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11章

化工大唐-第11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句话语文老师不知道说过多少回,陈晚荣读过的唐诗不少,能记住的也挺多。这首诗第一次听到,虽然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至少诗中的韵味还能品出来。

陈晚荣不能实话实说,干脆来解释诗的意境:“作诗写文章都要求有感而发,无病呻吟似的文章没有感染力,这诗写得如此之妙,引起了我的共鸣,随口说几句而已。”

一句托词,却换来陈再荣的击掌赞叹:“作诗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先生也是这样说的。哥,你真了不起!连这都懂。”

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的人居然有如此高明的见解,能不让陈再荣赞叹吗?

语文老师不就这样教的吗?陈晚荣拿来作搪塞之语,没想竟然得到陈再荣如此盛赞,正想谦逊两句,只听陈再荣接着往下说:“哥,你不知道,这诗出自太宗皇上之手。太宗皇上戎马一生,征战天下,创建大唐,励精图治,四海晏然,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边境清平,比起古之大英雄秦皇汉武,一点也不逊色。”

唐太宗的大名陈晚荣不知道听过多少回,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建立唐朝,开创“贞观之治”,明君之名千古流传,就是现代人一提起这位了不起的君主不由自主就要竖大拇指。

没想到他还会作如此有气魄的诗,陈晚荣乍听之下不由得惊奇的说:“是太宗皇上的诗,怪不得如此有气魄!劳歌大风曲,借用汉高祖《大风歌》的典故,但太宗皇上的文治武功哪里是汉高祖比得了的。”

唐太宗其实是一位全才,不仅文治武功千古罕见,还会写诗作曲,书法也不错。唐太宗的音乐修养不低,唐朝出自帝王之手的著名乐曲有两个,一是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另一个就是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千古流芳之作。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以此陪葬,致使书法瑰宝湮没,为后人诟病。但是,唐太宗的飞草非常有名。

他的诗流传于世的不少,和汉武帝的赋一样,都达到了专业文人的水准,其中不乏写景之作,但作结总是不乏帝王气魄。

我们现代人对唐太宗的关注集中在他的文治武功上,很少去关心他的书法成就,文学水准以及音乐修养,谁叫他的“帝王之业”那么辉煌呢?是以陈晚荣乍听之下有点意外。

对于陈再荣这个唐人来说,唐太宗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还是心目中的偶像,于他的典故诗作无不留心,能吟唐太宗之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陈再荣不再是击掌赞好,而是右手重重一下拍在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声调提高了许多,大声叫好:“汉高祖草创强汉,结束秦末之乱,功在史册。但是,他不能北击匈奴,初征之时有白登之围,若不是陈平出奇计安得脱身而归?太宗皇上则不然,为了创建大唐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结束隋末战乱,安定华夏。更重要的是,太宗皇上灭了突厥,雪却太原称臣之辱,便桥订盟之耻。突厥臣服,四境晏然,北方无事,‘威加四海清’不正是他不世伟业的写照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反击外敌最成功的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大帝主持的破击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数十年。卫青大破伊稚斜上演“单于夜遁逃”的壮歌和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是这场战争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

另一次成功的反击异族的战争就是唐太宗主持的灭突厥战争,对这场战争我们同样是津津乐道,因为突厥的颉利可汗都给生擒活捉了。活捉敌国首领的事,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终唐一朝也仅此一次。

但是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并非如后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突厥和匈奴一样,是非常骠悍的草原游牧民族,弓马娴熟,能征善战,在隋末之际非常强大。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为了解除北方威胁,向突厥称臣,得到的是北方的暂时安宁。

唐朝建立之后,突厥和唐朝的关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不稳定,抓破脸皮是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认为唐太宗刚登基,还是通过政变这种非正常的方式即位,以为有利可图,亲率十万铁骑长驱直入,兵临渭水,离长安不过数十里之遥。

要是赵宋王朝或者明清时期的软皇帝,在敌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肯定是仓皇而逃。唐太宗不仅没有害怕,反而亲率六骑亲临渭水,指挥军队布阵,摆出一副决战姿态。颉利可汗本想搞政治讹诈,没想到唐太宗不上当,只得谈判,重申兄弟之约,在便桥和唐太宗订下盟约,史称“便桥之盟”。

突厥虽然没有讨到便宜,但是这件事却激怒了唐太宗,一场反击突厥的战争在他的主持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四年后,也就是公元630年,惊才绝艳的李靖夜袭阴山,端了颉利可汗的老巢。颉利可汗仓皇北逃,在碛口给活捉,东突厥宣告灭亡,突厥称臣。

唐太宗灭突厥这事不仅仅是灭国那么简单,还是一场雪耻的战争,称臣之辱和便桥之盟的耻辱洗刷得干干净净。

一提起这事,唐人无不是扬眉吐气,陈再荣右手不由自主地抓向左腰,可惜佩剑已断,抓了个空。双手握成拳,目视前方,热血如沸的道:“要是能追随太宗皇上破灭突厥,虽死亦何憾?”

对他这种拳拳报国之情陈晚荣很是理解,正想安慰他几句,只听陈再荣一声长叹:“可惜现在北方,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恨的突厥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反复数次,无耻之极,此生若不能奋击突厥,让突厥臣服,枉为男儿汉!”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但是在唐太宗以后边境上的战争日渐增多,越来越不稳定,突厥的反叛更是搅得北方不得安宁,连安北都护府在塞北都不能立足,不得不内迁。对这事,不仅仅陈再荣义愤填膺,就是陈晚荣也是气愤难平,宽慰陈再荣:“再荣,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

陈再荣从军这事是个大脓包,一挑就破,若现在重提这事,陈老实和陈王氏肯定会不准,此事宜缓不宜急。

“哥,你同意让我从军?”陈再荣非常欣喜的发现陈晚荣很支持他。

陈晚荣振声而言:“男儿有志在四方,你立志要奋击突厥,我能不支持你吗?即使不幸,马革裹尸,也是男儿汉当为之事!只是,这事现在不能提,你还是先去读书,我找个机会再给爹娘说说。”

“哥,谢谢你。”陈再荣兴奋得脸上泛红光,不由自主的抓住陈晚荣胳膊:“哥,你知道黄先生怎么说我的吗?黄先生说了,我要是不从军的话,枉为男儿汉!”

陈再荣个头高大,力气过绝人,武艺娴熟,更难得的是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优秀军人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他全部具备,若不从军还真是浪人才。黄先生就是县馆的先生,这话可以说是对陈再荣很中肯的评价。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二章 唐样大刀(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说得一点没错。陈老实一家穷归穷,但是还很和谐,日子过得艰苦却不乏温馨,尤其是陈再荣聪明伶俐,就读于县馆,很为家里争光,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提起他都要称赞一番。没想到,在他从军这件事上居然遭到陈老实夫妇的强烈反对,家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这让陈晚荣想到了在另一时空邻居家的事。邻居家的孩子立志从军,父母挺支持,但是奶奶不同意,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奶奶想孙儿承欢膝下,舍不得孙子远行。谁做工作也没用,就是武装部和政府也没有把工作做通,孙儿不得不放弃从军的打算。

从此以后,孙儿没有了奔头,做事没有精神,失魂落魄似的,奶奶心疼他了,终于改了主意,但是已经错失了机会。到了来年,奶奶鼓励孙儿再去应征,这次孙儿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位军人。十几年军旅下来,已经晋升为团长了。(按: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父母总是心疼儿女的,只要让陈老实夫妇认识到从军对于陈再荣的重要性,他们就是那位慈心的奶奶,会同意的。当然,这得讲究方法,不能硬来,陈晚荣打算采用迂回策略,找机会说服他们。

陈再荣现在认为陈晚荣与以前大不相同,要是能争取到他的支持从军这件事还有转机,陈晚荣不仅支持他从军,还答应代为说服陈老实夫妇,这让陈再荣喜出望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哥,你现在这么能干,你去说爹娘肯定同意。”

想想邻居家的那位奶奶那么固执,那么多的人做思想工作都没有成功,陈晚荣可没有他这么乐观,但是为了不让他担心,还是说得信心十足:“再荣,你放心,没有不疼儿女的父母,只要爹娘知道你是真心从军,他们会同意的。我们先去镇上买原料。”

不知不觉中,已经上了官道,离罗家甸不远了,陈再荣点头嗯了一声,加快脚步向罗家甸行去。从军这件事多了几分希望,陈再荣心里高兴,不时哼着小调,脚步异常轻快,好象踩着风火轮似的,陈晚荣加快脚步才勉强跟上。

官道上依然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凡。未行多久,就到了罗家甸,人流如织,吆喝叫卖之声不绝,繁华依然。

镇头有一家铁匠铺,门框上挂着一块木牌,上书“张铁匠铺”四字,字写得挺工整,间架结构得当,陈晚荣觉得这字挺眼熟的,好象在哪里见过。转念一想,原来是陈再荣的手笔。

张铁匠铺这名字取得也太俗了,不过挺符合乡下人一看就懂的要求。

门口坐着一个精壮汉子,中等个头,人很墩实,身着厚厚的麻布衣服,衣服上有不少铁屑烧出来的孔洞。胸前围着一张羊皮做的围裙,油光闪亮,上面的黑点好象天上的星星一般,多不胜数。

这汉子斜靠在门框上打瞌睡,呼噜呼噜的鼾声整得山响,引得过往的行人侧目。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滴在羊皮围裙上,湿了一大摊。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暖阳照在身上格外温暖,在日光下打瞌睡也是一种享受,陈晚荣心想他还真懂得享受人生。

陈再荣瞧了这汉子那副酣睡模样,卟哧一声笑出来:“哥,你瞧我逗张师傅玩儿。”也不等陈晚荣发话,脚在地上一点,飞身而起,落下来已经在这汉子跟前。

铁匠铺前有一道不矮的台阶,差不多有六七尺高下,陈再荣轻轻松松就跳上去了,陈晚荣心想练武的人就是不一样,能高来高去,不免生出几许艳慕。

陈再荣左眼睁,右眼闭,舌头吐吐,一副调皮模样,踮着脚尖,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来到这汉子身边,在他脖子上吹口热气。汉子咂巴着嘴巴,略微扭了扭,继续酣睡。

眨巴两下眼睛,陈再荣尖着嗓子,在汉子耳边嚷一声:“收号钱啦!”

汉子给吓了一大跳,从梦中惊醒,一蹦跳起来,声音提得老高,喝问:“谁?”

“张师傅,你住店该给号钱了。”陈再荣右手向汉子一伸,紧抿着嘴唇,一脸的调皮。

这汉子好梦被扰不说,还给吓得半死,心里很是不高兴,脸上带着几分怒色,一见是陈再荣,怒色顿时跑到爪洼国去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脸的笑意,呵呵直乐:“我说是谁呢,这么大的胆子搅我的好梦,原来是再荣。再荣,你今儿没读书了?”

“今儿不上学。张师傅,你在这里睡觉,也不怕给冻着。”陈再荣笑嘻嘻的走上去,双手搭在他肩头,用劲一压。

他就是送剑给陈再荣的张铁匠,叫张德铭,两人的关系不错,一见面就要开玩笑,嬉闹一番。

“轻点。”张德铭承受不住陈再荣的力气,身板不由得一挫,呲着牙斥责起来,右手重重一拳砸在陈再荣肚子上,发出砰的一声脆响,不住的甩手,吸着凉气:“再荣,你鼓什么劲呀?好象铁板,我手好疼。”

陈再荣捉弄了张德铭,颇为得意,笑嘻嘻的道:“张师傅,你打我,我总不会让你打吧?谁叫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没安好心,活该!”

“你小子的功夫又长进了,肚子硬得象铁板。”张德铭肩膀一抖,脱开陈再荣,打量着陈再荣的腰间:“你的剑呢?你可以不吃饭,不能不佩剑,你不佩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罗家甸,陈再荣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这张铁匠铺了,最熟悉的人就是这张铁匠,因为他的铺子里有不少兵器,陈再荣每次来罗家甸都要把他的兵器耍弄一番,尽兴而归。陈再荣人机灵,力气又大,没少帮张德铭打铁。长此以往,而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好得象亲兄弟,张德铭对陈再荣的脾性很是了解,爱剑胜过吃饭。

剑断之时,陈再荣处在领悟到武学真谛的兴奋中,倒没觉得可惜。现在,这种兴奋劲已过,张德铭一提起顿觉惋惜:“断了。”

“断了?你小子乱砍甚么?”张德铭一脸的不高兴,指着陈再荣数落起来:“剑很脆,不能乱砍,你小子也不知道疼惜。”

陈再荣分辩起来:“张师傅,你还不知道,我现在领悟到新的力量运用之道,等我练成了,你这门板我可以一拳打碎,而不是打飞。”

张德铭和陈再荣厮熟,耳濡目染之下对武学有些了解,知道把门板打飞和打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打碎而不飞难了许多,有些不信:“真的?你小子没骗人吧?”

陈再荣解释起来:“我是用剑刺木桩,结果是把剑给震断了,等我练成了,要打碎门板还不容易。”

张德铭吸口凉气,一脸的惊异:“把剑震断,这得多大力气?你小子能耐了,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没关系,我这里正好有一块上好的精钢,再给你打一把就是了。来,你来帮手。”

陈再荣天性好武,酷爱兵器,一听这话眉梢儿飞扬,欢喜无限的道:“张师傅,真的?”

家境赤贫,剑断之后家里没有经济实力马上购买,陈再荣思量着要不要削一把木剑来将就,张德铭这话不是锦上添花的效果,是雪中送炭的美事,陈再荣高兴得差点蹦起来,这话不是说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比唱出来的还要富有喜悦之情。

两人的交情不浅,一见面就打打闹闹,昵在一起,陈晚荣反倒无所事事,打量起屋里情形。当陈晚荣看见一样别致的东西,不由得眼睛放光,格外兴奋的想:“古代的炼丹家掌握了一些初级化学反应就神吹学到了道术仙法,我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做他们的祖师都没问题,只是我想做真正的化学家。要想达到我的目的,就需要一样东西,难道说希望就在这里?”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二章 唐样大刀(中)

张德铭深知陈再荣喜爱宝剑的脾性,指着他开个玩笑:“你小子,一说起剑,连觉都睡不着。等着,我去拿钢。”转身进里屋去了。

屋里一个炉子,一个铁砧,还有一些凌乱的杂物。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兵器架,上面摆满了兵器,刀枪剑戟都有,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种刀,一种是直刃双手刀,另一种是长柄双刃刀,好象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一般沉重,不下几十斤之重。

这直刃刀要是变直线型刀身为曲线,那么和鬼子的倭刀没什么区别了,这是小鬼子倭刀的鼻祖“唐朝横刀”了。那种长柄大刀,就是著名的陌刀了。

陈晚荣虽是学化工的,但是对唐刀的大名是久有所闻,知道唐刀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一共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这四种中最有名的就是横刀和陌刀了,是唐军的制式装备,大量装备军队。

横刀技术后来给小鬼子学去了,变直线刀身为曲线,这就是小鬼子的“倭刀”的由来,尽管小鬼子一再自吹倭刀是小鬼子发明的,其实是从唐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