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保安 >

第106章

大明保安-第106章

小说: 大明保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请大帅准许,让我前去说服四县来降,如果能够兵不血刃既是大帅之福,也是百姓之福。”王国彬解释说。

“这太危险了吧?”张楚真的是为王国彬的生死担心,如果那个顽固的县令抓了他献给朝庭甚至直接杀了来鼓舞士气,这王国彬不就交待了吗。

“不要紧的,有大帅大兵压境,我与他们几个私交甚好,不会有危险的。”王国彬倒很坚决。

“那我派人保护你。”王国彬越是这样张楚越不想他发生危险。

“不用了,我不想让其他人冒险。”王国彬倒是很看得开。

张楚没有再说什么,同意了王国彬前去说服四城。王国彬没有耽搁,立即起身前去游说四城的知县。

最先来降的夏县知县,他只身来到临猗面见张楚,表示他是听了王国彬的劝告,前来投降,愿意献出夏县,希望保安军保夏县一城百姓的平安。

张楚立即带人进入夏县,按照临猗的模式接管了县城,提着棍子的巡逻队和只会收钱的税警很快控制住了夏县的局势。

不几日芮城、平陆、永济三县的知县也陆续的来投靠保安军。王国彬也平安回到了张楚的大营。

张楚对这个王国彬还真有点儿刮目相看了。不但有胆量,敢只身冒险,而且还有办法,将四个县的知县都说动投降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张楚对王国彬的表现很是满意,于是决定升王国彬的官。

运城特区成立了,这个特区包括运城及周边几县。一个跟了张楚很久的中阳来的官员任特区的区长,而王国彬成为了副区长。

王国彬没听说过这个区长是什么官衔,但知道自己管辖的地盘大了,权力更大了,当然活也更多了。

按照张楚的安排,保安军对运城内的富商进行了审判,对于参与抵抗保安军进攻的商人及盐丁张楚没有客气,审判后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

那些被没收的米粮被张楚拿出来征招饥民,到特区内的各个城市修建城防工事。张楚就是要将各城都建成坚固的堡垒,用来抵抗官军或者其他义军的攻击。

王国彬忙前忙后,调拨着人员和物资,亲眼见到了保安军运到各处的大量火炮,充分认识到自己没有抵抗立即投降是有多么明智。

他看到了保安军长途运过来的神奇的水泥。那些灰尘一样的东西,加上水和普通的泥没有什么两样,能够做成任意的形状,可干燥后又坚硬如石,用这种东西建成的城堡想要攻破那可是千难万难。王国彬隐隐的感觉自己走对了路。

保安军稳住了城市又将触角伸向了农村,在大队的保安军护卫下,一村村的保甲制度建立起来了。保安军的行政人员搞这些东西已有了好几年的经验,一切都是轻车熟路,几个有抵触情绪的大家族在保安军大兵压境之下也识相的闭上了嘴。

跟在保安军后边的巡回法院在各地也开始了宣传工作,百姓开始只是观望。当几个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被法庭审判,由保安军执行了死刑后,百姓才终于相信这个叫法庭的是个说理申冤的地方,告状的人逐渐的多了起来。许多危害乡里欺压百姓的恶人被保安军收拾了之后,保安军在运城周边的农村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占领风陵渡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占领风陵渡

保安军控制了运城周边五县后不但使运城的防御纵深大为增加,保证了运城的安全,而且在占领其中的芮城县还有一个巨大的附带好处,那就是控制了黄河上的两个重要渡口大禹渡和风陵渡。

芮城是山西省最南边的县,与运城中间隔着中条山山脉,中条山历来是作为中原地区的屏障存在的。在原先的计划中张楚预计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跃过中条山占领芮城县,没想到王国彬一番游说,芮城的知县投降了张楚,保安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芮城再往南就是滚滚的黄河,通过黄河上的大禹渡就可以到达河南的灵宝县,面对的是广阔的中原腹地。而风陵渡的对面是千古雄关潼关,潼关是整个陕西的门户,关墙雄伟,易守难攻,朝庭又派有重兵把守。保安军只是占领了风陵渡山西一侧,隔河与官军对峙着,整个渡口的交通就此断绝了。

对于大禹渡张楚却是狠下了一番功夫,保安军的士兵化妆秘密接收了芮城一侧的渡口,立即派出一小队人,在对岸还没有明白芮城发生了什么事之时,乘船渡过了黄河,混入渡口轻松的将官军守渡口的人马缴了械。

渡口被占领后大队的保安军渡过了黄河,他们不但占领了渡口而且还向灵宝县的腹地推进了好几十里,这才扎下了营寨。

灵宝县的官员接到报告说有贼人占领了大禹渡,立刻层层上报,请求上官赶快派兵来剿灭流贼。

流贼占领大禹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河南,河南官场上下又将三边总督洪承畴大骂了一通。为什么说呢,因为前一阵子洪承畴回救太原,将被保安军打败的邪火都撒在了其他义军的身上,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义军被他打的到处流窜,部分投降了官军,大部分辗逃到了河南境内。一时间河南烽火四起,官军四处灭火,疲于奔命。河南的官员已经将洪承畴的先人好好的问候了一遍。大骂洪承畴以邻为壑,剿灭不了流贼,将祸水外引。一股股的流贼还没有剿灭,这又来了个更狠的,不但过了黄河,还占住了渡口不走了,这可怎么得了,贼人有了渡口之后想过河就过河,那得从山西跑过来多少流贼啊。在巨大的威胁面前官军团结了起来,出钱出力,拼凑了近万人直奔大禹渡而来,他们知道流贼的习性,只要大队官军接近必然会落慌而逃,最好是贼人逃回山西也就皆大欢喜了。

没想到这伙贼人好像是吃错了药一样大为反常,见到大队官军到来没有逃跑反而开出营寨列成整齐的队列,严阵以待等着官军的进攻。官军一看来都来了,不能见个面就回去啊。只好整顿队伍列好方阵,不管怎么说看数量官军肯定要比流贼多。官军列阵对面的流贼只在那里傻傻的看着,也没有乘机骚扰。官军将领心想,这流贼首领肯定脑子有毛病,这都什么年月了还讲堂堂而战,这贼人莫不是想等官军摆好阵势再一决高下。

官军摆好了阵势,流贼仍没有行动,上万人在这太阳底下晒着也不是办法。官军的将领挥动令旗,官军有序的向前推进了。这时流贼显出了他不厚道的一面,不用兵迎击却用布置在本阵两侧的火炮将官军打了个晕头转向。接着贼人阵中有节奏的小鼓声响起,流贼的队列踩着鼓点向前推进了,官军将领赶紧命令准备迎敌。弓箭手列队将利箭从箭壶中拿出,插在自己脚前的地上,搭一只箭在弓弦之上,举起弓准备贼人一靠近就将利箭射出。

对面的保安军眼看就要进入弓箭射程,官军弓箭手拉开了强弓,没想到保安军列阵而来的是一排火枪手,他们率先开了枪,随着阵阵硝烟升起,枪声传入官军耳中的同时,大量的铅弹射向了官军,保安军轮流往复的射击,枪声不断,弹雨不停。前排的官军被打的别说进攻,就连转身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后边的官军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还在将领的催促下不断的向前推进,推搡挤压着前排的官军不断走向弹雨之中。

当官军的队伍变得稀薄起来,前排士兵的惨叫声才提醒了官军,看到了前面官军巨大的伤亡。恐惧的叫喊声响遍了整个军阵,大量的官军转身开始溃逃。军官怎么也弹压不住,自己也被裹挟着向后边逃去了。

官军逃出了十几里地,才摆脱了保安军的追击,带队的将领努力的收拢人马,发现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许多官军士兵在败退时逃散了,被保安军杀死和俘虏的也有四五千人。官军将领见取胜无望保命要紧,带着残部又向后退了几十里地才停了下来。

保安军对此好像还不满意,又派出骑兵追了过去。骑兵的火枪同样犀利,精钢打造的马刀更不是吃素的,留给官军的只剩下一条路,有多远跑多远。将官军砍杀了一番,营寨踏个稀巴烂,保安军的骑兵才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去了。

官军战败的消息传的飞快,河南的官员这下傻了眼,这一战几乎消耗光了河南境内官军所有的机动力量,其他的官军要防范各地的流贼根本组织不起新的剿贼队伍。现在只剩下死守一条路了,灵宝县及周边的富人纷纷携带金银财宝,逃到县城避难。各县城整日里城门紧闭,几日下来没有发现保安军乘胜进军,城内的人们才放下心来。

总是关着城门也不是办法,一些富户出钱找了些胆大的人去渡口方向打探贼人的消息,不久消息传回来了,贼人既没有进攻也没有撤走,在渡口附近驻扎了下来,而且正在通往渡口的咽喉要道上修建一座奇形怪状的城堡。城堡四周布满了岗哨,闲人不得靠近,渡口上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富户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官府,官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贼人没有再进攻的打算了,还过这贼也是奇怪,渡口处已没什么可抢了,还赖在那里不走干什么,难道还等着大家去送银子吗。

不过这样也好,大家可以过几天安生日子了,于是城门打开了,城内之人又可以出城活动,百姓的生活恢复了正常。

百姓的生活正常了,可几天之后商人们却发现他们的日子要过不下去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合作

保安军在大禹渡赖着不走,并且开始在通往渡口的要道上筑城,这让河南的商人傻了眼。

商人们打探其他渡口的情况,发现保安军占领了山西一侧的所有黄河渡口,连陕西潼关外的风陵渡也被保安军占了,风陵渡的保安军虽然没有打过河来,却在河的北岸架设了火炮,发现河面上的船只靠近就会开炮,整个渡口被彻底封锁了。

这样一来山西直接到河南的通路被完全封死了。商人们感到了灾难降临的时刻到来了,许多商人都是通过渡口贩卖运城的食盐谋利,还有一些是贩卖棉花和棉布到九边地区,一下子这两条财路都被断了。不几日后更有坏消息传来,说是运城的盐湖已被贼人占领,所有的盐商都被抓了起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再发卖手中和食盐,他们知道运城被贼人占领,接下来必定是食盐价格大涨之时。

一时间整个河南人心惶惶,从百姓到达官贵人都在抢购食盐,而且这种恐慌还有向江南地区漫延的趋势。

灵宝县余计商行的掌柜的郑宝坐在商行的柜台后神情落寞,他在想自己三十多岁的人生竟然如此的不顺利。

余计商行的总行设在郑州,大掌柜的余春光是河南省数得着的富商,买卖作到大明朝的各个府县。在江南京师都设有商行的分号。就边灵宝这样的小县城也设立了商行。

郑宝自幼就在郑州的余计商行学徒,经过多年的苦熬终于出了师,可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升迁的机会,三十多岁了还只是个跑腿的伙计。对此郑宝很不甘心,终于总行要向灵宝的分号派驻一个掌柜的,由于要离开郑州其他的人都不愿意前去,这时郑宝站出来接下了这个差事,不管怎么说也是个掌柜,如果干的好必定会有出头之日。

到了灵宝县郑宝下了一番心思,研究什么东西能够嫌大钱,他很快发现这两年不知什么原因输往北边的价格大涨,只要能够避开路上的流贼,就能取得可观的利润,这样的买卖只要成功一两趟商行就发财了,如果有了好的成绩不愁调到更大的店铺去当掌柜。

于是郑宝决心赌一把,他将商行所有的资金都买了棉花,准备自己亲自运送到黄河以北去贩卖。

没想到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那叫什么保安军的流贼占领了黄河上的渡口,南北交通断绝,整个河南都人心惶惶,大家关心的就是粮食和盐,至于棉花连问都没人问。郑宝的钱都换成了棉花,看着粮价盐价一日三涨,自己却没钱买入,堆积在库房中的棉花吃不掉运不多。如果那一天流贼打来,货物被抢或是被贼人放上一把火,那才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郑宝暗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接了这么个差事,怎么又财迷心窍买了这么多棉花。

郑宝正心神恍惚间从商行外边走进一个人,此人四十多岁的样子,身上的衣着很上考究,体态微胖,一进门就满脸充满了笑容,拖着山西腔对着郑宝说道:“郑掌柜,好生闲在,这日子倒过的逍遥啊”。

郑宝认得此人,来人名叫王永旺是个山西商人,是山西富商王继杰手下的一个掌柜,经学来往于山西和河南两地,他与郑宝也算是老相识了。郑宝虽然听出王永旺话语中的调侃,但王永旺的实力要比他强的多,生意上的事还要人家照应,所以这样的人是不能得罪的。只好自嘲的说:“王老板说笑了,生意人那个愿意自己闲下来,我这不是没有办法吗。”

“你还真是个天生的劳碌命,这可是你说的不想闲下来,以后可不能再报怨了。”王永旺收起笑容很严肃的说道。

“王老板些话怎讲?”郑宝心中有些不快,我都到了这步田地你还拿我开玩笑。

“你手中有一批棉花。”王永旺倒是直奔正题。

“你要买,什么价钱?”听到王永旺要买棉花郑宝来了精神。

“你进货的原价。”

“能不能再多点儿?”

“不能。”

“好成交。”郑宝一口答应了下来,他知道王永旺肯用原价收购自己的棉花是救了自己,这个难关算是过去了,可自己大干一场,好好表现的梦想也破灭了。

“你卖了棉花手里有了银子要干什么用?”王永旺知道这棉花的价格肯定能够再低,但他不想将郑宝逼的太紧,因为今后双方还要合作。三言两语说定了棉花交易,王永旺并不急着走而是坐在了郑宝的对面问起人家的银子怎么花。

“还能干什么,带着银子回郑州呗,现在食盐粮食肯定是买不到了,买其他东西贼人来了就等着被抢吧。现在像王老板这样还敢大量进货的商人可没有第二家了。”郑宝倒是实话实说,他知道王永旺在这时敢收购这么的棉花必定是有所持。

“谁说买不到盐,如果郑老板想买,我可以卖盐给你,而且价格公道。”王永旺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真的吗?你从那里弄到的盐。”郑宝一下子激动了起来这时谁手里有盐就是有了银子。

“当然是真的,盐运城有的是。”

“可流贼占领了渡口,运城的盐运不过来。”

“你想我是怎么从山西到这里来的。”

“你从山西来?你真的有办法。”郑宝有点明白了。

“那是当然,我这次来给你解个围,顺便给你点盐让你发个小财都是小事,这其中的大生意不是你我能作的了的,这还需要我们的东家来办,跟你说吧,我的东家王继杰王老板已到了芮城,现在运城的盐的销售已被我们老板包下来了,从别人那里再买不到盐了。你可以传信给你们的大老板余春光,如果有意发这笔财,我们两家可以合作,我们将盐运到大禹渡口以南,你们在那里收货。你们帮我们采购的棉花等物资也在那里交易,对你们来说安全无风险,所有的危险都由我们来承担,而且我们还有许多江南地区急需的商品提供给你们,这里边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促成这件事你郑老板的功劳可是大大的。”王永旺给郑宝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这都是真的吗?”郑宝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运气能有那么好,不但卖掉了手中的棉花,而且还能靠贩盐赚上一笔,并为大老板牵线作成一笔大买卖。王家垄断了运城的盐而王老板同意卖盐给余计商行,那其中的利润想着就诱人。这一争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