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眼下,兼任春坊大学士的只有一个解缙,解缙俨然就成了内阁首辅。可是近来杨士奇如日中天,说是次辅也不为过。
杨士奇有一搭没一搭和解缙闲聊:“哦?那个师傅,士奇也听说过,不过此人,打着的却是僧人的旗号,朝廷并没有僧家身份,他自称为什么大光佛座下子弟,不免有点犯忌讳。大抵此人是仗此虚张声势,却不知有没有功夫。”
解缙含笑:“士奇说的也是,是以老夫让应天府,去摸他的底细。”
杨士奇喝了口茶,抿嘴笑道:“却不知有什么眉目。”
解缙淡淡道:“眉目倒是有一些,据说汉王府的一些亲眷,和这人走的近,近来隔三差五,都清他演练拳法。”
杨士奇一听,深深看了解缙一眼:“这么说,应天府那边是不敢追根问底了。”
解缙哂然一笑:“应天府能做什么主,碰到了铁板,就没声气了。不过………汉王殿下熟稔弓马,既然他府中的子弟学拳都请这位师傅,料来,此人是有几分本事的,老夫呢,自然也不便详查,现在汉王去了大同,咱们难道还盯着汉王府?会有人说闲话的。”
沉吟片刻,解缙似乎意犹未尽,却还是忍不住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是臣子,太孙们学拳,若是所托非人,怕是不妥,怕就怕太孙们遇人不淑,老夫还是赶紧着,想个法子,再托人继续查一查那人底细,若是好,老夫也学一学,老夫年纪大了,近来筋骨中是活络不开,学一学,或有好处。可若是当真有问题,却也不能等闲视之,若是个招摇撞骗的便罢,若是别有图谋的,教坏了太孙,你我之辈,怕也难辞其咎了。士奇怎么说呢?”
杨士奇目光幽幽,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下子变得谨慎起来,嘴上含着笑,假意用喝茶来消磨一些时间,斟酌了之后,才叹口气:“解公所言甚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此事确实非同小可。”
解缙笑了:“既如此,此事还是士奇来抓一抓,老夫近来身子不好,总是健忘,事情就这么定了。”
杨士奇抿抿嘴,没有再说什么。
他明显感觉到,这件事的背后会有什么内情,可是牵涉到了汉王,就会牵涉到太子,若是自己摇头,势必会彻底得罪太子,或许,这件事就和太子有关,是太子交代办的事,而眼下,宫中既已有决策,储君之位再不可能悬而未决,那么反对这件事,最后可能会引火烧身。
可是答应下来,天知道会有什么陷阱在等着。
杨士奇并没有表露出什么不妥,镇定自若,喝了几口茶,真要找个由头回自己公房去,却有书吏进来,道:“二位大人,陛下传旨,请速去暖阁觐见。”
解缙和杨士奇对视一眼,前几日陛下都是深居简出,极少露面,也不曾召见大臣,甚至连杨廷和伴驾授课的事都一并裁撤,今日却突然蒙招,怕是厂卫的事。
二人不敢怠慢,自然立即动身。
到了暖阁,朱棣抚案高坐,见了二人进来,心平气和,并不曾见带有愠怒之色,只是平静的道:“二卿坐下说话。”
二人依言坐下,杨士奇莞尔笑道:“陛下今日的气色颇好,外间有传闻,说是陛下近日不出或是龙体有恙,微臣心忧如焚,今日得见,才知坊间之言,多是子虚乌有。”
朱棣莞尔笑笑,却不由看了解缙一眼。
解缙脸色不变,心里却是大大吃了一惊,这个杨士奇,还真是锱铢必较,方才给他挖了个坑,他倒是好,这就一巴掌打回来了。
这句话,杨士奇说出来,实在犯忌讳,陛下只几日没有露面,坊间就有陛下龙体有恙的流言,以天子多疑的性子,会怎样想?
天子必定会想,是谁放出来的流言,是谁在盼着自己龙体有恙,仔细一琢磨,龙体有恙最大的得益者,不就是太子么?太子是天子的嫡亲血脉,当然是老实本份的,怎么可能会盼着父皇有恙?
最后的结论多半就是,定是太子身边有小人生事,偏偏大家都知道,解缙和太子之间,师生情谊很重,况且作为春坊大学士,解缙本就有义务管理詹事府的大小事宜,无论这个小人是不是解缙,解缙都脱不开关系。
这种事说一遍其实没什么,可若是杨士奇这厮隔三差五来这么一句,解缙再深受信任怕也吃不消。
解缙忍不住去看杨士奇,他分明感觉到,这番话不只是对天子说的,同时也是在警告自己,让自己本份一些,否则……
面对这个杨士奇,解缙真有点有力没处使,居然被这么一个家伙,三言两语的威胁,他心里有气,却知道此时决不能发作,便也附和一句:“是啊,太子殿下也听说了流言,大为震怒,说是有奸猾小人,妖言惑众……”
朱棣显然没兴致管这内阁的大臣之间相互之间的攻守,他压压手:“朕诏尔等来,所为的,只此一事,近来有大臣上书,俱言厂卫弊病丛生,都要裁撤厂卫,这件事,二位爱卿,想来是知道的吧?”
解缙连忙道:“微臣听说一些。”
杨士奇欠欠身子:“确实有这样的奏疏,在臣看来,厂卫确实是有点不像话了。”
朱棣目光变得深邃,手指头敲击着御案,高深莫测的道:“是啊,是不像话,太胡闹了,弄的满城风雨的,贻笑大方,朕这几日呢,都不曾睡过好觉,烦心透了,请二位爱卿来,其实就是想听听你们怎么看,你们不必有什么忌讳,但说无妨。”
………………………………………………………………………………………………………………………………………………………………………………
第二章送到。
第四百七十八章:凤颜震怒
天子既然开了头,就没有推诿的道理了。
解缙倒是并不急躁,专侯杨士奇先说。
杨士奇呢,却也是老神在在,似乎看出了解缙的意图,沉吟片刻,大大方方的道:“太祖在的时候,也曾创锦衣卫,并不曾有什么过失。自厂卫创立以来,若论其百害而无一利,未免有几分偏颇,厂卫的功劳,还是不小的。所以功是功,过是过……”
朱棣听的频频点头,杨士奇的话,自然深得他的心思,厂卫是他一意孤行要建的,如今出了岔子,大家骂厂卫,就等于是骂他这个天子,这个黑锅,没有人可以背,无论如何否认,朱棣都逃不掉。
杨士奇沉吟片刻之后,继续道:“说到底,眼下的厂卫争端,不在于厂卫自身地争端,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个利字,厂卫权责相同,你多一点,他就要少一些,你少一些,他便多一些,朝廷呢,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免不了积累一些宿怨,原本,如此制衡,倒也无妨,太祖皇帝的祖宗之法中,贯穿始终的,都是制衡二字,以科道制部堂,以部堂节制天下各省,再辅之以巡道,各省分三司,曰: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一掌民政,一掌刑狱,一掌军政,说穿一些,无非就是相互使启掣肘,使他们凡有矛盾,不得不上陈天听而已。其实这厂卫之争并不坏,不争。使其一家独大,横行无忌,肆无忌惮。这才贻害无穷。”
杨士奇深深看了朱棣一眼,慢悠悠的道:“陛下先创锦衣卫,再立东厂,以臣愚见,便是这个心思。却不知是也不是。”
本来朱棣倒是没有想到制衡,只是觉得锦衣卫用的不够顺手,索性就再立东厂。加强对朝野的监视,可是杨士奇却给朱棣寻了个开脱的理由,此时若是不打蛇随棍上。还要等什么时候,朱棣连连点头:“爱卿知朕啊。朕治天下,无非是萧规曹随,恪守祖训。不敢有违。”
杨士奇点头:“所以说来说去。过错不在于厂卫之争,微臣反而唯恐他们不争,只是前几日,实在争的有些过了,以至于贻笑大方,连朝廷,也不免跟着斯文扫地,眼下天下议论纷纷。四方疑惧,陛下若是不予严正法纪。惩治相关不法之人,否则人心难安。”
朱棣又是颌首,却忍不住道:“杨卿的意思是……廷审……”
杨士奇郑重其事的点头:“不错,此事沸沸扬扬,若不会审于御前,让天下人分清是非曲直,这流言蜚语,如何能平息?因此微臣倡议,陛下该召集大臣,于御前审问,问明是非,再严惩肇事相关之人,一来呢,是教训目无纲纪的厂卫人等,以儆效尤,二来呢,诏告天下,以安众心。若非如此,则不足以平争议,不足以安天下。”
朱棣倒是显得有些为难了,一时踟蹰不决,御审倒是没什么,只是当着诸多人的面,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双方相互攀咬,说不定还会闹出笑话。
再有,无论是王安还是郝风楼,都是天子的亲信,朱棣终究还抱着万事留一线的心思,即便是治罪,也不可能从重,这几日气消了一些,至多,也就是革职罢了,可是一旦是御审,当着诸多臣工甚至是当着天下人的面,还能走这后门么?
朱棣一时拿捏不定主意,便忍不住向解缙道:“解爱卿以为呢?”
解缙心知,一旦御审,这厂卫的颜面便算扫地了,此番无论定的是哪方的罪,于朝廷,都是有利无害,况且在这无关痛痒的事方面,没必要和杨士奇闹翻。
解缙此时心里竟隐隐觉得,自己对这杨士奇,愈发忌惮了,此人权谋,不在自己之下,如今又日夜伴驾,最擅巧言令色,自己还真有些吃不消。
此时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在不是大是大非的事上,还是少招惹为妙。
想到这里,解缙不禁有气,杨士奇的资历,其实并不算高,不过是因为太祖时期,官不聊生的产物罢了,若论出身,此人连个进士都不算,和那太祖朝国子监监生出身的尚书没什么分别,这样的人,当年若非自己提携和照拂,怎会有今日。可是现在,此人越来越尾大难掉,也越来越让解缙力不从心,这么一个人,竟隐隐有和自己并驾齐驱的意思。
心里再恼,天子问到头上,却还是要答的,解缙沉吟片刻,道:“微臣深以为然,现在各种流言,甚嚣尘上,屡禁不绝,若朝廷不拿出一个交代,众心难安。”
朱棣依旧在沉吟,最后吁了口气道:“既如此,那么就这么办吧。”
朱棣显得兴致阑珊,便摇摇手:“杨卿负责拟旨,诏告天下,择定九月十三,召集文武百官,御前钦审此事……罢……你们退下。”
…………………………………………………………………………………………………………………………………………………………………………………………………………………………………………………………………………………………………………
解杨二人自然告退,只是这宫中,终究人多嘴杂,方才在暖阁中伺候的小内官借机出来,朝一个太监挥挥手,那太监过来,与他咬了耳朵,随即便小跑着去了。
因徐皇后素来喜静,坤宁宫里素来是静谧非常。
卧寝的装饰自是极尽奢华,案上的白玉盘、紫檀木嵌玉如意、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诸如此类,应有尽有。
徐皇后起得早,便会坐在这儿让几个宫人陪着说话,近日她的心情素来不好,宫人们脸上带笑之余,不免带着几分小心,好在即便如此,徐皇后也极少动怒,她是个端庄德尔性子,即便是在宫里,并没有在特殊的场合,也是一袭大红的吉服,金黄色绣着金凤的云烟衫,逶迤拖地黄色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手挽碧霞罗牡丹薄雾纱。云髻峨峨,戴着五凤朝阳挂珠钗,显得极为艳丽。
几个宫中的贵人和宫人或坐或站,绘声绘色的说着宫里宫外的笑话,其他人遂都发出几声轻笑,徐皇后也只是含着笑脸,却似乎总带着那么丁点儿恍惚。
她突然打断了宫人的话头,不禁道:“王安的伤好了么?”
一个贵人大致是知道徐皇后喜好的,忙道:“这个奴婢越来越不像话,听太医院说,其实虽然伤筋动骨,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做奴婢的,受点儿伤算什么?上次刘勇不是上屋顶清扫摔伤了脚么?也就几日功夫,又来当值了。可是他倒好,每日哎哟哎哟个没停,这敢情有点意思,这御医们不都是贵人们看病的么?如今,倒是全伺候他去了。我看哪,他这是借此邀宠呢,他一个阉人,邀个什么,想着便教人倒胃口。”
徐皇后看了这贵人一眼,却知这贵人其实和王安关系是不错的,平时王安在外头搜刮,没少夹带许多新奇的玩意进宫来,分送给宫中的贵人,平时大家对王安,没少说好话。
不过近来,大家对王安都转了嘴脸,倒是不曾有人有她说话,其中缘由,徐皇后心里清楚的很,她这正宫在这后苑的一亩三分地稳若磐石,又有三个儿子在,谁敢拂了自己的心意?
又有人七嘴八舌的道:“我也瞧着此人不顺眼,骨头太轻了,不知天高地厚,自从做了什么缉事厂的掌印,那就愈发是得意忘形了……”
徐皇后却是笑了:“这倒是实在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宫中的规矩更该森严一些,主奴有别,这人太轻浮。”说到这里,却还待再说,却有宫中一个嬷嬷进来,道:“娘娘,刘喜求见。”
徐皇后四顾众人一眼,这些人倒也识趣,纷纷起身,告退不提。
徐皇后端坐寝殿,凤眼如炬,过不多时,那刘喜便进来,小心翼翼的行了礼,道:“奴婢见过娘娘。”
徐皇后抿了抿唇,淡漠的道:“说吧,有什么事。”
刘喜压低声音:“方才东暖阁,二位大臣觐见,劝说皇上御审郝同知和王公公的案子,陛下已经应允,已命内阁拟诏,好诏告天下,咸使闻之了。”
听了这话,徐皇后却是一惊,旋即长身而起,迤逦着长裙及地,也恍然不觉,她走了几步,旋即驻足,不禁笑了,道:“是么?看来,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本宫那义子,平时到底招惹了多少人哪,怎么一出事,就有这么多人个个似打了鸡血一样呢?这不是墙倒众人推么?”
…………………………………………………………………………………………………………………………………………………………………………………………………………………
第一章送到。
第四百七十九章:以儆效尤
徐皇后说罢,蹙着秀眉,似是在思量什么,她朝刘喜看了一眼,道:“御审之期,是在哪一日?”
刘喜道:“是九月十三。”
徐皇后不由唏嘘道:“时间太仓促了,就是在后日?陛下真是个急性子,只是可惜,本宫是个女人,这御审自然是干涉不得的,说出去,不免让人说闲话。”
徐皇后慢悠悠的继续:“可是一旦御审,真要是有罪,莫说是本宫,便是皇上,怕也不能不秉公而断了,必竟有这么多人看着呢,那些个大臣也真是,厂卫之争,那是亲军之间的事,亲军终究是咱们的家务事,哪里容得他们指手画脚,罢,这些闲话若是传出去,又有人要嚼舌根了。”
徐皇后显露出几分无奈,大事已定,就已不再是她能左右的了,只是徐皇后心里隐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理应出一份力。
自己的三个儿子,除了太子,其余的,都未落个好结局,徐皇后的心里,本就如鲠在喉,现如今就这么个义子,说不准还要获罪,而且这事儿不小,既是御审,就必定存着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的意思,绝不可能会轻饶,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心里终究有些不甘。
徐皇后沉吟再三,最终看向刘喜,道:“前些时日,哈密卫不是上贡了一些回鹘豆来么,吃着可真香,味道不错,传下去,让御膳房准备回鹘豆若干,分成三份。一份送东宫,一份送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