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186章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186章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是这样。”洪承畴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

什么意思?洪承畴表面淡然,但脑子立刻就开始转了起来。杨嗣昌到许昌来很正常,这是下官对上官的礼节,所以洪承畴也没多想,但杨嗣昌这话一说,里面可就有名堂了。

很快,稍一思索。洪承畴就大约把到脉了。

洪承畴跟杨鹤、杨嗣昌这对父子不对盘,跟杨鹤还好点,只是政见不同,但杨鹤这人还不错,可杨鹤的这个儿子杨嗣昌就不同了。

杨嗣昌有大才,但为人嫉贤妒能,睚眦必报,同时又心狠手辣。当初之所以起用杨嗣昌,一来是为了让懿安皇后安心,二来是为了让杨嗣昌做自己手中的一把刀。

洪承畴身为河南道、陕西道两道总督,那真是位高爵显,权重一时,但权大责任也大,这个两道总督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一条,洪承畴必须要在河南跟陕西两地把懿安皇后制定的国策贯彻下去。

陕西还好说,战乱之地,怎么都好弄,但河南就不同了。而且,河南还跟江南不同。江南商业兴盛,江南的官僚士绅最大的利益在商而不在田地,但河南则完全不同,河南的官僚士绅,他们所有的利益几乎都在田地上。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在土地上做文章,在河南遇到的阻力是江南所不能比的。何况,江南没有藩王,也就没有处理藩王土地的问题,但河南有,而且影响极广,极难处理。

道理上,谁都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但落到具体事情上,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两回事了。

当日,洪承畴被懿安皇后任命为河南道、陕西道两道总督后,定下了三条涉及土地的政策。

其一,土地不许撂荒,如果有撂荒者,或是大面积低于当年平均产量的,这部分土地将被收归国有,而且不仅如此,还要重罚。

其二,所有土地都必须登记在册,有瞒报土地者,责在官者杀官,责在民者杀民。

其三,没收藩王的土地,然后募兵屯垦。

这三条政策是洪承畴根据河南、陕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实际上比懿安皇后制定的政策更要严厉的多。

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仅仅是这三条政策,洪承畴就得成为整个官僚士绅共同的敌人,比之张居正更要罪大恶极千百倍。

好在是大势所趋,但即便如此,如果洪承畴真要这么做,那就不同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洪承畴是绝不愿做的。

但是,洪承畴想要有所作为,这又是必须做的,所以他需要杨嗣昌这把刀。

这个理洪承畴明白,杨嗣昌自然也清楚,所以杨嗣昌和洪承畴一样,分寸把握的极好。实际上,杨嗣昌把事情只做到了三分,又加之手段高超,使得杨嗣昌对上对下都能有个交代。

对这个,洪承畴自然不满意,但这种事急不得,只能慢慢来,慢慢逼杨嗣昌。让杨嗣昌不得不成为自己手中的快刀。

现在看这个意思,懿安皇后这是要逼杨嗣昌成为她的一把刀。

洪承畴心中叹服,懿安皇后就是懿安皇后,真是厉害。一般而言,这种事懿安皇后应该逼他这个两道总督来做,但懿安皇后没有,而是选中了杨嗣昌。

能做到这一步,识人之明和通达世情,二者缺一不可。跟着这样的君主,臣子只要忠心耿耿,谨守本分,把事情做好,那就没有其他什么好担心的。

只是,这件事也有不利的地方。

他逼杨嗣昌成为自己手中的刀,很难,但懿安皇后则要容易的多,而且他几可断言,杨嗣昌一定会去做的。

这样一来,杨嗣昌就几乎站到了整个官僚士绅的对立面,杨嗣昌从此就成为了懿安皇后的忠犬,再没有退路。

孙承宗、秦良玉、卢象升和他自己都是懿安皇后最为倚重的重臣,但相较于杨嗣昌,懿安皇后会更信任杨嗣昌,因为杨嗣昌没有丝毫退路。

而杨嗣昌必然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他一旦决心要做懿安皇后的刀,那就会做到底,不会留退路,所以杨嗣昌今后必然会飞黄腾达,握有重权。

“大人,下官幸见皇后天颜,又随侍左右几日,很是惶恐,生怕辜负皇后厚望,所以下官有个不情之请。”杨嗣昌诚惶诚恐地说道。

“呃,什么事,杨大人请讲。”洪承畴道。

站起身来,杨嗣昌躬身一礼,道:“大人雄才,下官今后该如何行事才不会辜负皇后厚望,下官敬请大人指正一二。”

这那是要他指正,这分明是要权来了,洪承畴微微一笑,道:“杨大人,指正不敢当。本督知道杨大人对皇后忠心耿耿,所以本督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杨大人。”

第二天,杨嗣昌率领许昌文武官员给洪承畴送行。

洪承畴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渐渐远去,杨嗣昌一直望着,目光越来越冷。

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二百六十五章

马三少的脑袋现在比以前足足大了一倍还拐弯。

那一鞭子抽的太狠了。不仅把左腮帮子整个给豁开了,而且还把牙床也几乎给抽碎了,所以脑袋才肿的那么大。

还别说,老马家一家人虽然都不是人性,但兄弟之间的感情还真不错。二爷马洪奎一见兄弟给伤成这样,立刻就翻了,一拳就把拦挡家丁抓人的马五给撩趴下了。

马洪奎带人就要去追,但让马五连滚带爬地拦住了,马五请马洪奎去认真去看看马洪章的伤。

马洪奎一看,再一问,就给吓住了。一鞭子能把人抽成这样,那个车老板绝对是武林高手。而且,又听到马五说跟在那辆车旁的中年人看着也极有威势,好像是个当官的,马洪奎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派出人去一扫听,马洪奎就后怕,因为虽然没弄清那辆车上做的什么人,但离那辆车十几里左右,一直有一百多个骑马的人跟着,而且那些人都佩刀悬剑。

及至马老太爷和大爷回来,马老太爷一方面心疼儿子。一方面又惴惴不安,感觉不好到了极点,因为他刚从开封府回来,知道懿安皇后到了河南。

照理说,懿安皇后要回南京,不应该走到杞县来,但谁知道呢?可千万别是懿安皇后的人啊!

对懿安皇后本人,马老太爷连想都不敢想。

几天过去了,没什么动静,马老太爷的心这才渐渐安稳了下来,但没曾想,今天早上,刚刚吃过早饭,忽然就听庄堡外人喊马嘶。

“怎么回事?”马老太爷心惊肉跳地问道。

这时,一个家丁跟头把式地滚了进来,禀报道:“老爷,官军把庄子给包围了!”

马老太爷脑袋忽悠一下,差点没昏过去。略微清醒了清醒,马老太爷让人扶着,急匆匆地奔庄门赶去。

到了庄墙之上,马老太爷向下一看,完了。庄墙之外,一队队士兵衣甲鲜明,森严列立。

这绝对是官军,绝不是土匪假冒的。马老太爷又赶紧下了庄墙,命人大开庄门。

-----…

这一年来,对朱家的各位藩王而言。变化那真是天翻地覆。

对这些变化,藩王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藩王高兴,而有的则如丧考妣,有如末日降临。

封在开封府的周端王朱肃溱就是兴高采烈的一位。

以前,名义上,他们是天潢贵胄,锦衣玉食,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实际上,他们就是囚徒,一辈子都离不开开封城一步。

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一辈子活动的范围都没有超过周围的几十里地,但他们不是囚徒,因为他们可以去任何地方。

朱家的这些藩王,包括他们的子孙,很多都是变态、疯子,但朱肃溱不是。对朱肃溱而言,金银财宝屁都不是,如果可以,他愿意散尽万贯家财来换取自由。何况,现在俸禄和封地的地租虽然没了。但万贯家财仍在,周王府二百多年累世所积的财富,子子孙孙十辈子也花不完。

朱肃溱不仅是个正常人,他还是个有远虑的人,原本藏在府中的财宝大部分都已经运了出去,它们一部分被运到了南京,还有一部分被运到了北方,偷偷存入了中华行库。

不仅如此,朱肃溱认为开封离那边和陕西都太近,不安全,所以他正打算把周王府卖掉,整个家都搬到南京去。

朱肃溱对母亲极为孝顺,所以想劝舅舅也把家搬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前几天,马老太爷和大爷来开封,为的就是这个事儿。

最后,朱肃溱有点失望,因为舅舅坚决不同意搬家。

这只是一个插曲,如果将来真出事,那舅舅一家再来投奔他也不迟,反正有的是银子。

朱肃溱激动,因为禁令一开,他第一个想跑出开封,好好逛一逛,但不行,家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

看着家里的那些小子言语一声就没影了,朱肃溱羡慕的不行,现在大事都处理的差不多少了,他也终于可以离开开封了。

这天。朱肃溱正看着家奴打点行囊,下人来报,说是河南道左布政使杨嗣昌来访。

杨嗣昌来干什么?朱肃溱立刻就想到了杨嗣昌来极可能是为了舅舅家的那些地,因为杨嗣昌就是没来,朱肃溱也早就认为那些地始终是个问题。

懿安皇后刚走不久,杨嗣昌就登门,不为地还能为了什么?

对没收藩王土地的命令,朱肃溱没二话,向杨嗣昌表示绝对不插手,但只是提出了一点,就是对舅舅马老太爷多少照顾一点。

朱肃溱会来事,和杨嗣昌的关系处的不错,所以杨嗣昌也就点头同意了。

实际上,没收藩王土地和藩王本身的关系不大,真正有关的是那些掌管这些土地的官员和士绅,这才是没收藩王土地的困难所在。

所以,朱肃溱的表示只是场面话,而杨嗣昌的表示同样也是,因为他暂时还撕不开这层纸,也没打算现在就撕。

朱肃溱亲自出迎,把杨嗣昌接进了府里,在书房落座献茶。

朱肃溱不是官场中人,也对官场没有兴趣。所谓无欲则刚,现在又心情畅快,对官场里的这些弯弯绕很是不耐,所以闲谈了几句之后,朱肃溱就直截了当地问道:“杨大人公务繁忙,今日来见本王一定是有事。杨大人,有什么事就直说,凡是本王能办到的一定照办。”

轻轻点了点头,杨嗣昌道:“王爷,下官此来的用意就是不说,您也能猜到**。”

果然如此。想必是懿安皇后对杨嗣昌施压了,朱肃溱道:“是为了马家的封地?”

“对。”杨嗣昌道:“王爷,下官希望能帮忙,让马家做个表率。”

微微皱了皱眉,朱肃溱道:“杨大人,就本王所知,马家的情况还算不上有多严重吧?”

在河南,藩王有五六个,像马家的这种情况有很多,说实在的,马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那类。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这也是马老太爷坚持己见的最大原因,而朱肃溱一想也是,能多占一年也就多捞一年。

微微一笑,杨嗣昌道:“王爷,您有所不知,现在马家堡已经被官军围住了。”

“什么?”朱肃溱大吃一惊,然后问道:“杨大人,这是为何?”

杨嗣昌没说话,扫了四下一眼,然后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朱肃溱一看就明白了,不由心下惴惴不安。现在他的权势虽然远远不能和杨嗣昌相比,但平白无故,杨嗣昌也决不敢欺负自己,所以杨嗣昌敢这么做必定是马家堡出了什么事。

能出什么事呢?屏退左右之后,朱肃溱问道:“杨大人,是不是马家堡出了什么事?”

把茶杯放下,杨嗣昌道:“王爷,这话下官不好说,您还是亲自去马家堡看看为好。”

杨嗣昌说完,朱肃溱二话不说,立刻动身,带着护卫向马家堡赶去。

朱肃溱一到,哎呦,马老太爷可算是盼到救星了。外面围着的这些官军是吃生米的,一点面都不开,就告诉他们在堡子里老实呆着。别的半句话都没有。

到了客厅落座,屏退众人,就只有朱肃溱和马老太爷。

朱肃溱问道:“舅舅,最近家里出了什么事?”

马老太爷哆哆嗦嗦地道:“洪章让人打了。”

朱肃溱立刻问道:“让谁打了?”

马老太爷道:“不知道。”

沉了沉,朱肃溱又问道:“舅舅,除了这事儿,还有别的事没有?”

马老太爷这次回答的挺干脆,道:“没了,就这事儿。”

看来毛病就处在这件事上了,朱肃溱又问道:“洪章伤的重吗?”

马老太爷心疼地道:“挺重的,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朱肃溱问道:“现在能说话吗?”

摇了摇头,马老太爷道:“还说不了话。”

朱肃溱道:“那谁对这事儿最清楚?您把人找来,我问问。”

不一会儿,马五进来了,跪倒在地。

看了马五一眼,朱肃溱道:“你把那天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一遍,越详细越好。”

磕了一个头,马五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朱肃溱越听是越心惊。

马五说完,朱肃溱问道:“你们既然都过去了,洪章为什么又回去了?”

马五对马洪章的了解可以说都到骨子里了,马五道:“可能是车里有女人,让三少爷看见了。”

朱肃溱一听,心又是一颤,然后他又让马五把那个中年人的样貌说了说。

马五说完,朱肃溱闭上了眼睛。这件事是杨嗣昌耍的手段么?应该不是,作为河南道地位最高的官员,这几天应该陪在懿安皇后身边。

过了好一会儿,朱肃溱睁开眼睛,挥手让马五退了出去。然后又默然半晌,朱肃溱这才道:“舅舅,我这就回去。”

“你这就回去,可……”

摆了摆手,朱肃溱拦住了马老太爷,道:“稍后我会让朱福送信过来,舅舅,千万记住,不论我信里写了什么,您都一定要照办,否则就可能有灭族之祸。”

马老太爷一听,吓得老心肝直颤悠。

第二百六十六章疯子

第二百六十六章疯子

一离开马家堡,朱肃溱就打发两个心腹人离去,他们一个奔考城,一个奔那辆篷车离去的方向。

到了开封府,进了家门,天已近黄昏。朱肃溱饭也没吃,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思索这件事。

匆匆一夜过去,第二天上午,朱肃溱令人拿着帖子去请杨嗣昌。天近午时,杨嗣昌到了。朱肃溱排下盛宴,宴请杨嗣昌。

酒过三巡,朱肃溱这才把话题转到正题上,他问道:“杨大人,不知您要让马家如何做这个表率?”

把酒杯放下,杨嗣昌淡淡地道:“王爷,马家的人可以无恙,但田地财产要全部没收。”

朱肃溱一听,心放下了,只要人没事,那就好。实际上,朱肃溱关心马家还是为了老娘,要是娘家人出事,那老太太非得有个好歹不可。所以只要人没事,那就万事没有。正好,如此一来,马家一家人就能跟他去南京,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朱肃溱皱了皱眉头,道:“杨大人,马家确是有很多田地撂荒了,按朝廷律法确实是该重罚,但这是不是也该有个标准?”

看着朱肃溱,杨嗣昌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在冷笑,同时也玩味着那种猫捉弄老鼠的感觉。

杨嗣昌本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现在自愿也好,强迫也罢,总之他是上了刀山,一辈子也下不去了。

而且,不仅如此,他现在这么做了,就算他自己一辈子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也必定会祸及子孙。

张居正就是最好的例子,何况,他比张居正走的还要远的多。

杨嗣昌的心本就冷,现在就更冷了十分,他恨不得人人都下地狱才好呢。

朱肃溱虽然也是个人物,但毕竟远离官场,尤其是不了解懿安皇后的为人,他还真以为谁都不会把这件事挑开呢。

杨嗣昌清楚,相比于他要做的事,懿安皇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事,所以他就把朱肃溱吃的死死的,而最好玩的是朱肃溱却不知道这个。

把玩良久,杨嗣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