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星沉三国 >

第74章

星沉三国-第74章

小说: 星沉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吉虽然是一出家之人,也曾听说过赵信的威名,见赵信如此年轻,暗自惊异,其人面目俊朗,白面无须,双眼神光湛然,直透入他人心扉,双目开合间,显出无比的睿智.威严而又透着和善,华贵而又雍容,于吉往来各地,见人多矣,未尝见赵信这等面相之人.

左右众将都未曾听闻于吉之名,见于吉见赵信不拜,便欲发作,典韦先行发难道:"大胆道人,见了大将军还不参拜!"

赵信本欲阻止,继而一想,且看这位于神仙怎么应对,就任由典韦去了.

于吉微一稽首道:"贫道乃方外之人,世间名位,对贫道来说都是一场空."

典韦刚欲驳斥,赵信以目止之,转头对于吉道:"道长如何称呼?"

于吉见赵信问话,忙回答道:"贫道于吉,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清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贫道得之,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民."

说的响亮,也不知是真是假,赵信可没这么好骗,打量了于吉一眼道:"道长年齿几何?"

于吉一撸长须道:"岁月如梭,光阴如箭,贫道也记不清了."

赵信对那部太平清领道比较感兴趣,出言问道:"于道长,那神书如今何在?"

于吉不急不慢的道:"神书就放在琅琊宫中."

赵信何许人,岂能就此罢休,质问道:"既然习此神书后,能治人百病,道长何不献出,令天下医者习之,则天下百姓无病患之虞,道长也可名垂千古."说来说去,赵信是不大相信于吉有这么一本书,要真有这么一本书,赵信恐怕会千方百计占为己有.

于吉好似非常作难的道:"书中有仙谕,凡夫俗子不可妄习此书."

这话的破绽大了去了,赵信怀疑的道:"那道长又安敢置仙谕不顾,妄习此书."

于吉期期艾艾,lou出被人揭穿把戏的神色,沉默了许久道:"贫道正因妄习此书,所以祸及家人,当年贫道习成此书后,家人尽皆死于非命,所以不可令人习之."

赵信不以为然的道:"神仙何其不公,不尊仙谕的人倒没事,却拿那些不相干的人顶罪."

于吉颇有怒色的道:"大将军千万不要亵渎神灵,正因我妄习神书,上天才让我孤苦一生,受尽寂寞之苦."

刚才于吉的神情哪里能逃过赵信的双眼,连旁边众将和郭嘉等人也都看出这个所谓的神仙恐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于吉辩才倒是不错,赵信责难了这许久,还是没能难住他,赵信每问一个问题,于吉总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任于吉再怎么能言善辩,也难说服赵信,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对于吉道:"于道长,既然习神书要受天罚,那只要从其他途径习得道长这等本事的话,就不会身受此害,道长你说是也不是?"

于吉一时间不能领会赵信话中的深意,只得茫然道:"那是当然!"

赵信手掌一拍,叫好道:"既然如此,事情就好办了,道长已经习了神书,不妨转而传授给他人,旁人不是直接从神书上习得此术,想来也无大碍."

于吉闻言,一时难以抉择,从道义上来说,赵信这话让人不得不从,可于吉也有难言之隐,在这等大庭广众不便出言解释.只好另找借口道:"大将军此法虽然可行,可是书中术法,高深难懂,等闲难以习之,而且要想有成,非得痛下一番苦功不可,这样一来,恐怕迁延日月,会误了大将军大事."

说的合情合理,令人不得不信服,可是赵信却不会计较耗时多少的问题,只看结果,对于吉道:"这点道长不必担心,道长可因人施教,书中术法繁多,可分而教之,这样一来,可大大缩短习成的时间."赵信妙策百出,于吉穷于应付,真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于吉不得不服软道:"大将军,贫道有下情禀报,可否容贫道下陈?"

赵信有心刁难这所谓的神仙,大义凛然的道:"私事耶,公事耶,若为公事,则事无不可对人言,若为私事,赵信添为大将军,无私情也!"

于吉被赵信弄得进退不得,欲罢不能,无所适从,彷徨无计,潇洒之态顿失,出尘之姿全无,面显赧色,心怀焦虑.见耍的于吉也够了,赵信见好就收,出言道:"也罢,今日之宴就到此为止,于道长法力高深,正可请教,且随我回府一叙."说罢,当先下城去了,众文武紧随其后,于吉无法,也只得跟了去.

到了赵信在会稽的临时府邸,众人坐定后,赵信对于吉道:"于神仙,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个究竟了吧!"语气中尽多嘲讽之意,于吉哪里还顾的上这个,听赵信这么称呼,忙起身哆哆嗦嗦的走到堂前,以颤抖的声音道:"罪过,罪过,不敢当大将军如此称呼."

赵信神色突地转厉道:"别再顾左右而言他,快说正题,不要考验我的耐性."

于吉知道自己的神仙外衣在赵信眼中不值一文,而且当政者对这种事也是多有忌讳,因为有了张角的前车之鉴.殊不知,在赵信心里像他这种人是微不足道的,也不相信这一套.不敢再绕弯子,飞快的扫视堂上众人一圈,带着一丝慌乱和尴尬道:"大将军明见,贫道确实在阳曲泉水上获得一部神书,只是书中并无什么仙谕."话没说完,典韦就跳了起来道:"贼道胆大包天,竟敢谎言欺骗大将军."说完便欲动手教训于吉,若换了旁人,说不定赵信还会遂了典韦的愿,可于吉实在是老朽不堪了,恐怕连典韦一拳都经不起,忙挥手阻止典韦.转而对于吉道:"道长接着说."既然于吉肯明言相告,赵信语气自然也客气了许多.

典韦刚才这一声大喝还真够于吉心惊的,这会心神稍定,忙道:"贫道得书之后,真的只是以之救死扶伤,不敢懈怠."

在这等情形下相信于吉不会再有隐瞒,可赵信也不会就此相信,出言问道:"若只是如此,何来神仙之称?"

于吉面有得色的道:"大将军有所不知,贫道布施符水,不取分毫,众人感念,这才有神仙一说."好像意犹未尽,有话没有说完,赵信见了,问道:"还有呢?"

突然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于吉好似高高在上的道:"贫道休习神书,得参天地造化,能呼风唤雨,驱鬼御神."听了这话,堂上诸人意动不已,只赵信却看透了于吉这一套,大言不惭,唬人而已.没想到在这等情势下于吉还敢弄鬼,赵信不由又好笑又好气,转了转身子悠然道:"既然如此,就请于道长一施神术,好让我等开开眼界."

于吉答道:"这个当然可以,但需得沐浴斋戒三日,方可登坛求雨."

赵信疑惑的看了他一眼,看他说的自信满满的,难道他真有这等本事,转念一想,暗骂一声,要是自己这个来自未来人相信他这一套,岂不是贻笑大方,让人笑掉大牙,其中必定有什么猫腻.一时间也难以拆穿此人,看来只得等三日后才能见分晓了,明知此人是个地道的神棍,此时也不能拿他怎样,赵信颇有一丝懊恼.不由堵上了气,不信就治不了这个神棍,看三日后他怎么收场再作打算,便道:"既如此,就依道长之言,斋戒三日,登坛求雨!"话刚说完,赵信便觉不对,若是三日后本就有雨,那还求什么雨,到时恐怕于吉会毫不客气的把这事算到他自己头上,看来得跟他约定好才是.蓦地,心中一亮,好像抓住了什么,细细一想,拍案而起,成竹在胸,终于知道事情的关键了.看来于吉必定善观天象,以此料定三日后有雨,所以才有此一说,这样事情才合理.便想试他一试,若真是如此,给他换个日子,必定无计可施.想定之后便对于吉道:"等等,斋戒三日不够,不如就六日吧!"

赵信突地变卦,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于吉闻言惊惶失措,此次碰上的对手实在太过厉害,若不实话实说,恐怕会有性命之虞,两条老腿一哆嗦,站立不住,整个人歪歪斜斜的,便要倒下.

赵信见状,心中一喜,看来所料不差,暗道好险,差点阴沟里翻船.面含微笑,负手立在案前,看着于吉.

一接触到赵信的目光,于吉再也承受不住,匍匐在地,战栗不已.

虽然难免有些气恼,可对赵信来说这种事毕竟也无伤大雅,看于吉年纪老迈,也不想跟他计较,得意洋洋的看了看堂上众人一眼,赵信温和的对于吉道:"道长不必如此,快快起来!"

所有的伎俩都被人拆穿,于吉正惊慌欲死,听赵信之意,好像没有怪罪的意思,于吉心中稍定,把真相全盘托出.原来所谓的呼风唤雨,还真如赵信所想的那样,只是于吉久观天象,凭着多年的经验能预测天气的变化而已,而且十有**不会有错.

到了此时,神仙的真相大白于众人面前,对于赵信,众文武只能用"拜服"两个字来形容.

至于于吉,赵信自然不会为难于他,相反,对赵信来说,于吉还是个人才,不仅医术极为高明,还善观天象,实在不可多得.赵信微lou招揽之意,于吉还不是趋之若骛,就算他别有他意,此时也不敢违拗赵信之言.

年纪虽老,可于吉的身体却很是健朗,问起缘由,也不过是勤于锻炼,调理得当之故.

事情了断之后,赵信便令于吉替众文武看一看,还好,都没什么问题,原先郭嘉是有点弱,可练了赵信教的健身之法后好了许多,即便如此,赵信还是特地吩咐于吉给郭嘉仔细看看,于吉看了,也还好,开个固本培元的方子了事.!~!

第八十七章凤雏初出

;吴、会皆平,也该班师了,于是赵信令张辽、高顺、臧霸、鲁肃四人领兵镇秣陵、吴郡、会稽三郡,张辽总督兵事.吩咐张辽,倘若东越之事不谐,可派兵往援馀莫.

大军返回汝南,过秣陵,高顺引见虞翻,赵信与语大喜,留下虞翻助鲁肃一臂之力.

刘备自投刘表后,刘表待之甚厚,二人以兄弟相称,不分彼此.由此为蔡瑁等人所妒,遂于刘表跟前诋毁刘备,言刘备反复无常,居心叵测,投公孙瓒而弃之,归陶谦而夺徐州,等等.所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刘表虽然素有爱才之名,架不住这么多人轮番在他面前进谗,不由微微起疑.便遣其守新野,以拒赵信.

刘备在襄阳这段时日,结交荆襄名士,笼络刘表麾下将士,蔡瑁等人说他居心叵测,也未尝没有道理.刘备虽然这些年来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一无所成,可名声是越来越响亮了,仁义之名拨于四方.夺得徐州之后却大大失策了,急于图谋赵信,生怕赵信领兵进取徐州,这也是他做贼心虚的心理在作怪,倘若好好经营徐州,时日一久,必能赢得徐州百姓归附,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败于赵信之手,至少也能给赵信造成不小的麻烦.

在襄阳时闻水镜先生司马徽清雅而有知人之能,刘备便往南漳求为臂助,奈何司马徽淡薄名利,不肯出山.刘备再三而请,司马徽一再推辞,但亦颇为刘备的诚意所动.求之不得,刘备便退而求其次,欲结交为友,以显他爱才之名,否则这一趟南漳岂不是白来了.司马徽交游甚广,对刘备这些日子在襄阳的所作所为,也是多有耳闻.撇开出仕一事,二人相谈甚欢.刘备备言这些年来有如无根之萍,四处飘零,落魄不堪.司马徽也深表同情,出言相询道:"将军自平黄巾以来,大名垂于天下,为何至今落拓至此?"

刘备闻言泫然欲滴,幽怨的道:"命途多桀,时运不济,奈何!"

司马徽不以为然道:"将军此言差矣,所谓人定胜天,将军岂可怨天尤人,古语有云欲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苦其体肤,今将军所缺者人才而已."

刘备不解道:"刘备虽然不才,武有关、张之流,文有田豫、简雍之辈,众人竭诚以辅,刘备颇有借重之处."

司马徽摇头道:"关、张虽勇,无人善用之,简雍、田豫一二白面书生,如何济得了事."

刘备请司马徽出山的目的就是想借其识人之能取士,如今说到点子上了,如何会放过这等机会,趁机问道:"刘备愚钝,望先生有以赐教."

司马徽知道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意,微微一笑道:"将军在荆襄也有些日子了,岂不知天下奇才尽在荆楚之间,将军宜往求之."

刘备意动,急不可待的道:"还请先生明示!"

司马徽轻撸长须道:"岂不闻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虽不知什么人能得司马徽如此之高的评价,可那"可安天下"四个字却深深打动了刘备,旦夕梦寐以求的事,眼看有点眉目了,刘备自然决不会放过,拜请道:"先生所言卧龙、凤雏乃何人也?"

司马徽笑而不答,以别语岔开,刘备虽然急欲知晓,可也不敢相强,一再相问,奈何司马徽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刘备无奈,只得拜别.

回到襄阳,刘备自然日夜把此事放在心头,遣人四处打探卧龙、凤雏之名,人或语之道:"庞德公或许知晓此事."刘备二话不说,前去拜望庞德公,始而得知凤雏乃是襄阳庞统,正是庞德公之侄,卧龙乃是诸葛亮.奈何庞统刚好游学他往,不得相见,刘备便作书一封留于庞德公处,恳请庞统相助一臂之力.得知诸葛亮住处后,刘备便欲访之,这时却被刘表遣去新野.刘备只得作罢,引部众赶往新野.

到得新野,诸事安定之后,刘备便携关、张二人往隆中访诸葛亮去了.

刘备在到处打听卧龙、凤雏二人消息时,赵信的人已经赶至隆中诸葛亮家中,不凑巧的是诸葛亮也不在家,其兄诸葛谨、其弟诸葛均却都在.此次赵信派去寻访诸葛亮的,便是当初在庐江跟随赵信的徐番,以徐番为主,此人原先是赵云麾下,赵信自庐江返回汝南时,便把此人带在身边.当初赵信想到派人去请诸葛亮时,也曾想起诸葛谨、诸葛均二人,知二人都是难得的人才,尤其是诸葛谨,曾给徐番等人下了死命,必欲请得诸葛兄弟出山.却不知诸葛均此时年纪幼小,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年.见到诸葛谨,奉上财帛和赵信的亲笔书信,备言赵信请其兄弟三人出山之意.诸葛谨不禁有些诧异,想不通远在汝南的赵信怎会听说自己兄弟三人,又怎会对三弟诸葛均这小小少年也感兴趣.接过书信一看,却是赵信给其弟诸葛亮的书信,诸葛谨便没有再看下去,奉还来人,措辞道:"请诸位代为上复大将军美意,奈何舍弟年纪幼小,诸葛谨还需照顾幼弟,不可便离."

来时,赵信曾吩咐徐番对诸葛亮一家需恭敬有加,徐番等人自然不敢违背,来到诸葛亮家中后,一举一动都谦恭有礼.闻诸葛谨之言,徐番早有准备,深施一礼道:"小子乃是粗人一个,若言语间有得罪处,还请先生莫怪!"

徐番跟在赵信身边这么久,气度也自不凡,诸葛谨连称不敢.

徐番接着道:"我主求贤若渴,闻先生兄弟俱有贤名,故遣番等远道来访,其意也诚,其诚也挚,先生奈何以弟年纪幼小而辞之!"

诸葛谨其人宽厚而至诚,闻徐番之言后,略有愧色.诸葛谨先前之所以推辞,跟赵信看重其弟诸葛亮,亲笔书信付之有关,虽然他也清楚知道自己才具不如其弟诸葛亮远甚,但人心总是难免会有妒意,就连至亲兄弟也不例外.转而一想,也就释然,诸葛谨也曾闻及赵信仁义爱才之名,如今赵信身为天下诸侯之冠,威名拨于四方,麾下执戈百万,逐袁术,驱曹操,取徐州,收吕布,天下震动,诸侯闻之色变,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能看上他诸葛谨,可说是让他受宠若惊.纵观天下各路诸侯,名望才具,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