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88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388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战局,正在朝着有利于大明的一面发展着,边墙之内的收复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一旦关上了门,那辽东之地,又将是一大块的处女地,等待着开发受益。

十八家钱庄的代表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也是以劳军的方式。来到了辽东。

他们虽然是皇上的子民,但同时也是皇上生意合作者。此次求见,当然得到了皇上的同意。

踏上辽东,起始点是盖州港口,那里现在已经相当的繁忙了。往这边运货、运客的大海船实在是太多了。辽东现在处于百废待举之态。所以相当多的物质,都需要从大明运过来。

其中最多的,当数水泥。建作坊以前是以木材为主,但作坊里的基础建设离不开水泥。以前的时候朱由校要求建的水泥作坊,原料是以陶瓷的碎片等为主要原料。产量也不大,可以很快的建起来。但辽东的陶瓷业并不发达,基本上是侯家一家在做这种生意,那陶瓷的碎片等显然不能如此了省事了,需要建起立窑来先烧熟料。

就象是在后世,南方也有不少的水泥厂,但那些水泥厂都不是直接的烧水泥。而应该称之为磨水泥,因为他们没有北方那么多的原料资源(煤炭、特定的青石),只是从北方买回水泥的半成品——熟料,然后去磨。

现在大明的水泥产量相当的不足,虽然水泥作坊不断的在建,但全国范围内的修路、水利运动。哪里是几个零敲碎打的水泥作坊能够满足了的。

但辽东建设是重中之重,大明目前所有的水泥,除了天门城的供应没停外,连京城二环路都停止了水泥供应,全部的往辽东运送。

十八家看到如此多的水泥船。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十万的修路大军,现在交到了孙宗侧的手里。孙宗侧是第一个运用水泥修路的,他所负责的三十六皇庄内的道路,就是用水泥来铺设的。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但皇上一宣,立刻前来。

这个时代的水泥路要求并不大,因为最大的载重量就是大炮,也就是五六千斤而已。在水泥路面前,三吨的重量,并不算什么,对路面的破坏不大。只要将热胀冷缩的问题解决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一点,水泥路面的发明人朱由校当然点了出来。

上辈子的朱由校可没少做高速公路的环评,对此熟悉的很。好多路面的破坏,主要是汽车超载引起的,上百吨的大卡车,压在路面上,偏偏这个路面的设计最大的承载重量又只有六七十吨,不坏才怪。

辽东三岱河东的官道基础上,已经开始扩路,平原修路最大的优势就是山少,而且是官道,这可比从京城到大同的官道省事多了。要知道虽然是扩,对于辽东,也只是平整,然后夯土,铺上了土,再夯等等手段,然后再水泥浇灌。而京城到大同,许多地方,为了追求一样的宽度,那可是要开山石的,这费劲大小当然不同了。

十八家商人一路上走的就是这段不断修着的路,由于只能坐车,更是费劲不少,才在叆阳堡外,请见到了他们的‘后台老板。’

已经打到叆阳堡了的朱由校这段时间特别的高兴,收复边墙是越来越顺利了。所到之处建奴无不是打出了一出出的空城计,高兴的朱由校看着亲军们开进了叆阳,自己架着白闪,唱着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一来是马谡无能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西城的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你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皇上好兴致,十八家钱庄的东家已经来了,皇上见是不见?”孙承宗早就听过皇上唱这段空城计了,知道这是皇上高兴的时候,以前还进两句言,无奈皇上听不进去,现在也没了心思再说了,另外皇上唱的还挺中听。

“呵呵,这刚刚唱着羊羔美酒,还真送来了,好,让他们去皇帐吧。”

朱由校对于十八家钱庄还是比较看中的,这样的吸血鬼需要改造成‘儒商’,这是比较难的。目前为止,十八家钱庄犯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先前敢与当地官府勾结,坑害百姓的掌柜、伙计甚至是东家被处理了一批之后,一切老实了许多。

钱庄的名声也不断的好了起来,而且也知道用小恩小惠,作作秀来邀买人心了,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在十八家钱庄的掌舵人身上,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寒暄之后,十八家钱庄爽快的提出了请求,与朱由校这种另类的皇上打交道,玩含蓄没用,不如直截了当的。十八家钱庄要土地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政策与河套地区一样。

朱由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考虑,搞皇庄的目的是搞粮食储备,不要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白白的便宜了最终的土地兼并者。

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百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辽东大氏族、大军阀的手中。而最原始的土地所有者,一个个都被挤了出去。结果辽东的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了。

土地兼并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可以流入市场。没有买卖没有杀害,中原腹地,那种‘厮杀’‘博弈’,朱由校管不了,也没有办法管,那属于物权法的范围。

‘俺家的土地,俺想卖就卖,谁也管不着。’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土地兼并其实是由一个合法的买卖契约来掩饰的。这一点谁都摆脱不了。土豪劣绅们再强大,也不得不以这一纸契约来实现兼并的目的。

如果朱由校现在把河套、辽东,这些得来的土地,分给了全国无地的农民,那么,过不了多少年,这种循环往复又将出现。所以朱由校搞的是皇庄,而对于拉进来的人或者团体,给予他们的,仅仅是土地使用权而已,即便是天门城给宗室子弟的土地,虽然是土地所有权,但也不是没有限制的,不象是大明腹地,全部都适用《大明律》,天门城是皇庄管理,一句私下买卖无效,直接就把土地兼并给堵的死死的。而其他的土地所有权当然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种土地使用权可不是那种一弄几十年的变相土地所有权,而是中长期的招租形式。

这种方式朱由校也仅仅是在探索,熟知历史的人无不知道,中原王朝二三百年一换的怪圈子,除了以前提到异族的侵略之外,这个土地兼并也是相当重要的原由。如果说在土地上的农民是老实巴交的善良可爱的话,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旦暴动起来,那是相当狰狞的,对于政权的威胁相当之大。虽然农民起义最终不会成功,但因为他们,而导致的王朝更替。

让百姓或者团体与皇庄一起合作经营,当然也只是权宜之计,就是后世,土地的强拆强迁,也不是没有过。朱由校自己不就是暴力拆迁的一个受害者吗?不过那不是政策上的原因,而是人为的原因所致,如果执法部门真的对百姓们在意,保护百姓,哪里会有什么黑社会参与进来迫害百姓呢?

第七百五十六章 鼠目寸光

想了一会,在十八家钱庄东家的热切期盼中,朱由校终于说:“诸位的心情,朕了解了,能够想到再解决一百万户无地百姓的安置、大力开发辽东的荒地,创造粮食产出解决大明缺粮,这等等问题,也足见诸位忠体为国之心,朕心甚慰。”

“草民等谢皇上夸奖,愧不敢当。”十八家奸商听着这种肯定的话,那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皇上这种夸奖虽然空了点,但这种空也的确是自己的理由。

“朕在给诸位河套地区土地的时候,诸位能善待招募而来的佃农百姓,不去唯利是图,相反可以体恤他们,这一点对于诸位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

朱由校这话说完,十八家听着有点稍稍的不舒服了,这正夸着心里暖暖的呢,这话听着怎么那么的别扭呢?

“但做的还是有所欠缺,据朕派出的观察员回来,着实是诸位给了那些农民生活物质,但投入的还是太少,那些佃农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居住条件也相当之差,取暖设备也是基本没有。朕听了之后,深有感触,那些都是朕的子民啊。”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这个时候可不是别扭这么简单了,浑身是胆这个时候也没胆了,一个个战战兢兢不到四月的天气,一下子好象热了起来,一个个直接的跪在那里,冷汗直流。

“草民等、、、、、、”

“不要请罪,也不要谢罪。这些没用,朕不喜欢虚的。朕知道。那些佃农的口粮,均是出自汝等手中,少出一分,就等于多赚一分。在商言商,节约成本,这本无可挑剔。但诸位啊,可知道你这边节源了,那些百姓却要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了。甚至在冬天有可能会活活的冻饿而死。”

这个情况朱由校一开始不是太上心,但天门城的蒋秉采而回报了这一问题,将河套地区的移民之苦,向朱由校汇报了,朱由校也是无奈,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是以最大利润化为终极目的。佃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投资再多,也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撑到了这个艰难时刻,以后就是等着大把赚钱了。哪里会管这些移民而来的佃农呢?

只好说蒋秉采趁着农闲之际,多到哪里招些工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不明就里,直接的被骂成了为富不仁的行列,心里着实的害怕,但要知道这一百万到河套的佃农。所需要的物质,基本全部都是十八家提供的。

取暖?开玩笑。那是草原,没有树木这种燃料,以前草原上的牧民烧的是牛粪,中原人哪里会那技术,冬天,守着一堆大便吃住,那是人类的生活吗?

皇上要是拿着天门城里烧煤取暖来比,那十八家可真能冤死。这干干的送煤做饭给这一帮人,这一个冬天的就花费不少,再来个取暖,那可更让人受不了。

不过皇上是天,虽然说话的口气不象是动怒的样子,但伪善一下也着实吓人。十八家还是跪地求饶。

“起来吧,朕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只是想给你们说一点做生意怕道理而已。”十八家的这种态度,让朱由校比较满意。毕竟,在大明目前这种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请皇上明示。”

“诸位都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也是祖祖辈辈从商之人,家学渊源,朕本不该在诸位面前谈什么生意经,但朕感觉诸位的眼光,着实太差,那句词怎么说来着?”

“一孔之见?”

“目光如豆?”

“一知半解?”

“坐井观天?”

“目光短浅?”

“井蛙之见?”

“眼光短浅?”

“孤陋寡闻?”

“眼光浅短?”

“鼠目寸光?”

十八家开始以自污的形式配合着皇上,不断的说。

“意思差不多吧,诸位,天门城与诸位所占的位置,无论是方位、面积,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朕只问一点,这天门城里的一套房子能值多少钱?”

朱由校这一问,的确难了点,因为天门城的房子现在是有价无市,前边倒是有人出了高价,从天门城的宗室子弟手里盘过房子,那种价格已经相当高了,已经接近到了江南房屋的价格。但被一张圣旨给否了。

“回皇上,价格不好说,因为不让买卖。但一铺难求,这是肯定的,因为租金已经开始不断的提高了。”

“是啊,这是朕为了不让宗室子弟吃亏才制止的,因为这个价格还要长上不少。算一算,这平地起城,在那荒郊野外的天门城里的房屋都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来,如果朕愿意,仅出卖房屋一项,就能大赚一笔。为什么?还不是人气的问题,诸位所拉的一百万户人家,按理比天门城占地还要广,人气还要足,而朕的优势就是作坊多、房屋好而已,诸位不想想里面的原因吗?”

朱由校现在如同狼外婆一样,在循循善诱着纯洁的小红鞋。商人重利,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想要改变他们唯有更重的利。

十八家一听,这两个地方能比吗?有可比性吗?一个个憋的满脸通红。

“回皇上,天门城是皇上亲点的贵族城市,工部所设计,作坊围了一圈,里面窗明几净,道路通畅,一水的水泥建筑,现在又有一条大明最快的有轨马车道。”

“这些条件,十八家也可以有,设计图可以给诸位参考。水泥可以供应过去,有轨马车道,可以再来一条,作坊可以在那里再行开设。这些朕都可以给诸位,但诸位可以打造另一个天门城吗?”

“回皇上,不能,”开玩笑,这东西仅仅是外在的吗?这里面还有皇上的行宫等等。

“哈哈哈,诸位没有底气,为何?因为你们只是想着在河套那边投最少的资,所取得的利益也仅仅是土地里刨食那样简单而已。朕说的可对否?”

第七百五十七章 普富消费

朱由校高高在上的说着,这一点不是皇上这个位置比他们高,而是心理上的优势。拥有了一大片的土地,想到的仅仅是种庄稼,收地租,这在后世,那是绝对愚蠢的可怜的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没钱没关系没路子没技术,这些,那你只能认劳认怨的当一个纯粹的农民。

但现在开着银行的十八家土豪,拥有着百万户人口,而仅仅想着种庄稼收租子,当个收租婆,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回皇上,是的。”十八家商人泄气的说。

“那若朕依了诸位所请,将辽东的土地给了诸位,诸位岂不是除了粮食之外,没有了别的收入,那这种合作还有什么意义?”朱由校一看,这烂泥是扶不上墙了,有点失望。但十八家钱庄虽然生意遍天下,对于生意经也是精的不行,但皇上这一套,他们的确是虎不透,这海量的银子往外扔,这种魄力他们可真没有,就是这百万户的移民,都让自己费力。再来一个天门城,他们说什么也不敢了。

一听皇上拒绝,心里也的确不甘。但真让他们再掏银子,他们也是心里没底。

“皇上请恕草民等没有此能力,对于如此投资,真是不知如何操作。”

“诸位,这单单的从土里刨食,能有多大的收益?更何况是再从这些佃农身上再抽个一二,那所得更是有限。虽然在诸位的眼里,这是最为保险、稳定的。朕画再大的饼也不如这种簿利来的实惠,但这种利益少的可怜,同时也是在盘剥佃户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什么不能想着去双赢?让佃户富裕起来先,并且利用他们的人气,聚集更多的人,而后再以卖货的方式,从他们手里把钱再赚回来,大把的收益呢?别的不说。单单的给这批百姓一个稳定的定居点,尔后扩大规模,建商铺、作坊,让佃户们富起来,吸引人气,让消费与产出形成一个循环,这里就能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处。虽然需要投资。但与以后的收益比起来,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朱由校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消费拉动经济最简单的经济理论,让一群穷的都快尿血的佃户来恢复经济,这不扯淡吗?只有让一群富农,才有消费力度,才能更多的拉来商家。建立更多的消费群,如此才能将一座新城给盘活了。单纯的去跟一群苦命人斤斤计较分两必争去,又能有什么大的所为?

招商引资自古都是繁荣经济的一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