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43章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43章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说着话,陈圆圆从外面进来,看看他们道:“现在开饭还是等你们商量完正事?”

梁敏冲她一笑道:“肚子早饿的咕咕叫了,咱们边吃边说话,哪有那么多正事商量!”

陈圆圆是先把饭菜收拾好,直到阿依古丽回来才动手做,为的就是让大家吃上一顿热热呼呼的饭。

这些人整天忙的脚不沾地,像这样能聚到一起,吃顿安心的饭,实在是太困难了。

可惜,鲁小钰还在陕北跟着李岩征战,没有回来。

王烁此刻心里却想,还好,仨缺一,鲁小钰这小坏蛋没回来,不然他还真应付不过来!

可就是少鲁小钰这一个,现在还有仨呢,也够他忙活的!

第398章 遭败绩欲重整兵马 思歼敌再画蛇添足

潼关攻城战失败之后,多尔衮开始注重王烁的实力,派出更多的细作四处打听消息。

西北根据地有胡琏器设的,专门的防谍机构,且百姓都被组织起来,觉悟和警惕性很高,想探听消息十分困难。

但战场上的消息他还是可以得到。豪格全军覆没的消息他很快就知道了。

吃惊的同时,他也想到了王烁的火枪军。

他严令蒙古人出击肃州,骚扰西北政府的北部边界,试图迫使王烁回军自救。但王烁会因为北部遭受威胁就撤退吗?

不会。因为如果换做是他,他不会撤退。能够有机会消灭他的两个兄弟率领的满清主力,这种机会,除了因为他轻敌,以后不会再有了。

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撤退,是最蠢的主意。

他后悔自己轻敌的同时,立刻多派信使渡河,翻山越岭去陕北传令,让阿济格和多铎不惜代价,立刻西渡黄河,撤回山西,避免同王烁的火枪军硬拼。

同时,他命令已经向陕北进军的吴三桂,用最快的速度前进,在王烁的火枪军加入战场之前,必须把阿济格和多铎的部队接应回山西。

他自己则率军悄悄从潼关撤回怀庆一带,据城坚守,防止自己猜测失误,王烁的火枪军会放弃对付阿济格和多铎,反来消灭自己。

在敌情不明,己方容易吃亏的情形下,先脱离战场保存实力,多尔衮的布置是聪明和老道的。

这个时候,陕北战场打的很惨。

多铎手里有大部分的骑军,被李过阻击在洛川以南,铜川以北的沟壑里,双方洠О酌恢纾肇松薄

李过正面拼死阻击的同时,派出部分兵力,在多铎后方袭扰,拉后腿,中间则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从两侧不断偷袭、穿插,试图打乱多铎的部署。

多铎也是苦战不退,他将周围能聚集的兵力都聚集在一起,在后方和两翼所有路口、高地都建起壁垒,阻挡西北军的袭扰,把最精锐的两白旗骑军都集中到前方进攻。

每占领一个地方,他就把大营往前挪动一步,再在后方和两翼重新建新的壁垒。

如此步步为营,向西安方向前进。

但如此做法,后方和两翼防守面积巨大,颇为消耗兵力。

他顾不上了,严令左右和后方,只许防守,不许进攻。在前方,则拼死进攻,和李过争夺一个个南进的战略要点。

李过还真拿多铎没了办法,但这样多铎前方参与进攻的兵力相对减少,李过也勉强可以抗住对方进攻。

他像王烁在褒斜道阻击豪格一般,逐次抵抗,在不断撤退中消耗多铎的精锐。

双方这种打法,都没有了太大的机动性。李过仗着先进武器,吃亏小一些,但多铎兵多,又全是骑军,双方对抗下来,都是死伤惨重。

被拖在延安附近的阿济格,却是无论如何都走不动了。

他把大部分骑军给了多铎,带领大部分步军阻挡西北军的四面偷袭。原本指望多铎打开前进的通道,他在后面趁势跟进。

想法不错,现实却与他的想法差距巨大。

他还没有现代运动战的意识,西北军却已经掌握了这种战法。

正是看到了对方马步军分开的弱点,李过立刻派出大部队穿插,将阿济格和多铎从中间分割开来。

多铎听从了阿济格的主意,只是一味死命向前,不知不觉就和阿济格拉开了距离。

到这时候,阿济格和多铎已经被分割成两大集团,一个在延安,一个在洛川,相互之间不能协调照应。每个集团又都面临着西北军的再次分割包抄,自顾不暇。

那时候没有电台一类通讯工具,无论是清军还是西北军,相互之间都联系困难,只能各自为战。

西北军的军官,都受过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术训练,独立指挥上要相对占优势,虽然兵力上吃亏,总体战局上,却不落下风。

整个陕北战场也因此一片混乱,小部队交战不断,却是谁也无力组织大规模战役。

李过要的,就是这种混乱。他的部队原来是“流寇”,对运动战和游击战并不陌生。

跟随了王烁之后,又对这种战法有了理论上的认知。他相信他的军官们在独立作战时,知道怎么争取主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他就是要在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乱中取胜!

就在这个时候,李岩的信使到了。知道火枪军和骑军将加入战场,李过消灭清军的信念大增。

这时候,宋献策却要李过主动后撤,把多铎放到铜川以南的平地上去。

因为在平地上,火枪军更容易施展优势,一举歼灭多铎。

李过觉得宋献策的想法很对,开始主动后撤,引着多铎往前走。

多铎却不敢前进了。几天来,每占领一个前进堡垒都要付出惨重代价,这会儿功夫,李过这小子怎么主动放弃堡垒了?这不正常。

多铎不傻,他早就注意到和阿济格越拉越远了。

他不得不想,李过要干什么?放开我不管,集中兵力去灭老八?还是他有后招,把我放到平原上有办法消灭我?

以前,和明军及李自成打仗,他心里根本瞧不起他们,可以根本不考虑是否有陷阱,一味死冲猛打,和长了心眼的李过,他就不敢了。

上李过当太多了,死的兵马无数,他再不长心眼儿,那真就变傻子了。

就在他犹豫的档口,多尔衮的信使翻山越岭的,终于来到多铎大营,将多尔衮的书信交给他。

果然有诈!多铎不由惊出一身冷汗。王烁的火枪军来了,李过是要把他放到平原上,让火枪军对付他!

他在渭南见识过火枪军的厉害,这时候不敢托大,遵照多尔衮的命令,立刻下令后撤,去延安和阿济格汇合,然后向山西撤退。

宋献策又出了一个馊主意。

前一个馊主意,让沈玉去骚扰豪格后路,结果吓的豪格去拼死进攻王烁,差点让王烁把命搭进去,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这个馊主意,让李过的主力远离了多铎,来不及缠住他。

李岩率机动兵团主力在铜川以南布置歼灭多铎的战场,挖战壕,停止了前进,也无法及时追击,发动有效攻击。

宋献策这位参谋长大人,想比上诸葛孔明之亮,差的,还真不是一星半点。

第399章 陕北再次获胜 王烁又出奇招

西北军的主力都远离了多铎的骑军,多铎要向后攻击返回延安,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尽管宋献策极力弥补自己的画蛇添足,让李过和李岩全力追赶多铎,同时快马传讯,令洛川以北的游击部队迅速集结,阻挡多铎回军。

可是,沿途李过用于游击的部队过于分散了,根本无法迅速集结,形不成有效力量,阻挡多铎退却。

多铎很快击溃沿途阻挡他的李过游击军,返回延安和阿济格汇合。

阿济格看到多尔衮传来的消息和命令,也是吃惊不小。

当下不敢犹豫,立刻和多铎放弃延安,向东沿甘谷驿、文安驿向延川撤退,由延水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西北军沿途阻击拦截,李岩和李过也是马不停蹄的奋力追击,仍旧没有留住清军主力。

又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阿济格和多铎率清军残余主力十几万人,终于渡过黄河,和已经疾速赶来的吴三桂大军汇合。

陕北一战,清军损失十余万人,接近总兵力的一半。

阿济格和多铎输的不但很惨,而且有点不明不白。在两位王爷看来,简直就是有些冤枉。

力气一点没使出来,还让李过狠狠修理了一顿。

两个人当然不服气,在山西永和汇合了吴三桂主力之后,两人总结失败教训,决心带着吴三桂再入陕北,和李过再干一架,击败李过,以出心中恶气。

吴三桂可不想跟这俩愣王爷掺合到一起,那非把自己给掺合没了不可!

他建议阿济格和多铎少安毋躁,先等皇叔父摄政王的明确指示来了再说。

提到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才算安稳下来,他们惹不起老九多尔衮。

多尔衮的命令终于来了,不是要他们重新回陕北作战,而是要他们自山西来河南,和他汇合。

同时,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下旨,命吴三桂暂代山西总督,提调叶臣、姜瓖二部,防御山西,不得令西北军进入山西。

吴三桂和王烁有夺妻之仇,曾多次向多尔衮请愿,要带军消灭王烁,自然不会和王烁有任何勾结,多尔衮可以放心使用他对付王烁。这小子狡猾、智谋兼备,由他统一调度,守住山西没有问题。

他则在怀庆一带等待阿济格和多铎到来,合兵一处,防备王烁出潼关。

他觉得,王烁陕西获胜,一定会乘胜出击,获取更多的地盘和利益。

山西多为山地,不利于他的骑军行动,但却利于坚守。有吴三桂守着,王烁打不过去,只能出潼关找他决战。

他目前大部分兵力都在长江以南,无法赶过来参与作战。王烁凭借着先进武器,完全有击败他的可能。

而王烁出潼关之后,进入平原地带,就有利于他发挥骑军优势了。凭借着他和两个兄弟手里的三十多万人马,靠骑军机动,他还是有把握战胜王烁的。

想的挺好,可惜人家王烁没那么干。

陕西打了大胜仗,许多西北军将领都主张乘胜打出去,一举占领中原。

因为多尔衮现在手里拢共只有三十来万人马,和西北军比起来,已经没有太大优势。

西北军武器比多尔衮好的多,击败他,甚至消灭他都有可能。

宋献策出了两次画蛇添足的馊主意,痛定思痛,此刻却冷静下来。

他首先看明白了多尔衮的意图,就是要以逸待劳,在中原广阔的平原上等着西北军同他决战。

平原之上,骑军占优势的清军完全可以展开兵力,四面出击,以速度抵消西北军的武器优势。

如果出潼关和多尔衮决战,即便战胜了,也必然是惨胜。

那时候,满清主力如果从江南回来,西北军将无法阻挡,面临失败。

所以,他坚决反对出潼关决战。

从物资供应和后方的后勤能力有限上考虑,梁敏支持宋献策的意见。

王烁和李岩经宋献策详细分析,头脑也很快冷静下来,知道此时自己还没有能力一举消灭满清。

但也不能只是占领了陕西就此罢手,必须打出去,不能给多尔衮喘息的时间。

否则,待这家伙重新稳定住局面,调整好部署,西北根据地仍旧会面临满清的进攻。

因为现在多尔衮一定回过味儿来了,对他最具威胁的,不是江南那些朱家乱七八糟的政权,而是西北政府。

他下一步要干的,当然是首先消灭掉王烁这股势力。

出潼关吃亏,不出去等于等死,怎么办?

王烁想起了伟人。

在解放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伟人大手一挥,果断命令中原野战军穿插进入大别山,拉开了打败老蒋,解放全国的序幕。

而现在,他的“大别山”,就是襄京四府!

那里过去是李自成的老根据地,百姓基础好。

如果派原来驻守那里的顺军威武将军白旺去进攻那里,应该可以站住脚。

一旦占领襄阳,王烁就等于在中原大地上,给多尔衮插上一颗钉子,让他永远没法安心围困西北根据地。

他来进攻潼关,襄阳那面就会向宛洛发展,威胁他的后路。

他移兵宛洛对付襄阳,王烁就会出潼关,同样缀在他屁股后面,让他难受。

分兵兼顾?那样最好。正好把他集结的主力再次分开,各个击破。

王烁把自己这个主意说出来,宋献策不由吃惊的对着他看了又看,看的王烁浑身不自在。

他以为自己又露怯了,不自信的看宋献策问道:“你老看我干什么,我脸上难道有金子不成?”

宋献策微笑道:“大将军能想出这主意来,着实让宋某佩服。”

“少拍马屁!”两人闹惯了,王烁不知他这话是夸他还是损他,心里没底,试探着问道,“我这办法不好?”

宋献策却正色道:“不是不好,是绝妙!这招棋,多尔衮肯定无解!”随后就一脸沮丧,摇头道,“这么好的主意,我怎么就想不到,怎么就让你想到了呢?”

“切!”王烁一脸不屑,“为什么好主意都得由你想出来?我想一个,你就难过成这样,至于吗?”

心里却想,伟人果然就是伟人,以后有时间,还真得好好回忆一下伟人打的每一场战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让这假诸葛亮吃惊去吧。

第400章 大清又被王烁坑 大明再演窝里斗

多尔衮在重新调整兵力的同时,王烁也在加紧备战。

为适应战争需要,他和宋献策、李岩组成军事指挥总部,由兰州迁来西安。梁敏的临时政府因为迁徙复杂,暂时仍驻兰州。

白旺已经在高级军校学习一年,和李过一样,思想上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了。

以白旺为总司令,成立新的襄阳兵团,梁建国从机动兵团抽出来,任襄阳兵团总政委。

将李过的宁夏兵团分为宁夏兵团和陕西兵团,高一功任宁夏兵团司令,李过任陕西兵团司令,重新补充兵力。

李过向山西防御的同时,寻找渡河点,佯攻山西。

新成立的兵团,从各兵团中抽调老兵做为骨干,其余从梁敏的保安军中抽调。

保安军十余万人,几乎全被编入各个兵团,成为新的作战主力。保安军的空缺,则由各地优秀民兵抽调填补,民兵再从百姓中征召。

自漳县成军以来,王烁的部队就是由百姓而民兵,由民兵而保安军,保安军最终才转为野战正规军。

永平堡那位村长兼民兵的冯绮山,现在都当中将师长了。

这样选拔出来的军人,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军事素质,都是普通新兵蛋子没法比的,从而保证了他军队的绝对质量。

命令白旺的襄阳兵团,自武关穿插至襄阳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

令机动兵团步兵军军长李达,率步兵军占领武关一线,确保襄阳兵团后路。

白旺对总部让他重回襄阳的决定十分赞成,在感谢大将军对他充分信任的同时,他保证重新夺回襄京四府,建立起西北根据地以外的,另一块坚固的根据地。

果然,白旺和梁建国带领军队和政治工作队出击一月之后,顺利占领襄京四府。

工作队宣传新法,搞土改,建立基层政府,一切进行的十分顺利。

白旺在襄阳一带威望很高,本就十分得百姓信任。满清在那里还没有建立稳定的政权,任用的仍旧是大顺旧官吏。

白旺一来,这些人非常痛快,直接投降,就差敲锣打鼓欢迎了。

多尔衮在怀庆耐心等着王烁打出潼关和他决战,等了两个月,一点动静没有。

他就纳闷,王烁陕西战场打的十分巧妙,说明他有相当出色的战役策划和战场指挥能力。

他考虑暂时不调江南主力回师,就是故意要让王烁看到他兵力不足,把王烁给引诱出潼关。

只要王烁肯出来,他的三十万大军,即使不能战胜王烁,也完全可以将他拖在中原地区。

这时候,他就会下令让江南主力回师,到时候王烁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