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尔哈朗慷慨激昂的话语,透着坚强,透着对以后的希望,同时也流露出绝望。
他是要用战争中最残酷的,以死相搏的手段,重挫西北军的同时,告诉王烁,大清绝不是大明,永远不会投降,也不会灭亡!
在王烁没有发动渡河战役之前,济尔哈朗已经下令,将黄河以北,河南、河北及山东,所有百姓都驱逐到北京附近,所有粮草物资,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一律烧毁,一草一木都不留给西北军。
此刻,决意重回辽东,他又出动军队,将所有百姓和物资往辽东迁移,同时命令守卫辽东的固山额真叶臣出兵接应。
此时的黄河以北,中原大地,已经是遍地荒凉,再无一丝生机。到处房倒屋塌,除却清军挖掘的防火枪战壕,再没有其他建筑。
中原百姓,除少数离的山脉近,可以逃往深山老林躲避的,多数被清军掳掠而去。拒绝不走的,清军毫不客气,一律当场一刀斩下首级,警戒不服从者。
中原百姓,刚刚在京畿附近安顿下来,此时又要被清军驱赶着逃往辽东。
北京通往关外的各条大路上,挤满了挎着包袱,背着儿女辎重,向北踟蹰而行的百姓,身首异处的百姓尸体随处可见。
大路两边,每隔几丈远,便有一小队清军守卫,手里拿着棍棒、皮鞭,驱赶着百姓赶路,到处是哭声和哀嚎惨叫,惨不忍睹。
济尔哈朗待顺治皇帝和皇太后大玉儿的辇驾出城之后,将内外城的所有百姓,无论满汉都驱赶出去。
他的大军已经加快退却速度,逐步分批次的退入北京城内和外围。
西面的居庸关保卫战已经打响,清军遭受大炮轰击,死伤惨重。
济尔哈朗命令退回北京的十万清军支援居庸关。满达海得到生力军支援,守住了关口,采用人海战术,不让李过和高一功前进一步。
南面的辛思忠和王建国东路攻击兵团,已经和白旺、李达的中路攻击兵团汇合,越过真定,向涿州、霸州一线扑来。
济尔哈朗将三十万步军全部撤入北京城内,剩下的二十万骑军,分做两部,由在战争中刚刚成长起来的小将固山额真博尔忽和固山贝子额亦都,各自率领,在京畿南面游击。
他的意图是,让两个人各率十万骑军,在敌军接近的时候,寻找对方包围圈缺口或者薄弱环节,率骑军突出去,进入对方后方,利用游击战术,不断袭扰敌军,使敌军无法全力攻击北京城。
东面派去阻截郑成功自天津前进的鳌拜,在济尔哈朗完成北京防御部署之后,甩开郑成功,直接向北,自山海关退回辽东,和叶臣部汇合。
鳌拜率领的十万正黄旗八旗骑军,已经是满清最后的精锐了,必须保存下来,当做以后东山再起的种子。
鳌拜在离开真定北上阻截郑成功的时候,济尔哈朗已经将自己以后的打算,都对他讲了,他完全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济尔哈朗最后的计划,就是鳌拜在开内阁会议的时候讲过的,行政中心撤回辽东,以北京做为防御中心,抵抗王烁进攻的同时,派出军队深入敌军后方骚扰的办法。
所以,鳌拜是完全理解济尔哈朗的意图的,他必须在济尔哈朗完成北京防御部署之前,阻击住东进的郑成功,为济尔哈朗赢得防御时间。
十万满清骑军,在廊坊附近,和郑成功的二十万骑军相遇。
第510章 平原相遇争胜负 满清无惧江南兵
鳌拜立马高坡,看着前方远处无边无际,尘土飞扬的江南大军,一脸严肃。
他打马在高坡上跑一圈,然后突然拉住战马的缰绳。
那战马人立起来,“咴咴”嘶鸣。鳌拜坐于马上,纹丝不动。
战马终于放下前蹄,重新安静下来。
他背对江南骑兵杀来的方向,眼前,是他的一众佐领、参领,都立马在他面前,排成横队。
鳌拜大声高呼道:“敌军有二十万,我们只有十万。敌军有大炮,我们没有。
可是,汉人有两亿之众,也没有阻挡住咱们十几万满洲勇士,打破他们的京城,深入他们的腹地,一直打到江南,打到南海!
满人过万,天下无敌!今天,我就要率领你们,率领我们的十万精锐,杀光这二十万没用的南蛮,让他们知道,我们才是这天下的主人,他们,永远只配做我们满洲勇士的包衣和奴隶!”
他双目如电,环视他的部下们,然后高声喝问道:“你们还有这个勇气吗?”
众将群情激奋,齐声高呼:“有!杀光南蛮,立威华夏!”
鳌拜很满意,大声道:“好,现在就去统带你们的勇士,听我号令,一起杀向南蛮!不要管他的大炮,不要管他的火枪,我们只管前进,前进!接近他们,杀光他们!在此之前,绝不停手!”
满清骑军在前进中突然发出齐声呐喊,声音足以震撼整个廊坊平原!
声音传出很远,传到北方的山脉,又被山脉阻挡,反射回来,和清军再次发出的呐喊混肴在一起,遮盖了如雷的马蹄声,惊天动地,气势如虹!
郑成功在中军,通过望远镜,已经看到了滚滚而来,势若奔雷的满清骑军。
他有王烁给他专门配备的二百门大炮在侧翼掩护,并没有被清军这吓人的气势吓到。
他让白文选将李定国的十万骑军分做两部,分别部署于南北两翼,他则亲率自己的十万骑军居中迎战。
待他与清军接战,白文选就从两翼杀出迂回,将清军包围于中间一举歼灭!
部署于两侧的炮兵阵地首先开火,做阻拦射击。
炮弹带着尖锐之声呼啸而出,自南北两侧飞向清军大队,在烟尘滚滚的清军骑兵大队里掀起阵阵冲天的火光,人和战马的残肢断臂不断飞向空中,大批的战马倒下,将一队队清军撞下马来。
清军没有顾忌倒下的人马,战马间拉开距离,绕过死去的战马和一个个弹坑继续冲锋,直到脱离炮火,冲向对面密集的江南骑兵。
清军骑射功夫了得,冲过炮火封锁,立刻后背摘下弯弓,搭箭射向江南骑军。
天空为之一暗,大批的箭矢下雨一般飞向江南骑军。大批的江南骑军中箭,倒撞下马来。
郑成功在远处看着,不为所动,大声呼喝身边传令官:“放炮,出击!”
三颗号炮带着白烟冲上天空,发出连续的巨响。江南骑军齐声发喊,催动战马,向着渐渐逼近的满清骑军杀去。
双方谁都没有等待后续部队集结,都是前锋两道铁流互相迅速冲向对方,在广袤的平原上绞杀在一起,一时间兵刃交错,人喊马嘶,尘土飞扬。
在交战双方的后面,大队的骑兵趟起更大的烟尘,正向着战场快速飞奔。
满清骑军前进时被江南骑军的大炮阻拦,伤亡接近三分之一,人数明显占据劣势,但满人弓马纯熟,并没有丝毫惧怕,大声呼喝酣战,反而在气势上压倒了江南骑军。
鳌拜在远处高坡上看着,炮弹就在他前方十几丈的地方落下,阻拦着他的后续部队前进。
他大声命令刚刚赶来的两个参领,冲破敌军炮火之后,各自带队杀向敌军两翼,先把对方两侧的大炮阵地给我废了!
两个参领高声领命,带队迎着炮火冲锋而去。
郑成功立马自己军阵后方,看着满清骑军飞马而来,冲破他的层层骑军方阵,冲动他的亲军大队。
大批的士卒被清军飞刀斩落马下,清军也在士卒们的奋力反扑之下纷纷落马。
冲到他亲军大队跟前的少数清军,被亲军大队派出的阻拦部队围歼消灭。
他的亲军多是他家里族人和过去跟随他的黑人海盗组成,个个勇猛健壮,能征惯战,少数冲阵而来的清军不是他们对手,并不能威胁到郑成功安全。
但突阵而来的清军越来越多,说明他前方的士卒快支撑不住了。
他的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赶来,加入前方的混战,但仍旧无法阻挡清军发疯一般的冲锋。
这是他第一次对阵真正满清精锐。这些清军,比他在福建时遇到的清军,不知要悍勇多少倍!
他的骑军已经超水平发挥了,这要搁在以往,这些以海盗为主组建的部队,早就溃散了。
看来,经过王烁的军事干部半年多的培训,他的部队真正脱胎换骨了。
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带领他的骑军冲锋在前的,正是被王烁称为军政干部的那些军官。
论武艺和指挥能力,他们不输于他自己的军官,他们却又别有一种本事,那就是激励他的将士们,奋勇杀敌,成倍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郑成功原来对这些所谓的军政干部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就是耍嘴的,打仗得靠真才实学,耍嘴打不赢敌人。
这一次,他彻底改变了看法,这些人,比他的军事主官,又要高一层,他们才是这支已经改变了思想的军队的真正灵魂!
看着军政干部们鼓舞着他军队的士气,带头冲向结队而来的清军,又被大队的清军淹没,郑成功这个心疼啊!
清军突阵而来的越来越多,亲军队长劝郑成功退到稍远一些的地方去,以策安全。
郑成功大怒,跳下马来,抽出肋下宝剑,在马前划一道直线,大叫道:“本王就在这里,一步不退!所有官兵,敢越过此线退缩者,杀无赦!”
就在这个时候,两翼响起了激烈的火枪射击声。
清军后续赶过来的两队骑军,各有五千人马,没有杀向主战场,而是直接自远处包抄,分向南北远处高地上的两个炮兵阵地突击而去。
保卫炮兵阵地的,是梁安国的海军陆战队,他只派了两条军舰上的火枪手过来,其余的在港口守卫军舰。派来的陆战队拢共只有四百人,一边二百人。
二百火枪手,如何是五千清军骑兵精锐的对手?
炮兵阵地丢了,没了火炮阻拦杀伤,江南骑军根本就不是十万满清正黄旗骑军的对手!
郑成功不由大急。
第511章 炮兵阵地失守 江南骑军危殆
鳌拜率领的正黄旗骑军和郑成功率领的江南骑军,都是在行军途中相遇。
向天津方向前进的路上,鳌拜已经在思索破敌之策。
按常规战法,他的前锋在遭遇敌军之后,应当以弓箭阻止敌军,就地筑壁垒防御,等待后续部队到达。
同样,郑成功二十万人马,也不可能全部到达,他也得原地防御,等待后续部队。
但郑成功有大炮火枪等犀利武器,他如果按部就班的集结进攻,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出击,人马密集,便于对方大炮火枪发挥火力,对郑成功有利,鳌拜可就吃亏了。
所以,鳌拜这次一反常规战法,亲自在前面压阵,和郑成功的人马相遇就发动进攻。
这种前锋交手,后续部队不断赶来的“添油战法”,杂乱无章,很容易失去控制,被对方击败,一般没人会这么干。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城池那么重要的原因。
十几万军队行军,距离会拉的很长,十几里甚至是上百里。
这时候,城池就是集结大军的中心点,利于防御的同时,将大军集结于城中,粮草辎重,火药器械都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而进攻的一方,也不敢轻易绕过城池前进。
那样,自己的军队行军中拉开距离,很容易被城池中出击的敌军从当中拦腰截断,产生混乱。
而且,自己的辎重也会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
所以,古代战争,很少有像鳌拜这样,碰面就干,乱打一气的。
但目前这么打也有好处,首先可以打郑成功个措手不及。
郑成功看到清军接近,很自然的就会部署列阵防御,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却不料清军根本不和他讲规矩,直接就冲击过来了。
哪有这么干的?他让鳌拜搞的有点蒙头,脑袋没转过弯来,还下令白文选的部队向两侧集结,准备攻击清军侧翼,包围清军。
白文选向两侧分兵,拉大了行军距离,就更耽误时间了。
不等白文选的部队到达侧翼,清军已经冲击过来,和郑成功的部队接触,接着就是一场混战。
双方绞杀在一起,清军的后续部队还没有到达,白文选的骑军无法包围还在远处的清军,只好自南北两侧,尾随在清军后面追杀。
三路军队混在一起,局面愈发混乱,人多反而更加相互掣肘,有力气用不上。
而这时候,清军后续部队到达,又追在白文选的骑军后面杀向中心战场,整个中心战场就彻底乱套了。
鳌拜就是要乱中取胜。这么干还有一个好处,军队分批加入战场,避免了密集聚在一起,减小了对方大炮的杀伤力。
等所有军队都混在了一起,郑成功的大炮就成了摆设了。
郑成功一开始是按照常规思维部署的,没有料到鳌拜会直接进攻。待他反应过来,双方已经绞杀在一起。
他不向后退却,就是指望着两侧的大炮拦截不断杀来的清军,然后组织自己不断到达的部队攻击,将突破炮火拦截的清军消灭在前面,然后列阵防御。
这时候,鳌拜突然不顾混战中心自己越来越少的兵力,反而令新到达的骑军去攻击大炮阵地,这下又出乎郑成功的预料。
大炮绝对不能丢!他急令新到达的部队去阻截清军,抢回大炮。
中军官接过他的帅字令旗,飞马向后方奔跑,去召集刚刚赶到的部队。
后方离着大炮十几里地,而清军已经离大炮所在的阵地不足五里了。
那个方向接近战场边缘,江南骑军兵力有限,根本无法阻挡大队清军骑兵冲击,如何来的及?
守卫大炮阵地的海军陆战队,也是在遭遇清军后匆匆建立阵地。
好在王烁的士卒军事素质高一些,在大炮射击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士卒已经在队长带领下,用工兵锹挖掘战壕,防备敌军袭击了。
在看到清军大队人马向炮兵阵地杀来的时候,陆战队的士卒们立刻让炮兵向后方撤退,自己则进入临时战壕,阻击过来的清军。
能进入海军陆战队的,都是武艺出众,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他们不慌不忙,进入各自的战斗位置,举枪向着远处飞奔而来的清军骑兵自由射击。
每一发子弹射出,前方必有一个清军骑兵落马,个个弹无虚发。
射击之后,迅速抽出身上子弹袋里的牛皮火药筒,咬开,装药,装弹丸,射击,速度之快,不亚于运用现代单发步枪。
清军虽然人多,但四百步开外,随着对方的枪声响起,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清军骑兵便会滚落马下。
这种场面,说着似乎平淡,身临其境的清军骑兵却是害怕的直打哆嗦。
这是赤裸裸的死亡威胁啊,对方阵地上冒起蓝烟,身边的兄弟成批的倒下去。再冒起蓝烟的时候,倒下去的说不定就是自己!
必须冲过去,消灭掉小山包上的这些火枪军,他们的生命才不会受到威胁。
前面是火枪军防守的山包,另一面是混乱的战场,绕过山包去追击山包后面撤退的大炮,很难躲过山包上火枪的射击。
清军骑军自然选择了消灭山包上的火枪军,向着山包发动冲击。
距离越来越近,清军死亡的速度也在加快。待接近山包,打马上山,山上扔下开花弹来,炸的山包下面尘土飞扬,清军骑兵人仰马翻。
清军人多,最终还是冲上了山包。
这时候,海军陆战队的队员们身上的子弹也基本打光了,开花弹也投没了。
他们没有示弱,仍旧拼死抵抗。看着清军骑兵接近,先是在战壕里一趴,让过清军的马刀,接着纵深跃起,将火枪的枪刺捅进清军的身体。
残酷的白刃战就此展开。二百火枪手无论如何也不是上千清军骑兵的对手。但只要不死,还有一口气在,火枪手就会拼死反击,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还有开花弹的,失去反抗能力之后,拉响了开花弹,合身扑向清军,和清军同归于尽。
更多的,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