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人都有野心,是大是小罢了,这一点朱慈踉到不会怪罪。
诚然,赵德全的确非常有野心,想当一个名垂青史的太监,刘瑾和魏忠贤那样的太监赵德全是不敢的,他的偶像是永乐时期的三宝太监郑和!
当年郑和率领数百战船,近三万大军七下西洋,为大明增添了无数附属国,真正万国来朝,连永乐皇帝都多次赞扬,哪个太监不羡慕,哪个太监不引以为毕生的追求。
赵德全如今虽然是皇宫大内最有权威的大太监,可是身为一个太监,到他这般便可以说是到头了,历史上太多像他这样的太监了,想名垂青史是半点可能也没有的,做为一个有野心的太监,赵德全心里一直不太甘心。去南洋当印尼总督便是他下的一把赌注。
“让你去当南洋印尼的总督也不是不可以。”朱慈踉的声音传来。
“皇上,您,您同意了!”赵德全被巨大的惊喜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皇上竟然真的同意了,同意他一个太监去当一地的总督,皇上这得是多么信任他才如此啊。
朱慈踉点了点头,这是他经过刚才深思熟虑的决定。
得到朱慈踉的确认,赵德全激动得泪水都要控制不住流出来了,他太感动了。
“行了,有什么可激动的,去南洋当印尼总督辛苦着呢,朕也要你好好想清楚了,不要去了之后又后悔,那样朕可不饶你!”朱慈踉肃然道。
“皇上放心,奴婢不后悔,奴婢就算客死在那里也不会让皇上失望的。”赵德全认真的表态道。
既然是赌,也箭在弦上了,赵德全自然不会有什么后悔一说,他就是看准了皇上对南洋那块土地的重视,只要他到了那里之后,好好办好皇上交待的事情,不愁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朱慈踉满意的点了点头,再次给赵德全一记强心剂。
“你既然决定好了,朕也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朕可以告诉你,南洋那块地方朕很重视,势在必得,让你去那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将那里真正变成大明的一部分,让那里的人,人人都习汉史,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是大明的一员,你若做到,朕同样封你为国公,记入青史受后世敬仰!”
马六甲海峡两岸加上东印度群岛近一半的地方,比大明三省之地还要大一些,加上马六甲这条后世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航道,朱慈踉怎么可能会放过,如果赵德全去到那里之后真能够将那里汉化成为真正的大明领土,赵德全名垂青史是一定的,区区国公之位,别说赵德全是太监,就是妖怪朱慈踉也不吝啬封赐!
赵德全双眼陡然一亮,他没有赌错,皇上果然无比重视那个地方,只要他能够做到,便能受封国公,并且记入青史,他一个太监,如果真能到那一步,碎尸万段他都愿意!
赵德全的内心在这一刻前所未有的火热,带动他全身热血沸腾,比打鸡血还要管用。
次日,朱慈踉当朝宣布册封赵德全为南洋印尼总督,正二品官衔!
文武百官瞬间就惊呆了,就连李岩和钱谦益都吃惊的看着朱慈踉,虽然昨日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愿意去当那个职位,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才仅仅隔了一天,皇上就有了人选,而且竟然是指派一个太监去担任,这这…………
“皇上,臣反对,赵公公不过是一个太监,应留在宫内伺候皇上才对,怎么能去担任正二品官衔的总督!”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户部的一个侍郎。
这个户部侍郎是当年一次科举的探花,为官十几年才升到户部侍郎,可也不过是三品官衔,怎么甘心一个原本在内廷的太监一夕之间爬到他头上成为正二品的总督!
“皇上,臣等也反对,总督如此高位,怎么能让,能让一个无根之人担任!”仅仅片刻,便有三十几名官员跳出来反对。
看着一群官员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朱慈踉怒了,冷笑一声道:
“反对?尔等有什么资格反对,昨日朕让尔等毛遂自荐的时候,有谁愿意出来为朕分忧,现在朕决定好了人选,尔等却又跳出来反对,是当朕可欺是吗!”
皇帝的威严,势不可挡的朝这些朝臣压了下去,暗含杀气!
“臣等不敢!”众臣心头一颤,冷汗瞬间就冒出来了,皇上一怒,后果难料,刚才还反对激烈的朝臣们赶紧将嘴巴闭上,害怕惹怒上身!
“哼!”看着这些人的怂样,朱慈踉袖口一甩,冷哼一声。
“尔等不必多言,此事便这样决定了!”朱慈踉不容置疑的说道。
三十几位朝臣偷偷看了周围的人一眼,不见有人敢出头,而他们自身也不敢出头,随即便这样沉寂了下去,一个个老老实实的退回自己的位置。
这些人心里都在安慰自己。算了,左右不过是一个远离中原数千里的海外之地,让他们去他们肯定是不会愿意的,有人去了也好,总好过哪天皇上一时兴起点到自己的名字的好。
朝臣的反对声被朱慈烺狠狠的压了下去,任命太监赵德全为南洋印尼总督的事情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当日,任命的圣旨便发到了赵德全的手中。
赵德全泪流满面的三拜九叩,感动之下,他当场发下重誓,不完成皇上交待的任务,誓不回中原!
如此,大明中兴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后世最著名的一代名监之一的太监赵德全踏上了南海舰队的一艘战船,并跨越数千里海洋去往印尼赴任!
…………………………………………………………………………………………………………
354。第354章 移民与汉化
“驾!”
“哒哒哒……………”
大明控制区内,各地都奔驰着锦衣卫的快马。
“皇榜!皇榜!”这是一次全国性质的皇榜,是朱慈踉为了征集一些难民或者志愿者移民南洋印尼等地而颁布出来的,被朱慈踉寄予厚望。
想要汉化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这么大一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只是单单派一个总督过去那么简单,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汉人百姓参与。
虽然经过了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先后不下十次镇压,但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那片地方还是有着不下于三百万的土著。
朱慈踉盘算过了,想要彻底汉化这么多土著,至少也需要一百万以上的汉人百姓参与,而后在辅以必要的教化才行。
“皇榜上写的是什么?”
“朝廷征集志愿者移民印尼,凡是有报名前往者,按人头一律每人发放百亩土地,并且免税六年,同时六年后若有不适应者,想重新回来原地,朝廷无偿接回。另外,征集‘童生’以上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前往印尼教受未开化的当地土著汉文,汉字,汉礼,朝廷每月发放二十两禄银,同样为期六年,六年后若想回来,朝廷同样无偿接回。”
“印尼?是前些日子海军和应龙军第四军在南洋打下来的那块地方吗?听说至少有大明的三省之地这么大!”
“对对,肯定就是那块土地!”
“条件如此丰厚,这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没看到这是以皇上的名义颁布的吗?皇上乃圣明之君,从不欺骗百姓!”
从百姓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朱慈踉在大明百姓心里的威望,毕竟自从朱慈踉登基以来,连战连捷,短短一年多便稳定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同时施行的新政也让百姓们明显感觉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大多数百姓们都是淳朴的,谁让他们有饱饭吃,有好日子过,他们便信任谁,所以对于以朱慈踉名义颁布的皇榜,百姓们没有质疑的想法。
毫无疑问,为了彻底汉化印尼,朱慈踉下了很大的功夫,许下的条件也极为优厚,无论大人小孩,均按照人头每人发放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么到了印尼之后便有五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十口,那么便是一千亩土地,这在大明境内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最主要的是,如果去了之后不适应,六年之后还可以再回来,索性也就六年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
每人发放百亩的土地啊,大明的百姓虽然大多有故土难离的思想,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那么在意的,而且还有许多近年才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朝廷虽然有施粥,可到底没有更多的土地来安置他们了,去南洋印尼赌一赌,或许是一个机会也说不定。
“大明日报!大明日报!”
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也在这个时候跟着出来了,不少识字的百姓当场就购买了一份下来,并且当场为其他不识字的百姓解读。
这一期的大明日报上最醒目的无疑是介绍印尼的,重点介绍了印尼的地理情况,以及雨水充沛,是种植稻谷,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绝佳之地,可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啊!那岂不是种植一年便能当得上一年半的收获!这可真是个好地方啊!”许多百姓感叹道。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永远关注的都是能产出多少粮食,因为粮食的多少意味着他们能养得起多少家人,大明以五口,六口之家为主,不是不能更多,而且经常每年产出的粮食不够,养不起更多的人,许多孩子刚生出来就被送人了,或者根本不敢生,如果每年能产出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百姓们心动是无疑的,就算真想报名前往的人不多,十户之内没有,百户之内总有一户想去。
同样的,读书人也有一些想去教化土著,毕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出人头地的,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没有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时候,读书多许多人而言根本没有多少用处,寒窗十年都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很多,这些人有的耗光了祖上的继续,屡次不中之下,生活都难以为继,而今前往印尼教化土著,有二十两银子一个月的俸禄,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两,对于许多读书人而言,他们十年也未必能赚一年的钱,只要苦熬六年,那便是一千四百多两,足以恢复祖业了。
“爹,我们真的要报名前往远离中原数千里之外的南洋吗?”一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对着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汉说道,语气中透着不愿。
在他们父子二人旁边,还有两名女子和三个孩子,一家七口。
“哎,三郎啊,你大哥二哥都在保护我们逃难的时候,如今你两位嫂子带着三个孩子,虽有朝廷每日施粥,可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啊,我们是逃难下来的,本就远离故土千里,多远一些又有何妨,到了南洋,我们一家七口人便能发放七百亩土地,朝廷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养活我们生存下去不是问题,最不济,六年之后我们还可以回来,到那时,皇上或许已经重新一统天下了!”老汉叹息的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这一大家子为了躲避战乱,从山西千里迢迢逃亡南下,原本十二口人,却不想半途去了五个,两个大郎,三个孩子,一家十二口变成了七口,他们已经算是好的了,同一个村子的,有的一个都没能剩下。
青年沉默了,他也知道老爹说得有道理,反正他们本就远离了故土,再远一些也没什么,只要能生存下去。
“可是爹,您的身体受得了吗?”青年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担忧道。
“无事,你老爹虽然老了,但身体还硬朗,区区路途,挡不住我们一家人。”老汉不在意的笑了笑。
向老汉一家这样情形的不少,这两年随着大明日益稳定,重新一统天下之势锋芒毕露,加上几次改革之后,普通百姓的生活越发好过,北方逃难来的百姓很多,跟老汉一般想法的自然也有许多。
就这样,各个衙门,不少百姓拖家带口的前来报名。
同时,许多读书人也在报名。
“相公,你真的要去吗?”县衙门口,一名三十几岁的中年女子拉着一名同样三十几岁但身穿儒衫的男子,目光中有着恳求。
“娘子,为夫寒窗二十几年,自从十二年前中过一次秀才以来,数次考取都未能中举,进京赶考更是无从谈起,如今家里依然用光了祖上所有遗留的积蓄,要不是娘子不弃,****织布供养,为夫怕是连一餐饱饭都吃不起,娘子的辛苦为夫一直看在眼里,深感羞愧难当,做为堂堂男子,理应是为夫来撑起这个家才对,为夫去意己决,娘子不必劝说了,到了南洋之后,为夫会月月将所得银两寄回,供娘子养家!”
中年女子眼眸含泪,她想不到相公心里竟然是这样想的,她并没有嫁错人,她的相公也有顶天立地的一面。
“相公,既然你去意坚决,我也不便劝说下去,但请相公带着两个孩子和我一同前去,我们一家也移民前往,总能多出四百亩土地,相公依然行教化之时,土地耕种,可看情况而定,能种多少便种多少,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比较幸福的。”
“娘子,你……………”
中年女子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一家人在一起总是比较幸福的,是啊,与其他孤独一人前往,独留娘子和两个孩子在家,相隔数千里,徒增想念,不如一家人一起前往,最不济六年之后还可以再回来,就赌一把如何!
报名前往的读书人当中,既有独身一人的,也有如同儒衫男子一样,夫妻商议过后,带着一家人一同前往的。
为了诱惑百姓和让百姓安心前往,朱慈踉不仅许下重重利好,最重要的还是许诺六年后不愿留下的可以重回故土,这才是许多百姓和读书人最终愿意一搏的原因。
仅仅一天,各地百姓便有二十万报名移民,读书人也有四百多人报名。
朱慈踉的目标是移民一百万至两百万的规模,?而教化则需要两万读书人,在教化土著的同时,也同样还需要一部分教导移民过去的孩子读书习字。
“皇上,一切准备就绪,各地自愿移民的百姓正陆续汇聚在规定长江航道渡口,等待海军的船只接送!”户部尚书刘宗周禀报道。
说实在,朱慈踉弄的这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南洋,刘宗周说不出支持还是反对,在他眼里,印尼那块地方就是一块荒芜之地,如今被海军和第四军占了下来,算起来也算是大明的土地了,皇上移民一些百姓前往开垦,说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皇上并没有逼迫任何一名百姓,都是百姓自愿前往的,真要反对的话,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首辅钱谦益和其他几位阁老的心思跟刘宗周差不多,说不出支持还是反对。
到底是一块三省之大的土地,就算是一块荒地,开垦开垦,倒也不是不能纳入大明的版图!算了,皇上的脾气,他们就是反对也不一定会有什么作用,左右是户部和海军在忙活,就让他们忙活吧。
“传令海军,尽最大的可能调集海船接送自愿移民的百姓前往南洋定居!”朱慈踉脸上始终带着满意的笑容。
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那一大片地方可不仅仅是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各种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而且那个地方,北邻安南等东南半岛和吕宋岛,南邻澳大利亚大陆,将来大明以东印度群岛南北开拓,可成就最宏伟的大业!
朱慈踉就不信了,以汉文明的魅力移民和教化再辅以军事威慑不能彻底汉化印尼那块不毛之地!
一个月后,临近印尼的海面上,千余艘海船浩浩荡荡。
第一批移民十万人抵达目的地,开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的大鬼亩移民海外的一幕。
“哈哈,大明的子民们,咱家告诉你们,将来你们会为了你们今日的选择而骄傲的!”刚上任不久的印尼总督赵德全亲自在这里迎接移民而来的大明百姓。
赵德全干劲十足,这些天,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套如何发展印尼的计划,不信不能完成皇上交待的任务,将这片土地彻底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不用十年,他便能让这的所有土著人人都说汉话,习汉字,行汉礼,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大明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