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53章

天下枭雄-第353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还是不战?
  ……
  众人都退了下去,中军大帐内只剩下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人,房玄龄是被李世民叫住。
  李世民长长叹了口气道:“我从小最崇拜之人就是杨元庆,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见他是仁寿四年,在咸阳一家酒肆里,那时我才六岁,我对他的兵器很感兴趣,那时他才十五岁,他的破天槊就有一百多斤,他说他最厉害的不是兵器,我当时以为他是说弓箭,长大后,我才明白,他最厉害的不是器,而是兵,统千军万马之兵。”
  一缕阳光透过帐顶的油瓦照进大帐,照在李世民脸上,他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房玄龄没有打断的思路,坐在一旁静静听他述说。
  “几年前在涿郡,他曾告诉我什么叫帅箭,帅者,谋定而后动,一切在掌握之中,我当时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实际上做起来却很难,比如这一次,父亲逼我出征,不给我时间从容部署,使我出兵进军都很仓促,前几天刚派去霍邑郡的斥候被斩杀,如果能早一个月部署,那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
  李世民目光转向房玄龄,目光里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我是匆促应战,而杨元庆是从容部署,不瞒先生说,我心中一点战胜他的把握都没有。”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三十七章 被迫南撤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他比谁都了解这位年轻的主帅,房玄龄能理解他心中的那种无奈和忧虑,他知道李世民不愿意两线作战,想放弃河东,但是李渊却不肯,这其实就是一种为将者的痛苦,明知不可为而被迫为之。
  “你要站在你父亲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难道他不知道两线作战的艰难?他也知道,但是他要谋全局,他的目光是天下,如果失去河东这个屏障,就会使关陇处于一种威胁之中,尤其是杨元庆这样的强势枭雄,河东是你父亲的起家之地,是帝王的基业,它就像是你父亲的孩子,无论如何他都舍不得放弃。”
  李世民叹息一声,“我知道他舍不得,可是我们为了这个舍不得而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叔父阵亡,两万精兵失去,我估计太原的五万军队也完了,还有我手上的七万军队,最后我还能保住多少?不能为了一个舍不得就毁了我们的天下之梦。”
  “可是你若一战不打,一点营救兄弟的姿态都没有,你怎么向父亲交代?”房玄龄一句话点到了根本上。
  李世民望着帐外的天空,他慢慢站起身下达了命令:“传我的命令,命尉迟恭为主将,率两万军攻打霍邑县。”
  ……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号角呜咽,两万唐军携带数十架攻城梯向霍邑城汹涌杀去。
  霍邑城高三丈,用巨大的岩石砌成,墙的正面十分光滑,大石块垒得密密实实,找不到可落脚攀登的接缝,高墙顶部外凸,犹如海浪冲刷而成的悬崖,城墙上十分宽大,足可以并排走三辆马车。
  五千丰州隋军便部署在两里长的城墙之上,他们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数十万支箭矢,也有有几千桶火油,还有三百架床弩,可将三尺长的大箭射出数百步之远,只需三名士兵便可以操纵。
  霍邑县东城紧靠悬崖,无从立足,西城百步外便是滔滔汾水,城下乱石嶙峋,也无法组织攻城,只有正南面和正北面有空旷的地带。
  崔破军很清楚敌军不可能从北面杀来,在他北城墙上只部署了三百余名警戒士兵,其余五千人都在南城防御,霍邑县本身没有护城河,但为了保护城门,就在几天前,隋军在城墙前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旱沟,里面布满了尖利的枪刺,拉起一座高高的吊桥。
  “床弩准备!”
  崔破军见敌军前锋已冲到五百步外,他下达了命令,三百架床弩同时绞动弓弦,一根根大拇指粗,长达三尺的大箭迅速放进了箭槽,放箭士兵手握悬刀等待着射击的命令。
  床弩并不是放在城垛上,而是在城墙后端筑造了三百座高达六尺的城台,这实际上是用来安置投石机的预留台,但投石机来不及从丰州运来,便用来放置三百架床弩,床弩长七尺,宽四尺,巨大的弓臂长有八尺,必须用双绞盘上弦,两名士兵负责绞弦,一名士兵负责放箭和发射,这种床弩经过丰州军器署改良,可以同时射出三支大兵箭,是守城的利器。
  崔破军目光紧紧盯着汹涌杀来的敌军,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铺天盖地,俨如一张巨大的黑色地毯铺在旷野里。
  这时,敌军已冲到三百步外,已经进入了床弩的有效杀伤射程,崔破军大喝一声,“发射!”
  城头鼓声大作,三百架床弩同时发射,近千支大箭强劲凌厉地向敌军射去,兵箭强大的穿透力射穿了盾牌和铠甲,血雾蓬起,惨叫声响成一片,近千人栽倒在地,很多箭甚至射穿了两人。
  当攻城唐军冲到两百步时,床弩第二轮箭再次发射,大箭射进密集的人群中,士兵们哀嚎倒。
  尉迟恭见城头两轮箭便阵亡一千五百余人,他眼睛都红了,挥刀大喊:“秦公有令,冲上城头者官升一级,赏钱千吊!”
  一万八千唐军终于冲到城墙前,弓箭战骤然爆发,城上城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布成一幕巨大的箭网,将天空的遮蔽了,城上不断有士兵中箭,惨叫着跌下城头,城下死尸累累。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成群士兵向城头攀爬进攻,两边箭如急雨,从两边射向梯上敌军,但攻城梯宽达六尺,三人同时登城,两边之人用盾牌护卫侧翼,中间一人也用盾牌正面顶住,大石砸下,前面人翻滚着坠下次城头,后面之人又紧接着冲上。
  崔破军见敌军攻城顽强,不肯退却,便下令道:“用火油烧梯!”
  命令下达,一桶桶火油迎头浇下,大火轰地燃烧起来,火舌顺着攻城梯迅速向下蔓延,城梯上的士兵身上也燃烧起来,惊恐得大声惨叫,不顾一切地向城下跳去,很多人都直接摔进旱沟,被尖利的枪头刺穿……
  远处一座土丘上,李世民带着数十名战将在观战,望着城墙上和城下一片火海,将领们的眼中都充满了震惊,他们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丰州军的火战。
  李世民默然无语,心中却无比痛惜,这都是他的精锐之军,却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来送死,攻下霍邑县又如何,难道他还真要去反攻太原吗?他终于叹息一声,下令道:“传令收兵!”
  ‘当!当!当!’
  收兵的钟声敲响,剩余一万六千余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了下来,尉迟恭满面羞愧,上前单膝跪下请罪,“卑职损兵折将,攻不下城池,请大帅责罚!”
  李世民摇摇头,“非你之过,收兵回营!”
  大军撤回了大营,仅仅两个时辰的攻城战,便死伤四千余人,这个损失令李世民闷闷不乐,刚到中军帐,便有亲兵来报,“禀报大帅,河东郡紧急快信!”
  李世民精神一振,回头急问:“信在哪里?”
  一名亲兵将一封快信送上,李世民打开快信匆匆看了一遍,不由又惊又怒,他的兄弟元吉已经走西面的文城郡逃到了河东郡,太原城三天前便丢了,更令他怒不可遏的是,元吉竟然不派人告诉他一声,自己还在这里拼命攻打霍邑郡前去太原救他。
  李世民沉思片刻,毅然做出了决定,“传我的命令,大军撤回临汾县。”
  ……
  就在李世民率军南撤临汾县的同时,丰州军也做出了战略部署,杨元庆命徐世勣为左军都督,罗士信为副将,率军三万夺取龙泉郡;又命李靖为右军都督,苏定方为副将,同样率军三万夺取上党郡;
  杨元庆则亲率三万精兵南下霍邑县,和李世民军正面对峙,同时,他又命裴行俨率一万骑兵杀回关内,重新夺回延安郡。
  太原城内,三万精兵已经集结完毕,等待出发的命令,就在主帅杨元庆即将出发之时,丰州总管府长史杜如晦从丰州赶到了太原城。
  “想不到我会这么快过来吧!”杜如晦大笑道,他身后跟着户曹参军事魏征。
  杨元庆给了他肩窝一拳,也笑道:“我昨天才派人去丰州报喜,你今天就跑来了,我还以为你是长翅膀飞过来,你这么急着过来做什么?”
  杜如晦嘿嘿一笑,“你们这里打仗立功发财,却把我丢在丰州,我可不吃这个亏,有油水要大家均分,再不赶来,恐怕连汤都不剩了。”
  众人大笑起来,杨元庆也发现杜如晦也渐渐变得开朗幽默,不再像从前那样沉默寡言,这倒是个好的改变。
  杨元庆眨眨眼笑道:“既然要分油水,我就带你去仓库看看,看你能分点什么?”
  他又对魏征道:“魏参军来得正好,以后看管家财就是你份内之事,一起去吧!”
  杨元庆也暂时延后出发,带着杜如晦等人向太原城仓城而去。
  太原城也和榆林城一样,专门修建了一座仓城,仓城就在太原城内,位于城区东北角,占地数百亩,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库房,也修建一座水门,一条人工槽渠通往汾河,所有的物资都是用船来运输。
  仓城内堆放的物资大多是从晋阳宫转移而来,当时刘武周十五万大军大举进攻太原,李渊急令李元吉将晋阳宫所有物资转移进太原城。
  此时仓城由三千军队驻守,戒备森严,路上,杨元庆简单给杜如晦介绍了攻打太原城的情况,一行人走进了仓城,众人的注意力从攻打太原城转到了仓库物资上。
  这时,杜如晦忽然想起一事,从马袋里取出一封信递给杨元庆,歉然道:“我都忘记了,这是裴夫人托我带给你的家信。”
  杨元庆接过看了一眼,是妻子给他的家信,他不着急看,将信揣进了怀中,杜如晦又拱手笑道:“我还要恭喜你。”
  杨元庆知道他是指次妻出尘生了一个儿子之事,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就在他东征后不久,出尘便诞下一子,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取名致,不仅如此,不久前,小妾绿茶也生下一女,取名杨馨,至此,他已经有三子三女,有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先看看仓库,你知道李渊留给我们多少兵甲吗?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三十八章 东路使者
  在杨元庆因杨玄感造反而撤离幽州后,杨广命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接任为幽州总管,罗艺为副总管,去年秋天,薛世雄奉命剿灭河北乱匪窦建德部,在河间郡一战中,薛世雄大败,逃回涿郡,没多久便病逝。
  而此时杨广已到东都,音信断绝,副总管罗艺便收拢败兵镇守幽州,就在他主管幽州两个月后,他索性便效仿杨元庆,自封为幽州总管,率四万幽州军割据一方,成为第二个拥隋自立的一方诸侯。
  但罗艺日子并不好过,只拥有涿郡和安乐郡,背靠燕山,三面皆敌,西面上谷郡魏刀儿因抢得部分涿郡钱粮而实力大涨,拥兵十余万,对幽州城虎视眈眈,而东面辽东高开道也因抢到部分辽东钱粮而变得实力强大,拥兵十万,攻下北平、渔阳两郡,自称燕王,同样剑指幽州。
  南面则是已占领了大半个河北的窦建德,这是更强大的敌人,拥兵四十万,一心想扫平河北全境,幽州罗艺便是他的第一个大敌。
  罗艺就如一条被困在浅水中的龙,他想称帝,却没有称帝的资本,想投降窦建德,但他手下将领却不容,使他只能困守涿郡的几十座仓库物资,苦苦等待机会。
  夜晚,罗艺独自坐在书房内,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和河北所有势力一样,这段时间他的目光也被河东发生的大战所吸引,杨元庆强势进入河东,剿灭刘武周,今天他又得到消息,杨元庆攻克了太原,这就意味着丰州军势力正式进入了河东。
  这对罗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罗艺比谁都清楚,杨元庆是想重新夺回幽州,他在夺取河东郡后,下一个目标必然会剑指幽州。
  罗艺坐在桌前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地图,唯一令他稍稍欣慰的是,拥有飞狐陉的上谷郡和拥有井陉的恒山郡都在魏刀儿手中,这样便使魏刀儿成为他和杨元庆之间的一道屏障。
  不过涿郡的军都陉也可以通往雁门郡,早在杨元庆剿灭刘武周之前,他便派出一万军队扼住了军都陉的各个隘口以及怀戎县。
  现在罗艺最担心的是,魏刀儿能不能顶住杨元庆军队的进攻,会不会像刘武周一样,一战被剿灭,他被剿灭无足轻重,但杨元庆便在河北有了立足之地,罗艺心中烦恼之极,要不要抢在杨元庆进河北之前,抢先一步干掉魏刀儿?
  罗艺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痴心梦想,若他和魏刀儿开战,窦建德和高开道必然会像狼一样趁机向他扑来。
  罗艺心中千转百结,惆怅满腹,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长子罗诚的声音,“父亲,孩儿有急事禀报。”
  “什么事?”
  “温司马陪一名客人来,说是长安之臣,求见父亲。”
  ‘长安?’
  罗艺愣了一下,这是李渊派人来找自己,这是做什么?难道是为了河东之事,还是想让自己投降长安。
  罗艺沉思片刻,没有想通,不过既然是司马温彦博陪同前来,他不见也不好,便命道:“请他们去贵客房稍候。”
  罗艺起身披了一件衣服,便向贵客房走去。
  贵客房内,幽州总管府司马温彦博正陪同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喝茶说话,客人长得面容清瘦,目光清亮,一尺长的胡须格外飘逸,此人便是李渊丞相府记室参军温大雅,现在是李世民东路元帅府下长史,奉李世民之命出使幽州。
  他也是温彦博之兄,李世民之所以派他来,就是想通过温彦博的面子来说服罗艺合作。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主人罗艺走进了房内,拱手笑道:“呵呵!让先生久等了。”
  温大雅连忙站起身,向罗艺躬身施礼道:“在下秦公帐下录事参军温彦博,参见罗总管。”
  罗艺心中微微一怔,原来是温大雅,他早有耳闻,不过他不是李渊派来的,而是李世民派来的,这是什么缘故?他不露声色,笑了笑摆手道:“温先生请坐!”
  三人分宾主落座,罗艺便对温彦博笑道:“司马,我没记错的话,这位温先生应该是你兄长吧!”
  温彦博笑着点点头,“正是!”
  这时长子罗诚也走了进来,站在罗艺身后,罗艺拉过他给温大雅介绍道:“这是犬子罗诚,目前是我军中大将。”
  “哦!虎父无犬子,令郎一表人材啊!”
  罗诚连忙施礼,“温先生过奖了。”
  一名侍女又端来三杯新茶,三人又寒暄几句往事,罗艺这才微微笑道:“听说现在秦公在河东与杨元庆作战,现在战事如何?”
  温大雅连忙欠身道:“现在两军处对峙状态,以临汾郡为界,双方都没有发动攻势。”
  “原来如此?”
  罗艺又问:“那双方会不会就以此为界,杨元庆要河东以北,贵军占河东道南部,会有这个可能吗?”
  罗艺一步步地试探着李渊的战略意图,是想保住河东,和杨元庆争夺到底,还是打算放弃,这对他非常重要,而温大雅作为李渊的机要心腹,他应该知道李渊的战略意图。
  其实罗艺已经大概猜到了温大雅的来意,要么是想联合自己共同对付杨元庆;要么是想让自己投降长安,如果是李渊派来,那可能是后者,可现在温大雅是李世民派来,那么肯定是前一种可能,联兵共同对付杨元庆。
  共同对付杨元庆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李世民要拿出什么样的诚意来。
  罗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