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气严肃的费舍尔盯视着众人。
“而还可以利用舰艉主炮轰击我们,不要以为这不现实”
将雪茄烟放到烟灰缸内,费舍尔的语气稍沉。
“现在,那位自封的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正试图挑战英国的地位,我们没有得到致远,但是他们得到了,所以,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在未来的大海上,我们很有可能遭遇致远舰,不是一艘,不是两艘,而是整个舰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这会费舍尔的语气中尽是懊恼之意,在他看来同日本结盟本身就是英国远东政策中最大的失误,一方面恶化了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现在英国正在全力修复同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再加上德国皇帝的愚蠢使得俄罗斯重新成为英国的盟友,但是在亚洲扶持了一个潜在的对手,却是毫无疑问的。
日本,日本不同于中国,日本就像英国一样,国土的狭小岛国的现实,注定了日本必定将会走向扩张,以便获得海外殖民地,而随着中国的强大,日本最终会选择向南方突破,到那时英国和日本早晚会爆发战争。
而中国却不同,中国有足够的资源,足够大的市场,他们根本没有扩张的理由,甚至于欲望与野心,而且中国的皇后是英国贵族,无论如何,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更愿意和英国成为盟友,而不是对手。
他曾经和首相据理力争过,可是在首相和伦敦的政要看来,相比于强大的日本,强大的中国反而更可怕,更令人担忧,所以在这场冲突越发显现随时爆发的可能时,英国依然选择了日本,放弃了中国。
这种选择让他非常无奈,只能眼看着中国人为了获得军舰,向德国提供致远舰的图纸,再接着德国人在借鉴致远舰的基础上大造致远舰。
当然费舍尔的这番话听在其它人眼中,却只是得到一个被致远舰华丽的外观迷惑了眼睛的评价。在致远舰横空出世之后,在最初的惊讶与震惊之后,又开始受到欧美出版物的猛列批评,其中大多数批评都是因为05年9月《工程学》杂志上一篇文章而起,这篇匿名文章对致远级的相关资料非常熟悉,附带的一系列的方案也相当精确,甚至有人怀疑作者可能是参与致远舰设计建造的英美德等国技术人员所著。
那篇文章让各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了致远级,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却偏见极深,什么混杂着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多国的装甲,龙骨来自六个国家三十家工厂、采用各国尚未采用的小管锅炉,而且是来自中、美两个国家,蒸气轮机则英美两国制造,总之从那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致远舰”,根本就是中国的工人,在英、美、德三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来自多国的零件“组装”出的一艘战舰,而中国人唯一创造的只是致远舰的建造奇迹,3500名工人,不分昼夜的日夜赶工,在十个月内建造了这艘战舰。
觉察到自己提到致远舰时,众人尤其是来自维克斯公司设计人员眼中的轻蔑,费舍尔忍不住一叹,他们就没有意识到致远舰对战舰掀起的**性的剧变吗?
“阁下,很多人很难意识到战列巡洋舰的**意义,在他们眼中,偏见往往主导着意识”
在会议结束后,坐在费舍尔的办公室内,杰里科不无遗憾的对费舍尔说道。
“杰里科,我一定会争取建造更多的战列巡洋舰,如果你有时间请写一封我可以展示给内阁成员的信,当然不要说是应我的要求写的,也不要写成官方文件,皇家海军现在没一艘战舰拥有在未来海战中所需要的速度,德国人却正在准备建造更为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而且航速肯定的超过25节,所以我们的战舰必须有27节的航速,这样才能在海上有更大的主动权,才能追上航速25节的敌人,速度就是一切”
坐在办公桌的费舍尔一边说话,一边检查着桌上摆放着的信件,突然有一封带着中国皇室徽计的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撕开信封,熟悉的字体准确无语的告诉他,这是中国皇帝的亲笔信。
“亲爱的朋友,几年来我一直邀请您在合适的时候来到中国,为我们的友谊,……”
信很长,在信的前半段是谈及两人的友谊,中间又是感谢自己对他和中国的支持,同时又表达了英国选择日本后的遗憾,而到了末尾又提到了一件事,尽管信中并未直接提出需要他的帮忙,但是从字里行间的透露出的意思中,费舍尔知道,这位自己从未谋面的朋友,需要自己的帮助,否则他的第二舰队就成为又一个第二太平洋。
“阁下……”
望着折开那封信后似在沉思的费舍尔,杰里科犹豫的问了一声。
抬头看着杰里科,费舍尔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方才开口说道。
“杰里科,你觉得我们选择日本是正确的吗?”
一个问题让杰里科一愣,他沉默良久之后方才答道。
“阁下,这是政府的决定,当然,就强者联手而言,我觉得选择日本应该是正确的”
觉察到海军大臣的眉头一跳,杰里科怎么会不知道,眼前的这位第一海军大臣是亲华派,于是连忙补救似的说道。
“不过,就远东战略平衡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对中国提供适当的支持,维持远东的平衡,才是最符合英国利益的做法,一个强大的中国可以帮助英国牵制强大的日本,从而使英国可以在两国间确保英国的利益”
杰里科的补救让费舍尔满意的点下头,一个将军都能看通的事情,为什么那些所谓的政治精英们却看不清问题所在呢?
“他们,很多人,都叫我是亲华派,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在我的眼中,所看重的只是英国的利润,如果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我会第一个支持对中国人开战,可现在,保持平衡,至少是适当的平衡,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是,他们却根本就不能理解这一点”
遗憾的耸下肩膀,费舍尔拿起雪茄烟,递给杰里科一根后,又亲自为他点着雪茄,吸一口雪茄烟,吐出烟雾,他注视着眼前的杰里科。
“当然,我们或许不应该过问政治,但是……”
稍做沉默,费舍尔又继续说道。
“有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补救政府在某些方面工作上的失误”
“阁下,您的意思是……”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吐出口烟雾,费舍尔又看了一眼桌面上的那封信。
“我之所以要求英国必须要向中国出售那怕几艘轻巡洋舰也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需要帮助,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整个英国都表现出他对中国的敌意时,我们必须要开出一个口子,以向中国摇出橄榄枝,至少,至少让他们的相信一点,我们实际上是受制于条约,而非与中国敌对,适当的善意有时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所以……”
眼视着杰里科,费舍尔几乎一字一句的说道。
“我们需要向中国第二舰队提供煤炭足够的煤炭可以想个办法吗?”
第156章第二
第156章第二(求月票!求定阅!)
第二
世界上有着太多的第二,但是在1905年,能够让世界铭记的却只有一个第二
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那支曾经进行了18000海里远征,那支曾象征着俄罗斯帝国海上力量的最后辉煌,但却最终在对马海峡走向末路,这支舰队的消失标志着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消失,同样也意味着一个新生强国的诞生。
因为那场战争,因为那支庞大的舰队以及那支舰队所承载的希望,人们记住了这个第二,而相应的第二太平洋和对马一同,在5月27日之后,从此在俄语中成了含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而这支舰队是1904年10月15日离开的俄罗斯,历史的巧合之处往往就体现于此,巧合也好、偶然也罢,1905年10月15日,也就是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出发后的整整一年,一支舰队从基尔港出发了。
历史是如此的相像,这一支由7艘经过两个月修整后,已经焕然一新的战舰,有着一个共同的名称“中华帝国皇家近卫海军第二舰队”。
“这又将是一次充满悲剧的航行”
“又一支第二舰队走向了自己的末路”
“东乡元帅将再次终结另一次第二舰队的远航……”
10月15日,几乎整个世界都用这样的话语形容着这支即将远洋的舰队,而在斯坦丁港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和风从海面轻柔地吹来,薄雾在清晨如烟似缕,恬静安逸。
由5艘战舰、两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第二舰队,泊停在港内,庞大的船体仿佛像一个巨无霸停泊在海港里。
码头上,到处是人声鼎沸,运送补给物的火车车头喷吐着浓烟,像蚂蚁在蠕动的水兵们不断的扛着成筐成箱的新鲜水果、蔬菜、药品沿着舷梯上船,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每一艘战舰都加装满了食物、煤和弹药……
昨天,当最后一列火车满载着数千发法国兵工厂制造的最新锐的十英寸软钢被帽穿甲弹运抵港口之后,远航终于要开始了,经过改装后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舰已焕然一新,即便是曾在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上服役的德国官兵,也会对更型为“定远”级战列舰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舰感到陌生。
马可尼公司出产的最新式的大功率无线电台、火控指挥塔内的电驱测距钟、指挥塔顶的安装的两座3。5米蔡司光学测距仪、巴尔?斯特罗德公司的最新锐的光学瞄准仪和测高仪,炮廓炮加装防盾,每一门舷炮加装76毫厚的防盾,这一切无不是针对速射炮进行的改装。
经过改造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此时早已非昔日阿蒙,甚至可以说是“前致远的外壳,半个致远的心脏”,当然这仅只是一个说词,每一个人都知道,最终可以检验战舰的只有未来的战场。
“亿万同胞中征选的勇士,操乘战舰冲向敌阵,送行的人和出发的人无言地握手,深夜的桅杆顶上颗颗寒星,我们……水兵,今天出征出征出征直到忠魂飘满大洋,直到帝国威扬……”
在帝国海军军歌声中,两艘拖轮拖着定远号驶出停泊地,微风吹抚着海面,海面起着涟漪,站在军舰两侧身着雪白军装的帝国海军官兵们,看着港口上送行的人们,除去驻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曾在这7艘战舰上服役的德国水兵,他们用“悲伤”的眼神看着驶离的战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也许,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这7艘战舰就会从在新一年的《世界海军年鉴》中消失。
它们或许将会沉重冰冷的大洋。
“水兵的坟墓上不会盛开鲜花……”
列队站在码头上的德国水兵们,哼唱起了那首古老的海军军歌,望着远离的战舰,曾经那是他们心爱的战舰,随着一声敬礼,所有人同时举起了右臂,冲着战舰行着军礼。
再见了维切尔斯巴赫
当德国的水兵们向“七大远”行礼时,在码头的人群中,一群东方人的神情显得严肃,而且有些悲状,这些人是帝国驻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而在人群中行着军礼的驻德武官们,却在敬礼时,轻声低喃着。
“忠烈祠再相逢”
战舰出港,缓缓提速的时候,舰桥上则是一片忙碌的模样,水兵们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训练,他们知道在未来两个月的航行中,他们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战舰的驾操,要让个人的灵魂和战舰的灵魂融为一体。
“是生,或是死,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训练”
立于舰桥上的程壁光唇边轻语一声,他那被海风吹的有些黝黑又久经风霜的脸上,显得有些严肃,敏锐的双眼中却尽是决然之色。
作为帝国皇家近卫海军中将,第二舰队司令官,一位加入海军三十年的老将军,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海军的传统,在所有水兵的眼中,他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长官,不贪财、不怕死,对有错误的人严厉,但却不乏宽容,但对有关勤务和训练却相当严格,管理下属极为认真。
在他的看来,一支舰队是否能取得胜利,除去最新式的海军技术与装备之外的,更重要的是作战情绪,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向自己的下属灌输一个观念。
一个永不能输的观念,在海军中,官兵的阶级是严格的,舰长和司令官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一但战舰驶向大海,驶向战场,官与兵却是一致的,是同生共死的,甚至于在战舰沉没的时候,水兵可以逃生,但是舰长却必须要选择与战舰共存灭。
“我不要求你们必须与战舰共存,我只希望诸位能格守海军之精神”
想起昨天深夜接到皇帝陛下的电报之后,自己召开的会议上,对各位舰长的叮嘱,程壁光沉默了下来,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做,舰长与舰共存是海军的传统,可是对于新生的中国海军而言,别说是一个舰长,即便是一名轮机长也是异常宝贵的。
在程壁光的思绪中,战舰喷吐着浓烟,平稳而从容的前行,海鸥伴着战舰飞翔着,立在舷边的马鹏程怀着阴沉的心情,眺望着波罗的海和渐渐远去的德国城市。
再见了德国再见了
在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从中国到德国,每一个人从出发那天起,都对今天的启程抱着期望,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同样也知道自己的使命。
手中拿着一封信,是母亲回的信,这会甚至后悔起为什么要给母亲写信,如果不写信给她,不告诉她自己即将出征,或许母亲的信中就不会充满不安,那些充满着不安和沉痛的话语让他每一次读起时都会流下眼泪。
“我会日夜为你祈祷,祈求上帝保佑你,你要记住母亲的祈祷,它会把你从海底救上来”
含叼着母亲信里的内容,马鹏程从舰桥上往甲板望下去,水兵们正在副舰长和水手长们的监督下干活,不论是舰桥上、炮塔上、甲板上,或是机舱内,到处都是水兵,712名水兵在舰内生活、工作,此时战舰正载着他们向着遥远的祖国驶去。
在那里,在那里有每一个人的亲人,水兵们的父母、亲人为他们祈祷着,在那里,那里期待着舰队的归国,同样,在那里,还有敌人在等待着所有人,还有为这场战争胜负而发射的似雨点般的炮弹在等待着他们,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那里还有死神正在等待着他们。
悄然走下舰桥。
战舰“济远”号继续随着舰队向前方行驶着,抬起头,马鹏程看到在济远号战舰的舰艏处,一面赤底金龙旗高高的地飘扬着,这是陛下授于皇家近卫海军的旗帜,不同于海军的军旗,但却承载着陛下对海军的期望。
“我们会战斗,战至最后一弹”
半闭着眼睛注视着在舰艏飘扬的赤底金龙旗,马鹏程在心底对自己重复着这一句话,这是帝国海军的座右铭。
“如果……如果你们在归国的遭到拦截的话”
在自己和提前毕业的同学们被征选入舰队的时候,那位有着“鬼才”之称的好友曾经的叮嘱再一次在耳边响起。
“你必须要记住一点,死你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一定在趾高气扬的死去要死的有帝国海军军人的荣耀”
“不要去谈什么效忠陛下,死而后已,什么陛下,什么帝国,都是空谈,为了我们的荣誉为了中国海军的荣誉到时,你必须要死,但是在死之前,一定要实现我们的信仰明白吗?”
“战至最后一弹”
再一次吐出这句话,马鹏程的心情一沉,如果苏跃扬这么说的话,那么……摇摇头,看着那赤底金龙旗,望着那些忙碌的水兵们,他在心底一声长叹。
但愿大家都能做到无愧于海军吧
德国柏林,日本帝国驻德大使馆海军武官处。
“终于出发了”
放下手中的米芝健男忍不住长叹一声,似乎是怕坐在自己对面的西村繁不明所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