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434章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34章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二十五章:漠南(十一)

动员起来的所有军队是不是都要北上?自然是不能所有的军队全部北上,毕竟家里总不能唱空城计。另外那些北上的部队也不是要全部进入塞外,只有国防军的五个军团和禁军会进入塞外,余下则是会留在新归入吕哲统治的那些区域。

五个国防军序列的军团是有二十五万战兵和大概四十万的辅兵,禁军是有十万的战兵和相等数量的辅兵,合起来就是八十五万的在编士兵在为即将爆发的草原大战服务。同时呢,从南陵往北边输送辎重的民伕是将近七十万,他们输送到了东海郡之后就算是到了终点,到了那里就该是走海运直接送往胶东郡,再沿着军队开辟出来的道路径直送往雁门郡那边。

有相当一部分的物资也会运往薛郡,毕竟那片区域战火刚刚平息不久,汉国想要维持当地的黔首口号必定是需要粮食。

汉国光复齐地后,执行的是以工代赈的模式,很多黔首被国家聘请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不少则是充任民伕将一些在薛郡的物资薛郡将物资转送雁门郡。而等待物资抵达雁门郡就没有民伕们什么事了,余下是由军方来自行运输。

除了国家行为的辎重输送之外,民间的商贾其实也在大批量地运输货物前往北方,商贾运送过去的物资自然是想卖给军队。而自古以来商贾追逐于战争,带着人运送物资前往战场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携带物资前往战场卖掉有时候获利多有时候获利少,真正能让他们产生效益的是购买军队将士的战利品,然后运输回本土贩售,往往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巨利。

商贾跟随军队进行买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毕竟商贾运送越多的物资就越能减轻后勤压力。

八十五万部队要出塞作战,可以想象后勤的压力会有多大,国力小的国家别说是八十五万军队。估计有个十来万就无法支撑。想要担负起那么庞大部队的后勤链,没有强悍的组织能力也压根就是别想,汉国的组织能力并不全面依赖于吕哲,他是提出相对先进的管理方式,可是要是没有原本来自于秦国或是其他列国的老底子,也没有实际操作人萧何在尽心尽力地,哪怕是有那么多的物资,光是从南方运到北方就够呛的。

南方水系多,汉国已经积累起了足够的内陆经验,从南边运输到薛郡有长江分流。也因为泗水这条水系着实是连接着多个郡,运输起来的难度被大大的减少,在动用的人工成本上也能得到很大的节约。

经过连续几年的发展,吕哲重视的海军虽然在形成战斗力上暂时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可是在沿着海岸进行运输倒也是能办到了。

南陵本身就是在长江边上,经过多次的实验,特别是第四混编军团成功利用海运走海路被投送往胶东郡,后面的部队只要是需要前往的地点接近胶东郡也基本是会按照海运模式来进行投送。

部队都能走海路了,那么运送物资自然就更加没有问题。后面要不是因为中原、齐地、燕地、赵地、秦地需要粮秣支持,压根就不会再动用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也不会放着速度快又好走的水路不走去走什么陆路。

吕哲有信心维持八十五万部队在塞外作战的很多底气是来自于海运能够将物资便捷地运输到北方,一直到东面的黄河为韩汉军所控制的时候。他甚至都已经派人在观察黄河是不是也能利用起来进行运输。而事实证明黄河的大部分河段也确实能够被利用,那些不能利用的河段主要原因是跟河面礁石和河床较浅有关。

黄河不能有礁石,只有海上才会有礁石这玩意?这是谁说的混账话啊!溪水都会有石块会横在中间,何况是黄河。

长江河段其实也有一些地方会有横在河段的礁石。但是后面都被吕哲动员军队和民间一起清除,不过吕哲整顿长江的前提条件是长江那些河段是在绝对安全不会受到干扰的前提下,目前黄河没有像是当初吕哲整顿长江时的那种环境。

黄河的整顿肯定是会进行。不过那要在黄河两岸成为腹地之后,而想要让黄河成为腹地则需要扫平不服。这里的不服是维稳新的占领地,也就是黄河流途经的华夏固有疆土。另外,河套那片区域也需要在汉军的绝对掌控之中。不然的话……治理黄河?哪怕是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胡人不断地袭扰之下,还怎么去进行治理?

“那么……我们的任务除了牢牢挡住匈奴主力北撤之外,就是控制住河套区域,也要尽可能地向北进行探索?”王贲嘴巴张得大大的。

对了,汉国那边的固有势力,例如卫翰等等纳西人,他们称呼草原上的人都是称呼胡人,但是包括王贲等那些后面加入汉国的人却是称呼草原上的胡人为匈奴。

草原上可不止只有匈奴一个族群,其实现在草原上最大的势力也不是匈奴这个族群,草原上族群最多的是狄人和戎人,可是狄人和戎人并没有因为种族一样就联合成为一个大联盟或是组成国家。按照阵营来进行划分的话,现在草原上最大的阵营其实是东胡。

东胡这个阵营目前控制的区域要比匈奴这个阵营大得多,要是严格划分地盘的话,现代的正蓝旗以东都是东胡这个阵营的地盘,包括北海(现代贝加尔湖)那片区域都是东胡这个阵营的地盘。

匈奴这个阵营目前控制的地盘多大?应该是现代正蓝旗以西,北至现代的乌兰乌德,西至现代的杭**山脉(既是燕然山)。

人口的话,东胡阵营目前的人口可是有近一百八十万,匈奴阵营只有不到八十万。整个草原上,以目前的阶段而言,总人口数量该是在四百万上下,除却东胡阵营和匈奴阵营之外,很多都是没有阵营归属的部落,他们大多是狄人和戎人,少部分是犬戎人,一些为呼揭人、西嗕人等等乱七八糟的种群。

狄人和戎人从夏王朝时期就与华夏族群纠缠不清,其实在此前是有过混居的历史阶段,所以华夏族群的血脉中其实是有狄人和戎人的血缘关系。

到了商灭夏的时候,狄人和戎人早先其实是站在夏朝那边,后面不知道什么情况反而是和反叛的诸侯国商成了盟友,合力将夏朝灭亡了。

一直到商朝建立,商王朝在早期与狄人和戎人是亲密的盟友关系,可是这个时候的商朝人不止是种地耕田也有游牧的习惯,以为牧场的争夺也就慢慢转为敌对,在姬氏反叛之前商王朝已经和狄人、戎人进行了二百来年的战争,商王朝为了针对狄人和戎人可是建立了几个军团专门和狄人、戎人进行长期的战争,而那个时候商王朝的军团都是以诸侯统率模式,像是妲己的父亲苏护,也就是商王朝的翼州侯苏护就是统帅一个军团(或者叫方面军)的统帅,而姬氏其实也是商王朝的一个统率某支军团的诸侯之一,像是类似的诸侯其实有很多。

商王朝执行的是外紧内松的国策,大王册封的诸侯统率军队在外抗敌,针对的除了狄人和戎人之外还有夷人,恰恰姬氏对付的就是夷人,可是姬氏放下本职工作不干反而不断侵吞同是商王朝组织下的诸侯,那么作为国王的商王自然是不乐意了,结果就将西伯侯季历召唤到朝歌并进行扣押,结果季历的儿子姬昌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是勾结了狄人和戎人开始与自己效忠的对象开战,拖累得父亲季历被当时的商王帝辛杀死并做成肉饼。

姬昌绝对是个狠角色,吃完自己父亲做的肉饼,无视是因为西伯侯国不断攻击周边的诸侯扩张才惹怒所有诸侯的共主商王帝辛,竟是散播什么凤凰落在哪哪哪(他家)的的言论来争取道义上的名声,然后又声讨商王朝不断与曾经的盟友狄人、戎人动刀兵进行战争,绝对是一个该被推翻的货色。最后呢,他公开声明只要是选择他们这个阵营的诸侯领地会得到扩张,平民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极力地拉拢占了社会人口至少五成的奴隶,还真干翻了商王朝建立周朝。

不得不提的是,姬昌在反叛的时候,商王朝的军队其实是在外面抵御异族的入侵,然后周军才几乎是没遭遇抵抗杀到朝歌。

周王朝建立之后,毫不意外与曾经一起推翻商王朝的盟友狄人和戎人渐渐成了敌人,有那么几次周王朝就是在曾经的盟友攻击下不得不迁都,更是发生过三千夷人就能杀入周王朝国度的事情。

狄人和戎人的部落非常多,他们也是在北方草原繁衍非常久的种族,可是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一直是一盘散沙。

王贲听得是头昏脑涨,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吕哲为什么会知道那么久之前的历史,不似乎也不需要他去了解?现在呢,他想知道的是卫翰为什么会说那么多关于狄人和戎人的事情。

第七百二十六章:漠南(十二)

“狄人的几支(部落)从春秋时期便是赵氏(指赵王族)的母(亲)族,曾经对赵氏起到过很大的帮助。在赵国灭亡之前,列国没有一兵一卒支援,只有在草原上听到秦国在攻打赵国的狄人出兵南下支援,”卫翰目视着一脸的迷惑的王贲:“王将军的父辈也参与灭赵之战,王将军更是亲自参与与赵牧遗留在北境的最后一批赵军,对那件事情应当还没有遗忘吗?”

王贲当然是没有忘记,当时的列国没有支援赵国,一支为数大约三五千人的狄人确实是赵国唯一的一支援军。他回应道:“确实,当时是有一批白狄前来救援赵国,似乎是赵氏一两百年前的亲戚?”

那支白狄军队来到赵境之后是被分配到当时在并州牧守的赵牧麾下,后面赵国君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将李牧抓回邯郸,该支白狄军队也就留在了并州。秦国攻克邯郸灭掉赵国之后,很多不在邯郸的赵军都投降,一些没有投降的赵军也先后被秦军所消灭,那些白狄人是为数不多没有投降的部队之一,最后被喜欢砍掉敌人脑袋绑在裤腰带上流着血淋淋猩红鲜血的秦卒给斩尽杀绝了。

“我们在草原上收腹了相当多的部落,发现所谓的匈奴人其实相当多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也是为什么在正式称呼上一直泛称为胡人,不称呼匈奴的原因,”卫翰给王贲解开老牌汉军将校对草原人的统一称呼,然后接着说:“他们之中有狄人、戎人,也不缺乏呼揭人和一些连族群名字都没有的部落。狄人和戎人之中有黄色人种也有白色人种,呼揭人则全部都是白色人种。我们发现凡是白色人种的胡人都是来自于西方,只有长期在东方栖息的胡人才会是与我们肤色相同但是五官有区别的胡人。”

“……”王贲还是没理解卫翰说那么多是想说些什么。他清楚后面来的这个第五骑兵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说那么多绝对不是毫无意义,也就耐心继续听下去。

“匈奴以其说是一个种族,还不如说是一个不分肤色、种族、文化的阵营,真正的匈奴人是从哪里来不去做计较。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考虑和思索,”卫翰看一眼旁边的徐志,然后重新转头看向王贲:“为什么草原上部落最多也是人口最多的狄人和戎人不是目前草原上的主体,哦……所谓的主体就是主导者。那么多部落和人口的狄人和戎人为什么是匈奴领导下的随扈?”

虽然还是听得半懂不懂,可是王贲总算开始有点回过味来了,他是不是能理解为汉国再研究草原上的族群构造,然后想要想办法像是曾经的商王朝和周王朝那样先拉拢狄人和戎人为自己所用?

“狄人和戎人的数量众多,但是他们自周王朝后期就不再是草原上的霸主,反而是一再成为新崛起族群的随扈或是垫脚石。按照王上的解说是狄人和戎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在进步,反而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地要退出历史舞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狄人和戎人会因为草原上的某个族群强势崛起更改掉自己的族群称呼,或是会自称自己叫做匈奴,或是其它乱七八糟的名称?”卫翰笑了笑:“一盘散沙的狄人和戎人已经失去了向上的精神,注定是会被某个族群吞并掉……”

“既然是会被某个族群吞并,那么为什么不能是我们?”王贲接了这么一句。

“也许是会被我们一并消灭,也许是会被我们融合。”卫翰收起笑容逐渐变得严肃:“王上的指令是,先期将已经收复的那些部落人口,选出狄人和戎人族群组建仆从军,将他们的家人迁移至内地。然后让他们在我们的监督下向北扩张,消灭更多的部落充实仆从军的数量。”顿了顿,停下来等王贲消化完那句话,这才接着说:“鉴于王中郎(将)熟悉草原。这件事情将由王中郎(将)主持,王上将会另派副将前来协助。”

王氏家族对北方熟悉,对草原上的部落也有下过功夫,因此也才会与蒙氏家族争夺北方的控制权。王氏家族与蒙氏家族的竞争失败。王贲原本以为很难再有把对北方的了解运用到,但是事情来了个峰回路转,加入汉国之后出征塞外。现在又得知自己将会负责运作并建立草原上的仆从军,心里既是振奋又是茫然。

仆从军是个什么玩意?王贲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按照他的理解,仆从军是不是就像藩属国的助战军队?如果是的话,汉国是不是要在草原上扶持一个或者多个藩属国?

别怪王贲晕懵,华夏历史上就是那样,有那么一段时间一个强大的国家宗室拉上一大帮的小弟,那些小弟自然就是藩属国。而藩属国出兵为宗主国助战是缴纳保护费的一种,藩属国在出兵的同时还要自行准备粮草,连带作战的损失也要自行承担。不过,附属国在宗主国获胜之后,却是能够获得对战利品的分润。

宗主国对藩属国有领导的权力,但是没有干涉内政以及直接指挥其军队的权利,内政是由藩属国来自行处理,军队也是由宗主国指挥其将军才能进行调动,若是藩属国的将军不听从宗主国的命令,宗主国也难以调配藩属国的军队。

很显然的事情,汉国才没有想过在草原上扶持什么藩属国,他们想要的是那种可以直接指挥的仆从军,怎么能容得下不能指挥的军队在草原上存在?

听卫翰一解释,王贲就彻底明白了,原来仆从军与华夏历史上的奴隶军团类似,而草原上有那么多的狄人和戎人部落,这两个族群又是在“退化”的种族,易于征服绝对是能够利用的对象,因此汉国就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我们的脚步不会只是停在内草原,日后必然是会踏及草原深处,因此用最短的时间驯服一些草原部落为我们所用十分有必要,未来在禁军草原深处的时候能够得到极大的助力。”卫翰所说的内草原指的大概是现代内蒙古,现在这片区域被称呼为漠南。

军事上对内草原的占领只是征服的一部分,占领下地盘总还是要形成利用,不然光是占领土地也不过是增加地图上的版图,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的负担。

吕哲对于内草原已经有了规划,尽可能的收服草原部落是在为了那个计划在做前期准备,关乎到的不止是为日后进军草原深处……也即是所谓的漠北,还在为永久性地占据草原做打算。

要是不懂得利用草原,草原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确实是没有多大的用处,农耕民族在占据草原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将大片大片的草原变成农田,可是事实证明草原的土质并不适合用来耕作,哪怕是费时费力地大面积开发出来,那些天地的出产量也是低得可怜,几乎是没有耕种的价值。

因此,农耕民族不是没有打到草原并占据草原过,只是因为不懂得怎么来利用草原,觉得没有占领价值甚至是占领了徒增负担,结果要么是自动放弃草原,要么是任由胡人再占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