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69章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69章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琏器在北京做过官,虽然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北京城里都有那些大臣他还是知道的,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官员的名字。

王烁问这些官员都做过什么事?胡琏器捡着自己知道的说了不少。王烁根据这些官员做的事情挨个进行了一番判断,竟没有一个他认为是人才的。

怪不得崇祯做不出什么英明的决断,原来他用的这帮家伙全是一群废物,极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反而能搞得越来越复杂!

不是这些人都是废物,而是王烁经过这一年多的锻炼,思维和眼光已经大不一样,一般人等已经看不到他眼里了。

英主不会用庸才,所以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象皇太极,他绝不会去用杨嗣昌,而洪承畴这样的人,他却会想方设法笼络,搭上自己的老婆都在所不惜。这也是范文程这样的汉人人才会对他忠心耿耿的原因。

而崇祯,多少英才都会被他浪费掉!袁崇焕,熊挺弼,袁承宗,卢象升,孙传庭……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能为他保住江山社稷,他却一个也没有用好,让这些名臣一个个屈死,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而剩下的崇祯这些个大臣,如果真有好的,崇祯也用不着去煤山上吊了。

大隐隐于市。真正的人才,不善于巴结,更不屑于搞那些亡国败家的党争,是当不了大官的。

也许,他需要的那个人,正象古代先贤一般,在北京的哪个城门口守城门,或者在哪个酒肆饭馆里畅饮高歌呢?

胡琏器看出王烁对自己提出的这些大臣并不感兴趣,就道:“属下原本没读过什么书,是当不了官的。属下和当今国丈周奎周太师沾些亲戚,算是他的远房外甥。

属下老父见属下整日与一般市井无赖鬼混,唯恐属下学坏,才花了一万两银子送周太师,在东厂为属下谋了个校尉的职。

原来在京师时,常去周太师府上问安,是以周太师还是记得属下的。大将军到京师后,可打属下的名义去拜会周太师。这人颇好钱财,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打问出来。”

王烁便让他将北京的大致街巷画个地图出来,便于他将来在城里行走,顺便将周奎住在哪里也标在地图上,说不定将来用的上。

此去北京,从兰州过宁夏,走山西最为方便。但山西有李自成的两路大军近一百万人马,万一碰上,被夹裹进战场就麻烦了。

王烁还是决定从安定向南,一路沿渭河向西,出伏羌,过天水,经陈仓到陕西,然后出潼关,从开封渡黄河北上。

这样就避开了大顺兵力密集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都属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相对太平不少,已经没有大的战斗。

虽然远点,但出意外的机率明显要少许多,他再挑选一些好马,走快一点,也就弥补了路远的不足了。

一行人在王烁带领下,加紧赶路,第二日就到达了天水关。大家不进城,远远绕过关口,奔向陈仓。

傍晚的时候达到陈仓。王烁依旧不让大家进城,而是在南面山里找个地方,大家露宿过夜。

一路行来,出了伏羌,就是大顺的地盘。

伏羌以西王烁的地盘上,田野里百姓已经在村官们的带领下,从渭河取来水,给地里浇水施肥了。返青的麦苗遍布了田野,连沟茆山畔上,都开垦了一层层的梯田。

王烁多少有些农业知识,知道冬天要积肥,要修水渠。守着渭河,不能把水都浪费掉吧?

而这个时代,农民们对积肥施肥竟然知道的甚少,这很让他吃惊。

这个时代,粮食决定一切!从占领漳县开始,他就把自己知道的农业知识都发挥出来,强令农民执行。并把县里的种地好手都集中起来,设立专门机构,修造梯田,推广因地制宜,积肥施肥,开水渠,挖沟槽,尽量扩大水浇地面积,不完全靠天吃饭。

陇中统一以后,农民们学习漳县的经验,冬天不再闲着赌博扯闲篇,而是在农业监管人员的监督下,组织起来,建河坝,挖水渠、开梯田,积肥,制造水车等先进一些的农具,整整忙活一个冬天。

第二年天气一转暖,整个陇中的田野上便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过了伏羌,进入大顺地盘,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片的土地没有人播种,都荒芜了,露着黄土和新长出的稀疏的青草。

即便有播种,出的苗也是稀稀拉拉。只有到了山里隐蔽些的地方,才能够看到出苗整齐的小块田地,看的王烁一路摇头叹息。

这么大一块好地方若是属于他,只要能打一季粮食,就足以支撑他击败满清,占领全国!可惜呀!

这个李自成,好多人说他自小无赖,不事耕做,不识五谷,实在活不下去,才去银川做驿卒,王烁还不信。

李自成出身农家,难道连最基本的农桑重要性都不知道吗?

看来,那些人所言非虚呀!从穿越到现在,他对李自成是越来越失望了。

原本还惦记着李自成失败以后,他想办法拖一下清军,不让这一世枭雄就这样冤死在九宫山上。现在,他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了。

上天不是没给李自成机会,让他占领了关中粮仓,让他拥有了中原腹地。

崇祯内外交困,对付满清都吃力,他的势力已经发展到足以和崇祯相抗衡。

他不利用朝廷奈何他不得的这个机会,发展生产,治理地方,巩固根据地,却一味蛮干,逆天而行。

在后方不稳的时候,他不但不严控部属,反而纵容士卒抢掠烧杀,搞得陕西赤地千里,他却把抢到的粮食都屯聚起来充做军粮。

如此做法,民心大失。都这样了他竟还有功夫惦记着去灭掉崇祯。失败只能怨他自己,自作孽,不可活!

第215章 巍峨关中锁钥 过关陡然遇险

王烁一路边走边感慨,沿着渭河向东,晓行夜宿,这一日到达了潼关。

潼关在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地处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

黄河从西北黄土高原激腾奔涌而来,在这里改向东流,河水冲击南岸转向后,水流变得舒缓,河水里夹杂着的大量泥沙,到此沉积下来,於积出一块平原。这个地方的水道也变得狭窄,且水流缓慢,成了一个天然的理想渡口。

潼关就建在这冲击平原的南边山坡上,黄河对岸,便是山西的风陵渡。过潼关向东,就是河南地界了。

潼关这里,除却这块冲击平原,四周均是高山,无法通行。潼关就恰恰封锁住这个咽喉,是以潼关也有“陕西门户”、“关中锁钥”之称。

从陕西无论是北渡黄河去山西,还是向东到河南,都必然要从潼关下经过。王烁想去河南,也必须经过这里。

其他关口都可以绕开,唯独这里是绕不开的,除非你多走十几天甚至几十天路,翻越商洛群山。那赶到北京,黄花菜都凉了!

王烁站在远处的山头上眺望潼关。此时的潼关和他在现代见过的潼关完全两码事,没有跨越黄河的大桥,没有高速路,但城楼却比现在的要高大巍峨许多,还有沿着山势绵延数里的城墙,将平原与远山阻隔开来,整个关口更加雄伟壮丽。

潼关城上,沿着城墙插满了大顺军旗,有大队的士卒防守。城楼下关口上有士卒站岗,搜查往来百姓。城外各山头上还建有烽火台,也有士卒据守。

由于四周都是大顺地盘,没有敌人,关上守军盘查不严,但硬闯肯定是过不去。王烁带着四十余人,还有战马,太扎眼,容易引起顺军怀疑。

大家对过潼关早有准备,此时便分散开来,两三人一组,或者干脆一个人牵着几匹马,互相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组人过去了,另一组人马才从远处往关口走。过关之后在关下不远聚齐,然后再向河南出发。

王烁担心出现意外,自己缀在最后面,看着大家依次出关口。

关口顺兵只是问问干什么的,去哪里?看看没有问题就放行了。碰上值得怀疑的,才仔细搜查,搜查不出什么来,也就放行了。

王烁的人都是农夫走卒打扮,顺兵一看就知道没什么油水可捞,基本问两句就让过去了。牵着几匹马的麻烦一些,但只要编个理由解释一下,实在不行再塞些银两给关口士卒,还是可以过去。

最后一组四五个人,都是步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王烁放了心,跟在他们不远处,一起向关口走去。

到得关口,顺兵照例问道:“干什么的?”

一人便弯腰讪笑答道:“前边杨家庄的,去那边马家村亲戚家里帮忙,这不才赶回来。今早上您问过了。”

那顺兵扫他一眼,他刚换哨不久,哪里知道早上的事?他就顺口问道:“帮什么忙?”

那人答道:“我二姑妈她公公死了,大家帮着挖坟,抬棺材。”

“切,这晦气!”顺兵骂道。看着这几个人打扮也是榨不出油水来的穷鬼,就挥一下手不耐烦道,“走,走!”

几个人刚从他身边走过,他一愣,大声道:“站住!”

关口到处都是顺军士卒,几个人不敢硬闯,只好站下。

王烁在远处看着,也吃一惊。这几个人手里什么也没拿,那顺兵能发现什么不对?

只见那顺兵走到后面第二个人身边,上下打量半天,然后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那前番回答问话的过来道:“老总,他是我兄弟,自小又聋又哑,听不到您老说话的。”

那顺兵不理他,嘿嘿冷笑两声道:“我搜搜,看看你身上藏着什么东西没有?”说罢伸手向那被说作又聋又哑的伸出手去。

那人却突然抓住那顺兵的手,往旁边一扭,疼的那顺兵“哎吆”一声大叫。

王烁这下看出毛病了,那和顺兵交手的人身形娇小,于几个壮汉走在一起,愈发显现出来。这是谁跟他来了,梁敏还是阿依古丽?他急忙向关口赶过去。

那顺兵捂着手腕向关口门洞里大叫道:“哨总,这里有个女的!”

哨长正在门洞里打盹,听着慢慢走过来问道:“女的怎么啦,你他娘的嚎什么啊?”

这年头,多少有些姿色的女子是不敢出门的,出了门能安然无恙的回来,那就算奇迹了!是以,哨长并没有在意那顺兵的话。

那顺兵接着道:“她力气还挺大,把我手扭伤了。”

那哨长哈哈大笑道:“牛三啊,你说你干什么中用,连个女的都对付不了,你还好意思当兵啊?”说罢转身又往城门洞里去了。

那顺兵急了,大叫道:“这闺女可是俊那,扮成男人都漂亮啊!”

哨长一下就从门洞里蹿了出来,接着十几个士卒也跟着蹿出来,“呼啦”一声就把这四五个人给围住了。

那哨长嬉笑着走到那被说成女子的人面前,也不由吃一惊。

这年头,敢在外面露脸的,都是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年轻一点的闺女媳妇,他在这驻守仨月了,愣是一个没见!

没想到,老天爷眷顾,今天见着了,还是个细皮嫩肉,漂亮异常的,一看就知道是大家闺秀!

哨长看着那人笑问道:“闺女,这是要去哪啊?”接着就道,“干嘛要打扮成男人啊?这好端端一张小脸,扮成个小子,还抹上这么多灰,多可惜啊?放心,咱是闯王的军兵,都是义兵,不欺负百姓。来,让老哥给你把灰擦了。”说罢就要伸手。

那先前搭话的过来,把那女子挡在身后,冲哨长点头哈腰的笑着说道:“老总,我这妹子没出过门,这不怕路上不太平,才扮成男的。让您看出来了,您老真是好眼光!”

哨长脸上变色道:“放屁!这方圆千里都是大顺王的天下,哪儿不太平了?躲开!”用手扒拉开那人,又冲那女子过去。

那人急忙过来,再次用身体挡住他道:“老总,您行行好。我妹子小,还不懂事。我们就是前边杨家庄的,你有空过去,我请您老喝茶。”

哨长就有些脑了,高声道:“我和你说话了吗?叫你躲开你听不见啊?滚开!”

这时候,周围就围了许多军兵看热闹,一些百姓也远远的在外边看着。

哨长见那人依旧挡在女子身前,没有躲开的意思,不由恼羞成怒,“苍啷”一声从胯下抽出腰刀骂道:“找死是不是?给老子滚开!”

那人一脸严肃,盯着对方的腰刀,却分毫没有要躲开的意思。

哨长大怒,摆腰刀就刺向那人。

第216章 露身份杀人闯关 向东逃落入重围

哨长的腰刀眼见就要刺穿那人的肚腹。

这时,那人身后一个冷冷的声音响起:“杀了他们,闯过去!”

那人像是得了圣旨一般,突然身形爆长,闪身躲过哨长刺来的腰刀,以手叼他手腕。只一扭,哨长的腰刀便到了他手里,接着一个反手劈杀,哨长的一条胳膊和半拉身子就掉在地上。

“再让你他妈给闯王丢人!”那人收回腰刀,恶狠狠骂道。

此人正是过去闯王手下大将李达,心中生气闯王用了这些丢人现眼的土匪兵,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听身后王烁让动手,出手岂有不狠辣的?

与此同时,李达身后的女子也蹿出来,眨眼功夫就接近了刚才盘查他的那个闯兵,不待那闯兵反应过来,已从他腰间抽出他的腰刀,将腰刀顺势斜撂向上,在那闯兵脖颈上划过。

那闯兵来不及有任何动作,就捂着脖子栽倒下去。

这四五个人几乎是同时动手,各个干净利落,或刀劈,或拳打,很快围着看热闹的二十几个闯兵就倒下一半。其余闯兵发一声喊,四散逃去。

城楼上站岗的闯兵已经发现不对,带队的掌旅大声命令吹响警戒号,又大声命令关关门,带着城上士卒沿甬道向城下杀来。

王烁早已跑进关门的门洞,将关门的七八个士卒杀散,接应没出关的几个人出来。

那女子从他身边跑过,他这才看清,是鲁小钰!

这真是邪了门了,她怎么跟来了?这一路之上,他怎么就没发现她呢?

这时候关内大乱。许多士卒向关口门洞方向跑来,百姓四散躲避,撞上迎头赶来的顺军,不免就有被冤杀的,惨嚎呼喝,脚步杂踏。

施大柱第一个出关,并没有走远,就带几个人在城门洞附近接应,以防万一。见关内大乱,知道出事了,便招呼大家杀向关门。

王烁待大家都跑出来,正好撞上跑回来的施大柱。他吩咐施大柱,赶紧让大家上马向东跑。想一想,又让他把藏在架篓里的开花弹分给每个护卫两个,以防万一。

现在的开花弹,已经被吴朗西改造成了带拉火帽的,几乎和现代手榴弹一样的东西。钢体弹身上加了沟槽以利于增加破片杀伤力,和刚开始梁敏让造的那玩意已经完全不一样,威力也大大增加了。当然,这又是王烁利用他的先知先觉的结果。

大家跑到关下集合的地方,其他人已经牵马等在那里。来不及多说,都纷纷上马,打马急奔。

关上的闯军已经追出关门,无奈他们是步军,又如何追的上骑马飞奔的王烁他们?

看看后面追兵没了踪影,王烁将马速放缓,瞪眼看着身边的施大柱问道:“怎么回事?说!”

施大柱当然知道他问什么,咧咧嘴,半天道:“鲁小姐武艺没的说,又跟阿依古丽夫人学会了治伤,曾多次跟随其父鲁将军去过北京,路熟,我怕咱们这一路遇到危险,万一有人受伤了,也好有个给治的。再说咱们都没去过北京,正好鲁小姐去过,所以,所以,”

“得得得,别瞎鸡巴扯!”王烁不耐烦道,“我问这是谁的主意?”

这兵荒马乱的,路上带着个大姑娘,要是没人背后搞鬼,打死他都不信施大柱敢不跟他商量,就把鲁小钰给带来。

甭问,肯定是梁敏的主意。他稍一疏忽,一不留神,又着了梁敏的道了!

原来,梁敏虽然相信王烁去北京是为找人才,但也不能说王烁没有躲开鲁小钰的意思。

于公于私,王烁都不能不娶鲁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