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只不过现在发现了大明的存在,才想着把大明的百姓弄成上帝的信徒而已。上帝不上帝的,那都是白种人的事实,与黄种人没有关系。但已经迷信到了不能自拔的李之藻在皇上如此强硬拒绝天主教的政策之下,能否抽身而出呢?
“传刘志选及工部诸人吧。”这个问题已经结束,还是搞自己的国内建设吧。
刘志选与几位工部的官员到了之后,朱由校指着北京城的地图开始说:“今日将诸位招来,主要是谈一下京城道路及排水问题。各位久居北京,对于京城的路况,肯定是知之甚详的。现在那些石板路已经是不足以使用了。所以朕欲重修京城的道路。”
朱由校说完这话。倒是没有人反对什么,因为修路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京城百姓已经多有抱怨,城里的路还不如城外的路来的平坦,这让天子脚下颇为自豪的北京人感到不舒坦了。官员们每日坐轿还好一些,但只要是坐马车,也是颠的不行。如果能修得和城外去皇庄一样的路,当然都高兴了,反正又不要自己掏银子。皇上一说,都叫着圣上英明之类的话。
接着朱由校把再行修建地下排水通道的事情也说了出来,要求与道路同步。这一下工程就大了,地面的还好说一些。但这个地下的,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更何况皇上的要求可是两辆马车都可以跑得开,这宽度也太大了。仅人力一项就是路面的十倍以上,要知道那是要挖洞的,不是简单的铺设。如此浩大的工程并不比修皇陵小,因为皇上说的可是整个京城的道路。所以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敢插言。
“皇上,京城的排水系统有街面行水暗渠、城墙下建沟渠和城墙内建水关,城内河与城外护城河相结合的一个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地上排水系统,只是长时间没有通疏而已,才造成了街道之上的积水。前段时日,锦衣卫的卫生署已经通疏了一遍,足以应付雨季的排水了。皇上如此史无前例的规模,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工人需要的量无法计数啊!”工部的一位名叫任道远的官员,忍不住说。
“爱卿之言。朕明白,国力艰难,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爱卿考虑的是北京城现在的情况,并没有考虑至北京城的下一步发展。爱卿来看,沿城墙外二百丈。朕要再建一条环城路,这条路要并排跑二十辆马车,环京城一圈。此为外城,朕将在沿线开发房屋、院落等。对外出售,有喜欢到北京定居的,可以在此处买房,如此将城区向外扩展。如此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京城的城区必然大出几倍几十倍来。人口也必然的爆增。”朱由校这是前生的经验之谈了,二环路。北京的扩大是必须的,祖国的心脏,文教的中心等等称号摆着了,就这么一点地方肯定是不够的。比如说求极宫,这点地方哪里能够展开拳脚?
更何况,房地产开发是来钱最快的方法之一了,靠着京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搞都对不起自己。围着二环路建起来并不费什么劲。
“扩城?那是否还要建城墙?”这倒是新鲜,要知道当年也先打到京城的时候,带着英宗,围住了北京城,要不是凭着墙高以及于谦带着人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大明就挂了。不再建城墙城外面谁敢去住?
“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城是不会动了,就象天门城一样,没有城墙的保护,因为仅以地利守城,并不能把敌人拒之门外,相反,却屡屡被敌围困,自古没有城不破的城池。所以朕的城无须城墙,后世子孙,也不得建城墙,以求墙内的安逸生活。”
对于城墙,朱由校一直持反对的不能再反对的意见,简单的说就是鸵鸟精神,只要守在墙里面,就感觉有了安全感,任敌人有本事,过来打我啊!但敌人再怎么在外面嚣张,自己也不敢出去。但哪里有攻不破的城墙呢?结果被人家一困困个一年半载的,来个断水断粮,最终,落个墙破人亡的结局,这样的例子在辽东实在是太多了。
汉人并不缺武勇。汉唐之时或者是明初,北面的那些游牧被收拾的可是不轻。为什么,敢于战斗,有危机感,随时随地的想着提高战斗力,能打败敌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躲在城墙里算什么能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臣同意皇上的观点,天门城从建开始,至今除林丹过路一次外,并无外敌来侵,因为外敌已经被陛下虎威所震,不敢来侵。所以坚城并不可靠,可靠的唯有人城!”
第五百一十七章 内涝排水
徐光启虽然说是科学家,但并不是不懂军务,他当然懂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御敌与外,方能长治久安,如果让敌人兵临城下了,已经是失败了。你能躲在城里,庄稼不能吧?就游牧民族那样的骑兵,隔三差五的围城游击一番,只会让大明越打越弱,倒不如放弃了城墙,来个与之死战,一个打不过,就上二个,不行就来十个打一个,只要汉人的脊梁不断,凭着人口基数,拼也把他拼死了。但若一味的躲闪、懦弱,只能是任人欺凌、侵略。
“徐爱卿说的好,大明当自强,不能把防务寄托在城墙之上,而是要靠着兵的强大。凭着锦衣卫等亲军的战斗力,那种任由异族来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只有大明去打别人家门口打,没有敌人能打过来的道理!凡侵略过大明的敌人,朕一个都不会放过,要让他们血债血偿!不管过去还是将来,所有对大明有威胁的敌人朕都会一一消灭!城墙要之何用!”
见有人支持,还提了天门城,朱由校不由的大生自豪感,凭什么就给自己圈好一个地方,弄一道天险让人来攻?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每年把钱用在城墙维修之上,倒不如把钱花在练兵上,彻底的把敌人消灭个干干净净,什么民族团结,见天的两个耳光子谈什么团结?不是想进入中原吗?来啊!不来都不行,现在大明的政策就是要内迁异族,没有汉人人命的,可以完整的进来,官田有的是安置;有人命的或者入侵过大明的,那就等着结扎慢慢劳役吧!
“天佑大明,大明中兴有望!”
、、、、、、无论是刘志选还是工部的人,一个个被说的也挺直了腰杆,是啊。现在大明对外的战事,一直都是大捷大捷大大捷,皇上的蒙古策略那可是正宗的绝户计。反抗的就是杀字,提前投降的战士一律苦役,其他的送到大明腹地安置。到了大明腹地,这零零散散的没了马的蒙古人,那可是别想兴风作浪。一家人有上百家人在看管着。稍有异动,那就是乱棍打死的局面。如此方法正是涤地无类的解决方法。游牧民族被分解了变成了农耕,还谈什么侵略?
而最大的辽东威胁,则是四战四捷,皇上只是不想去打而已,没有敌人了。那城墙建与不建又有何区别?
“好了,回到刚才的话题,所以朕觉得,道路不宽敞必然会导致拥挤。而排水管通之所以要求如此之大,是因为下一步,朕会象做压水井一样,在京城内铺设可以把河水引到城里来的管道。建自来水。那样百姓们只要一开开关,就可以有水出来,不必挑水了。”
自来水并不复杂,只要把水引过来,就可以了,虽然现在没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但又不是没有河水,接个水管子又有何难?
“自来水?”几个人又听了一个新鲜词。倒是不敢有什么疑问,皇上都说压水井了,那里的水不就是从管子里流出来的吗?这时候要是再问,那就显得愚蠢了。
“到时候难不成再扒一次路吗?而且以后还说不定再铺设其他的设备,如果每次都扒开路来修,那无疑是一种最大的浪费,这种低能的事情朕肯定是不会做的。雨水也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平均。万一下次大的,排水管道不够大,那就是一次灾难。所以工程量大一些,并没什么。据一些作坊讲,现在招个小工相当的方便,因为太多失去土地的人到了京城来谋生,他们并没有充足的活计可做,只能见天的在那里等着活计,一天没活,饭都没辙。他们也是朕的子民,给他们提供一份活计,也是朕的责任。”
内涝问题在降雨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之后,将后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城市的排洪能力。不仅北京,就连西方诸国,也面临这样的内涝。只要大雨够大够急,水没办法及时排出去,内涝就会产生。朱由校对于排洪抗灾可是外行中的外行,但在他想来,内涝也就是个排水不畅的原故,一是地势,可是让水流急速的流出去,这就需要设计时的本领了。二是不要被堵,有时候一个袋子,就能把一个排水管给堵塞住了,这是排水沟的养护问题。第三就是排水通道的大小。大了自然会容纳更多的水,这个是毋容置疑的。所以朱由校打算从这三个方面整治地下排水通道。
拉动内需搞基建,这可是发展经济的一大利器。由自己拿出钱来,让官府去组织人马办理此事,当然得把平时闲散的人员聚拢起来,每日的劳作搞工程。官府从中当然就可以赚到一部分钱,充当官府的公务费用,甚至是少点奖金之类的。如此官府这一块就不需要操心了。而对于大批的无田闲散百姓,有了生计当然也就有了收入,可以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其它有田地的可种的,因为现在已经免了各项税收,一个秋收,基本上让他们就可以度过这个冬季了。但是最不稳定的就是这帮没有收入的,他们只有靠着零散的工作,有一口没一口的过日子,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也算是给了他们一口饭吃,他们自然就稳定了。而这里面最大的付出者,当然就是自己拿出了钱。但现在自己开着银行,恰恰就是不缺钱。目前硬币试发行的效果显著,不仅有钱庄、官府认可这种‘钢镚’,就连商人、百姓也因为它的可兑换性、方便性、统一性等优点而倍受欢迎,已经可以大范围的发行了。一下子自己就有了上千万两白银的钱,对于在北京挖个下水道,还有什么困难的呢?
“皇上能如此为这些散工考虑亦是国之幸事,还请皇上具体的吩咐下来,工部定当全力以赴。”工部表示了支持。
“皇上此举顺天府定当竭尽所能配合。”刘志选这时候可是乐翻天了,因为这可是在顺天府的范围之内,其肯定是最先的受益者。自从全国开始修路之后,刘志选就是相当的愚闷,看着一个个官府都跑到京城来不断的跑门路,批工程规划,这是要红红火火的开始修路赚钱了,这可是正大光明的。皇上可是发了明旨的,赚了钱可以当作公务费用,也可以当作一部分奖金发放,明摆着给钱的。
刘志选当然也想赚这个钱,但他能怎么修路?京城周边的路都让宫里的宦官给包括,三十六个皇庄,以及一点作坊,都被他们铺上了路。自己哪里还有路可修呢?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发财,自己连口汤都没有。现在一听,不仅有路,皇上还要盖新房,那心立刻火热起来。自己这个帝党可真是没白当,虽然没有升官,但皇上的圣眷不损,就是自己最大的凭仗。
“好,既然如此,接合着朕刚才所说的原则,要将整个京城内城的道路修缮一新,将其下挖下水道,而后则是绕城一圈的道路,同时路下边也必然有下水道。而这条环形路的两旁,朕要建无数套宅院、、、、、、”接着朱由校把自己的规划思想都说了一遍,就是修道路挖下水道,开发房地产。“此项目由工部负责设计,由顺天府召集组织工人,全力施工,并负责给予农户等拆迁补偿。”
朱由校就是少说了一句,那就是由宫中负责销售房屋。搞房地产,首先就是配套设施。在北京搞这个,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让其它们占了。自己才是大头,才是开发商,找了工部权当是设计院了,而顺天府就是施工方了。
“请皇上容工部将整个京城道路及地形地貌做进一步的勘察,做出整个的设计。”既然听明白了皇上的意图,这对工部来说,并没有什么,无论是修桥补路还是挖下水道,建宅院,都是行家里手,错不了事。就连现在最流行的水泥,工部也已经研究透了。所以没什么难度。
“好,这种整体的规划设计交给工部,就是让朕放心,三里里的水库设计,就很让朕高兴,可谓是面面俱倒。朕希望此次事关京城腹地,也要办的漂漂亮亮的。干得好,朕不吝赏赐。”三里屯水库可是大明第一个水库,工部的设计可是朱由校亲自监工进行的,如今正指派着民工、战俘在那里忙碌的干着。比起十三陵水库的一百六十天竣工是没法比,工部估计十个月内能完工。这可寄托着朱由校相当大的希望。
“皇上放心,水库是比较陌生的,但这些基础建设,本来主是工部驾轻就熟了,不会有任何的偏差。只是皇上,老臣倒是有一事相求。”徐光启把胸脯拍得山响,向皇上保证着。自己向皇上提出了水库的水利工程,本来就是逆天而行的改天换地行为,理论基础虽足,但实践经验而是没有的。倒是现成的‘工民建’才是工部的强项。
第五百一十八章 工部直属
“哦,倒不知徐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朱由校还真没听过徐光启有过什么要求,不由得奇怪得问。
“皇上容禀,自从皇上开始了全国范围的修路以来,工部就开始忙碌不堪,修桥补路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工部诸臣工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本是份内之事。皇上为地方官员计,使其在修路之中,可以分得利润,但工部的公务费却因设计、审批等公务的增加,费用也是相当的大,欲向户部张口,但户部的钱粮亦有定数,故老臣请皇上为工部诸臣工计。”徐光启这是给皇上要好处了,虽然他的手头资金来源足,但那是因为求极宫,皇上特别的重视。工部就不一样了,现在看徐光启如同敌人一样。因为钱路让徐光启给断了,好好的肥差变成了清差,看着地方官员一个个赚的盆满盂满的,这小心思当然就不舒服了。干了比以前十倍还多的活,拿着以前一样的钱,心里十分的不痛快。这个世界拿来是不患贫则患不均,现在不均就出现了。京官本身就是相对清苦了一些,来钱的路子当然就是办事收点贿赂了。但这个路如今一个政务公开又有三个官、商部门的监督,已经没了,所以一个个的怨声载道,工作相当的消极。
“爱卿之言朕明白了,但不知徐爱卿有何解决之道?”一听就明白徐光启这是当着工部下属的面,来给自己提要求要福利了,看来徐光启也要收买人心了。这倒好,工部现在是最忙碌的部门,干得也是实事,让他们多些奖金也是好事。不象一些整天除了办些不靠谱的部门,整个就是尸位素餐说人话不办人事。
“皇上,老臣厚颜请求,让工部与地方官府一样。也成立一个实体,招些工人,专门从事皇上全国范围的学校建设以及水利建设,不知可否?”徐光启是搞数学的,对于‘大小多少’四个字可是看的相当准的。
全民教育那可是整个朝廷上下都盯得不能再盯的,如此政绩只要占上了,就足以让人青史留名。黄尊素的名声倒没什么。但刘宗周的大儒称号没人能悍动,作学问可不是别的,人家的确有让人信服的力量,所写得一些著作更是让人振聋发聩,不服不行。所以只能作罢。一个个都打起了别的主意。
工部的主意就打到了学校建设之上,想想开。皇上这一全民教育,铺开了一下子就是上千所学校,如果每个学校都是由工部完成的,那么这个功绩当然也不容小视了,更何况,只要是工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