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烁岂肯放过他?在后面紧追不舍,遇上拦路清军往往一刀就把对方劈翻。
清军见一个疯子一般的大个子,追的他们的满洲第一勇士满处逃遁,似丧家之犬,又哪里敢过来自己找死?纷纷躲避王烁。
王烁个高腿长,几步便追上鳌拜,不等他回身反抗,一脚把他踹了个跟头。
王烁原来是要把鳌拜踹倒,然后过去一刀劈死他。
不料鳌拜正跑到一处悬崖边上,没处跑了才放慢速度拐弯,这才让他轻易追上。
这一脚,正好把鳌拜踹到悬崖下边去了。
王烁没注意到前边是悬崖,见一脚踹在鳌拜身上,鳌拜顺着地皮就出溜没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把这小子给踹下悬崖了。
他还不解气,走到跟前看看那悬崖,下面黑洞洞的看不见底,估计浅不了。鳌拜摔下去,活命的机会不大。
自己把人给打没了,不解气也只能那样了。他这才回过头来观察身边的战场。
清军本来人就不多,被施大柱带卫队上来,经过搏斗,虽然占了上峰,也死伤五十多。
这时候,王烁带五十卫队的生力军再攻上来,虽然还是清军人多,但已经个个累的筋疲力尽,双方打成平手。
王烁挥刀加入了战团。
他的加入,那就不是一个顶十个的问题了。
他把他们的满洲第一勇士给揍悬崖下边去了,清军士气受到了损伤。他的卫队见他们的大将军带头冲锋陷阵,自然士气大增。
两下里一弥合,此消彼长,清军便再也坚持不住,纷纷向那个缓坡逃跑。
就在这时候,山下的谭泰带着五千清军,陆续爬上了那缓坡。
好容易占据个立足之地,谭泰如何肯轻易放弃?
他率领退下来的清军和刚爬上来的,组成战阵,拼死守在那缓坡上,死战不退。
王烁见清军在缓坡上越聚越多,也只好命令自己的卫队退回制高点,防备敌军反攻。
好在这个时候,预备队的士卒也在团长带领下冲上了制高点。
双方又是一场舍命拼杀,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西北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谭泰人多,占着缓坡,死伤惨重却一步不退。
清军死伤一批,缓坡下面就再上来一批,始终将缓坡上的士卒保持在千余人左右的最大可施展兵力规模。
王烁人少,不能和清军拼人数,只得让士卒退回来,坚守制高点,不让清军突破。
卫队士卒在山下找到了施大柱,肩膀上伤口很深,胳膊和腿都有骨折,但还有一口气。
王烁叫来随军医护队长,嘱咐他,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把人给我救活!
组织专业队伍,把施大柱往后方医院送,又派二十个卫队士卒跟着,让他们告诉后方医院的院长,就说是他大将军说的,不管用什么办法,施大柱就是不能死!否则,让院长自己看着办!
施大柱躺在担架上,用那只没受伤的手拍担架,似乎要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王烁。
王烁蹲在他身边,把耳朵凑在他嘴边,才听到他断断续续说道:“不能亲自上阵,答应我!”
王烁眼中就有了泪水,强行忍回去,点点头郑重说道:“我答应你,放心吧。”
见施大柱脸色缓和下来,不着急了,又说道:“你也得答应我,必须活着!等仗打完了,咱们还要在兰州聚齐,还要一起喝酒,吹牛。”
施大柱也流泪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王烁怕自己忍不住哭出来,挥手让医护队送施大柱走。
直到施大柱的担架消失在峡谷的暗影里看不见了,王烁才回过身来考虑目下的战局。
山顶上的战斗已经停下来,估计是谭泰手里的兵不多了,不再进攻,却死死占据住了那段缓坡。
其他地方没有再发生战斗,整个褒水峡谷已经寂静下来。
第376章 清军拼死进攻 李过败守洛川
暗夜里,两边的士卒拼杀一天,都累了。趁着战斗间隙中这少有的宁静,慢慢进入了梦乡。
王烁和他的高级军官们没有休息,他们还在分析战况,计划明天的战斗。
待明日天一亮,清军必然还是要在突破口那里寻找机会。
如此险峻的高山,黑夜里是无法攀爬的。只有天亮了,清军才好上山,往突破口那里增兵,然后就是不断保持旺盛的兵力进攻。
自己兵少,顾一点就顾不上其他。如果从其他地方抽兵力,只一味加固突破口,就成了和敌人拼消耗。
即便阻挡住了敌军在突破口的进攻,那其他地方呢?万一被敌人看出破绽,再突破其他地方怎么办?
思来想去,王烁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道防线,趁着黑夜,撤退到“之”字地形的顶端那道防线去。
他连夜下达命令,大炮和辎重先行,趁着黑夜,敌军没有发动进攻,也看不清他这边的行动,部队分批次,悄悄向后撤退。
第二日天色微明的时候,王烁终于在“之”字地形顶端又建立起了防线,样式基本和前面那道防线一般。
他让原先守在这里的部队接替退下来的士卒,让他们先休息,做为预备队,在防线出现漏洞的时候,随时机动。
清军轻而易举占领了第一道防线,接着便大规模向第二道防线进攻。
这一回,鳌拜没有回来,估计是死了,清军由谭泰和固山额真图赖指挥。
经过昨天一天一夜的进攻,他们已经试探出王烁兵力不多,便开始不顾消耗的全面进攻。
他们终于把自己的几门大炮,从后军运到了前军。虽然射击精度和速度没法和对方相提并论,但有聊胜于无,再差也能给进攻的士卒壮壮胆子。
大炮被推到前边的山道上,和西北军对射。
整个战场到处是喊杀声和枪炮声,山谷里浓烟弥漫,火光冲天。
清军不顾伤亡的全面进攻,一来是因为看出王烁兵力远没有自己多,自己可以利用人多优势,不间断攻击,让敌军不得休息。
这样的进攻办法,人少的一方很容易暴露兵力不足的缺点。只要对方有一个地方因为兵力不足暴露出破绽,被突破,大军就可以接连不断的从这个突破口涌入。那时候,西北军就只有挨宰的份!
还有一个原因让清军采取这种方式,就是宋献策画蛇添足,派沈玉从斜谷道绕到清军后面去,袭扰清军。
清军在地势极为不利的峡谷里,让王烁阻断了去路,本来就极为紧张,担心被敌人包围消灭吃掉,犹如惊弓之鸟。
沈玉听着枪炮声赶了一夜,终于赶到清军后面。
他担心自己兵少,不足以吓住清军,就在四下里点火放烟,遍山去插旌旗。
清军远远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敌军赶到他们周围了,岂能不慌?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当然是把前面的堵截口打开,他们才有活路。不然,往后打追兵?
有多少追兵尚且不知,就算击败追兵,跑出去,后面没有粮食吃还是死路一条。
因此,宋献策的这个多余之举,促使清军只能玩命进攻王烁,试图打破他的防线,进入西安,和都类汇合。
他们在山里行军,根本不知道这时候都类已经让宋献策消灭了。
看着清军漫山遍野,不管道路险阻与否,不管死多少人,不分昼夜连续进攻,王烁就纳闷了,清军怎么突然发疯了呢?
照这么个打法,他的这点军队还真不够往里填的,早晚让人家给打没了。
他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这样发展下去,顶多三天,他守卫防线的士卒就会损失殆尽,被敌军突破。
一旦被豪格突破了这个地方,后面太白县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他就只能退到北面的斜谷道里去。
那时候,清军得了太白这个平地,就可以把被堵在后面的军队都调上来,兵力优势更加明显。
不能给豪格这个机会!他决定把留在斜谷道里的一万士卒也调过来,和豪格赌一把,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把太白这块平地让给豪格!
就是调上那一万人马,他估计自己也只能再守四天,这四天里,李岩能不能赶到呢?
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传过来,北面的李过已经退到洛川,清军大队人马正从延安方向,加速向西安方向赶来!
宋献策原本打算带领剩余的一万余人马,在肃清西安附近残敌之后,前来支援王烁。
现在看来,李过那边更危险,他只能先北上支援李过了。
李过和高一功率宁夏兵团十万人马,很顺利的就占领靖边,沿着无定河两岸向榆林进发。
这时候,阿济格刚刚离开大同向南开进,其前锋才到达平朔。
榆林是唐通的草包军守卫,李过没费多大功夫就赶走了唐通,占领了榆林。
唐通向东渡黄河逃窜入山西,同时派人疾速通知驻守太原的固山额真叶臣。
叶臣闻报,急忙加固城防,防备李过东来,同时将这个情况分别报告阿济格和在北京的多尔衮,希望阿济格加速进军,将李过阻挡在陕北。
阿济格接到报告,没怎么当回事。李过是他手下败将,他的大军只要过黄河进入陕西,李过十有八九会不战而逃。
在北京的多尔衮却觉得有些奇怪。王烁这是要干什么?他就是怕我灭了张献忠对付他,也应该向南防御豪格,他跑到榆林我的地盘上来,这不是故意要和我叫板,逼着我灭他么?
难道,他不自量力,觉得有能力和我争夺天下,要公开和我做对了?
紧接着,潼关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北京。
榆林,潼关,多尔衮把这两个地方联系起来。
甭问,这时候估计西安也变王烁的了。嚇,这小子,这是要公开造反啊,还反了他了还!
他急忙召集内阁会议,商量西北突然出现的变局。
定都北京之后,随着他威信的日益提高,他就有胆子把王公议政的制度给废了。
一帮脑满肠肥的蠢货,除了知道什么好吃,什么好玩,晒晒自己手里的美人,剩下的什么不懂,还议政,净跟着瞎搅和了。
第377章 废王公议政兴内阁 调天下兵马灭王烁
多尔衮废掉满清建朝以来的八王议政制度,跟着明朝学习,建立内阁,把真正有本事的范文程、洪承畴等一帮汉人放进内阁,再选几个凑合着的满洲大臣,就算是齐活了。
这内阁会议,也不在皇宫大殿里开,而是大多在他的摄政王府里举行。
他都皇叔父摄政王了,还去什么皇宫啊。再说,福临那么点的毛孩子,他知道什么呀?你守着他说国家大事,还得尊着他,有事没事的让他拿主意,他能拿什么主意?多耽误事儿啊。
最近,福临他娘大玉儿,唯恐他把他们娘俩给踹了自己来,整天的想方设法巴结他,不惜用自己的身子来拉拢他,他也乐的受用。
说不定过几天,他就不是皇叔父摄政王,而要把那个“叔”字给去了,变“皇父摄政王”了。
从这个方面讲,为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和啰嗦,在摄政王府里开内阁会议,也没什么不妥。
他是这么想,范文程等一般忠于皇太极的老臣可不这么认为,这明摆着就是目无天子,造反!
是以,多尔衮死后,众大臣一口认定他图谋不轨,意图造反,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现在多尔衮活的好好的,像范文程这种人精,当然不会跳出来自己找不痛快。
在摄政王府议政就在那里吧,咱忍气吞声,别耽误了国家大事就得了。
摄政王府里,多尔衮把近来西北发生的情况,都详细对各位内阁大臣讲了,然后就问大家有什么看法。
这些个内阁大臣确实都有两下子,立马就看出王烁是认为时机成熟了,或者要趁天下还不太平,大清还没腾出功夫对付他的这个节骨眼儿,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造反了。
当然,人家王烁都打到榆林和潼关了,造反是肯定的了,这个傻子都知道。
关键还是王烁为什么同时出手占林榆林和潼关?他有那么大实力吗,一下就吞那么大一块地方?
范文程认为,榆林是陕西北面的关口,易守难攻。潼关则是陕西东面的锁钥。王烁占领这两个地方,自然是要把陕西据为己有,这小子野心不小!
范文程总体而言,是文官,看大势,大局他拿手,具体的战役布局他就外行了。
洪承畴不这么看。他认为,王烁拿下陕西的目的,恰恰暴露了他兵力不足的弱点。他这是乘虚而入,利用险关,以少量兵力据守,把大清主力分散在不同地点,不能集中兵力,对他的行政中心形成重拳威胁。下一步,他可能就要寻找大清军的弱点,争取各个击破,以少胜多。
多尔衮心里比较赞成洪承畴的看法。王烁趁他西北兵力空虚,把地盘一下扩展到陕西。
自己想要对付他,战争就会在陕西境内打,打不到他的老家,不能像他对付大明一般,在大明的地盘上祸祸大明,损耗大明的实力。
另一层意思,就是洪承畴说的,利用险关,以少胜多。
“哼哼,你想的倒挺美。”他心里暗暗冷笑,问洪承畴道,“以你看来,我当如何应对?”
洪承畴沉思一下道:“可反其道而行之。集中兵力,先将李过消灭于陕北,打开陕西北面门户,则潼关不攻而破。如此,陕西不能守,王烁必定退缩回陇中、甘肃。那时,我军关门打狗,主动权便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洪承畴这是个老成的办法,多尔衮觉得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王烁缩在他自己的地盘里,有自己的根据地支撑补给,反而不好对付。
如今他跑出来,恰好给了他消灭对手的好机会。毕竟,论兵力,他占有绝对优势。
这时候,济尔哈朗插话道:“王烁占领陕西,就把我军主力和在四川的肃亲王给远远分开了。他会不会,是要以少数兵力,利用险关,阻挡住我军主力,然后集中力量,想把豪格给吃掉?”
这一点,多尔衮已经想到了。开始,接到王烁送给自己的一百枝火枪,多尔衮确实大意了,认为王烁是惧怕他。
待接到榆林和潼关失陷的消息,他一下就明白过来。
王烁的心思和他给王烁写信买枪,是一个道理。这小子也是在迷惑他,想借他不犯防备的档口,偷占陕西,将他的主力和豪格大军之间的距离拉开,让他无法及时救援豪格,然后集中兵力将豪格消灭在向西安进军的途中。
如今看来,王烁第一步计划已经实现了。此刻,豪格说不定已经被王烁大军包围,正在苦战。
但豪格也不是泥捏的,他有二十万大军,王烁不怕把牙硌了,就让他吃吃试试!
他应该趁王烁主力集中在陕南,对付豪格的这个时候,集中能集结起来的所有兵力一举突破王烁北面的防守,把王烁主力包围于陕南,彻底消灭。
在他心里,南明已经成不了气候,唯一对他有威胁的,就是王烁。不趁这时候灭他,更待何时!
至于豪格,如果侥幸没被王烁消灭,那就算他命大;如果果真让王烁灭了,他正好少一个对头,一举两得。
他把自己的这个些想法对诸大臣讲了,当然,借王烁灭豪格的的心思不能说。
毕竟,这些个大臣里,还有许多是皇太极遗留下来的老臣,对豪格有感情,这只能等以后慢慢拉拢了。
众大臣还是十分佩服多尔衮的,不愧是睿亲王,军事家。看问题比他们要长远,而且,思维敏捷,不仅想到要如何应对王烁,更能想到,要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消灭王烁的西北势力。
即便这些大臣里,有忠于皇太极而同情豪格的,不攻破陕西,也没有办法救援豪格,只能按多尔衮的意思办了。
多尔衮当即以顺治帝的名义下旨,令阿济格迅速南下,咬住李过,趁机消灭。令多铎立刻离开蒙古,向榆林前进,支援阿济格。
令驻守广宁的吴三桂,迅速率军入关,自直隶南下,向潼关前进。多尔衮则亲率京师十万八旗军,先行向潼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