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县令-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不过他流落在外几十年了,在这开启洞穴之前回到了府上,不应是巧合吧?”梁玉喜越想越觉得东闾昇和他说的女神仙就像一个大谜团,而且东闾府的这个传说,也越来越不像最初流传下来的样子了。这个谜团还跟清河县的异象有关,说不定,也是解开清河县异象的所在。
两人边走边聊,经过小姐住的院子时,梁玉喜刻意留意了一眼,就看见东闾珏正闭目盘腿坐在院子中间一张草席上,而且也没穿着平素的罗裙,一身窄袖的裌衣和绸裤,十分的不一样。
赵月娘见梁玉喜一脸的愕然,道:“哎,你是不知道,她自跟柴公子他们一同去了一遭林场后,拜了贾教授为师,学了什么散形丹经。这一学就上了心,成天都在这院里练着,跟着了魔似的。”
“哦,是这样。”梁玉喜心想,自己这一遭了难后,府上上上下下的人都跟着受了牵扯了。连小姐都要抛头露面的,现在是把描鸾刺绣的事搁下了,练起武技了。
“呃,大娘,我听说大娘为我的官司,还花费了不少的金银,不知这些钱财都是给了谁呢?”
“玉喜啊,这都过去的事,咱也不提了,你这不也出来了嘛。你为府上的事被人陷害,大娘花几个钱算什么?”
“不是,这贪官污吏也是毒害清河县的蛀虫,如果这些人不揪出来,我在任上以后也还会遇到麻烦的。”
赵月娘内心认为,这当官的贪些钱财也就那么回事,哪有不贪财的官府呢?所以,她也没打算要再计较谁。纵是梁玉喜说要把贪官污吏揪出来,她觉得也没这必要。
“玉喜,这托人办事,总是要给人好处的。大娘也不计较了,你也别计较。”
“大娘,我不是计较这钱财散了可惜,我是计较这官吏贪墨受贿,是触犯刑律的。我如果不追究,也是失职不是。”
赵月娘:“那金子是送了些,具体办事的,都是大管家在操办。打点的人嘛,是托的什么宋押司,然后找的秦县尉给胡县令递的话。”
梁玉喜想,这几个人倒是清楚了,我下一步定要找个机会追究一番。
“那好,大娘,这事我来处理就是。还有这宝匣一事,我今日先在府上问问,也不把人带到公堂哪边去。免得生出些不必要的事端来。”
“那最好,我把丫头们都唤过来就是。”
“我先去老爷房里,见过老爷后,再问如何?”赵月娘称好,两人就先往老爷的院子去了。
第七十二章 暂且如此
梁玉喜迈进老爷房里,见李雎儿正在房内,坐在床铺前。老爷身上盖了一床锦被,两眼微闭。梁玉喜叫了一声二娘后,凑近床铺看老爷,只见老爷面色还好,气息平稳,看上去像似睡得很熟的样子。
梁玉喜问道:“老爷这病有些好转没有?”
赵月娘:“没什么起色,自你走后没几日就开始发病,渐渐的就昏睡的时候多了。一发病就胡言乱语,根本说不出什么清醒的话来。”
“都怎么胡乱说话了?”
李雎儿道:“前言不搭后语的,自顾自话。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后来,这醒的时候是越来越少了。”
“郎中先生怎么说呢?”
“郎中先生都说是心神失常,五气五志不归,七情内伤,血气迷心。可怎么调理,也都不见效,唯只有束泉水煎的药吃了后,还醒半个时辰。”
梁玉喜点点头,他看着老爷沉静的脸庞,心里有些悲哀。老爷虽然平素对他要求极严,甚至苛责他,但从来都把他与其他下人区别看待,刻意的栽培他。梁玉喜很小就没有父亲,从老爷身上,他能感受到一些父亲的严厉和慈爱。
老爷这样病倒,也是太过突然。只是,这病来如山倒,旁人着急也没有用。
出了老爷房后,梁玉喜和赵月娘来到后堂,马德贵也一直在后堂等候他。
东闾府的下人们,听说梁玉喜回府上来了,得空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偷偷的到这边来张望。都想看看这小厮,闯过了生死关头,一下子就被圣上看中,钦点为县太爷。那是多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只见梁玉喜身着官服坐在客座,马德贵穿了一身捕快的行头站在梁玉喜身后。两人过去都是府上的下人,今日堂堂正正的到府上来拜访,赵月娘也是以主客之礼待他。下人们禁不住啧啧连声,打心底里为梁玉喜高兴。
梁玉喜被门外那些新奇的眼神,张望得有些局促。一开始,连上的茶都不太敢喝。大娘含笑看他不自在的样子,就几次招呼他吃点心和茶,才让他稍安了一些。
大娘让翠萍,把那日几个在府上的丫鬟和养娘,包括后院厨房和杂役处的几个下人,一一的叫了进去,梁玉喜与她们都约摆谈了一阵。下人们都说,那日也没什么人进出,唯一到过老爷那个院子的外人,就只有念空道长。
问得差不多的时候,马德贵低声道:“玉喜,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吗,念空这人可跟府上是有相识的?”
梁玉喜点点头,他明白马德贵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念空跟李雎儿是早熟识的,这两人说不定都跟宝匣失踪有关。
他对赵月娘道:“大娘,今日我们来只是做个样子,暂且问到这里。因这宝匣太紧要,追问下去就怕把偷盗之人逼急了,弄得宝物不安生。这事大娘放心,我会追查个水落石出。”
赵月娘点点头,也愿意听他来主使。
梁玉喜来之前就想得很清楚,他如果不在府上过问宝匣的事,一定会引起人怀疑。但他过问此事,明里就最好是浮光掠影一番,真正要追查此事,还是要暗中进行,以免宝物被毁后,误了大事。
出了东闾府,梁玉喜对马德贵道:“马叔,你怎么看这事?”
“我估计,这十有**是李雎儿与念空成奸后,合谋盗了这宝匣。”
“但念空为什么要如此冒险,在这个时刻盗取此物,不是太易引起人怀疑了吗?”
马德贵想想,“也是,明明就只有他到过东闾府,顺手牵手盗走宝物后,他一定是第一个被人疑心的。”
“还有,这宝匣内虽是宝物,但并非市面上能估得了价钱的物件。被盗当日,老爷书房里,其他值钱宝贝为啥又没被盗呢?他们为什么要专拣此物呢?”
马德贵“他们其中有人知道此物不寻常的地方?”
“这个可能性有,但很小。因为,此物除了老爷大娘和我以外,连你们那个时候都还不清楚此物来历和何用之有。”
“那会不会是另有他人要谋这个宝匣?”
梁玉喜一时也沉默起来,觉得这宝匣丢失,好像并不像表面上感觉的这么简单。不过,虚空这人是一定要查的。
“马叔,此案也暂无其他线索,我看要追查此事,也只有从现有的两个可疑人身上开始找。回去后,你派人把李雎儿和念空盯上,看看他们有些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一有什么动静就来报我。”
“好。”
两人离了东闾府,策马就先到了北城门。梁玉喜一直挂念着城墙的防御,所以,此事必要亲自视察一番。
梁玉喜记得自己年纪尚小时,只有跟老爷出门到了北城门附近,总喜欢从城墙外徒手攀爬城墙。有时不费多大功夫,也能爬到二三丈高。这城墙在小时候看来,是如此高不可攀。而如今看这城墙,也还是单薄了一些,且也没想象中那么高了。只怕抵御强敌还有些勉为其难。
梁玉喜沿阶而上,到了城墙上面。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满面横肉,一脸的虬须,肥胖的身躯裹着一身镔铁铠甲,手提一根齐眉高的铁棒,正在指挥兵勇堆砌和搬运防御用的滚木、石料,支烧滚油的大锅。
此人正是秦县尉,地皮龙宋德宝的丈人。
梁玉喜过去也认得秦县尉,常见他带着兵勇在城里巡逻或校场操练。这人原是一个屠夫出身,虽不作恶,也就是一个粗鄙之人。
秦县尉见新任县令上了城墙,忙放下手中的铁棒,毕恭毕敬的双拳一抱:“梁大人,有礼了。”
梁玉喜也回了一礼,“秦大人辛苦了。”
“梁大人此来,是看我守城防御的吧?”
“正是,这最近周边传有战事,守城防御最为急迫,秦县尉可不能大意。”
“大人放心,我这里接到大人命令后,就抓紧派人把备下的守城兵械和物料,都一一的安置到位。现下也差不多了,大人请看。”
梁玉喜点点头,就随他边走边看。
过去还是小儿时,梁玉喜也常混到城墙上,也常常看兵勇们操练防御。他在一边,也仔细的察看那些防御器械和物料的使用,觉得这兵事还甚为有趣。
没想到,这终有一天自己要亲自在这里布防,而这再也不是有趣的事了。
梁玉喜察看了一阵,停下脚步道:“秦县尉,这防御器械和物料要稍做调整。”
秦县尉心想,这防御之事他也懂?这可不是玩过家家。“梁大人的意思是?”
“我看了看,这防御器械中弓箭配备太多。你把弓箭减少一些,多备一些滚木、石块和滚油。”
“梁大人,这是为何呢?”秦县尉有些不解。
“你照做就是。这个不怪你准备不周祥,只是防御需要。这些物料上了城墙后,注意堆放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注意火烛,不要还没防御了敌方,倒先把自己点燃了。笨重物料尽量靠近城门位置,其他位置以滚油和火攻辅助。”
秦县尉虽说心里有点疑虑,但听他说得如此细致,且并非信口在雌黄,也只能连连称是。
梁玉喜看了器械和物料,又查看了守城兵勇、工役们的装束,觉得城墙防御力量,虽是不算坚不可摧,但还能抵御得了数十个人偶的进攻。那些人偶虽强,也没听说他们长有翅膀,也没听说他们可以飞墙走壁。
至于秦县尉,梁玉喜见他还算恪尽职守,暂且以观后效。
第七十三章 钦差
清河县西北方向的官道,一支数十人的马队,簇拥着一位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足蹬嵌金线飞凤靴,腰挂御赐佩剑,双眉紧锁,极具王者之气的人。
此人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汴京府尹、临时殿前都点检赵光义。他奉旨出京后,正赶往清河县。一是查看清河的异象,以及大宋驻防在吴越、南唐边境的军队;二是按圣上的意思,到清河县摸一摸吴越、南唐两国在这边活动的情况。
按圣上旨意,他路过阳谷县时,特意去郑王府见郑王柴宗训,原本是要传圣上口谕,召郑王进京。结果当然是没有见到郑王,郑王府上的人说,郑王外出会友,数日后才回来。
赵光义留下口谕后,也没停留,就急急忙忙的往清河县赶。这一路上,他也在纳闷,圣上为什么要把他支离京城?按说,这时节南北都无战事,圣上也正当年富力强,突然让他离京到清河县来。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圣上莫不是准备对南边两国动手了。不过,离京的旨意是王仁詹秘密回京后,圣上才有了此想法,这就有点蹊跷了。
以赵光义对王仁詹的了解,王仁詹为圣上办的事,并不会在意兵事如何。武德司历来都只在意君臣之事。王仁詹秘密回京,一定是在外勘察到了什么臣子的密事。至于是谁,赵光义也想不出哪个臣子有什么异动。至少不是自己势力范围之内的人。
也许跟圣上要自己传口谕给郑王有关。难道是郑王有谋反之心?这也几乎不可能。赵光义的人虽比不了武德司,不过,他也有众多的耳目。以他对柴氏家族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势力了。
所以,赵光义一路走来,是满腹的疑虑。越抵拢清河县,是越觉得心里不踏实。
昨夜宿在临近清河县的馆驿时,那馆驿的小吏,听说来的是赵光义的马队,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只顾埋头招呼。
赵光义想这小吏定是有什么名堂,就把他叫到面前问了一番。不想那小吏的一番话,让赵光义是大惊失色。
小吏说,这清河县出了谶纬之言,谶纬之言中“斧声伴烛影,殺兄弟登殿,”一句。这不啻是晴天霹雳。第二日一大早,赵光义就心急如焚的上路,要赶往清河县看个究竟。
赵光义知道,这谶纬之言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大宋,甚至会传到周边各国。圣上当然会很快知道,不管圣上信还是不信,自己都会陷入百口难辩之地。为什么?因为这会给自己的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制造各种机会带来口实,助长他们对立的决心。而圣上最终会动摇对自己的看法,就算自己是他的亲弟弟。这帝王之家,同室操戈的事太过平常了。
此去清河县,比自己出京时想的,看来还要复杂多变。赵光义后悔此次离京,反倒像是来洗刷自己清白来了。
马队没到辰牌时分,就来了清河边,远远的看到对岸就是清河县境了。
在渡口,清凌凌的河面上也没有船只来往,几条渡船都泊在岸边,也无艄公。只有一条船上蹲了一个钓鱼的人。
赵光义叫随扈过去问问,那随扈问后回来禀道,这船家说,对岸的清河县衙门出了告示,因清河县出了异象,境内只能进不能出,各方客商暂不要入境,否则后果不堪。
“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什么意思?”赵光义觉得这话不明不白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翻身下马,自己去问那钓鱼的:“船家,这清河县的告示,说的只能进不能出,是什么意思?”
船家看他一身朝服,知是朝廷的官员,他就朝对岸努努嘴道:“大人看得见,对岸的清河县境内,现在人是出不来了,究竟为何也不知道。反正各个路口都有官兵把守着。想要进去的人,不光过不了官兵那一关,还要想好能不能出来呢。”
“那船家可知什么原因不能出这清河县呢?”
“不知道,反正官兵守着,这边也没人敢过去,那边也没见人出来过。听人说跟清河县出异象有关。”
“哦,原来是这样。”赵光义抬头看着对岸,发现对岸官道上果然有几个官兵,“那船家你能不能渡我们过去?”
“大人,这我可不敢,我怕对岸清河县的官兵抓我。”
赵光义让随扈拿出一锭银子,“船家,你但渡我们不妨,有我在他们不能把你怎样的。”
船家见他也大方,又是个朝廷命官模样的人,就允诺了。赵光义先带了几个随扈上了船,船家就摇橹将他们渡过了河。上了岸后,赵光义让船家稍等一会。他带着人就往官道走去,只见清河县界碑那面,果然贴有告示。另外还有几个兵勇站在告示边上,横眉打量着他们。
赵光义刚准备抵近那告示看,那边的兵勇就拔出刀剑,呵斥他们。只是奇怪的是,那些兵勇的声音,似乎比张嘴的动作慢了半拍,而且声音也小了很多。
几个随扈那会把几个兵勇放在眼里,也作势要拔剑。
赵光义伸手示意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他也不向前了,就站住后看那告示。上面的内容跟船家所说的也差不多。只说清河县有异象,境内能进不能出,入境后后果自负。
赵光义一下子就懵了,一屁股就站在一块石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这能进不能出的意思是,进了清河县就出不来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谁还敢进去。怪不得清河县衙要出告示,通告阻止境外的人。
“能进不能出”他想,太让人伤脑筋了。要是自己不进清河县,就违抗了圣上的旨意,也弄不清谶纬之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自己就这样回京复命,圣上还不从此另眼看我?
但进去以后,要是真的就出不来了,那自己可就困在清河县,除了得到可能的真相外。真相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呢?就算困在清河县不是一时,这后果也是难以想象的。
一时千头万绪的,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赵光义看着那告示突然灵机一动,他朗声对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