廉之臣的房彦谦,房玄龄微微笑道:“正是家父!”
  廉父必出贤子,李世民欣然道:“请房兄进我官房中一叙。”
  房玄龄要来投靠他,李世民总要考考他才学,不能因为他父亲是清官就收下他,房玄龄也知道,也不推辞,跟李世民进房坐下。
  房玄龄坐下便笑道:“秦公可是为薛举之事烦恼?”
  李世民也不否认,坦然道:“正是!”
  房玄龄微微一笑道:“可对我而言,要破薛举如掌上观文,略施小计便可让其退兵。”
  李世民大喜,连忙道:“先生请赐教!”
  “很简单,用围魏救赵之策,薛举建都于天水郡上邽县,他总兵力不过十三万,还要防守河湟各地,现在他居然倾兵十万来攻关中,那他的都城必然空虚,可命一军大张旗鼓杀向上邽县,薛举担心老巢有失,必然会仓惶撤军,如此,关中之危可解。”
  李世民缓缓点头,计策虽然简单,可若不了解薛举的底细,也不敢轻用此计,看来这个房玄龄是有心人,早就在关注薛举。
  “房兄的计策极妙,我这就向父亲禀报,建议采用。”
  房玄龄却摇了摇头,“恕我直言,我认为唐公真正的危机,并不是薛举,而是太原。”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八章 被迫换帅
  李世民眉头一皱,“先生是说刘武周?”
  “非也,我是说杨元庆。”
  李世民愣住了,半天迟疑道:“此话怎讲?”
  房玄龄淡淡一笑道:“你们以为杨元庆南下关中做什么,又把薛举引来进攻关中,他这样做是为什么?”
  “难道是为太原?”李世民小心翼翼求证。
  “正是!”
  房玄龄不慌不忙道:“杨元庆真正的策略是东进取河北为根基,他曾是幽州总管,他在那里有人脉,但要取河北,首先需要太原为跳板,要取太原,首先就需要把你们牵制在关中,于是便有他率军南下,就有他和薛举结盟,可等薛举大军到来,他却急急赶回丰州,而不是和薛举一起进攻,这只有一个解释,他另有所图,而这个所图,必然是太原,我没猜错的话,他其实已经部署重军在马邑郡之北,现在就等他回去。”
  “先生怎么知道杨元庆匆匆赶回了丰州?”
  房玄龄笑了笑道:“我就是从安定郡过来,所以我知道他已经走了。”
  李世民沉思良久,又问:“我还是有点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要关中,不要陇右,偏偏要去争河北。”
  房玄龄笑了起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关陇贵族的死敌,他若取关中,关陇贵族能容他吗?根基都扎不稳,何以争天下?而且他若想取关中,在杨玄感占有关中之时,他的大军早就南下了,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说明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的势力在哪里?秦公别忘了,他是裴家之婿,山东士族支持他,那才他可以争取的势力。”
  李世民轻轻叹息一声,“可是我们知道又如何?我们能分兵去救吗?”
  房玄龄捋须笑道:“其实杨元庆这是阳谋,就算他把计谋敞开,关中也无可奈何,除非是你们一战击溃薛举,否则你们只能被拖在关中,不过我有一策,可以增加他取太原的难度,延缓时间,或许关中就能腾出手来。”
  李世民并没有急着问房玄龄有什么计策,他凝视房玄龄半晌,才问道:“先生说杨元庆的支持者是山东士族,房氏家族也是齐郡名门,为什么先生不支持他?”
  房玄龄沉思片刻,道:“房家世代是清誉之族,并不是五姓七望那样的势力门阀,而且房家只是一个地方小名门,远远不能和清河崔氏、闻喜裴氏这样天下大士族相提并论,支持杨元庆的是崔、裴、王、卢这样的大士族,与房家无关,再者,我个人认为,将来取天下者,依然是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强于士而弱于军,关陇贵族文武皆强,更重要是,关陇有隋朝为根基,所以我认为杨元庆这局天下之棋注定赢不了,我看好关陇,更看好秦公,所以特来投靠。”
  李世民站起身,向房玄龄深深行一礼,“先生对我,俨如汉之张良,世民得先生,乃天下苍生之幸。”
  房玄龄捋须笑了,“我早看出公子雄心壮志,乃天下枭雄也!”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长孙无忌焦急的声音,“世民,大事不好了!”
  李世民心中一惊,连忙开门问:“出了什么事?”
  长孙无忌进门急道:“我们的军队在浅水原大败,伤亡数万人,刘弘基和慕容罗睺都被俘虏了。”
  李世民的心一下子掉入深渊,半晌他问:“那孝恭呢?”
  “孝恭败军撤回新平县,薛举大军正在围攻。”
  李世民转身便向外跑去,他现在必须要去见父亲,刚奔到府衙门口,一名传信兵跑来,见到他喊道:“秦公,唐王请你立刻去丞相府!”
  李世民点点头,翻身上马,猛抽一鞭战马,向宫城飞驰而去。
  浅水原之战,薛举摆出数千老弱残兵扮作乌合之众,迷惑住了李孝恭,趁李孝恭大军扎营不稳,薛举大军从四面袭击,李孝恭大败,被斩杀三万余人,好在屈突通接应及时,顶住薛举大军的猛攻,才使李孝恭没有全军覆没,大军退回新平县。
  房间里,李渊急得要发疯了,李孝恭在陇右大败、在河东大败,他都可以不在意,但这里是关中,在关中大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刚刚建立的朝廷就要被倾覆,意味着他李渊的美梦即将破灭,他一直认为薛举也不过是无数乱匪之一,但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
  李渊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裴寂在一旁劝他,“唐公,形势危急,非世民领兵不可,此时生死存亡之际,唐公不可再犹豫。”
  李渊点点头,现在什么李智云之死,他早抛到九霄云外,现在他只想保住自己的朝廷和权力。
  “唐王殿下,秦公来了!”门口有侍卫禀报。
  “进来!”
  李渊精神振作起来,他现在的希望都寄托在李世民身上了,片刻,李世民快步走进,躬身施礼,“孩儿世民参见父亲!”
  李渊叹了口气,“李孝恭大败,你知道了吧!”
  李世民点点头道:“孩儿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命窦抗率两万军进军天水郡上邽县,以围魏救赵之策逼薛举退兵。”
  李渊和裴寂对望一眼,眼中都露出赞赏之色,李渊又道:“若你为主帅,你会怎么样?”
  “现在薛举初胜,士气正盛,若孩儿为主帅,会避其锋芒而采用守势,先保住关中,再薛举撤军后从外围图之,还可以结盟西凉李轨,联合剿灭薛举。”
  李世民犹豫一下,他本想说太原之危,但他刚刚想起,还没有来得及请教房玄龄拖延杨元庆之策,他便克制住了太原之事,又道:“薛举能剿灭唐弼,这就说明他也是枭雄之辈,我们万万不可轻敌,若孩儿为主帅,还恳求屈突通为副帅,以屈突通的经验加上孩儿的奇谋,必能胜之。”
  李渊叹了口气,自己不用儿子世民,真是愚蠢失策,他当机立断,“好!我再给你三万精兵,你可全面接管李孝恭的败兵,前敌之事你全权负责,窦抗那边,我会马上传令。”
  “孩儿新得一幕僚,名房玄龄,恳请父亲准他为我帐下录事参军,参赞军务。”
  “可以,我准了!”
  李世民大喜,行一礼便下去了,李渊捋须望着他英姿勃勃的背影,心中长叹,但愿真如裴寂所言,世民杀弟是为了救父。
  ……
  杨元庆已经回到了九原县,正如房玄龄的推断,他已在榆林县部署了三万最精锐的丰州老兵,这是他的核心之军,包括杨思恩率领四千陌刀军也在其中。
  但杨元庆先赶回九原县是有别的重要事情,他要先把代王杨侑和苏威、李纲等人安排好,他才能东进。
  杨元庆回到自己府宅,妻子裴敏秋迎了出来,丈夫的回来让她喜不自胜,“夫君不是说要去榆林郡吗?”
  “舍不得娘子,所以先回来看看。”杨元庆调笑妻子一句。
  裴敏秋目光向后一扫,后面可站着大群丫鬟,一个个都忍住笑,她脸一红,白了杨元庆一眼,小声道:“你是惦记孩子们吧!”
  “嗯!也算是吧!”
  杨元庆知道自己妻子脸皮薄,便不再跟她开玩笑,又问:“代王呢,他怎么样了?”
  说到代王,裴敏秋笑了起来,代王初来时是晚上,她还以为是个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长得也很瘦弱,见到自己还有些胆怯。
  “他住在东院,和祖父住在一起,祖父教他读书,你要见他吗?”
  杨元庆点点头,“我想见见他。”
  裴敏秋见丈夫回家,先不是见家人,而是要见代王,她心中略略有些失望,但她没有表露出来,依然笑吟吟道:“那我带你去。”
  裴敏秋轻轻挽住丈夫的胳膊向东院走去,一边走,一边低声问:“这次能住多久?”
  “我把事情安排一下,可能明天就要做。”
  裴敏秋咬了一下嘴唇,小声道:“不能多住几天吗?孩子们都总念着爹爹,还有出尘,她可能就这几天要生了,你最好在她身边。”
  杨元庆心中歉然,他是想多呆几天,可榆林之军已箭在弦上,他没有时间了,他想了一想,便笑道:“好吧!我再多呆一天,后天走,陪陪你们,敏秋,我真的没办法了。”
  裴敏秋心里明白丈夫的难处,她便不再勉强,笑道:“那探望完代王就过来吃晚饭,我们一家人聚一聚。”
  杨元庆点点头,两人走到东院门口,裴敏秋又嘱咐丈夫几句,便转身回内院去了,杨元庆望着她的背影,便摇摇头,走进了东院。
  东院内十分安静,但戒备却异常森严,足有三百余名披甲士兵在四周戒备。
  “元庆!”
  身后传来了裴矩的声音,杨元庆回头,却见裴矩和代王杨侑手中各拿一只花盆,里面盛满了泥土。
  杨元庆心中奇怪,却连忙向杨侑行礼,“参见代王殿下!”
  杨侑手上端着花盆,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杨总管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回来,来看一看殿下。”
  杨元庆看一眼他们手中的花盆,笑问:“你们这是?”
  裴矩笑道:“闲来无事种种花,刚和殿下去取土。”
  裴矩将花盆放下,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走吧!进屋去说话。”
  杨侑也放下花盆,跟着裴矩进屋去了。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九章 攻心为上
  三人进屋坐下,这里是杨侑的书房,房间光线明亮,布置淡雅简洁,到处都堆满了书,杨元庆一眼认出,这些都是他的书。
  杨侑脸一红,连忙歉然道:“侄儿嗜书如命,一天也离不开书,这些都是裴婶借给我。”
  杨元庆听他称敏秋为裴婶,这个称呼倒挺有意思,他不由哑然失笑,道:“我那些书大多是摆摆样子,我没有时间看,殿下喜欢,尽管拿去看。”
  “多谢二叔了!”
  旁边裴矩笑道:“元庆,我也发现了,丰州读书不少,却没有一家刻书社,昨天我带殿下在九原县里逛了一圈,竟然没有发现一家书店,让我们很失望,我们就商量,索性我们二人开一家书店,元庆,你看如何?”
  裴矩虽然是半开玩笑,但杨元庆却发现杨侑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自己初见他时,他眉眼间那种郁郁寡欢的神情竟一扫而空,有了少年人特有的好奇和兴奋。
  杨元庆便笑了笑问杨侑,“殿下觉得这里好,还是长安好?”
  杨侑毫不犹豫道:“在这里我可以逛街,可以去城外骑马打猎,而长安,我的足迹不能出二十丈,我更喜欢丰州。”
  “元庆,我在等呢!”
  裴矩有些不耐烦道:“我想开书店,你说行不行?”
  杨元庆有些无可奈何,只得苦笑道:“祖父想开就开,我也拦不了你,需要钱去找敏秋要,需要店铺也可以直接去找县衙。”
  裴矩其实只是开开玩笑,他见杨元庆当了真,便狡黠一笑道:“我只是说说罢了,哪里有时间,每天要去郡衙参赞公务,还要教殿下读书,还要去郡学授课,整天忙得要死,哎!俸禄却没有一钱。”
  杨元庆哈哈一笑,“祖父想要俸禄还不容易吧!我给崔君素说一声,按一品官的俸禄支给。”
  这时,杨侑小声道:“二叔,我也想去郡学读书。”
  杨元庆笑容消失了,他看了一眼裴矩,裴矩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又看一眼杨侑,见他眼睛里尽是恳求和期盼之色,杨元庆知道他是太孤独了,而郡学里基本上都是十二三岁左右的少年,和杨侑一样年龄,沉思良久,杨元庆缓缓道:“我主要是担心殿下的安全,如果殿下实在是想去读书,那在安全上需绝对服从我的安排。”
  杨侑慌忙点头,“我一定服从二叔的安排。”
  杨元庆站起身笑道:“我现在正好去郡学,殿下就跟我一起去吧!”
  ……
  五原郡郡学位于城南,是当年杨师道为太守时创立,经过数年的发展,已从一百余人扩大上千人,除了五原郡士子外,还有来自关内和陇右各郡的士子,人数占了近一半,最小者十一二岁,最大者已二十出头,郡学免费食宿,每月还有五吊钱补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