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18章

大唐军魂-第218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暮喝撕蟠牵故敲挥蟹牌腔丶蚁绲男拍睿嗫嗟丶岢肿牛宰约菏呛喝说暮蟠崾刈拍且环葑嫔系囊叛担环牌馓萌烁卸恕�

“你们祖先是哪里人?”在夏外袍哽咽之时,李业诩忍不住问道。

“在下的故乡是在司隶河东郡一带!”夏外袍背过身。擦了一下眼睛,再回过身应道,“还有其他一些人是河内郡、河南郡!”

“司隶?”李业诩一愣,司隶是什么地方,他可从来没听说过。

一旁的苏定芳和李业嗣听了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也不知道司隶河东郡、河内郡在何处!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都离洛阳不远,!”夏外袍说道,其实他也不知道司隶河东郡在何处,只是祖父辈们用文字和口述传下来的,就是这几处地方。

“洛阳近处?!”李业诩听到这个熟悉的地名,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几百年过去,什么地名都改了,这些汉人即使东归,也找不到家乡了,“待本将回到长安,一定帮你们找到你们先人的故乡!”

李业诩说的很坚定,帮助这些一心想东归的汉人后代找到他们梦里的故乡,是李业诩感觉必须要做的事。

“多谢大将军!”夏外袍站起身施了个礼。

“你再说说是如何擒获突厥可汗的?”李业诩再问道。

“这些突厥人想抢我们的牲畜和食物…”夏外袍娓娓说道。

这次夏外袍带着族人们从碎叶一带出发,因大雪被困在了伊列河近,遇上了几百名败逃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到他们居住的营帐地抢掠牲畜和粮草,被他们集合族人一阵砍杀,一部分突厥人被歼,一部分被他们俘获,还有一些逃走。

在审问被俘获的突厥人时,作为这部汉人后代头领的夏外袍得知面前这些许多是突厥的头人们,其中竟然有突厥的可汗欲谷设,也得知了突厥人是被大唐的军队攻击,而遭致全军覆灭才逃到这边的。

这些突厥人残部在逃跑过程中,不断地有手下人掉队,或者叛离,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而且这几百人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又不敢去抢掠人数多部落的食物和牲畜,遇上这几百人的小部落,才敢动手来抢,却还是被发现并痛击了。

李业诩还真为欲谷设叫冤,真是虎落平阳,号令西域的这位突厥先可汗,竟然被几百人的小部落痛殴,还被人家抓了俘虏,难怪会有刚才那样一副饱受打击的模样。

夏外袍也是在俘获这些突厥头人们后,才得知汉人的大军再次开进西北,扫荡胡人的消息,夏外袍在惊喜之余,不顾严冬的天气,举部往伊列河谷一带而来。希望能遇上汉人的大军。

行进的路上很艰辛,一些被俘的突厥人冻饿致死,夏外袍的族人们也有一些损失,但终于找到了大唐军队的驻地。

也正是因为严寒和大雪,他们一路行来基本没遇上什么人,没遭到其他部落的攻击,安全抵达唐军驻地,这是夏外袍最高兴的事。

“你们擒获突厥可汗,此是大功一件,本将会为你们向大唐皇帝请功,你们有何要求也可以提!”李业诩听了这个神奇的故事般的讲述,心里虽还有一些疑惑,但也很是震惊,也对面前这位带领族人们不忘自己是汉人后代,渴望回归故乡的夏外袍有些惺惺相惜。

这些永不言放弃的汉人后代们太值得尊敬了,夏外袍和他族人的故事足可以写一个大唐时代的东归英雄传。

“大将军,我们不要奖赏,我们只有一个请求,请大将军带我们回中原!”夏外袍说着,一脸渴盼的神色,“我们已经损失了很多族人,所有的人都不想再失去亲人了!”

夏外袍在决定进行长途跋涉时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很多人怕东归途中遭到其他部落的攻击,也怕坚持不到这么长距离的行进,族人损失殆尽,若能跟着唐军回中原,有大军的保护和支持,回到他们父祖辈口口相传的美丽故乡,那将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这个要求本将答应你,!”李业诩也有些为夏外袍和他的族人的执著感到,“我不但会带你们回到家乡,而且还会带你们面见大唐的皇帝…”

“谢大将军!”夏外袍狂喜!

李业诩也不再说什么,唤入军中长史裴行俭,令裴行俭亲自去安置这些想回归的汉人后代…

第四卷 军魂 第五十九章 踏上归程

李业诩最终相信了夏外袍所说的这个传奇故事一般的经历。并亲自带着伊列道的所有高级将领,宴请了夏外袍和他的手下族人们,并以伊列道行军大总管的名义,赐以他们财物和所用之物,族中的伤病者,也派军中医官为他们医治,还将他们的壮举在军中广为传诵,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夏外袍所领的这个小部落,所带的粮食物资,还有牲畜等并不多,而且在遭遇大雪时损失了一些,在突厥残部的袭击中也丢失了一部,若没有唐军以物资上的接济,走出西域困难都很大,更不要说出西域到中原还有数千里的路程。

军中其他将领对李业诩如此厚待一个来归附小部落的所有族人有些不解,他们觉得只奖赏部落头人即可以了,不需要对所有的族人都进行赏赐,但李业诩以这些人擒获欲谷设所立下的大功为由,坚持自己的做法。

…………………………

西北的冬季很漫长,冰天雪地的。后续的补给物资无法送来,伊列河近的一些牛羊牲畜想送到西州去也没法儿,甚至连信儿也无法送出去,西北的寒冬里,李业诩所领的大军基本与外界隔绝了联系。

所幸这次大雪前朝廷送来大量的物资,还有数量多的没法清点的牲畜,数万将士及数万各部族人生存问题基本能保障,所有部落的头人们都被李业诩差人监视起来,免得他们图谋不轨。

几个月的冬季也安然地度过

贞观十五年的新年,李业诩也就和数万的大唐将士们在远离长安近万里的西北伊列河近度过,李业诩也下令用这次朝廷送来的物资,还有当作赏赐之物的一些好酒,及突厥人那里缴获的酒都拿了出来,好好的犒赏将士们。

除警戒部队外,其他的将士们都尽情地吃喝。

李业诩也按后世部队里的传统,组织一些士兵们表演一些节目,以助年节的兴,增加点节日气氛。

应部将们的要求,李业诩也亲自“赋诗”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诗也让将士们一阵狂叹,亲在军中争先传诵,让李业诩一阵得意。

夏外袍和他的族人们,也第一次和如此多正统的汉人们一道过年,感受到了他们从未体会到过的年节气氛。

最后差不多所有的酒都被喝光了。许多人醉倒下,连李业诩也差点被部将们灌醉,到后来都是被李成和李万等几名亲卫们扶着回到自己的帐中。

头脑有些昏沉的李业诩却没睡意,翻来覆去睡不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人之常情,李业诩也想着那远在近万里之遥的妻儿和家人们,不知他们一切可否安好。

坚强的郑燕,娇弱的颜如冰,小鸟依人般可爱的云儿,似郑燕般直爽的小月,一个个身影在李业诩面前像幻灯片般飘过,接着那些淘气的小子们,李征、李衡等可爱的模样也在李业诩眼前浮现,这一刻,李业诩有百般想回家的念头。

李业诩知道,家中几位娇美的妻妾们,也一定会在年节时候想念他这位出征在外的夫君的,甚至比李业诩还要多许多倍的想念;还有那些顽皮的儿子,可爱的女儿们,也一定记挂着他这位久出未归的爹爹。想到这,李业诩满怀的温情。

人都说温柔乡,英雄冢,但李业诩却觉得,没有温柔乡可归的英雄,无论立下多少战功,都是残缺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有家庭,有妻儿,那才是完整的。

李业诩也想到自己的祖父母,还有父母亲,更想念的还是祖父李靖,不知李靖听到自己所部这样大捷的消息,会是如何的兴奋和得意,李业诩想着回长安时得到李靖表扬的情景。

能得到李靖的称赞,是李业诩最得意的事,甚至比受到李世民的赞赏还得意。

想到这些,李业诩更是希望能尽快地回到长安,与自己的家人们相聚,他也知道,军中的将士们也肯定有和他一样的心情,就在刚刚的年夜饭上,一些将士们都留下了热泪,谁都知道,许多人所流的是思乡的眼泪。

但即使大军班师,也不可能所有的军队都回到长安去,按朝廷的诏命,此次还要有数万的将士们要留下来。镇守这片大唐新置的土地。

李业诩不知道朝廷要这些将士们守边多长时间,若李世民采纳他的建议,大部留下的将士们驻守的时间要很长,有些人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这些留下的士兵按朝廷新的诏命,组建第七卫军,第七卫军即是驻守在这安西大都护府的领地内,甚至随着形势的发展,再组建另一卫军镇守安西也是有可能。

镇守安西的大军在戍边的同时进行军事屯田,以使大唐的力量在这里稳固下来,李业诩所提的计划里,是要动员这些将士们的家人,一道来西北安家,使得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那些家人不愿来,又自愿在这里屯田戍边的将士们,都可以娶当地的女子为妻,在此落地生根。

这次大部的近卫师将领都将班师回朝,除了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

阿史那社尔因其特殊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具有不一般的号召力,不出李业诩的意外被留下任职。

郭孝恪的第四近卫师被留下,这是李业诩的建议。

李业诩甚至搞不清楚了,郭孝恪留任的结果,是他影响了历史还是历史影响了他。他这样的建议能否成就郭孝恪如原来历史上般在西域的威名,这一切还是看郭孝恪如何表现了。

只是李世民采纳了李业诩的建议,大军回长安后,第四近卫师要重新组建了。

刚刚经过战乱的安西不太平,五万的军队还不足以威慑安西大都护府这么大的地盘,现下大军主要镇守的还是西州到龟兹一带,还有伊列河畔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几处是西北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这是安西的本。

如何安定安西的局势,这也是很考验乔师望和阿史那社尔、郭孝恪这几位都护府高官的事,但李业诩相信。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年后,李业诩即要准备班师的事了,他所领的这几个近卫师,将全部带回,只留从西州增援过来府兵的一部给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将驻留在弓月城,行他的昆陵都护府都护的职,到时还要组建第七卫军的一部,镇守伊列河一带。

侯君集派来保护物资的这三千名府兵也将留在弓月城,年后还将有几万的府兵抵达这里,在伊列河一带屯田垦荒。

如今在焉耆的侯君集也将率着第五、第十四、第十五近卫师及府兵一部启程回长安,府兵中许多的中高级将领却要留在这里,行使他们的职守,成为大唐新一代的戍边人。

而朝廷所派出的治理西州及昆陵、蒙池都护府的官员们也将陆续抵达。

还有差不多半来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有可能可以回到长安,与妻儿们团聚了,想到这,大半天思考事情下来的李业诩有些困了,沉沉地睡去,一梦到第二年。

……………………

贞观十五年二月初,天气已经有些转暖了,依朝廷诏命从西州过来的两万府兵,已经抵达弓月城,领兵的将领是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左领军卫将军刘伯英和右武卫将军孙贰朗。

这两万名士兵加上去年抵达的三千人,再从一些归降的部落中招募一部分突厥人,将组建第七卫军的三个师。

第七卫军人数编制是大唐所有卫军中最多的,总人数将达到六万左右,有六个师的编制,每师有一万人左右,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片土地上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在进行系统的训练后,执行他们的使命。

二月底,一百多名朝廷派来的官吏抵达弓月城,这些官员是在年前抵达伊州,天气转暖后即快速往西州和弓月城一带赶来。

伊列河一带所有的军务移交给阿史那社尔,民政事务交由朝廷派来的官员,大部的物资。还有武器,特别是火器都留下给镇边的将士们。

一切事务交接妥当,三月初,李业诩率着九个近卫师近七万人踏上班师的路。

这九个近卫师在行进和征战中共损失了四千多名将士,这些将士的骨灰也埋藏在弓月城近,他们长眠在这一片土地上,守望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所获取的这一片大唐新置的土地。

回程的路与当时进军的路线又不同,这次是取道遏索山南侧,经鹰娑川一带过原焉耆境内,先抵达焉耆,与侯君集汇合,再经西州,与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乔师望会面并交御军务,补充物资后,从莫贺延碛西侧经沙州回长安。

依兵部的军令,此次回程,交河道行军部下所属的兵员,还有战利品,俘虏等,与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自掌管,伊列道的行进序列,也在交河道后面。

也就是说,侯君集和李业诩将各自率领自己所属的军队班师。

从伊列河畔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行进,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所属的诸近卫师抵达焉耆城,在后世被称为博斯腾湖的大湖边休整。

而李业诩则进焉耆城和侯君集商议班师的事…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章 潜规则?

侯君集在得到李业诩的通传后。亲自带着手下的将领,还有从龟兹赶过来将要留镇安西的郭孝恪一道,出焉耆城十余里,迎接伊列道行军部所属的将士。

自从在原高昌城下分兵后,李业诩与侯君集已经半来年没见了,对这位多次与自己一道出征的大唐名将,李业诩见了还是很在亲切感。

“贤侄,你此战中立下的战功,无人可以比及!”两人分别行了礼后,侯君集重重地捶了李业诩一拳,“轻取柳中,灭阿史那矩,西突厥所有力量都被歼,欲谷设被擒,连我都有些眼红了,哈!哈!哈!归朝后,皇上对你肯定有很重的封赏,进爵国公都是有可能的!”

“侯大总管过誉了,末将所取得的战绩,皆因侯大总管调度有方,众将齐心才取得的。” 李业诩谦虚地道,“侯大总管一人灭三国,俘三王,这也才使的西域诸国皆来归附!此等战功,末将无法望项背…”

李业诩说的并不是客套话,这确实是侯君集的战功,连续攻灭焉耆和龟兹,对西域诸国震动极大,再加上自己尽歼欲谷设的力量,才使得西域诸国归来归附或请降。

李业诩也知道,西域一战也使得侯君集的威名更加远扬,原本历史上侯君集只灭高昌一国的战功,被放大为灭了高昌、焉耆、龟兹三国,这样的战功也是侯君集可以称耀一辈子的事了。

“哈!哈!哈!”侯君集听了再次大笑起来,“贤侄太谦虚了,若没贤侄的计策,及你所部全歼欲谷设的大军,西域诸国如何能这么快就平定呢?不过也是,我们两个立下的战功,在朝中都无人可及了…”

侯君集说着,露出异常骄傲的神色!

“侯大总管,我们都是你属下的将领,末将哪敢与大总管齐肩比,更不敢与朝中那些立下卓著战功的名将相比,!”李业诩有些受不了侯君集的狂态,也只得违心地说这样的话。

其实朝廷在设立伊列道行军部后,与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也就不相互统属。在伊列河一带取得的战绩,只能归到伊列道行军部诸将身上,与侯君集没什么大的关系,但此时说这么清楚有些扫兴了。

侯君集见李业诩如此,也不再说什么,和李业诩各自退到一边,随即所有的部将也都列队行礼见面。

交河道行军部下的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