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朝鲜 >

第412章

决战朝鲜-第412章

小说: 决战朝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个高地上来回奔走与我们打游击。

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打游击讲究的是打一个枪换一个地方,或是打得过的就打、打不过的就跑可是眼前的这些越军,他们的目的却是防守住探某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一旦这个军事防御群被我们攻下,那也就是让我们给成功的破坏掉了由探某、探垄和鬼屯炮台组成的三角防御地带。

所以越军注定就离不开探某的这些高地,差不多也可以说是他们让探某给绑住了手脚,无法与我们真正的地展开游击战。所以我军似乎只要拿到一个高地后就马上构筑防御工事,稳打稳扎一步步来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其它部队是不是这样做的,我带着我手下的五连就是这样做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打起仗来那是又轻松又快,而且伤亡还小。有时我觉得跟美国佬老过仗还真有点好处,比如我现在就觉得如果能用子弹和炮弹做到的事,就不应该用人命去堆。

子弹、炮弹有价,而人命无价。这是很浅显的一个道理,但偏偏这时代的人就不明白。因为觉得那样就是一种懦弱、一种胆小,他们认为军人就该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挺着枪往前冲

当然,如果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的话,这句话也许不适用,毕竟那时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用生命去换子弹和炮弹都是常有的事。但是现在,弹药和补给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国内运送到我们手上,所以完全就用不着再牺牲战士们的生命了。

我带着五连的战士一路攻营拔寨,在与炮兵的紧密配合下,不一会儿就打下了五个高地。但因为我们每打下一个高地就要安排十几个人在高地上组织防御,所以越打到后面人数就越少,到了现在就只剩下四十几个人了。

不过似乎用我们这种方法进攻,人数多少都没什么很大的区别。不过就是用火力侦察一番不是?等敌人的火力点暴露了,打上几炮就完事了

但在进攻我们任务下的最后一个高地时还是出现了问题,一是我们的进攻速度似乎太快,两翼因为没有友军的保护而暴露在越军的枪口之下。二是在进攻高地的半途中被越军一个别碉堡的重机枪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全连的战士都被压在一个低洼地里。

越军也知道这时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又或许是因为子弹充足,所以完全就不在乎子弹,也不管有人还是没人,那重机枪就是打得“哗哗”直响,子弹不停地在我们头顶上带着尖啸声飞过。

说实话,这时的我们是很危险的。重机枪把我们压住无法动弹,两翼的越军再往这里一冲越军只要往我们的位置投上几颗手榴弹,我们就可以说玩完了。

“命令炮兵掩护马上把碉堡给我端掉”我高声下令着。

事实很明显,撤退是不行的,越军在碉堡的火力掩护下对我们一路追杀,等我们逃掉了人也差不多牺牲一大半了。

不能逃,那就只有前进;前进就只有将碉堡炸毁只有迅速炸毁碉堡,我们才可以利用高地的地形优势击退从侧翼朝我军逼近的越军。

“是”战士们应了声,很快就有两组战士分别准备好了无后座力炮与火箭筒,并分别找好了位置。

“轰轰”迫击炮的爆炸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但是对于那几米厚度的碉堡来说,迫击炮炮弹就只能在那上面打一个眼不过虽说炸不动碉堡,但机枪声却明显的滞了一滞。

也就是在这机枪一停滞一会儿的时候,火箭炮与无后座力炮几乎同时冒出头去朝越军的碉堡瞄准。接着只听“轰轰”的两声,碉堡前就爆起了两团烟雾。

不过很明显,这两炮都没有打中碉堡的射孔,因为敌人的机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越军的碉堡修很很隐蔽,也许是与法军、美军打过仗的原因,所以他们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方法。比如普通的碉堡是修建在阵地表面上的,这样修建碉堡虽说没什么问题,但就像是一个立在蛋糕上的大草莓一样十分显眼。这样的碉堡无疑是敌人很好的目标,小口径火炮虽说无法将碉堡炸毁,但如果有几发炮弹直接命中的话,想要震晕里面的敌人也不是件难事。

但越军修建碉堡却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并不是从地表开始修的,而是往下深挖了一米多,然后再往上修建。这样的碉堡不但地基牢固,而且基本上只有射孔以上的一小部份面积露出地面。目标小,所以别说大口径火炮了,就算是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都很难命中。

这不?刚刚出手的两组射手都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经验一定的水平的,但起到的作用无非就是在那碉堡前掀起了一团烟雾。

“让我来”一名战士见此情况,也不等我下命令,抱起一根爆破筒就猫着腰朝碉堡的左侧冲去。

“不错”看着那名战士冲上去的角度我不由暗自点了点头。可以看得出来,他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因为他冲上的位置恰好是敌人射击的死角。

那名战士在黑暗中走走停停,时而匍匐前进时而猫着腰疾走,不一会儿就逼近了离碉堡只有十几米的距离。

这时我不由皱了皱眉头,因为在那名战士的位置上,恰好有一段突出的岩石挡住了他前进的道路。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钻出去。这无疑是很危险的,因为谁都知道在十几米的距离上,被敌人机枪手瞄准了意味着什么。

但那名战士还是毫不犹豫的钻了出去。他很聪明,在这时候也不逞强站起身,只是趴在地上缓缓的朝前爬着。

可是他最终还是让敌人给发现了,冰雹一样的子弹向他射去,霎时就是烟雾朦朦、沙石乱飞。那名战士赶忙滚到一旁的土包后面,但敌人的机枪依旧咬着他不放。过了半分钟,战士显然是失去了耐性,“腾”的一下就从隐蔽处跳了出来,抓着爆破筒奋不顾身的朝碉堡扑去。但还没跑几步,就有几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那名战士一弯腰就倒在了地上,全身都痛苦的弓成了一个半圆形。

完了见此我不由心中一痛。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当然知道被子弹击中腹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就算那不是子弹而是一个拳头只怕是身强力壮的人也禁不起那么一下。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腹部因为不是要害,所以被击中了暂时还不会牺牲,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痛苦之后才会死亡。这也正是古时腰斩这种酷刑的残忍之。

只是我没想到的是,这名战士却挺住了。在我的狙击镜里,他缓缓伸展开自己颤抖的身子,然后往肚子里使劲塞着什么,接着又用衣服吃力的将肚子绑上。于是我就明白了,刚才他往肚子里塞的其实是自己的肠子

越军的机枪显然是以为这名战士已经死了,所以很快就转移了射向。这也给了他继续往前爬的机会。那名战士拖着颤抖的身体往前爬着爬着不巧的是,在他正前方一米多远的地方,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拖着受伤的身子爬到石头跟前,刚刚抬起头,就有一梭子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了过来,他脑袋一歪就倒在了石头前。

我以为这一回他肯定是牺牲了,正准备让另一组战士上去,却没想到突然之间又看到了那名战士动了起来他还是那样,抱着爆破筒一步一步朝碉堡爬去。

别说是越军机枪手无法相信他还活着,就是我这个亲眼看到这一幕的人,也很难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但这却又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战士爬到了离越军碉堡大约两米的位置时,两手猛的一撑,双脚使劲一蹬,一下子就跃到越军机枪射孔的旁边,拉着迅速拉燃爆破筒并塞了进去。越军是和法国人、美国人打了无数次仗的,个个都有战斗经验丰富,可他们也从没有见到过有谁会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立时就乱叫乱喊着没了方,有个敌人也是拼了性命把塞进去的爆破筒推了出来。但那名战士没有多想,一个挺身就用胸膛顶了上去。

这时他回过头来,对着我大喊一声:“连长”

“轰”的一声,他才刚来得急喊出两个爆破筒炸开了,那名战士也被射击孔喷出的气浪高高的抛起,越过我们向山脚下跌去

“杀为马占福报仇”战士们高喊着口号,没等我命令就从隐蔽处跃了起来朝越军的碉堡冲去。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名战士就是马占福。

我有了一种错觉,我感觉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我并没有见过他,而是记起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发生过的另一件事、另一个人,那就是在上甘岭597。9高地上的黄继光。

同样是在敌人的高地上,同样是我军的战士,同样是受过几次伤也没有放弃,同样是用胸膛去堵敌人的枪眼,同样是

战斗在不久后结束,越军的高地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我军踩在了脚下。仅存的一些越军钻进了坑道,被我们封锁了洞口,接着再毫不留情的用炸药将坑道口炸毁将里面的越军炸死。

漫山遍野的都是尸体,有越军的,也有我军的。到处都是散落的武器弹药,有苏式的,有美式的,也有中国的

几队战士举着枪小心翼翼的在高地的岩洞、坑道等暗处搜索残敌,稀稀拉拉的几名战士用刺刀在尸体中检查着。还有跟着上来的民工,在黑暗中分辩尸体,如果是越军的就踢上几脚,是我军的就抬到一旁排成一排,然后再一具接着一具送下去。

旁边有几名幸存着的战士放声大哭,也不知道他们是为了自己能幸存下来感到庆幸,还是为牺牲的战友伤心。

“连长”这时谢指导员走了上来,给我递上了几封带着血水的信,说道:“这几封信是今晚牺牲的同志留下的”

这时我才记起,在新兵营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每个人都写了一封信放在身上,或者交给老乡带回去,或者放在自己的身上。

我默默的接过那几封信,随手翻了翻,赫然看到其中一封信上有“马占福”三个字。为了方便将遗书递交到家人手中不至于弄错,我们写的这些书信都有留下战士的名字。

“马占福”谢指员迟疑的说道:“他就是刚才用胸膛堵上敌人碉堡枪眼的战士,他是青海人”

“嗯”我点了点头,用颤抖的手打开了信封,取出里头已经被鲜血染红了一半的信纸,小心翼翼的展开,上面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父母大人:

过几天我就要参加收复祖国领土的战斗了,而且是光荣的第一批参战部队。

请父母原谅儿没有和你们商量,主要考虑你们年纪大了,怕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怕你们牵挂和伤心

就要去冲锋了,有战斗就会有牺牲,你们如果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那儿已经牺牲了,请爸爸妈妈不要悲伤,儿为国牺牲是光荣的事情,你们要为有这样的儿子高兴,遗憾的是我不能再为爸爸妈妈放牛羊了,不能孝敬慈祥的父母了

我走了后,请哥哥代我好好孝敬父母了,有劳阿哥了。弟弟妹妹要上学读书,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再见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孝儿:占福”

看着看着,我鼻子不由一酸,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这是怎样的一名战士啊在这封信里,我看到的只有他对自己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爱。他所想到的、考虑到的、还有担心的,全都是家里的弟弟妹妹、父亲母亲。一点都没有说到自己,一个字都没有

我手里拿着这封信,就感觉它会烫,烫得我抓都抓不紧,有一种马上就把它丢掉的冲动。因为我无法想像,将来将这封信交给马占福的家人时,他们会是一番怎样的感受

谨以本章,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占福同志致敬,文中所载是马占福同志的真实事迹。

向曾经战斗在探某防御群的解放军战士致敬,此役共毙敌456人和俘敌6人。缴获越军高炮10门,高射机枪林弹10挺,迫击炮、火箭筒等29门,各种枪弹20多万发

第九卷反击战的血第三十七章同登之战(七)

第三十七章同登之战(七)

攻打探某防御群的战役在天亮之前结束。

整场战打下来,抓到的越军俘虏只有六人,也许其它的战士还不觉得有什么,但这对于我这个打过三年朝战的老兵来说,却是难以想像。

当初,就算是土耳其旅被我们围着打了之后还有几十个俘虏。其它的伪军或是联合国军部队那就更不用说了,那俘虏多得可以说咱们都养不起,大多都是缴械之后放了拉倒。而现在,这一场战下来俘虏的敌人却只有个位数

虽说这其中也有我军杀红了眼不想要俘虏的因素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军的抵抗十分顽强,他们打到最后差不多都是在拼命。

我们在往死里拼,他们也在往死里拼

有人也许会说在战场上还不都是这样?在战场上的确是要拼命,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有一方往死里拼的时候,另一方的气势就会被压下去然后撤退。说难听点这是在逃跑,说好听点就是在避其锋锐。

就像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往往是我方一开始不要命的打法,联合国军就被吓住了往下撤,接着改用远程火炮或是飞机轰炸。用飞机用大炮,那是他们不敢跟咱们面对面的打

可是现在,敌我双方都是在不要命的打,人人都是在拼命,谁也没能压得住谁于是就打得空前的惨烈

越军能打,这一点我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打了几十年的仗的过来人。然而我军也这样能打,却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说实在话,从这仗一开始打,我就对自己的部队没有信心。训练不足、战术陈旧、装备落后、指挥混乱所有的一切都无法让我满意。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一些现代化装备之外,没有一点能比得上朝鲜战争时的志愿军的。

但是,昨晚在看到马占福战士舍身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之后,我似乎再次在他们身上找到了信心,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志愿军战士的影子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同生共死的战友,想起了一直对我信赖有佳的庞师长,想起了我的冷枪部队,也想起了林雪、金秋莲

他们现在还好吗?不知道现在哪里了是死了,还是在另一个战场上?还是已经在国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一阵微风吹来让我感觉到两颊冰凉,这时才发现自己脸上已满是泪水。

悄悄的擦掉了泪水,将目光投往战壕的两侧。战士们各自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有的在擦枪,有的在包扎伤口,有的抱着枪愣愣地看着前方的虚空,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谢指导员,还像往常一样拿出一个小本子在膝盖上写着什么

“指导员,在写些啥呢?”阿尔子日不由问了声。

“是啊指导员”顺子也爱热闹,凑了上去就叫道:“咱们是拿枪杆子的天下,指导员是杆子和笔杆子都拿,给咱们说说写的啥呗?”

“没写啥”谢指导嫩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就是写几个字玩玩,忙你们的去”

“我告诉你们哪”副连长嘿嘿一笑:“谢指员是个文化人,他写的是诗你们知道不?”

“写诗”听副连长这么一说,战士们就更来劲了,呼啦一声就围了上来:“指导员,给咱们念念吧写了啥诗?”

“去去去写着玩的”

“指导员”我也来了点兴致,插嘴说道:“就给同志们念念吧你要是不好意思,让我来念也成”

说着也不管指导员答不答应,一把就将那日记本抢了过来。对着月光就念了起来

“在你生日的这一天,你牺牲了”

读到这一句我不由愣了下,原本跟着我一道起哄的战士们也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

沉默了一会儿,我又接着往下念:

“在你牺牲的这一天是你的生日

在你生日的这一天你消灭了三个敌人

在你牺牲的这一天,一个胜利诞生了

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