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197章

公子风流-第197章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郝家必须屹立不倒,永远让人刮目相看。

……………………………………………………………………………………………………………………………………………………………………

第二章到,接下来,郝大人要去造船了,这里面,你觉得是不是必须得发生点什么事儿?还有,这船不造好,多少人在排队准备对郝大人落井下石呀!

第三百六十七章:造船

海防港的人口如今多以匠人为主。数千船匠,还有抽调来的数千木匠、铁匠,再加上上万劳力,所有人暂时都只能寄居于船坞附近的棚户区。

这些棚户都是临时搭建,颇有点像是官军营地,每日都有无数辆大车从海防城里运来新鲜的蔬果和肉食以及饮水。

此时在这里,由于南京船厂的人已经到了,有了他们的‘先进经验’,船坞附近又是热火朝天,高炉已经搭建,巨大的烟囱直冲天际,除此之外,还有堆积船料的仓库,有铁坊、缆坊、帆布坊等等。

黎明的曙光初露,所有人便从澎湖中出来,拿着证明自己身份的木牌前去领了早饭,用过之后,各自到各自的匠作坊里,或者直接去船坞点卯,随即便开始分工劳作。

郝三自来了这里,便觉得天昏地暗,每日脚不沾地。

他在紫金山倒是有一些管理的经验,可是很快他就发现相比于这海防,紫金山的那点儿经验实在是不值一提,造船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失,木匠们分割才船木,铁匠们要制作铆钉、铁锚和许多金属的构件,帆坊要制作帆布,缆坊制造缆绳,甚至还得有人制漆之类。

而郝三要做的则是将这各种没头绪的工坊集合起来,最后拧成一团,造出实实在在的海船。

其实一开始,为了造船,就曾做过许多无用功。而且在下头,各个工坊之间彼此争吵和推诿,着实让郝三捏了一把汗。

船坞那边急着要缆绳。而缆坊这边却是没有筹备,于是船坞那边叫骂不绝,缆坊这儿自然又满口借口,说什么本是要紧急造出来的,无奈何缆绳尚需改进,所以耽误了功夫。

至于那些铁坊那边,更是教郝三很是无语。

这铁坊的风气倒是和神武卫那边很像。其实大多数匠人本来就是神武卫造作局调拨来的,这些人有个特点,那就是统统都有一种强迫症。

明明只是个铆钉。人家让你造,你好生制造就是,可是他们偏不,他们要琢磨。这铆钉如何改进才好。这一琢磨,大家的说法不一,便忍不住争吵了,这些匠人反思和琢磨过了头,都是较真的主儿,立即分为数派,相互攻讦,最后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一群匠人带着各式的铆钉直接到了船坞,本来船坞的匠人还等着铁匠们送铆钉来。谁晓得他们倒是送来了,总共四五种样品,说要实验。

船坞的匠人火了,让你按着图纸拿铆钉,你弄各种古怪的样式,这是什么意思?

可惜这些匠人都是‘名匠’,他们不拍板,下头的铁坊的寻常铁匠就不敢轻易开炉,这些人在船坞里折腾了一番,免不了又是吵闹不休,最后倒是达成了改进的共识,于是又回去琢磨,弄出一张图纸,铁坊才开始动工。

连小小的铆钉都是如此,就更不必说铁锚和其他更复杂的结构了,那船坞的匠人哭笑不得,照这么折腾,什么时候才是头?

其实他们也有难处,海防侯也送了图纸来,各式各样的舰船草图都有,让他们先将船只缩小十倍,制出模型,再根据模型进行改良。

可以说,整个海防船坞是极为混乱的,一方面是磨合得不好,相互之间很难配合,另一方面却是内部的意见不统一,今日有人提出这个,明日便有人想尽办法反驳,如此反复,喋喋不休。

即便是木匠,本来木匠只是锯木的,按理来说,实在没什么技术可言,可是神武卫的一些木匠可不一样,他们要研究各种木头受海水腐蚀的程度,甚至擅自改变木板的制式。

郝三头疼了,头疼得厉害,在神武卫,这倒是没有什么,毕竟大家各忙各的,你们要争吵,那是你们内部的事,可是现在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步步皆错。

他这个造船的总管虽然严令下头不许讨论,可是凡是匠人的头头脑脑却都烙印了郝风楼的印记,这些人能够脱颖而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钻牛角尖,一旦觉得不妥,九头牛都拉不回,谁都拦不住,莫说是他郝三,即便是海防侯亲来,不提出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方案,他们也决不屈服。

而下头的匠人偏偏对这些人很是信服,这种盲目的信服来自于这些人平时的精湛技艺,还有各种奇思妙想,这些人在寻常匠人的眼里就是鲁班一般的存在,自然对他们带着盲从,郝三的话反而在这儿不顶用。在他们眼里,郝三就是管理他们住行,给他们提供伙食的。

不过整个营地虽然混乱,却还是有一点好处,无论是那些匠人中的佼佼者,还是寻常的匠人甚至是学徒,他们在这里住得都很踏实,在这里不但衣食无忧,而且也绝没有监工对他们随意鞭挞,除了自觉点卯,每日上工还分发月钱,甚至于每月下来还准允你歇息两日。

这样的待遇对于那些从前沦为匠户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堂一般。

况且气氛总是容易传染,老匠们认真,寻常的匠人自然不敢懈怠,学徒也就自然而然的争先恐后起来,大家在这种气氛之下倒是极少见到偷懒的。

郝三现在便是盼着郝风楼赶快过来,他感觉自己要撑不住了,没天理啊,不疯才怪了。

而在这时候,郝三的愿望终于实现,少爷来了。

少爷来的时候显得脏兮兮的,整个人满是疲倦,一进大营便直接睡了一夜,次日清早起来,郝三便登门诉苦,大倒了一番苦水,无非就是痛斥那些倚老卖老的匠人,少不得还要添上那些以老匠马首是瞻的寻常工匠,郝三对这些人统统都不满意,最后满腹委屈地道:“少爷,这样下去可不成啊,这造船可不是打铁,可不是任由他们胡闹的。”

郝风楼笑了,道:“他们确实过份了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让他们琢磨琢磨也好,只不过不能任他们瞎琢磨,其实这事儿也简单,你将一些熟匠和老匠从寻常的工坊中剥离出来,既然他们要琢磨,就让他们琢磨,设一个匠作馆,请好的船匠、木匠、铁匠、漆匠进去,这岂不是好?”

郝三似乎觉得有了点眉目,也不禁笑了,道:“少爷高明。”

高明二字,郝风楼可不敢当,这句话纯属是溜须拍马。

旋即郝三又想起一件事来,连忙道:“少爷,还有一件事得加紧着办,船料咱们倒是收来了,可问题在于这木头从山上采下来,经过木匠加工之后也不能用来直接造船,听船坞的人来说,将木头直接用于造船,一下水,这木头可就烂了,若是暴晒船料,使其脱水,没有两三年的功夫是不成的,眼下还储备了一些船料,可也支持不了多久,少爷……”

其实不只是海防遇到了这个问题,即便是工部的船厂也遇到了船料的问题。

历朝历代朝廷造船都不会遇到这个问题,毕竟朝廷造船是有计划的,所以船厂都会事先的储存好船料,从各地运来木头之后,进行加工,随即再命人暴晒,待脱水之后移入干燥的仓库储存,什么时候需要造船,拿出来用即是。

可问题在于,太祖皇帝登基后,声称片板不得下海,即便是朝廷的造船所需也都大大的缩减,于是这造船业自然而然也就荒废起来,这数十年过去,哪里有什么船料的储备?没有储备,那么就得重新开始,天子屡屡下旨催促船厂造船,而船厂再三敷衍,倒不是这些人胆大包天,敢抗旨不尊,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储备船料,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功夫,没有船料,难道拿新伐的木料去造船?若是如此,只怕这船一下水,用不了几天,木头就要泡烂。

而郝风楼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许诺了一年之内造出船来,如果不能将船料的事解决,那么任何许诺都是假的。

好在沉吟片刻,郝风楼道:“去将技艺铁匠和木匠叫来,我倒是有那么点儿办法,只是能不能成,却得走一步看一步。”

郝三不敢怠慢,脚步如飞的去了。

过不多时,一批木匠和铁匠便匆匆的赶来,郝风楼请他们坐下,命人上茶,也不和他们寒暄客气,径直拿笔画了一张草图给众人看,众人看过之后,便不由议论起来。

“若按草图,把东西搭起来倒是容易,可问题在于有没有用?事实上,小人翻过船志,确实也有人曾用过这样的法子,似乎并不行得通……”

……………………………………………………………………………………………………………………………………………………………………第一章送到。最近感觉很疲惫,连思路也变得没有以前灵活了,最近多是更两章,请大家能体谅老虎,谢谢!

第三百六十八章:好大喜功

其实成还是不成,郝风楼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只是听说过这种方法,可是具体如何,却是不得而知。

不过既然没有把握,那么进行检验就好了。

只用了两天的功夫,一个密不透风的工棚便搭了起来。

这个工房很是普通,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没有门窗,石匠们在底下挖了个地龙,随后,郝风楼命人烧起地龙来。

地龙是很奢侈的东西,即便是紫禁城,也只有暖阁里烧这玩意,无非是在地底下挖个坑,随后燃烧无烟的木炭、煤炭之类。

用不了多久,这砖瓦的工房便开始热腾腾起来。

几乎所有的木匠都在这儿观摩,里三层外三层的,只是郝风楼在场,他们不敢随意私语,于是都憋着一肚子的话看着这工坊上头渐渐冒着的白烟。

安南的天气本就燥热,更何况还烧了地龙,许多人看到这热气腾腾的工房便忍不住咋舌。

郝风楼却是大手一挥道:“运料。”

郝风楼一声令下后,数十个打了赤膊的汉子便将裁好的木料抬着进去,这些木板都是从船木上锯下来,经过加工之后变成了一个个规则的长板。

不过木板的湿气很重,而郝风楼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干蒸的办法迅速使木料脱水,以达到暴晒数年的效果。

这种办法在近代的欧洲颇为流行,毕竟暴晒船木所费的功夫实在太多。其实说穿了,暴晒不过是脱水处理罢了,明白原理就好办许多了。

木料送了进去。紧接着便是等待了,这个过程至少要两到三天。

不过一些木匠专门负责此事,每隔一段时间,他们要取出一两个木板出来,进行一些比对,看看这木板中水份还有多少,是否依旧结实牢固。是否软化变形。

而这些事,郝风楼已经不太关心了,他不是个喜欢纠缠在某件事身上喋喋不休的人。所以他永远不可能成为技艺精湛的工匠,况且眼下是百废待举,船料的事毕竟只是这个环节中最小的一个。

自然,假若船料在汗蒸的情况下能脱水成功。无疑对船坞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事。

这就意味着。船厂只要有足够的船料就可以无限制的将船造出来。彻底解决掉南京龙江船厂所受的制约,人家三四年出来的船,这边只需要一年甚至只是半年的功夫就可制造出来。

对此,郝风楼颇为期待,三四天之后,好消息便带来了,经过了汗蒸之后,木料果然脱水。不过……匠人们经过比对,觉得有的船料脱水不够理想。而有的木料在脱水之后竟是水平不下于三年暴晒的木料。

至于到底会形成这种误差就不是郝风楼能管的了,无非就是让木匠们继续去送料和比对,琢磨出其中的原因,规避一些操作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脱水的问题还有许多改良的空间,郝风楼不需要他们明白这种事的原理,只需要他们反复的实验,让他们在不同火候之下记录出木料的各种脱水的状况,再根据调试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对木板进行脱水。

船厂总有闹不完的事,船板的事刚刚告一段落,那些被郝三组织牵头的匠作房里的匠人又是喋喋不休,问题的关键是,郝风楼又修改了草图,原本这些图纸都是从龙江船厂弄来的各种舰船图纸,其中宝船、坐船、马船、战船的图纸进行了一些修改之后便算是定夺下来。

而郝风楼心念一动,决定玩一把大的。

必须明白,这是一个皇权决定一切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一个雄主刚刚登基,此时此刻正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时代。

什么是好大喜功,就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既然如此,那么就要造出最好和最大的舰船,唯有如此才能对天子的胃口。

郝风楼自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君子,也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一个世俗的不能再世俗的人。如今他站在庙堂,凭着天子的新任在大明的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不断稳固自己的地位。

要稳固就要投其所好,而当今天子最大的心愿便是拥有一支船队,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

那么……郝风楼只好拼了。

他咬着牙,修改了所有的图纸。而船匠们几乎是目瞪口呆,单以宝船为例,这巨无霸似得宝船如今在郝风楼的修改之下又增大了不少。

木质的船体想要增大却是不容易,后世的人看宝船,有人嗤之以鼻,觉得这宝船不过是大而已,和西洋的舰船比起来不值一提。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这些人却是不知道舰船的大小最是考验造船的技艺,还有造船的技术。

木制船只每一次船体的增加,所需要的技术都增长了不知多少倍。

单单一个铆钉,便可分出高下,眼下各国,造船大多用的是木钉和竹钉,铁钉容易损伤到船体,而木钉和竹钉所造的船,往往不够坚固,只适合制造一些中小海船,若是船体过大,单靠这些木钉和竹钉来连接船体,天知道什么时候会散架。而铁制铆钉的应有,在隋唐时就已经出现,这也是为何,大明能够制造出宝船的原因,铁制铆钉,大大的增加了船体的坚固性,而眼下……郝风楼要面对的问题是,当船体比眼下的宝船更大时,眼下所应有的铆钉,显然不足以支撑船体的牢固了。

于是乎,铁匠坊那边,就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油漆,船体上必须涂抹油漆,油漆的作用,自然是隔绝船体和海水,虽然船木能有效的防止海水侵蚀,可是多了这么一层漆,不但使船只更加美观,而且能延长船只的寿命。

船体增大,吃水更深,几乎所有的船只构件,都需要改良,其中还有龙骨,龙骨牵涉到的是整艘船的坚固,宝船的龙骨就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良,而现在,显然这龙骨还需改进了。

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此时在匠作局,大多数人都是不眠不歇,眼睛都已经熬红了。

许多人提出了各种的办法,有的拿出来尝试,有的被当即否决。

而提出造巨舰的郝风楼反而抽身出来,偶尔逛一逛船坞,变得有几分无所事事起来。

不过闲下来不久却是有消息传到了这里。传消息的乃是海防县令,这位县尊老爷也是流官,朝廷委派,姓程,程县令其实在郝风楼抵达海防的时候就曾来拜谒过,后来郝风楼忙于造船的事,也就不便来了。

当然,这位县令老爷不来,也是避嫌。

在藩地里做官最是引人注目,既不能违逆藩王或者公侯的意思,又不能太过亲近,你是流官,和他们走得这么近,是什么企图?

所以程县令也懒得来,他本是打定主意除了逢年过节或者是一些特殊日子,自己过来一趟走走过场,其他时候尽量矜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