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44章

天下枭雄-第64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又接口道:“殿下,我们刚才正说,这次没有船运物资,动用了大量人力畜力,行军有点不方便。”
  杨元庆无奈地苦笑一下,对众人解释道:“其实太原也有三千多艘平底船,一艘船可以运送二十石粮食,那一次也只能运送六万石粮食,来回至少要三趟,耗费一个多月时间,原本是够了,但我和朝廷达成共识,只备战一个月,那么时间上就有点紧张了,所以动员民夫用畜力运输一部分,这样只要跑两趟便可,我希望在夏收之前,结束关中战役。”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七十二章 隋唐大战(二)
  闻喜县裴家村,裴矩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身体本来还不错,但自从几年前被突厥俘虏到北方草原,正值冬天,他的身体遭受严寒侵袭,遭到了极大的伤害,便渐渐不行了,尤其今年春天后,他一病不起,经过两个月的挣扎,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此时裴家子弟从天下各地赶回了闻喜老宅,只有裴仁基父子因为要参战,以及楚王妃裴敏秋要坐镇太原不能过来外,其余裴家子弟都赶来送家主最后一程。
  这天中午,一队五百人的骑兵一阵风似从远处奔至,一直奔到裴家村村口才停了下来,为首大将正是杨元庆,他翻身下马,命亲卫们在村外休息等候,他则带着十几名亲兵向村内而去。
  裴家村是一座大村,约三百余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姓裴,基本上都是裴氏宗族,共分为十几支,其中有两支最为著名,一支是裴矩一房,另一支则是裴蕴一房,还有几支也比较有名气,比如裴仁基父子的一支,还有裴世清一支。
  整个裴家村最有名的建筑便是宗祠和家学,宗祠是纪念先祖之地,家学是培养后代人才之所,所有裴家子弟,无论男女,五岁起便要进家学读书,女子读到十二岁,男子要读到十八岁,正是严格的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子弟。
  杨元庆没有惊动村中之人,直接牵马来到了裴矩的府宅前,在门口正好遇见裴幽从宅内走出来,她眼睛通红,显然是刚刚哭过,一抬头正好看见杨元庆,吓了她一跳,“殿下,你怎么来了?”
  “我来晚了吗?”杨元庆担忧地问道,尽管一路上没有看见裹素和召魂幡,但他还是有点担心。
  裴幽叹了口气,“医生说,撑不过今晚了。”
  杨元庆默默点头,这时,裴文意走了出来,裴文意是裴敏秋的父亲,也就是杨元庆的岳父,他一眼看见了杨元庆,大吃了一惊,“元庆,你是什么时候到的?”
  杨元庆上前给岳父行一礼,“我刚刚才到,听说祖父病危,赶来看望他。”
  裴文意心中黯然,他本来以为女儿也会回来,但现在只有杨元庆过来,那女儿就来不了,无奈,他只得勉强一笑,“快进屋里坐。”
  裴文意和裴幽将杨元庆领进内宅贵客房,请他坐下休息,裴文意进病室去告诉父亲,元庆已到,裴幽则奉上了一杯茶。
  “你二祖父回来了吗?”
  杨元庆所说的二祖父便是裴蕴,裴蕴在二月时奉命去岭南招降安抚郡县,不知他赶回来没有,裴幽摇摇头,“二祖父听说去了岭南,路途遥远,难以赶回来。”
  杨元庆默然,他估计裴蕴也赶不回来了,这时,裴晋匆匆走进房间,躬身施一礼,“参见殿下!”
  杨元庆摇了摇头,“现在是家事,没有什么殿下和臣子的关系,敏秋担负稳定太原之责,不能前来,我代表她和孩子来探望祖父,一切从权吧!”
  “是!”
  裴晋不知该怎么称呼这个地位高贵的妹夫,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原来的称呼,“祖父请殿下过去说话。”
  “走吧!”
  杨元庆也不为难他,站起身便跟着他向病房而去。
  病房里光线柔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药味,床榻旁坐着十几名裴家重要人物,见裴晋带着杨元庆进来,众人纷纷起身,杨元庆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他走到榻前,只见裴矩躺在榻上,面色焦黄,骨瘦如柴,杨元庆心中也不由一阵难过。
  他坐在榻前,握住了裴矩的手,裴矩还有一点意识,慢慢转头,看见了杨元庆,眼睛里顿时闪过一道奇异的亮色,他一直强撑至今,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裴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心,而杨元庆恰恰就是解开裴家前途命运的一把钥匙。
  “你们……出去!”
  裴矩吃力地说出两个字,裴家子弟都纷纷退下,房间里只剩下杨元庆和裴矩两人,裴矩反抓住杨元庆的手,吃力道:“殿下……微臣不能效力了。”
  杨元庆心中有些酸楚,拍了拍他的手,不知该说什么好,裴矩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微微叹息,“仁寿四年……真快啊!”
  杨元庆知道他是在指当年初见到自己的情形,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杨元庆默默点头,“祖父当年对我的恩情,我一直铭刻于心。”
  这时,裴矩的眼中忽然涌出一颗老泪,颤抖着声音道:“老臣犯下死罪,求……殿下宽恕裴家,一切我来承担,愿下阿鼻地狱。”
  杨元庆心中一惊,对垂死之人,说出‘愿下阿鼻地狱’之话,是非常严重之事,不到恐惧到极点,他绝不会说出这种话,他见裴矩眼角又流出一颗泪水,连忙提他拭去。
  裴矩一把抓住杨元庆的手,满眼哀求地望着他,“殿下……饶恕裴家。”
  杨元庆心中悸动了,他忽然想起这十几年裴家对自己的恩情,尤其在前朝权力斗争中的种种维护,他心中也涌出一种对裴矩感恩之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不能让裴矩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
  杨元庆点了点头,“无论祖父做了什么,都和裴家无关,这是我给祖父的承诺,报答祖父的恩情。”
  裴矩眼中再次涌出泪水,他望着屋顶,老泪纵横,颤颤巍巍道:“我杀了……那么多人,是我的罪孽,我愿下地狱……赎尽我的罪孽。”
  他这句话让杨元庆心中‘怦!’的一动,他隐隐有些明白了,但杨元庆毕竟是君临天下之人,心中虽然明白,但他已许下诺言。
  “我说了,无论祖父做了什么,都和裴家无关,将来的裴家,我会公平待之,若政绩出众,就能拜卿入相,若政绩才能平庸,就算是王妃的关系,也一样不能用。”
  裴矩轻轻松了口气,他最后的心结解开,他觉得自己可以离去了……
  杨元庆慢慢走出了房间,叹息一声,对等候在外面的十几名裴家子弟道:“你们进去吧!”
  十几名子弟纷纷走进房间,在家主弥留之际,他们不能离开身边,只有裴文意在外面陪着女婿,杨元庆坐了片刻,起身道:“那我走了,要赶去延安郡。”
  裴文意没有挽留,叹了口气,“请转告敏秋,别忘记给祖父祭行。”
  杨元庆点点头,转身离开了裴府,离开了裴家村。
  病房内,由裴矩族弟裴谞执笔,记下了裴矩最后的遗言:‘下任家主由裴世清接任,再下任家主由裴青松继任。’
  当天晚上,裴矩病逝于裴家村,走完了他的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
  就在裴矩去世的同时,大唐皇帝李渊也因汉中失守的沉重打击使他病情加重,陷入了深度昏迷,大唐朝野内外陷于一种极度不安的惊惶之中,朝官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有心思处理公务。
  很多人开始请长假,不再上朝,即使上朝也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局势进展,讨论各自的前途。
  汉中失守使长安城变得风声鹤唳,米价再次上扬,斗米已达六百文,尽管米价高企,但在长安利人市的十几家米铺前依然排出了长长的买米队伍,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大战即将爆发,这个时候,家有存粮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更多的长安人则不断逃出长安,躲到各自乡下的亲戚家里去避难,一些原本躲避战乱而从洛阳来长安的民众,又开始重新返回洛阳,长安以东的官道上到处可见络绎不绝的迁徙人流。
  这天中午,利人市大门左侧的巴蜀酒肆还和从前一样开门营业,但酒客却极少,四层高的酒肆里只稀稀疏疏坐了二十几个老客,也是各自聚在一起聊天,讨论局势。
  整个利人市两侧一共有二十二家酒肆,几乎都关门歇业了,只有三家酒肆还勉强开门营业,不仅酒肆,连利人市内的商铺,除了和食材有关的商铺生意火爆外,其余商铺都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很多商铺索性都关了门。
  这时,一名男子匆匆走进了巴蜀酒肆,他却不像酒客,直接走到柜台前,给掌柜使了个眼色,掌柜会意,将他带到后院,两人进了一间平房,掌柜问道:“有什么新情报?”
  男子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有些得意地笑道:“这是从太府寺丞刘靖手中得到,整个大唐现有的粮草库存,非常有用。”
  这座巴蜀酒肆自然就是隋军在长安的一个情报点,目前隋军在长安一共有三个情报点,互相独立,互不联系,即使一个情报点被破坏,也不影响另外两个情报点的正常运转。
  他们源源不断地将长安乃至大唐的各个情报送往太原,掌柜姓蔡,是内卫军的一名校尉,主管这座巴蜀酒肆,他又惊又喜,这个情报太重要了,他拾起册子翻了翻,按耐不住欣喜地问道:“是怎么搞到的?”
  男子笑道:“现在大唐朝官人人自危,都在寻找后路,这个刘靖也不例外,我认识了他的侄子,通过他的侄子牵线搭桥,他便心甘情愿把这份清单奉上,他一文钱都不要。”
  掌柜会意地点了点头,已经这个时候了,这些官员谁还肯要钱,无非都是想找一条后路,这个刘靖也不例外。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七十三章 隋唐大战(三)
  在隋军新增的二十万大军中,两万军部署在潼关一线,防止唐军杀入中原,另外八万军部署在河东蒲津关,由李靖和裴行俨统帅,他们的任务是杀进关中东部。
  北线的十万军则部署到关内道,此时关内道原本已有十二万大军,包括秦琼率领的十万大军和西线盛彦师率领的二万军队,新增的十万大军一分为二,秦琼部新增五万军队。
  另外西线再增加五万军队,由河西总管裴仁基出任西线统帅,并任命盛彦师为副帅,连同会宁郡的两万驻兵和河西的两万军队,一共是九万大军,杀入唐军驻兵空虚的陇西,兵压大散关,这是为了防御唐军从西线逃离,堵住他们的退路。
  这样一来,南线汉中的徐世绩部、东线河东的李靖部、西线陇西裴仁基部。再加上北线十五万隋军主力,从四个方向将关中团团围困,形成了战略大包围。
  而关中此时还有十三万唐军,正如杨元庆所预料,唐军又再次强行征兵,凡十四岁以上,五十六岁以下男子,皆要报名参加唐军,一时间,关中各县人心惶惶,大量青壮逃亡,很多青壮都躲进关中各处庄园内,被独孤家族、窦氏家族等关陇贵族藏匿。
  尽管募兵并不顺利,但唐军还是进行了统一的布防,李世民将两万军调去了关东,由潼关主将李神通率领,使关东的兵力达三万人,另外大散关一带部署兵力一万,由长孙无忌率领,抵御隋军从西面大散关杀入关中。
  而李世民亲率五万主力部署在北地郡中部的新平县和浅水原一带,这里是关内道进入关中的战略要道。
  从北方关内道进入关中主要有三条道路,一条东面的洛水道,沿着洛水河谷南下,可以进入冯翊郡。
  一条是铜官道,也就是后来的铜川一线,沿着铜官水也能进入关中,不过这条道路破碎崎岖,需要翻山越岭,不利于大规模军队行军,所以唐军并没有考虑在这条道路上进行重点防御,只是在同官县以北的金锁关驻军三千人。
  而第三条道路便是泾水道,这是最利于军队南下的道路,平坦而宽阔,利于辎重运输,隋军如果从泾水河谷南下,将直杀长安,李世民的五万大军便驻防在泾水道上。
  唐军大营位于新平县以北,大营延绵十余里,由板墙构筑,宽厚结实,俨如一座小城,大营内密密麻麻排列着数千顶大帐,不时可以看见一队队巡哨兵出现在军营内外,防御十分严密。
  李世民的中军大帐位于大营正中,周围有数十顶小帐包围,此时在中军大帐内,李世民站在一座沙盘前,显得忧心忡忡。
  尽管他考虑得很周密,但面对三十余万隋军的四面包围,他还是显得有心无力,关键是他的兵力不足,手中可调用之兵只有九万人,他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比如南面对汉中隋军的防御,就没有任何部署。
  如果说因为巴蜀战役没有结束,汉中隋军不敢轻易北上,可以暂时无视南面的威胁,那么铜官道和大散关的防御就让他寝食难安了,大散关只有长孙无忌率领的一万军队,怎么能抵御住近十万隋军的进攻?
  还有金锁关,只有三千守军防御,想到这,李世民长长叹了口气,对旁边的房玄龄道:“先生觉得隋军从铜关道入关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殿下,万事皆有可能。”
  房玄龄拾起木杆,指着同官县北面的金锁关道:“金锁关不是什么雄关,这座关隘我去看过,只能说是商关,对商人有用,但对军队就很难防住,关内最多只能驻兵三千,可如果敌军出兵两万,就能攻破此关,而且紧靠金锁关东面有一座山岭,叫做蜈蚣岭,隋军只要占据这座蜈蚣岭,居高临下,用巨石轰击,金锁关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房玄龄又将木杆指向南面的铜官道,“所谓的铜官道其实也就是铜官水河谷,我骑驴走过,虽然这条道路坎坷起伏很大,辎重车辆确实难以通行,但并不妨碍轻兵简行,我骑驴可以过去,那骑兵也可以过来,隋军完全可以派一支两三万人的军队,带上数天的干粮,杀入关中,便可以得到补给,殿下,这条路是险道,必须派军队防御。”
  李世民叹息一声,“可是我手上只有五万军队,如果再分兵两万去防御,那兵力就太分散了,容易被隋军各个击破,一处都守不住,说到底,还是我的兵力不足啊!”
  “殿下,募兵情况怎么样了?”房玄龄又问道。
  李世民摇摇头,眼中更加忧虑,“听说情况很不好,关中民众没有人愿意从军,都东奔西逃,三十个募兵点,有的只募到数百,多的也只有一两千,估计加起来,也就两三万,更令人头疼的是,不像从前还能募到府兵,现在都是新兵,没有一点训练,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让他们去守铜官道,我担心不战而溃。”
  房玄龄却道:“殿下,其实我的意思,是让新兵去守长安,把长安军队换出来,长安的军队毕竟训练过,换三万军队出来,一万增援大散关,两万守铜官道,这样一来,防御线就完整了。”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心中着实很恼火,父皇把军权给他,可最后关头,又把长安的军权拿回去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了,还要玩权力平衡之术,正是长安的四万军队不归他的指挥,才使他的部署异常被动。
  还有齐王元吉,逃回了长安,一句罗艺投降隋军,就把一切责任掩盖了,可根据他的情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是父皇暗命齐王夺权,引发了内讧,隋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汉中,归根到底,责任还是父皇。
  还有齐王处置罗艺极其愚蠢,既然夺了军权,就应该立刻把罗艺送回长安,他却没有这样做,不知是妇人之仁,还是漫不经心,最后被隋军抓住了漏洞,反间计成功,那这些责任该怎么处理,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了,权责不清,赏罚不明,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