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23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123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上下其手,损失又将是多少?会不会把整个银行拖垮?、、、、、、这些东西问题都是现阶段朱由校一时之间无法解决的。所以朱由校更注重的是十八家钱庄那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如果靠自己建,那还不知道建到何年何月呢。从中占上三成的利润,仍然可是嫌取巨量的银子,又不须投资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河套地区那大量的土地,是需要人都打理的。虽然现在谈还有些过早,但准备工作的确是该做了。虽然战争都是有风险的,但现在有战车在手,收复那块地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按着最坏的打算,六千净军全军覆灭了,弩、盾也落到了草原之手,他们开始肆虐中原,朱由校就在宫里等着战车,一旦建齐了一千辆,再去草原决一死战,那时可是绝对压倒的力量了吧?

十八家钱庄正是他需要寻找的河套地区开发的合作者。他们有人脉、有本钱、有门路,肯定是河套地区大开发的最好合作对象。

一万倾土地可以容纳二万户人家,十八家就是三十六万户,这里说的单位是户,而不是口。西北地区的陕甘宁翼豫等省,总共才有多少户人家挨饿?接出来后搞大农场经营就是,如今的三十六皇庄采取了这种集约化管理方式,效果显著的好,可以推广应用。

而平白的得了如此巨量的土地,显然不是十八家钱庄能想到的。这是什么概念他们还没弄明白,一家一万倾,那就是十八万倾,(换算成平方公里,那可是一万二千平方公里,)这样的数,实在是太大了,福王的二万公倾让全国注目,而自己竟然也可以得到这么多的土地。这怎么能不让人疯狂,皇上可是说了,如果得不到河套之地,福王的就是担保。

“皇上,草民斗胆,这些土地还需要交农税吗?”

“不用,朕的土地,都是皇庄,哪里有交纳之说,再说了,诸位也已经听说了,朕将免天下农税,这打下来的地方又岂有收税的道理?”

“皇上,敢问,这些土地是赐给草民等,还是只是让草民经营?”这位可没有如此的轻率,而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刚才皇上提到了皇庄这两个字。

“并非赐给汝等,而只是经营权。”开玩笑,就你们那点股份就想换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门也没有啊,前世的一个地级市也就差不多一万平方公里。

这个问题问了等于白问了,整个就是异想天开了,大家都奇怪的看了看提这个问题的人。大家都希望是赐予,但没敢提出来。想想这是这个理,皇上一直说的就是给他们土地经营。而如果按照皇上的计算方法,一年得给皇上提三层,自己留二层,佃农五层。但土地面积的基数在那里摆着了一万倾。先不说皇上说的什么统一管理之类的,能带来什么大的收益。仅仅是黄河百患,唯利一套,就说明了这河套地区土地的肥沃,产量不会低的。一亩能得粮一石二,那一倾地就是一百二十石,自己就能得二十四石粮食,一万倾,一年就得二十四万石粮食。算着这样的利润哪里能够让人不疯狂。而如果再加上皇上那个什么管理、、、、、“皇上,那这些土地,能种多少年。”

“只须遵守朕之管理,无论是钱庄还是农场,无反叛之罪,汝等愿意种多久就是多久。最起码在朕的有生之年如此。”朱由校半开玩笑的说,在他的眼里这些少数富起来的商人,可是带领着多数人富起来的关键人物,哪里舍得玩什么卸磨杀驴、固泽而渔的勾当。

“草民等愿追随皇上左右,永世不反!”十八家钱庄用眼神迅速的交流了一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渴望,于是,一致回答着。

“好,但朕有言在先,与朕合作,朕不会让汝等吃亏,钱只会逾赚逾多,但汝等必须善待百姓,无论是前往河套之灾民或与钱庄发生业务的百姓等。朕为百姓所做的一切汝等也看在眼里,朕亦不言何冠冕堂皇之语,但汝等切记,朕在乎百姓民生,如有鱼肉欺压者,别怪朕不讲情面!”这种话还得放在前面,必定高利贷对于朱由校来说,是相当讨厌的,什么驴打滚、羊羔利、大耳窿、九出十三归、坐地抽一等等,想想这些剥皮抽筋,逼得多少人卖儿卖女、死亡、家破人散、远离他乡、无家可归、逼良为娼等后让人痛切的后果。朱由校的气就不打一出来,不敲打敲打是万万不能用的。

“草民等必善待百姓,维护皇上君父仁慈。”十八家被朱由校有些阴冷的声音弄的相当的惶恐,这翻脸比翻书还快,可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如此,则最好不过了。汝等且回去准备粮食、农具等物质,待河套地区安定下来后,正好用上,而银行事宜,会有人和汝等办理的。”

十八家钱庄走后,朱由校就被宋应星请了过去,阻击神弩车造好了,顾不得吃午膳,朱由校就直奔兵仗局。

车的规格基本没变,但车箱没了,换成了一丈多高的挡板在上面,宋应星的理由是三百多丈的射程,除了遇上大炮,根本无须任何的掩护了。而且,假设大炮打中的话,一般的车箱也无济于事。一个大大的巨弩摆在了上面,只限一人在车采用了万向轮,随着弩在车板上打转,可以全方位的瞄准目标。

弩匣设计成了横向摆放,紧贴在弩臂之下。上弦装置是用绞盘,带动着上弦,因为阻击弩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上弦的速度稍稍的慢了一些,神弩射一匣,它才能射一支。

朱由校提出了二个小意见——敞篷,用钢铁做一个可以收放的支架,扯上布在上定固定好,平时遮住,用时打开。这样一是保密,二是保养。宋应星一听当然高兴的采纳了这个意见。

面第二个意见有点难了,千斤顶,原理就是一个压强相同而已。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虽然前世因为给自己的二手汽车换备胎,经常用到,所以此时想到了这个东西。

但原理知道,并不代表能做出来实物,说了半天,宋应星也不明白,如今时间又紧,只能以后再去想这个事了。好在阻击弩要做的是一击必杀,射速也不是太重要。只好把此事先放一放了。

试验了阻击弩战车的效用,朱由校还是相当满意的,这种战车,朱由校不需要太多,有五部用够了,所以让王应科暂时再生产四部。早已答应好袁可立有了巨弩尽快给他,这事还得上点紧,好在现在神弩的生产速度已经提高到了日产千套,净军也已经全部装备完毕,下一步除了装备战车之上的神弩和山地弩之外,已经可以给三千陆战队准备了,下一步就是让李德全那边加上造一些巨弩,积累到十个和三千部神弩之后,给袁可立送过去吧。

第二百一十六章 进军大同

而普通战车,如今已经生产出了十部,朱由校又都上去看了看,吩咐抓紧时间训练车夫。估计再过四天,百部战车就可以集齐了。

朱由校不由的喜形与色,宋应星适时的提出了,皇上出征得有座驾,打算再努努力,造一个适合皇上身份的。

看着如此懂事的宋应星,朱由校真想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宋真乖。”

孙承宗和何可纲经过了一夜的急行军,如今已经拉开了距离,何可纲带领的三千人,匆匆的急奔大同,临分手前,孙承宗就反复交待了行军的问题,且不可大意,中了埋伏,净军战力非常,但如今阴雨连绵,视线不好,如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本来准备的照明工具,又要打一定的折扣,将是净军的‘柔弱期’。所以反复的嘱咐,务必要进入大同和敌方之后,在行军、扎营之时,做好万全之策。而皇上在宫中一直都翘首以待,一定要及时的把消息传递过去。

孙阁老吩咐的,何可纲都一一的记在心里,一是的确是老成之言,二是心里对这位老‘首长’也是相当尊重的。在进军二天一夜的急行军后,到了是黄昏时分,何可纲撒出了十个亲兵斥候,在一处一面靠水的高地上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净军们从马车上下来,一部分,先在外围警戒着,这也是平时训练时的功课,一切以稳妥为主,自己不犯错,给敌人留什么首尾,仗就胜了一半。这一条说起来简单,但说实话,知难行意。就如高考一样,都知道一个道理,把会做的题目做对了,分得全了,不会的能得就得,不得也无所谓。仅仅会的知识点,肯定会考个不错的成绩。但又有哪几个能做到不犯错呢?

一部分净军则有组织的到河边洗漱,何可纲也是打老仗的人了,当然反复嘱咐着,不能下水,以免中了敌人的蓄水攻击。虽然被人耻笑小心过头了,但小心无大错。在上游蓄水泄洪,把敌军冲散的战例不是没有过。如今阴雨连绵蓄水更是容易,虽然蒙古人那智商不一定能想到,但小心点最好。

昨夜去京城报信路过的驿卒和自己相遇,通过话语,已经确定了大股蒙古军来攻大同的消息。而今天一天,则碰上了不少逃难的百姓,抓过来问问,竟然是蒙古军有一部分竟然已经越过了边墙,深入中原腹地进行抢掠,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和蒙古族遇上,但如今的确已经进入了‘战区’,还是小心点的好。如果今晚无事,明日中午就能到大同境内了。

而其它的宦官杂役们,则在紧张的准备着伙食,因为下雨的关系,对生火、木柴都是一种考验,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的困难。但一天一夜的时间,大家都是啃的现成的干粮,不做点热的暖暖身子还是不行的。

还有其他人都忙着整理行军帐篷,这些东西对于净军来说,肯定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的,只能交给这些人来办了。

何可纲和几个净军头头,则在周围视察着营地,何可纲看着营地慢慢的成型,而净军们自发的按着操练中作业轮流着防守,虽然一片忙碌,倒也算是景然有序。就这在时,一匹马急急的冲来,是派出来充当斥候的亲兵。

“何将军,末将在前方大约十里就是阳原县,发现了蒙古族,正在围着攻城,估计是天黑了,在休息。大概有三千人左右,正在离我军五里处抢掠一处村庄。他们的一个斥候发现了末将,被末将射杀,然后就回来给将军报信了。”

“你与他们的斥候接触了?”

“是的,这是他的首级。”割首级是辽东军和其他边兵的一个大毛病,也是因为军功的认定标准才有的这个毛病,这点不足太明显了,战场之上,战士们都忙着割首级、装首级,哪里还有功夫去杀敌?就算是杀敌了,还得想着如果首级被人家割了,自己就瞎忙活了。

但首级又是检验战军的唯一标准,没办法,大明的军将们太能虚报军功了。以大明军将所报的军功,一次斩首多少多少,加起来,恐怕草原、辽东早就已经人烟绝种了。所以朱由校和孙承宗、何可纲、袁可立均谈过此类的问题。虽然没什么好办法,但军功的确是不能再割首级了。

“以后不要割首级了,皇上这边不兴这个,更何况,如果因这个再被敌人伤了,也不值得。此次探得敌情,本将会给你记功的。回去休息去吧。”何可纲拍拍亲兵的肩膀说。

“谢谢将军栽培!”

“俞监军、孙监军,如此看来,咱们今天晚上,还得辛苦一些了。”

俞明勋是最早配上神弩的,宫廷政变当夜一千持弩净军,均出自其监军体系。此次为了蒙古之行能够顺利,朱由校将其全部给何可纲带来了,而孙大壮这个监军只是带了一千人。

“何将军,意欲何为?”

“蒙古军的斥候被杀了割头,此必定引起蒙古军的注意,几里地,不难发现我军,即便是他们不发现,本将想也要引他们前来。”还是那句话,论跑的话,净军要是追蒙古人,能把自己跑死,那还连蒙古人的影子都摸不着。想打仗,那只能是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这是个常识问题。

“何将军的意思是今晚吃掉这股蒙古军?”听到这里孙大壮也兴奋的说。他带领的净军,可是从来没见过血的,宫廷政变那天,就光给着俞明勋打酱油了。虽然都是监军,但硬生生的比人家很矮了一头,心里当然不太好么好受,一听有仗打,当然兴奋。

“孙监军说的是,本将是这样想的,蒙古军自西方来攻,估计受挫后,一定也会西返,那我军的速度是没法,留住他们的。所以想请孙监军带本部人马,在北边一里和南边一里处设伏,一旦这边战斗打响,留守的俞监军,则慢慢的拖住敌军,而孙监军则两翼包抄过来。再配合俞监军的东面的口袋,这去蒙古军全部吃下,那是极有可能的。”既然引过来那就将是一面倒的战斗了,何可纲伸手出去,试了试天上的飘雨,毛毛细雨,看来今夜也睛不了了。

“何将军,只是这晚上的雨天,气死风灯也不好挂啊?”俞明勋当然不怕打仗吃苦,来的目的就是杀蒙古人。虽然皇上也吩咐练夜战了,还准备了大量的气死风灯,但就这样的鬼天气,能不能用上?

“俞监军放心,如此毛毛雨,只要上面盖上一层挡雨之物,绝对是浇不灭的。杀蒙古军,还是可以用的。”

“那就但凭吩咐。”

很快,净军这边就布置好了一切,而伙食此时也做好了,薰肉煮汤。这是朱由校能想到的营养伙食了,基本上把宫里的薰肉收罗一空,都给六千净军带来了。这年头防腐的措施不多,但腊肉、薰肉还是比较有效的。虽然味道不如鲜肉好,但蒙古就要到了,想吃肉就到各个补及点吃吧。

造饭的炊烟,因吃东西的人多,量比较大,又因木头湿,烟更浓了。在毛毛细雨中,更显样子,已经发现斥候被袭的蒙古人,正在找凶手呢。一看那高高的炊烟。哪里还有不来的道理。

孙大壮让自已的手下匆匆的喝了口汤,拿着热饭就出发了,马上不敢骑,也不会骑,只要把弩、盾放在马背之上,牵着马行进,别提多别扭了。

而留守的何可纲、俞明勋则速度的用餐,铺上铁丝网、摆放好拒马,在关键的位置上置放好了气死风灯。这是净军出宫的第一战,大家相对都有些紧张,毕竟对付的是野蛮的蒙古人,虽然对蒙古人大明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丝优越感,因为是明朝赶跑了蒙古。但这些年年年来大明打草谷,也让大明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恐惧。

天色还有一丝光亮的时候,蒙古人来了,和那名亲兵说的一样,的确有三千人左右,前面压着一些百姓,所以走的比较慢。被压着的百姓耷拉着脑袋,认命的随着队伍前进着。每年边墙那边都有被打草谷的蒙古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从边墙附近抓走一些百姓当奴隶。没想到这次没有被老天爷搞的地震弄死,那是因为皇上的示警。但又因为皇上与归化城那边交恶,使得自己受此池鱼之灾,被蒙古人抓住了,百姓们都知道那将是一生如何悲惨的命运,女人将饱受蒙古男人、女人的凌辱,给他们生孩子,以壮大蒙古族的部落;而男人则要过活猪狗不如的日子,这并非夸张,因为猪狗既不需要干活,吃得饱、睡得香,更不会挨打。沦为奴隶的汉男,那遭遇双岂能相比?宁为太平犬,不为亡国奴,正是这层意思。

对皇上的态度也使得这些人无法再说什么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是皇上交恶,虽然蒙古人会打草谷,但绝不会进来这么远。百姓们行尸走肉般的走着,一心想找一个可以埋怨的对象,来承担此次成为奴隶的责任。

第二百一十七章 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