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伐清 >

第158章

伐清-第158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敌兵是清军中抵抗意志最强烈、脑子最好同时也是身体最健康的一批。听说明军杀来后,这些人知道必败,仗着有些体力,迅速逃离了即将陷落的营地。但奔跑了一段后,发现周围是白茫茫的一片荒野,看不到房屋、道路,更没有人类的足迹,反倒有几行野兽的爪印,这些清兵的抵抗意志终于耗尽了,无奈之下转身走上了回头路。其他尾随在后面没有主意的清兵看到这些榜样后,也都默默地跟上,步履沉重地返回来向明军投降。

因为事先受过训练,李延鹏知道应该怎样处置,他先喝令清军抱着脑袋蹲下,然后再和同伴们过去,把他们一个个紧紧捆好。

李延鹏觉得有一个清军看上去好像是个军官,所以心里格外警惕,但这个家伙倒是很驯服,完全按照李延鹏的口令行事。把这个敌人仔细地捆结实以后,李延鹏轻轻松了一口气,而这个俘虏也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过了一会儿,这个军官就开始和李延鹏搭讪——刚才他感觉这个明军士兵很紧张,就谨慎地一言不发,怕引起误会伤到自己:“军爷,能给点吃的么,肚子实在是饿。”

“一会儿回到营地,就会给你们吃的。”李延鹏答道。

“军爷能不能先给一点,垫垫肚子。”这个军官大着胆子,目光在李延鹏和他的同伴的身上扫来扫去:“饿得厉害呀。”

李延鹏和周围的几个同伴对视了一眼,从怀里掏出了干粮口袋,掰下一块,塞到了这个俘虏的嘴里。

“谢谢军爷。”俘虏一边含混不清地道谢着,一面急忙用力咀嚼,把那块干粮咽了下去。

“军爷,小人也要。”看到这一幕后,周围的俘虏们也纷纷嚷起来。

不少同伴学着李延鹏的样子,都从自己的干粮袋里取出一点,给每个俘虏嘴里都放上一块。

“这就是鞑子的精锐?”李延鹏摇摇头:“原来精锐的甘陕绿营就是这个样子。”

……

高明瞻在确认邓名率军抵达后,也当机立断决定逃跑。高明瞻逃走后,谭诣还试图率领士兵抵抗一下,可是谭诣的号召得不到普通清兵的响应。发现高明瞻逃走后,不敢投降的清兵就跟着一起出奔,剩下的不等明军来劝降就人人席地而坐,摆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见事不可为,谭诣也急忙带着随从夺路而逃。就这样,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接管了一座又一座的清军营地。

问明情况后,邓名立刻让狄三喜带骑兵去追击高明瞻和谭诣——谭诣居然再次出现,真有些出乎意料,邓名对狄三喜道:“这厮害死了李千总的恩公涪侯,上次重庆一战,几乎置我、赵千户和周千总等数千人于死地,今天就盼着将军为我们报仇了。”

狄三喜大声应是,催动全体骑兵去追谭诣。他在心里打定主意,哪怕就是放跑了高明瞻,也要把谭诣生擒活捉回来。

邓名的卫士并没有跟着狄三喜一起行动,出营后,狄三喜就让一百五十名骑兵分成五队,向不同的方向追去。跟在狄三喜身边的,都是他的心腹亲卫。

“大人不是说,当年洗蜀王府的就是赵裁缝么?”见到四周没有外人,一个亲卫好奇地问道:“怎么赵千户就跟在邓先生身边,邓先生还让他执掌中军,好像完全没有猜忌的意思。”

“是啊。”另外一个心腹也有类似的疑问。

刚见到赵天霸的时候,狄三喜本人也吓了一跳,虽然知道邓名不是爱记仇的人,不过赵天霸可是当年蜀王府的直接责任人的独子,他们从没想到邓名居然可以宽宏大量到连赵裁缝都不计较的地步。

“这当然是南华老仙的交代了,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吗?”狄三喜煞有介事地说道。现在那个关于蜀王世子遇仙的故事在建昌传得神乎其神,无人不晓。见到赵天霸后,狄三喜反复思索,觉得自己找到了唯一合理的解释:“老仙家说的是不计较所有西营的人,晋王、赵裁缝不也都是我们西营的人嘛。”

“是啊。”总的说来,狄三喜的心腹们对此事还是感到高兴的:“邓先生连赵裁缝都不计较了,那肯定更是不会和我们算旧账了。”

“嗯,此事要尽快通知王上。”狄三喜想的要比这几个手下人多得多。他和赵天霸的关系并不好。以前孙可望掌权时,狄三喜作为冯双礼的心腹,对所有晋王府的亲卫都看不顺眼;三王内讧后,赵天霸这些晋王府的人每次到冯双礼营中都趾高气扬,从没拿正眼看过狄三喜他们:“赵千户可是晋王的人,你们说,赵千户这么巴结邓先生是什么意思?”

“啊!”经狄三喜这么一提醒,他的手下也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难道晋王要改换门庭了?”

“哼,晋王知道他拥立的那个天子不行了,胆小如鼠,逃去缅甸不敢回来了,晋王多半是想换人了,就让赵千户往邓先生身边凑和,想给自己找条新路。”狄三喜口气轻蔑地说道,但随后脸上又露出一丝忧虑:“邓先生可是我们带头拥戴的,可不能被晋王抢走了。”

虽然狄三喜并不把高明瞻当作第一目标,但高巡抚没逃出营地多远,就打消了继续逃亡的念头,一边找个洞穴藏起来,一边打发亲兵回来向明军请降。

这几个亲兵拦住了狄三喜的马队,表示高明瞻愿意在得到人身安全保证后向明军投降。狄三喜考虑了一下,虽然邓名好像和高明瞻没仇,但对于巡抚这样等级的高官,明军很可能会杀了然后传首全军。除了不知道邓名会如何处置高明瞻以外,狄三喜倒是知道邓名很注意他的信用,所以不敢贸然替邓名答应下来,就让几个骑兵把一个高明瞻的亲兵带回大营去见邓名。

如果邓名答应了高明瞻的要求,那问题自然顺利解决,如果邓名不答应也不怕,这不是手里还有几个高明瞻的亲兵么,狄三喜自信有很多种办法能够让他们开口,说出高明瞻的藏身之处。

狄三喜这里距离邓名的营地并不远,很快传令兵就带回邓名的口令,接受高明瞻的投降。和狄三喜的使者一起返回的,还有高明瞻的那个亲兵,邓名向他亲口保证,不会伤害四川巡抚的性命。

失去了大军后,高明瞻一伙儿人肯定无法活着逃回剑阁,因此邓名的保证已经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待遇,这几个亲兵把狄三喜带去高明瞻的藏身地。已经累得快虚脱的四川巡抚,在手下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出来向狄三喜投降。后者派一队骑兵把这条大鱼押送回营地,然后继续寻找谭诣的踪迹。

高明瞻被送回大营后不久,赵天霸也急匆匆地赶到。

“高明瞻那贼在哪里?”愤怒至极的怒吼声从帐外传来,赵千户人随声到,闯进帐中见到高明瞻后,赵天霸更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扑上前大声喝骂道:“高贼你也太无能了!不让士兵吃饱饭,不认真修筑营地,连武器、盔甲都丢了。你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送死的?”

赵天霸越说越是气愤,恨高明瞻恨得牙齿发痒。

“我起早贪黑地练兵,一个多月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晚上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我还在检查新造好的旗帜,一天睡不了三个时辰那是常事啊。”赵天霸激动得有点情绪失控了,他双拳紧握,就要扑上去痛打高明瞻一顿。邓名等人急忙将他拦住,好说歹说,才把赵千户拉出营外休息。

数万明军陆续抵达,邓名下令全军扎营休息。至于那些被俘的清军,邓名也提供给他们热气腾腾的熟食和面汤。

被俘的几千清军身体状况都非常差,有不少人还在发烧、泻肚,邓名命令从成都尽快运来一些被服。听说后面还有一批散兵游勇依旧在山里挣扎,邓名就和手下商议组成搜索队,由向导带领着到山里去搜索幸存者:“准备一些担架,要是清兵走不动了就把他们抬回来,以救人为第一目标。要是发现了武器、盔甲,记录下位置就可以了,我们以后再去捡,反正那些东西没有腿也跑不了。”

第34节经济

等到任堂和李星汉的后队赶到时,得意洋洋的西营骑兵又送来消息,说谭诣也被他们追上逮住了。听到谭诣被擒,那些出身谭文军的卫士眼都红了,李星汉迟疑了一下,对邓名要求道:“敢请提督让卑职把这贼押送回都府。”

那些谭文的旧部也都要和李星汉一起去押送谭诣,他们不想明目张胆地破坏邓名不杀俘的名声,就想以押送谭诣回成都为借口,在半路上宰了他给谭文报仇,事后找个谭诣试图逃窜的借口。

根据这个时代的道德观,李星汉等川兵川将的要求是很正当的,他们有义务为恩主谭文报仇雪恨,就算他们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要求,邓名都不好断然拒绝。其实就算是李星汉在三军之前公开把谭诣碎尸万段,邓名也不会为了谭诣和李星汉过不去,而且军中也不会认为邓名的包庇有任何不对之处,毕竟谭诣在重庆城下害死了数千名明军,血债累累。李星汉现在提出的这个办法,只不过是找一个借口,现在卫士们都把邓名的诺言和名誉看得很重。

不过邓名迟疑了片刻,终于还是摇了摇头:“谭诣谋杀涪侯,谋杀了重庆城下几千将士的性命,不可以不明正典刑,与其让他糊里糊涂地死在这里,不如送交奉节,督师可以在法场上给涪侯和重庆的阵亡将士一个交代,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

见到李星汉和几个卫士的脸上都露出失望之色,邓名知道他们是在遗憾不能亲手替谭文报仇,因此又马上补充道:“先把谭诣关起来,等我们攻打重庆时,就由你们几个把他押送回去献给督师,到时候你们可以向督师请求由你们来行刑。”

作为同秀才功名制度的开创者,邓名还没有将此事向文安之,他目前返回奉节的**是一点儿也没有。

“多谢提督。”听到邓名这个解决办法后,李星汉等人稍觉宽慰。

……

狄三喜这些日子在成都过得不错,在成都军民中也算是声名鹊起,见成都周围的情况趋于稳定后,狄三喜就让人回建昌向冯双礼报捷。等寒冬过去,山路好走一些后,狄三喜就会启程返回建昌。最近这些日子狄三喜闲来无事,就在邓名耳边嘀咕了一些李晋王的坏话,暗示此人是永历的死党。

邓名对这些挑拨离间的话不置可否,反倒与狄三喜说起一些交换人丁的事情。刚一听说邓名有意用粮食从建昌换人口后,狄三喜就表示邓名这实在是见外了,若是成都缺少人力,庆阳王以下都很愿意提供帮助。不过邓名坚持要用粮食换,如果是白拿庆阳王他们的人丁的话,第一,邓名不好意思拿很多,而他希望能够持续不断地用粮食交换辅兵的人身自由,他一向认为只有等价交换才能把生意长久地做下去;第二,邓名即使被建昌的将士视为未来的君父,他也需要拿出利益去交换军头手中的东西,如果白拿就会欠下人情,这种债将来不知道需要用什么代价去偿还——比如说,冯双礼给了邓名一万个人,然后因为需要人力,又去把嘉定州的百姓掳走一批,那邓名到底管还是不管?

听说邓名有持续交换人口的打算,数目更可能高达万人之后,狄三喜也就不敢大包大揽,而是谨慎地表示,只要不影响建昌众将的军屯,邓名拿粮食换人应该没问题。正如邓名猜测的那样,虽然建昌对没有背景的平民百姓狮子大开口,一个男丁要五十石粮食才能赎身,还要求他们自己负责用牲口车把粮食运去。但如果交换对象是邓名的话,狄三喜表示价格完全可以商量。假如成都这里的某个百姓有亲戚在他狄三喜的军中,邓名要替那个百姓把亲戚要走的话,狄三喜不但认可三十石左右的粮食的交换价格,也可以接受其它的交换品,比如布匹、武器、盔甲或是别的物资。

明军在城外经过反复搜索,最后抓获了七千名清军俘虏。还有四千多清兵一直没有找到,到了正月底,明军估计他们幸存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就停止了进一步的寻找。

如何处理这七千个俘虏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本来邓名想把他们都变成百姓从事农田开垦,但如果让他们开垦田地的话,是不是给他们同秀才的身份就会成为一个麻烦的问题。如果不给的话,这些人就难以和本地军民融为一体;但如果给的话,又担心成都的军民会有怨言,尤其是军中的士兵,他们现在还是如同秀才的身份,这些俘虏反倒比他们的特权还要多。

除了俘虏以外,剑阁、江油等地的驻军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见到成都这里欣欣向荣后,江油等地的驻军就不想返回自己原来的驻地了。而且这些地方的军官还担心他们手下的辅兵不会和自己共进退,若是真要离开成都,多半辅兵都会选择逃离军队,留在成都附近开荒当同秀才。

邓名很欢迎这些军队留下,无意把这么多人放走,回到成都目前无力控制的江油、剑阁等地去。万一将来清军又发起进攻,这些地方的驻军未必能起到阻拦敌军的作用,反倒会给入侵的清军提供人力和向导。

不过剑阁、江油的军官在表达了留在成都的意愿后,就开始向邓名索要军屯的土地,很让邓名头疼。现在刘曜和杨有才都没有军屯,原先他们和刘晋戈形成同盟,打算把成都附近的百姓统统当作军户的屯兵对待。邓名到达成都以后把所有的百姓都接管过去,刘曜和杨有才重新又生出建立军屯的念头。

“军屯既没有效率,又占用大量的人力,”邓名把包括刘晋戈、袁象在内的卫队成员都召集来商议:“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不但不给他们军屯,反倒能说服他们把手中的辅兵都交出来?”

卫士们面面相觑,谁都拿不出好主意来。之前刘曜和杨有才代表军方来要待遇,就是因为他们感觉可能会保不住他们的辅兵了。邓名答应他们提高士兵的待遇,帮助他们保住对军队的控制,时间还没有过去多久,如果流露出剥夺他们手下辅兵的意思,肯定会让军方的将领寒心。

“我们当然不会白白拿他们的东西,而是要向他们买。你们觉得,拿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让他们把辅兵心甘情愿地让给我们,再也不打军屯的念头呢?”

依旧没有人能够回答邓名的问题,邓名只好让大家回去再好好想一想,但不得把此事外传,以免让军方认为邓名想要卸磨杀驴。

结果第二天,刘晋戈就又来找邓名,说他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拿俘虏交换众将手中的辅兵:“这次我们抓到的七千俘虏里,有近五千是辅兵,这些人没有什么危险,就是让他们到刘帅的手下效力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反正刘帅肯定把他们当苦力用。用这五千人我们可以换出五千本来的辅兵,这些人都是我们自己的人,分给他们土地去开垦好了。”

“这个办法不错,你还有什么想法继续往下说。”邓名听得连连点头。如果成都本来的士兵还在军中吃苦,新来的俘虏却能立刻享用低税,开垦大片荒地拥有自己的家产,不但军民心里可能会觉得不服,就是邓名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公平,有损军心士气。

得到了邓名的肯定,刘晋戈不由精神一振,继续说道:“这些战俘都是我们才抓到的,如果立刻给他们和我们原来士兵一样的待遇,显然也不好。”

“嗯,说得有理。”邓名猜测着,刘晋戈下面可能会建议剥夺这些俘虏的人身权利,把他们变成和其它地区辅兵没有区别的苦力,这个建议显然和邓名关于未来的设想有冲突,也不利于把这些俘虏转化为自己人——虽然不必立刻把这些俘虏当自己人看待,但也不打算永远把他们当成敌人。

刘晋戈从来想问题都是直来直去,很少能提出这样有头有尾的计划,邓名知道这次刘晋戈显然动了很多脑子,所以他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