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14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114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体育学堂繁重的课业或是地狱岛上的训练,每一次,几近无法承受那种重压时,邵零武总是在心里用着光复民族的志愿鼓励着自己,每一次总是如此。

站在山顶上,邵零武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背负着数十公斤重装备,跑上山,此时山下只剩下一个人在那里一瘸一拐的端着步枪,朝山上跑着。这一幕让他皱了下眉头,团里的军官会议上团长已经作了动员,第七团是唯一将以“抗俄义勇军”的名义开赴东北战场的部队。

连队休息时,邵零武走到一名士兵面前,阳光下士兵的额上滴上汗,眉头时而轻皱着。

“高柱梁,把你的靴子脱下来”

抬起头高柱梁诧异的看着站在那的连长,连长不同于那些苛刻的士官,如果说那些士官中苛责的黑煞,这些军官给高柱梁等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永远一副严格,却又不失仁善的好人。

“快点”

又环视着周围的士兵,手扶着腰间枪套的邵零武又补充了一句。

“所有人都把靴子脱下来所有人袜子也脱”

无论是士兵或是士官,虽说对长官的命令有些疑惑,但在地狱岛上养成的服从军令的习惯,却让他们立即动起手解靴带,脱军靴。

在解鞋脱靴时,高柱梁不时皱着眉头,甚至于脱靴时都咧着嘴,好不容易脱掉袜子时,甚至痛吸了几口凉气,袜子与皮肉的粘连,撕破些伤口的皮肉,流出了血来。

弯下腰,未理会的高柱梁的惊讶,邵零武双手抱起高柱梁那只满是汗臭的脚,检查着伤口,这伤是靴革磨出的伤口,总有一些军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高柱梁,下午到军需处领一双新靴,下次注意了,若是还磨脚,一定第一时间换上一双新的,明白吗?”

轻声交待一句,拍拍他的腿邵零武站了起来。

“大家都像我和高柱梁一样,检查对方的脚”

邵零武的声音不大,在说话时又从背包里取出一双新袜子递给高柱梁。这会那些士兵看着他的眼神却发生了些许变化,军队就是这样,此许的温情,总会让这群被残酷的训练弄的几近铁石心肠的士兵生出些异样感觉。

军官就是他们的家长,严厉而不乏慈爱,士官就是他们的不苟言笑的兄长,待人苛刻但只局限于训练之中,至于光复军这支军团,就是一个大家庭,只不过这个家族更为严苛。

“长官,我……我们真的要离岛了吗?”

晾着脚高柱梁看着坐蹲下来的军官,有些犹豫的开口问道,这几天团里一直这么传着。

士兵的问题让邵零武一愣,这个决定并没有刻意的保密,实际上其它的一些连队的连排长,已经和士兵们通了口气,告诉他们很快就能离岛了。

离岛离岛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要上战场。那里或许没有这里的严苛的训练,但时时却需要人们付出生命作为代价。

“是……是啊要离岛了”

邵零武点点头,看着身边围过来的士兵,他们的表情是各异的,有人平淡处之,有人神情凝重,也有满面轻松,也有黯然伤神。

“长官,什么时候走”

另一个士兵的问题让邵零武轻摇下头,他看着周围的士兵。

“什么时候走,要看命令什么时候下达,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报效民族的时候很快就要到来了”

说着话他站起身来。

“我知道,兄弟们里面有的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光复民族,说实话,我这个小长官,十六岁之前,还想着报效朝廷”

邵零武的话换来兵士们发出些许笑声。

“若是外人闯到我们家里,拿着刀杀了我们的家人把我们打怕了,然后在我们家里当起了主子,我们成了奴才,他占我们的房子,杀我们的亲人,还要我们去做牛做马,又过几十年,我们死了,我们的子孙,把那些杀了他们爹娘的外人,当成了主子,那会你在地下看着自己的儿孙,把杀了你的人当成了主子,会怎么想?”

看着那些似若有所思的士兵们,邵零武又继续说着。

“怕是要骂一声,这该死的不孝子孙了,我不想当奴才,更不愿当外人的奴才,所以才想把外人打走,重新夺回自己的家园,这家往小了看,就是咱自己的家,往大了就是咱们的民族,现在咱们的房子、土地,不正被那满人占着吗?”

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在那打着简单的比喻,实际上在黄埔体育学校里,他们就学过这种简单的说教,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说辞。接下来他又开始拿着三年前的义和拳灭洋,拿满清和洋人比较了起来,随着他话,那些士兵们大都是在那沉思着。

“……正是因为我不想当奴才,所以我才进的黄埔兄弟们想继续替满人赔那些银子吗?当他们一家子的奴才吗?”

邵零武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兵,过去星期天时,在这岛上会演出一戏,戏是的从士兵们中间选出的会唱戏的士兵演的,演的却是明末满清入关时的戏,每到戏至高潮时,看着那些强掠民女、砍头剃头清兵,台下往往就会陷入混乱,有时台下的士兵甚至会跳上戏台殴打那些清兵。

“一点一点的把他们的民族观培养出来”

无论是军官们的说教以及平素的国学课或是星期天的看戏,目的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民族观,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什么人,应该干什么事。

“长官,您说的道理俺都懂。”

柱着枪的一个士兵话让周围的人点着头,过去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满人,什么是汉人,但是现在却是再清楚不过,那些人欠着汉人家家户户的血债。

“可……俺就想知道,若是俺……”

柱着枪的士兵这会脸已经憋得通红了,他想问但又怕周围的兄弟们笑话他,可他又想问,以至好不容易说出话时,话也是结结巴巴的。

“如果……如果,俺……俺马革裹尸了,能……能拿多少抚恤金”

在这个士兵问出这句话时,周围的人并没有笑话他,这光复军待遇从来不薄,吃、穿、用都是军队的,每个月还有十块大洋的军晌,而且军官们还说就是将来阵亡了也会有一笔抚恤金发到他们家人手里。

如果说是刚上岛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信,可现在他们却信,因为他们每月的军饷都是足额发到他们的家人的手里,家里寄来的信上写的清清楚楚的,在战场上生命皆由天定,谁也不知道那天就死了,几乎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个抚恤金倒底有多少。

士兵的问题让站在那的邵零武为难了起来,能给多少钱?他自己也不清楚,看着那一双双巴巴望着的眼睛,又不能不回答他们。

“没准……没……”

“五百块钱”

突然一个声音传出他们的耳间,邵零武回头一看,却看到朝着这里走来的人,是先生

“长官好”

上百人同时立正行起了军礼,陈默然只是点点头,然后朝前走了一步,他来岛上是和肖炘韧等人商量如何送第七团去东北,在敲定下之后,便在岛上转着,走到这正好听到他们的话。

“兄弟们,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若那位兄弟阵亡了,每人有五百块抚恤”

士兵们的惊讶让陈默然心神一黯,他看着这些士兵,这些士兵正是这个即将掀开的舞台上的那些小人物,正是这些小人物成就了历史,可有多少人记得他们呢?

一头猪钱的抚恤金。这或许正是小人物的悲哀,但是……他们被驱赶着,为了大义,为了命令、为了……最终付出的却是他们生命,绝不能亏待他们

“陈某今日许诺,绝不会亏待光复军将士,若他朝民族得已光复之时,所有光复军阵亡将士若有爹娘、妻儿,她们每月可得不少5块钱的津贴,爹娘送终、妻儿改嫁成年为止”

“司……司令……”

士兵们惊讶的看着这位他们即熟悉而又陌生的司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语,五百块钱的抚恤,每月5块钱津贴这……这可能吗?

春雨下着,枸杞岛的栈桥上,两艘稍旧的货轮依靠在钢木结构的栈桥两侧,吊索将拆散成箱的火炮和弹药箱吊上货船,在船甲板上,还有摆放一艘艘木制的小艇。这两艘船是产业公司下属船队的货轮,这些货轮是去年英墨石油公司购进用于改装油轮的货轮。

栈桥上的士兵们和船员们忙碌着的时候,在枸杞岛的司令部前方的训练场上,春雨下近三万人立于训练场上,方队中央身着绿色的方队在黑色的方队中格外的显眼,今天是义勇军出发的日子。夜还是那么静,静得士兵们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团长林延仁站在队列的最前方,在他的身旁立着一名掌旗士兵,这是之前授予的军旗,军旗士样简单,只是一面赤色的血旗,此时训练场上气氛异常的凝重。

站在队列的最前方,看着台上的司令,林延仁知道从现在开始,他不再是光复军的一员,而是“抗俄义勇军”的司令。

“……你们是光复军埋藏于东北的一支利剑,任务是在东北保卫中国关外之地不失,在合适的时间,将直插京城……”

一个月前在司令部司令的话语现在依还在林延仁的耳边响起,抗俄义勇军不仅要在东北立足,还要在东北建立根据地,防止满清贵族逃窜出关,成为列强操纵下的傀儡政权。

没有太多的话语与动员,只是在简单的演讲之后,陈默然走下台,走到林延仁的面前,在与他握手时,双目盯视着他。

“提携汉节同生死”

简单的叮嘱,让林延仁神色一正。

“请长官放心,延仁绝不负长官重托”

“敬礼”

随着一声口声,光复军其它六团官兵同时向这些官兵敬礼,回礼后,持着军旗的抗俄义勇军第一团的官兵朝着栈桥走去,没有迟滞、没有犹豫,就在几个小时前,这些战友们,老乡们都在互相交换家里的地址,互相道着别,现在只是静静的送着行。

“开始了”

“是啊”

“我们也快要开始了”

站在枸杞岛上,看着那些登船的士兵,没有民众的欢呼为他们送行,有的只是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凝重。

“路上会有风险吗?”

肖炘韧的问题只是让陈默然摇着头,没人知道路上会有什么风险,为了把这些人安全的送到登陆的地方,公司甚至特意向北方走私了一些鸦片,通过那几批鸦片摸了几条相对安全的海路,甚至还在海滩上建了两座木制栈桥,第二侦缉课驻北方的情报站又负责采买了一批骡马。

“但愿一切能够顺利吧”

陈默然摇头轻叹一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有一座小栈桥,栈桥靠着一艘小船。

整整一天,每每看着那些因即将出征而神情凝重的士兵,下午看着那些醉酒后在军营里哭着,朝着家乡的方向叩头的士兵们,还有那最后一刻,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绝然,他的心底最深处总有一些东西被触动着,这一仗打下来,他们中有多少人能活着看到那个“民族光复”的一天?为了那个理想,那个愿望,也是为了他人的野心。可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坐在船上,陈默然喃喃着这句话,为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道他们是为了那些银子卖命吗?不是,他们是为了能在自己死后,家人不致衣食无着,这或许才那个勇字的根源。

“由国家拨给与每个士兵十三公顷土地再加园圃,牲畜。”

陈默然想着过去曾在网络上看到汉漠拉比法典中的巴比伦国王制定从军条文,在人类最野蛮的奴隶社会,尚需厚待士兵,因为士兵无论在何时最终所付出都是生命。

权力来源于训练有素、忠诚勇敢的军队

“绝不能亏待这些人”

陈默然反复在心里叮嘱着自己,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样也明白那些人付出的是什么。生命与金钱永远无法划上等号,只是一种尽力的抚慰罢了。

心有所想的陈默然在从舷窗边走过时,看着玻璃窗上映出的自己的模样,看似大义凛然可是实际上呢?

“和他们相比你不过是个混蛋罢了”

嘴上说着为民族,为国家、为……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嘴上说着自己和其它人不一样,可本质上,自己不过是和那些人没有任何区别的自私而又自利的混蛋罢了。

“我付出金钱,你们归还我生命”

多么简单的交换在你看来一切就是这么简单,一切就是如此理所当然,你嘴上说着不愿人们当奴才,可心里呢?

反问着,心情有些失落你陈默然在船边走着,听着岛的另一端传来的气笛声,心下只是轻颤一下。

“已经无法阻止了”

(呵呵,昨天四更……全是洋节的一个玩笑,这个月无语一定尽力争取大爆发,争取实现每天万字更新拜谢大大们的支持和厚爱,无语一定会努力码字的拜谢求月票)

第151章造反

第151章造反(万字更新!求月票!!)

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蓝湛湛的,没有一丝云彩。初夏的一场雨,使得京城干燥的空气显出了几分湿润,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坐落京城内城的庭园更加楚楚动人。层峦叠翠、峰回路转的大假山中漫步着一个五十多岁留着长须的田人,稍胖的体形里显得出几分威严,虽说脸上带着笑,可眉目有点过于凝重,全副一副咄咄逼人。他身穿长衫,看上去非常合体。

身旁跟着一个洋人,两人的年青倒是有些相近,他的举指看来异常的谦卑。两人边走边说,兴致勃勃。只听那男孩用稍带着些京腔的对身旁的洋人说道:

“你看这园是建于康熙爷那会,经几百年修善才有了今天的这种混然天成的景致”

谦卑的弯着腰的五十多岁的洋人,一听这话连忙开口称赞着。

“大人所言极是,此园风格独具匠心,布局奇特,具有以小见大之特色,引人入胜之魅力。”

“你这洋人,倒还真是独具慧眼”

两人朝前走着,时而凭栏仰观,山景尽入眼帘;步入复廊,复廊中隔漏窗。左看流水山石,右看楼台掩映,一步一景,情趣盎然,万花楼前华林绣谷,曲槛如云,似在万花拥抱之中。尤其从鱼乐榭中观隔水墙下的流水,使人产生小溪流向远方,不知何处是尽头的感觉。水中倒影宛如图画。看得那洋人激动得甚至举起双臂高呼“此景天成”的话语。

洋人的称赞只让走在前方的男人的脸上露出一副得意神色说:

“还是我们的大清国好吧”

不无得意的瑞方扭头看了眼身旁的洋人。跟在他身旁的那个洋人就是在京城、天津活动月余的查理,他之所以来到京城,就是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两江总督,作为投机对象。

对于洋人,瑞方并没有多少好感,不过对于查理这个洋人却难得的生出些许好感来,官场之中事属难料,三年前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两宫西狩。瑞方因接驾有功,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任湖北巡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张之洞代署两江,其以湖北巡抚之职代署湖广。

这个代子一代就是一年余,张南皮根基于湖广,虽说其代署两江,可湖广之事莫不由张南皮所控,也正因如此他这个代署实是无趣的很,而且现在湘系的魏光焘、淮系周馥、北洋的袁世凯和宫里都盯上了两江之位,无论是谁当上那两江总督,他这个湖广都做到了头。张之洞一日离任江宁,次日即会重返武昌重任湖广总督。

为了一个两江之位,各派可谓是争斗日烈,随着形势的变化、各方在朝上你攻我伐的,瑞方却看准了气候,宫里头显然不愿让把持东南诸位湘淮各系继续把持两江,所以他也就跟着动了心思。

只不过瑞方比袁世凯直接和魏光焘、周馥等人争两江之位不同,他显然更聪明一些,奉昭返京后,先是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