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到了一月下旬,荆州方面传来了重大消息,荆州军开始渡江南下,挺进荆南,这个消息让张鲁的心有点乱了。
杨松从张鲁的天师府出来,上了马车,忧心忡忡地上了马车,杨松年约五十岁,身材高大,脸型很长,配上一只鹰勾鼻,使他的外貌显得十分奸诈,给人一种很不可靠的感觉。
他原本是关中名士,出身名门弘农杨氏,为避汉末之乱来到汉中,被张鲁用为幕僚,杨松极善理财,在他二十余年兢兢业业的治理下,汉中变成了富庶之地,他也得到了张鲁的极大信任,成为汉中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杨松虽然能力出众,但他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他极贪贿赂,在汉中强盛的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了汉中第一富翁,好在张鲁对钱财看得较淡,并不在意他的贪赂,正是张鲁的纵容下,杨松几乎到了无事不贪的程度。
但今天,杨松的忧虑并不是钱财问题,而是张鲁竟隐晦地提出,应该将汉中防御向东扩展,杨松一下子便明白了张鲁的意思,向东扩展防御,那就是夺取上庸城了,杨松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张鲁一直将上庸之事放在心上。
第500章汉中出兵
杨松当然也知道在上庸建立防御线对汉中的防御有着重大影响,夺取上庸,不仅打掉了荆州威胁汉中的一把尖刀,同时也可以建立一座坚固的防御墙,使汉中不用再担心东面的威胁。
只是夺取上庸的后果是什么?虽然现在刘璟在收复荆南,无暇北顾,可一旦他收复了荆南,他会善罢甘休吗?
杨松靠在车壁上,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还在回味张鲁最后说的那一番话。
‘巴蜀传来荆州要取汉中的消息绝对可靠,你就不要问是谁,我现在只想知道,怎么才能保住汉中?”
‘夺取上庸一直是我的心愿,以前是在曹操手中,我不敢多想,但现在是在刘璟手中,而且只是他的边疆之镇,和襄阳还隔着房陵郡,拿下上庸对荆州无足轻重,但对于我们汉中,就像是长了一排钢牙,进可以咬人,退可以固守,先生,上庸我思之已久啊!’
。。。。。。。。
其实张鲁的意思很清楚,他是在暗示自己,汉中军应该夺取上庸,杨松这才相通一件事,一个月前张卫忽然提出占领上庸的建议。
当时这个建议来得莫名其妙,尽管他们也听闻荆州要夺汉中的传言,但张卫这么一个粗鲁之人,他怎么会想到先发制人,夺取上庸呢?
现在看来,那根本就是张鲁的意思,借张卫之口来试探众人,见大家没有反应,他便不再提此事,但张鲁心中却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自己该如何应对呢?
马车到了杨松的府邸,杨松下了车,立刻对左右令道:“让孟达立刻来书房见我!”
。。。。。。。。
孟达现在的身份是杨松部曲统领,统帅杨松的两千私兵部曲,他是以张松心腹的身份来汉中投靠杨松,因为张松被杀使他遭到牵连,不得不逃离巴蜀。
这一点杨松深信不疑,也是事实,只是孟达隐瞒了他曾投靠刘璟的经过,只是说那段时间他躲在上庸亲戚家中避风头。
孟达押送货物去关中的途中经历了考验,也得到了杨松的信任,把他视为心腹,很多事情都会找他商议。
孟达得到杨松要见他的消息,他一路快走,来到了杨松书房前,躬身禀报道:“末将孟达求见!”
“孟将军请进!”
孟达走进了书房,杨松正坐在桌后看书,见他进来,便笑眯眯一摆手道:“孟将军请坐!”
孟达虽然出任杨松的部曲统领,但杨松的部曲同样也是汉中军的一部分,所以张鲁也承认了他的军方地位,加封他为牙将。
孟达文武双全,是一名难得统帅型大将,张鲁也对他极为器重,只是碍于杨松的面子,不好直接把他拉到自己麾下。
“谢先生!”
孟达坐了下来,杨松叹了口气道:“你还记得我一个月前给你说过的那件事吗?关于上庸。”
孟达心中一跳,果然来了,其实不等杨松找他,他这两天也要找机会向杨松提这件事了,荆州已有命令过来,他必须要尽快促成汉中攻打上庸。
孟达点点头,“末将记得,就是张校尉提出先发制人,夺取上庸,但后来没有消息了。”
“今天又有消息了。”
杨松苦笑一声道:“今天太守找我过去详谈,我才发现张卫所谓夺取上庸的建议,实际上是太守自己的想法,是他想夺取上庸。”
说到这,杨松瞥了一眼孟达,发现他正沉思不语,不由有些好奇地问道:“孟将军在想什么?”
“末将在想,太守这个时候再次提起上庸,会不会和荆州在荆南用兵有关系?”
“你说得不错!”
杨松赞许地笑道:“太守确实觉得此时是夺取上庸的机会,孟将军,你怎么看这件事?”
孟达欠身道:“实不瞒先生,我兄弟在新年那几天正好去一趟上庸,一方面是探望舅父,另外一方面,我让他顺便去探一探上庸的情报。”
“哦!有什么情报?”杨松极为感兴趣地问道。
“军事机密是探不到,但有一点知道,因为荆州要征伐荆南,在荆州各地抽调军队,上庸原本五千驻兵,被抽调走大半,现在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如果太守真有心要夺上庸,此时正是千载难逢之机。”
杨松心中有些激动起来,他很了解张鲁,既然张鲁已经第二次提到夺取上庸,这说明他已经下了决心,关键是自己要在此事是起到主导作用,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地位不弱化。
原本杨松只是担心荆州的报复,但孟达告诉了他这个秘密,这便使杨松信心倍增,也忘记了荆州的强大,他沉吟片刻又问:“孟将军是支持太守夺取上庸吗?”
孟达叹息一声道:“我上次去关中,听说马超已经和刘璟有密切接触,曹操是绝不会让马超得到关中,应该就在今年,曹操一定会攻打马超,为了支援马超,夺取汉中就成了刘璟必然选择,所以我敢肯定,刘璟在攻克荆南,铲除刘备的后顾之忧后,下一步就是兵指汉中,很可能会在秋天时发动对汉中的战争,所以,太守才会想到先发制人,夺取上庸,建立稳固的防御,我觉得这是明智之举。”
杨松抬头望着屋顶,不知在想什么,半晌他问道:“如果让孟将军领兵去攻打上庸,孟将军觉得有多大的把握?”
孟达微微一笑:“如果是我领兵去攻上庸,我只要五千军队,而且并不会强攻,上兵伐谋,三天之内我便能夺取上庸。”
杨松大喜,“如此,将军请随我去见一见太守。”
“现在?”孟达愕然问道。
杨松点点头,“就是现在!”
。。。。。。。
天师府大堂上,张鲁正和一班文武重臣商议攻打上庸,这件事他已经筹谋了一个多月,由于荆州军主力大举进攻荆南,这便给了张鲁一个夺取上庸的良机,终于使他下定了决心。
大堂两边坐了七八个人,包括张鲁的谋士閻圃,主管政务的长史杨松,掌握军权的张鲁之弟张卫和张愧,以及大将杨昂、杨任,还有杨松之弟,参军杨柏。
张鲁看了一眼众人,缓缓道:“古人云,庸人之扰,庸国自古便是汉中以东的富庶之地,地势险要,人口众多,也是汉中的东大门,我思之已久,但迫于我们防御自守的国策,我虽有心,却也不会去攻取它,但现在刘璟要占汉中,他要夺关中,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那我们就绝不能坐以待毙!”
张鲁的声音十分严厉,他声若洪钟,在大堂内回荡,大堂内鸦雀无声,他神情肃然,一一望向众人,“要想保住关中,就必须先发制人,夺取上庸,在上庸建立起强大的防御线,我已经决定攻打上庸,但怎么打,我想和大家再商议。”
张鲁话语刚落,张卫便站起身傲然道:“此战非我莫属,我愿率军两万,十天内攻下上庸,请太守恩准!”
张鲁没有回应,他目光又望向众人,见杨松目光中有鄙视之色,便问道:“杨长史,你可有什么方案?”
杨松站起身微微行礼道:“回禀太守,我的部曲首领孟达今天告诉我,他最多只要五千军,三天之内便可拿下汉中。”
大堂内一片哗然,张卫胀得满脸通红,怒道:“胡说,上庸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凭什么五千人能拿下,你让孟达自己来说说看!”
张鲁知道孟达是个有本事之人,既然他这样说,必然有缘故,张鲁便捋须笑道:“杨长史,让孟将军来说一说吧!我也很想了解他的方案。”
杨松一心想将自己势力插入军方,这一次是很好的机会,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立刻回头吩咐侍卫,“请让孟将军上堂。”
片刻,孟达快步走上了大堂,他单膝跪下施礼道:“末将孟达参见太守!”
张卫正要怒斥他,张鲁却一摆手,堵住了张卫的话头,他笑着问孟达道:“我听杨长史说,你只需五千人,在三天之内便攻下上庸,此话可当真?”
孟达昂然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月初我听杨长史说,太守有取上庸之意,便让我兄弟去上庸探亲的机会,打探了上庸军情,因为荆州军大举进攻荆南,从各地调兵遣将,原本上庸五千守军也被调走大半,只剩一千余人。”
这句话说出来,大堂内一阵惊呼,连张卫也有点不敢相信地望着孟达,张鲁眯起眼缓缓道:“孟将军请继续说下去!”
孟达点点头,又继续道:“目前上庸是由大将魏延统帅,魏延此人心高气傲,不愿低于人下,当初他就是因为心怀不满而丢了柴桑城,此人善于进攻,却不擅于防守,我们只要利用他的防守漏洞,便可以轻易夺取上庸。”
“说得好!”
张鲁一声赞叹,立刻令道:“拿地图来!”
片刻,几名侍卫取了上庸地图,挂在木架上,孟达指着上庸对面一座小城道:“上庸对岸是庸南城,原来是荆州军和曹军对峙之城,后来荆州军得到上庸后,庸南城便基本废弃了,但它却是荆州守军撤回襄阳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渡过堵水,用少量军队化装为山贼先夺庸南城,让魏延感到后路被断,他必然会出兵夺回庸南城,这时上庸就空虚了”
“果然很高明!”
张鲁赞不绝口,“果然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旁边张卫大恨,高声道:“我也可以用此计,一样夺取上庸,我只要两天便拿下上庸,愿立下军令状!”
张鲁看了一眼谋士閻圃,征求他的意见,閻圃淡淡道:“孟将军是大材之将,应该给他一个为太守效命的机会。”
张鲁立刻明白了閻圃的意思,让孟达当做杨松的部曲统领,着实可惜了,趁这个机会让他成为自己的嫡系将领,张鲁便怒斥一声张卫,“这是孟将军之计,与你何干!”
吓得张卫不敢再说话,张鲁当即对孟达道:“孟将军,我封你为别部司马,给你五千军攻克上庸,希望你不让我失望。”
“末将遵命!”
第501章上庸失守
上庸城位于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三条山脉的汇合处,这一带地形复杂,山峦林立,河流奔腾在山涧之中,很容易出现险关要隘,上庸城便位于最重要的汉庸道上,成为襄樊通往汉中的咽喉节点。
对荆州而言,上庸属于西北边陲,它所连接的是汉中,汉中地位远不能和蜀中和关中相比。
商人去关中,一般是走南襄隘道,也就是从南阳走内乡,过武关走商洛前往长安,不用走路途艰险的汉中道,所以上庸对于荆州的战略意义并不大。
但上庸城对于汉中却非同寻常,秦岭和大巴山一南一北将汉中牢牢包围,而东面又有武当山堵住去路,这样一来,流经武当山北麓的汉水,和沿武当山南麓而行的汉庸道便成为了汉中东进的两条关键道路,可以说上庸就是汉中的东大门。
但就是这么一座极为重要的东大门,却不在张鲁手中,之前是被曹军所占,张鲁不敢触怒曹操,对上庸是渴望而不得,现在上庸城又由曹操交到了刘璟手中,相对而言,刘璟似乎比曹操好惹那么一点点。
在蜿蜒的山道上,一支由五千人组成的军队正疾速向东南进军,这支军队正是由孟达率领的汉中东征军,他们已经绕过了几乎没有驻军的武陵县和建始县,目标直指三十里外的上庸城。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了上庸郡境内,前方数里外便有一座烽燧,叫武陵燧,是荆州最西面的烽燧,也是上庸城的前哨,只有十几名驻兵,但作用却十分重要。
汉中军来到了一处比较宽阔的山坳内,一条小溪从山涧潺潺流下,孟达见这里适合扎营,便一摆手令道:“停止前进,军队就地驻营。”
士兵们纷纷坐下休息,等待后面辎重队到来便开始扎营休息,这时,两名副将孟忧和李方围拢到孟达身边。
孟忧是孟达之弟,而李方却是张鲁的心腹牙将,曾是张鲁的贴身亲卫之一,张鲁让他跟随孟达出征上庸,显然是有监视之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孟达率领五千重兵东征,身边没有心腹跟随,张鲁怎么能放心。
“孟将军,前方烽燧要不要拔除?”李方问道。
孟达看了看地图,从这里向东有南北两条路,在上庸城汇合,而烽燧正好位于这北面道路之上,在北面山麓的高处,对北道上的情况了如指掌,但对南道影响不大。
孟达沉思片刻便摇了摇头,对孟优和李方道:“不要打草惊蛇,这座烽燧没有必要拔除,走南道即可。”
他抬头看了看时辰,立刻令道:“不准休息,继续行军!”
士兵们在咒骂声不得不爬起身继续行军,沿着南道快速向上庸城而去。
。。。。。。。。
上庸城墙高大而坚固,它又位于高处,两边都是险要山势,前方面临堵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想攻下这座城池异常艰难,但荆州拿到这座城池却不费吹灰之力,以交换的方式从曹操手中得到了这座通往汉中的关键城池。
上庸的主将正是魏延,以魏延的身份,他应该是坐镇江夏或者南郡,独挡一方,却让他守这座边陲之城,在荆州将士眼中,这就是对魏延失守柴桑城的处罚。
但魏延却心知肚明,他在接受这个守将之职的晚上,贾诩便详细地将这次汉中战略告诉了他,他实际上是在执行荆州西扩的重大决策。
城头之上,魏延正带着十几名亲卫四处巡视,魏延已在昨晚得到了孟达派人送来的秘密情报,就在这两天,汉中军将发起对上庸城的进攻,具体的进攻方案魏延也知道了,对方要先占领对岸的庸南城,他需要配合孟达,让汉中军占领上庸。
尽管知道这是汉中巴蜀大战略,事关整个西扩成败,但魏延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毕竟这又是一次许败不许胜的丢城,对他的名声影响很大。
如果事后澄清此事,或许还能挽回,可如果不澄清,他这个黑锅都背到底了,而且魏延十分怀疑,这种事情以后都极可能不会公布真相。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魏延的心中十分郁闷,但军令如山,他必须执行,而且这事关西扩战略,一步错将全盘皆输,想到这里,魏延只得把心中的郁闷吞进肚子里。
这时,城东头的警钟骤然敲响了,‘当!当!当!’钟声急促,魏延吃了一惊,这表示城东出事了,当刚走几步,他顿时反应过来,应该就是庸南城,这不就是孟达的计划吗?
他快步来到城东,果然是庸南城,城头烽火点燃了,这表示有敌情,士兵们议论纷纷,庸南城位于腹地,怎么会有敌人,而且已经废弃,城内只有十几名士兵,这能坚持多久。
很快,一名士兵飞奔跑上城头禀报,“启禀魏将军,有一伙山贼近两百余人进攻庸南城,弟兄们无法抵抗,被迫撤退!”
魏延深深吸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