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53章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3章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敏一下醒悟过来,一声长叹道:“袁督师在堡垒里积攒了那么多粮食、武器,最后都送给了鞑子,他会间接地帮助皇太极强大起来!”

王烁不由深深佩服梁敏的聪明。

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接下来的道理不用别人讲,她自己就会想到。有梁敏这聪明丫头帮他,贺锦想要在这西宁城下战胜他,恐怕很难了。

他对梁敏笑道:“那些于我们来说,太遥远了。我们先考虑如何把贺锦这头明知跟着李自成不对,也死不改悔的牤牛打趴下吧。”

贺锦无论如何想不到,王烁的实际兵力,远比他看到的要多。

在他大军经过之后的后方,鲁胤昌已经在悄悄集结保安军,在碾伯以西,上川口的平地上逐渐聚齐,筑起营垒,挖出沟壕,把贺锦的后路给堵死了。

然后,鲁胤昌就派人飞报王烁,随时等待命令,从贺锦大军的后方发动进攻。

王烁一来担心兰州的党守素西援贺锦,二来他此时觉得,凭城下经过战场锻炼的士卒,完全可以击败贺锦,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让没有作战经验的保安军参战,白白损失兵力。

所以,他迟迟没有下令让鲁胤昌进攻。

贺锦已经失去了一多半的兵力,特别是偷营失败,失去了用来机动和冲锋破阵的骑兵,对他来说,这损失太大了。

没有了骑兵,王烁那些正在加紧训练的半吊子骑兵,就可以对他构成威胁。

他心里已经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跟王烁对阵,取胜的机会不大了。

这就像是两个人下棋,一个是高手,步步出奇制胜;一个棋艺一般,穷于应付,处处受制。

贺锦虽然脾气不好,但遇上比他会打仗的人,他还是真心佩服,不盲目自大的。

他之所以真心为李自成卖命,就是因为李自成要比他和贺一龙高明的多。

现在碰上王烁,他虽然处处上当,屡屡吃亏,逐渐让对方掌握了战场主动,但内心还是佩服王烁。

人家十万新军,就可以把他的十万精兵挡在城外,说明人家比他高明,不服也不行。

但要他因此背叛李自成去投靠王烁,这不是满脑袋忠君思想的贺锦可以做出来的事情。

午夜刚过,向东哨探的侦骑给贺锦带回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在碾伯一带,上川口平地里,有四万多明军已经安营扎寨,封死了他撤退的必经之路!

贺锦大吃一惊,明军还有四万多精兵没动!

西宁城下也有四万多明军,加起来就是八九万,兵力几乎是他的两倍!

看来,王烁并不是纯粹的防守,他是要把他消灭在西宁城下!

怪不得两个人见面时王烁显得那样镇定和自信!

他不能在这里等死,必须设法冲出包围,返回甘肃,再组织兵力反击。

第175章 铁开花弹

第二日,王烁早早在西宁城下列好阵势,等着顺军来战。

顺军却没有出击,而是利用夜晚的黑暗,当夜就在垭口狭窄处垒砌石墙,堵死了进入垭口的通道。

无论王烁如何挑战,顺军躲在垒起的壁垒后面,就是不出来。

王烁颇感奇怪。

按理说,贺锦远道来攻,粮草有限,应该速战速决,他怎么玩起防御来了?

这是玩的哪一出?

贺锦憋在平戎驿那个峡谷里,四处是高山,跑没处跑,这不等死吗?

难道他不想打了,要撤兵?

可他在垭口垒石墙干什么?

那么矮的石墙,如果他撤兵走了,岂能挡住数万大军的进攻?

就算他撤兵,后路有鲁胤昌堵着,前面王烁再领兵追上去,还是被包围的结局,死的会更快。

看着垭口处顺兵已经筑好的壁垒和挖的壕沟,王烁隐隐觉得有些诡异。

他不相信贺锦会愚蠢到憋在平戎驿里等死。

贺锦可是和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制将军刘方亮,李岩等齐名的农民军将领,自幼习武,屡经战阵,做出这种傻事的可能性太小了。

王烁不敢大意,命令士卒原地休整,严加防范敌军突然进攻。同时,派人攀上顺兵所在峡谷的山崖侦查。

不久,侦查的统领回报,大顺兵营里偃旗息鼓,静悄悄的毫无动静。

跑了?不可能啊,垭口的石墙后面还有不少顺军呢。

事情越来越诡异了。

他问侦察统领,向顺军营地后面侦察没有?

那统领道,他们二十几个人,已经走到了可以看清另一个峡谷的地方,没有发现顺军撤退的痕迹。

王烁让再派二十个人上山去,严密监视。又让梁安国带前军在前方监视垭口,防止贺锦突然袭击,自己则坐在帅帐里冥思苦想,贺锦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其实,各种可能都会有,他不可能对每一种可能都做出应对之策。

但有一点他清楚,坐在这里以不变应万变,干等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贺锦搞这么神秘,明显就是不想让他知道他在干什么。那么,等他知道贺锦要干什么的时候再想应对之策,恐怕就来不及了。

想尽快知道贺锦在干什么,就只有打破他的壁垒,攻击他的大营,贺锦的秘密也就藏不住了。

可是那石墙坚固,又有大批顺军驻守,不付出巨大伤亡,恐怕难以打开缺口。

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梁敏昨夜告诉他,吴朗西已经制造了许多铁开花弹,实验效果不错。

抛石车在试验铁开花弹的时候就做了十几辆。

也许,这些开花弹可以将石墙炸开,毕竟这是铁制的,威力应该比在漳县时用的陶制的好一些。

想到这里,他立刻命令传令兵去城里,让梁敏把所有的铁开花弹和抛石车都运到军前来。

不管能不能炸开石墙,先试试再说,总比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干强。

太阳升起来已经老高,卯时刚过,十几架抛石机终于立在了顺军壁垒十丈以外的地方,地上还摆着百十个西瓜般的铁疙瘩。

铁疙瘩头上,长着半尺长一段被硝水浸过,涂了黑火药的麻绳,那是在漳县就研制出来的导火索,又经过了吴朗西改造,燃烧更加均匀,更好控制开花弹的爆炸时间。

壁垒上的顺军见过抛石车,知道这玩意威力不大,所以并不害怕,只是各自寻找个石头砸不着的地方躲起来,并不打算后撤,离开石墙。

这一回,他们却大错特错了。

随着明军军官的高喊,抛石车启动,发出“吱呀呀哐”的一声巨响。

第一轮齐射,十几颗黑黝黝的东西,引信上冒着火花,成抛物线状飞向了顺军壁垒。

短时的寂静过后,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一连串巨响,震的所有在场的士卒耳朵生疼,根本没有时间反应过来去捂耳朵。

橙黄色的爆破光芒在石墙后面极速飞闪,大地震颤!顺军壁垒那里顷刻土石飞溅,烟雾弥漫,火光冲天。

人的四肢、五脏,炸断的肠子和石块、尘土一同被抛起十几丈高。

烟尘散尽,整齐的的壁垒石墙七零八落,几乎不见了踪影。

到处都是碎尸破布,血肉都挂上了山崖的峭壁。许多缺胳膊少腿的顺兵抱着伤口大声嚎叫,惨不忍睹。

抛石车射程有限,距爆炸中心太近,几架树立不牢的也被爆炸的气浪吹倒,明军操作抛石车的士卒也全趴在了地上。有被爆炸冲击波吹倒的,也有让这阵势直接给吓趴下的。

王烁站在抛石车后面的远处,原本是想观察一下这铁开花弹的的爆破效果。这下,他直接傻了。

现代的时候,他没亲自经历过战争,只是看过战争电视剧,凭空想象,又如何知道真实炮弹爆炸的威力?

原来,电视剧里的炮弹爆炸都是假的,比真正的爆炸差着十万八千里!

以后,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使用这抛石车抛铁开花弹了。这玩意儿太悬了,差点连自己都给炸里面。

不仅仅是王烁吓傻了,明军里谁也没人见过这么惨烈的场面,都傻在了那里,呆呆的看着敌军的壁垒,动不了地方。

还是前军指挥梁安国胆子最大,率先反应过来。心说,咱们这位大将军真有一手,造的玩意越来越邪乎,十几个铁疙瘩就把大顺军给报销了!

幸亏当初怕对方弓箭射到,没把抛石车再往前挪几丈,不然连我们自己也玩完了!

早知道十几个开花弹一轮发射就管用,这还搬这么多又笨又重的铁疙瘩来干啥?打算把这垭口也炸没了是咋的?

他冲着部下大声喊道:“还都他娘的愣着干什么?给我上!”

明军反应过来,呼啦一下冲进了垭口。

第176章 碾伯之战

垭口里已经没有多少顺兵。刚才一连串的爆炸过后,能跑动的都跑了,没跑的不是吓破了胆站不起来,就是受伤跑不了和翘辫子的了。

明军没遇到任何抵抗,轻松占领了垭口,接着向贺锦大营发起进攻。

贺锦大营里却空无一人。

王烁命找几个还活着的,神志清醒的顺兵,问一下贺锦去了哪里?

时间不长,就问明白了。

原来,贺锦只留下五千兵卒守壁垒,后方的大营是一座空营!

他自己带领大军,连夜悄悄向碾伯方向进发了。

坏了!王烁一下明白了贺锦的用意。

他肯定是发现了后方修筑营垒的鲁胤昌和保安队,以为自己被包围了,这才使了个金蝉脱壳,留下五千士卒虚张声势,阻挡王烁。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偷偷去攻打鲁胤昌,打算冲破鲁胤昌的营垒,逃回甘肃。

王烁料想的没错,贺锦意识到被王烁包围了之后,就没有信心跟王烁对阵,争夺西宁城了。他连夜借着夜幕,带着大军悄悄向上川口明军的营垒前进,打算在王烁发觉之前,让留下的五千士卒尽量迷惑住王烁,避免前后受敌。

他则率军攻破自己后方明军的营垒,突出包围,向兰州撤退,与党守素汇合,然后再调集驻守甘凉的士卒,聚齐兵力,和王烁再次决战。

贺锦已经向东进军大半天了,估计这时候应该早就到达了碾伯。

鲁胤昌率领的保安队虽然人数不少,实际却没有多少战斗力,恐怕根本就无力堵住贺锦!

甘肃比西宁富庶的多,人口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让贺锦跑回去,他很快就会组建新的大军再来和王烁决战。

那时他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一定会做足准备。再次决战,失败的恐怕就是王烁了。

还有鲁胤昌,他肯定明白放贺锦回甘肃的后果,一定会拼死阻击。

凭着保安队那点战斗力,鲁胤昌如果不主动撤退,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王烁不敢再耽搁,他立刻下令全军向碾伯进军,命令城里所有正在训练的骑兵立刻结束训练,以最快的速度集结,然后全速向碾伯进军!他则带着现有的两千骑兵先行出发,步兵在后面跟随前进。

但愿鲁胤昌在他赶到之前,不会出什么差池!

战场上冷兵器拼杀,需要的更多的,是体力。

他不敢让步兵快速追击,行军速度快了,就算赶到战场,士卒累的筋疲力尽,也无法和敌军作战。

他只能和两千骑军加快马速,扔下身后的步兵,向碾伯急进。

鲁胤昌在上川平地扎营之后,修筑了营垒,却没有认真做迎击贺锦的准备。

他认为贺锦在西宁和王烁决战,不会东来,只注意了东边的兰州方向,对西边派出的侦骑很少。

特别是在夜间,天气寒冷,基本就没有设防守西面的前哨。

平戎驿到上川路途较远,待贺锦赶到上川谷时,天已大亮。

他没有敢命令士兵休息,四万大军直接就扑向了鲁胤昌的营垒。

只要平戎驿垭口那里留下的五千兵卒能拖住王烁半天,他就有把握击败鲁胤昌,逃回兰州。

明军毫无防备,直到顺军接近了才发觉,仓促应战,很快被顺军突破营垒,杀的惊慌四散。

鲁胤昌喝止不住,只得向后逃跑,在峡谷一个狭窄处命令逃回来的士兵迅速建立壁垒,阻挡顺军进攻。

他自己亲自提刀上马,在壁垒前组织逃散的明兵反击,砍杀追上来的顺军前锋,总算将顺兵挡在壁垒前方,然后命令士卒加固壁垒,整顿队伍。

仓促应战,又缺乏大兵团对阵经验,保安军损失惨重,退到新建立的壁垒里的,只有两万人,其余不是被杀就是逃散了。

鲁胤昌刚刚稳定住军队,顺军大队已经赶到,一场惨烈的厮杀立刻开始。

鲁胤昌身先士卒,带领残兵,站在壁垒上大呼酣战,拼死击退了顺军一次次的冲锋。

这时候,就是鲁胤昌想撤退也已经没有了退路。

这里是整个峡谷的最狭窄处,壁垒后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川,一旦被敌军突破壁垒,在身后广阔的平川上逃命,面临的,就是敌军的屠杀!

保安军也明白这个道理,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个个士卒都发了狠,跟着鲁胤昌在壁垒上厮杀,死伤一批,另一批在壁垒下休息的就主动跑上来代替。

惨烈的战斗从这里才真正开始,双方在壁垒前方拼死争夺,战斗从上午开始,一直打到下午未时,双方互不相让,壁垒周围死尸枕藉!

顺军这面,贺锦也是焦急万分,后面探马流星般回报,王烁大军在逐渐接近!

如果在王烁赶来之前突不破眼前的壁垒,他就会全军覆没在这里!

贺锦知道,这是到了最后拼死一搏的时刻,他提枪上马,冲所有人大喝一声:“还有战马的将官,随我一起冲锋!”说罢提僵催马,率先猛冲出去。

他身后,一百余匹战马跟着他冲向明军的壁垒。

战马的力量凸现出来,而且这百余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将领,组成骑兵更是力量强大,一次冲锋就突破了明军的壁垒,大批的顺军跟随着他们的将领冲杀上壁垒。

第177章 大将之死

鲁胤昌见壁垒被突破,立刻呼喝所有的明军,只要能拿动兵器的,都上壁垒厮杀,试图堵死被冲开的缺口。他自己则提刀上马,直接向还没有走远的贺锦杀去。

贺锦冲破壁垒之后,并没有打算就此逃去,他要把剩余的顺军都带出来,一同返回兰州,伺机再战。

他待战马减速后,又圈回战马,从后面再一次杀向壁垒。

鲁胤昌见贺锦杀回来,提马就向他冲去,到了近前,在战马上立起身躯,双手擎刀力劈华山,照着贺锦头上劈去。

贺锦双手横枪,挡开他的大刀。

他失败就失败在鲁胤昌的诈降上,早就恨透了他,此刻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两人也不搭话,马打盘旋,战在一起。

明军壁垒被渐渐突破,但明军士卒并没有逃跑,而是和顺军厮杀在一起。

士卒们经历了战场残酷的厮杀,此刻活着的已经杀红了眼,不再惧怕了。

整个上川口平地上,兵对兵,将对将,大家混战在一起,呼喝砍杀,兵刃碰撞,战马嘶鸣。

鲁胤昌已经和贺锦战了三十余合,他拼杀了整整一日,体力不支,浑身汗透。

但无论如何不能放贺锦跑掉。他拼命咬牙支撑,死缠着贺锦不放。

贺锦正当壮年,身经百战,已然看出鲁胤昌支持不住了。

两马错蹬,他挥枪大力横扫,鲁胤昌来不及躲开,摆刀硬磕。

“当啷”一声响,大刀被贺锦磕飞。

鲁胤昌知道不好,打马就跑。

贺锦冷笑,得胜钩挂好六合枪,摘下斜背着的宝雕弓,走兽壶抽出雕翎箭,望着鲁胤昌身后“嗖”就是一箭!

这一箭正中鲁胤昌后心,疼的他大叫一声,身子后仰,掉下马来。

贺锦收起弓箭,胯下抽出宝剑,催马直奔鲁胤昌而去。

来到近前,探身挥剑斩下鲁胤昌的人头,提着发髻,直起身体跑马绕圈高声呼喝道:“鲁胤昌已被我枭首,尔等速降!”

明军望向贺锦这边,见他手里提着的,果然是鲁胤昌的人头,不由大惊。

顺军士气大振,高声呼喝砍杀,明军渐渐不支,开始四散奔逃。

就在这时候,王烁率领的骑军赶到了,两千骑兵如蛟龙出海,从顺军后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