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海上马车夫 >

第76章

海上马车夫-第76章

小说: 海上马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熊猫饲养起来很是昂贵,但皇帝喜欢养大熊猫当宠物,文武百官们也见样学样,一时间国朝官员们掀起一股饲养大熊猫的热潮。

很快,京城大户人家纷纷开始饲养大熊猫,家家以养大熊猫为荣耀。同时,大熊猫饲养费用昂贵,这正符合贵族富户们的心理,家家以此作为攀比手段。

民间得知皇帝喜欢大熊猫,因此各地官员将大熊猫列入了优等动物保护范围,猎户不再肆意猎杀大熊猫,而老百姓也不再捕杀跑来偷吃农具的大熊猫了,而是拿着被啃坏的农具跑到当地府衙领取政府补贴。

就这样,天朝百姓对皇帝的个人崇拜影响下,大熊猫成为了天朝人最喜欢的动物。全国各地争相饲养,起初造成野生大熊猫数量减少,但几年后,却使得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急剧攀升,三百年后,当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争相饲养各种讨人嫌的小哈巴狗时,中华帝国的国民们却是培养出了无数可以帮主人打架的——功夫熊猫。

※※※※※※※※※※※※※※※※※※※※※※※※※※※※

御书房内,邓浩楠手中把玩着赖有光上贡的那个翡翠西瓜,听取首辅大臣钱谦益的报告,基本上都是关于各地官员为庆贺太后五十寿辰的事情。

“启禀皇上,各省巡抚为准备这次寿辰,可谓花了不少的心思,博得太后高兴,就是让皇上高兴。”

邓浩楠点点头,高兴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担忧。

“皇上似乎有顾虑”

钱谦益看出邓浩楠有些顾虑,以为邓浩楠对他的工作有些不满,急忙相问。

邓浩楠将翡翠西瓜放在御书案上,指着它问道:“这东西能值多少钱?”

钱谦益想了想,回答道:“这东西罕见,本属于无价之宝,但如果硬要定价的话,市面上至少值三千万银元”

“三千万银元”

邓浩楠重复了一声,厉声道:“赖有光好大的手笔”

钱谦益没有吭声,心中暗道:赖有光有这么多钱弄翡翠西瓜,还不都是皇上你放纵他所致

但钱谦益可不敢接话下去,因为他知道一旦接话,很容易牵扯到皇帝身上。

“钱大人就不想说些什么吗?”

邓浩楠见他不说话,只好相问。

皇帝问,钱谦益不得不回答,想了想,于是道:“皇上答应过官员们,不再追究他们的过去”

“是啊朕确实答应不再追究所有人的过去”

邓浩楠说道:“只是,现在的赖有光和过去有何不同吗?”

钱谦益回答道:“皇上乃是圣明之君,国朝上下官员深受皇恩,不敢再有坐科犯奸之行为,赖有光能够从知府做到巡抚,并无旁门左道。”

赖有光从知府做到巡抚,因为手里有的是钱,勿须再贪污搜刮。反而投邓浩楠所好,不断的赈济灾民,渐渐的改变了老百姓对他的看法,摇身一变成为了好官。

“他若能一直这样下去,朕也认了”

邓浩楠现在没有赖有光任何的犯科把柄,因此不能找他麻烦。可是看到他进献的翡翠西瓜时,就知道他当年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这让邓浩楠有些不舒服。

“皇上”

钱谦益这时说道:“十年寒窗只为官,千里当官只为财,无非都是一个利字。”

邓浩楠点点头,叹道:“十年寒窗虽然为官,但读书人的初衷是报效朝廷,为天下百姓某福,初衷和起始点本来是好的”

钱谦益说道:“皇上英明神武,提出高薪养廉,这足够造就一大批清官好官。从此,帝国的政治将逐步恢复清明。”

“高薪养廉只是辅助手段”邓浩楠说道:“最重要的是监察机关的力度”

钱谦益回答道:“御史台、都察院和检察院一直都很用心,以前经费少,监察监督力度不够,现在财政大力支持下,他们可以深入民间全面行监督之责,贪官污吏之风将大大减少。”

邓浩楠这时说道:“各省地方官进贡的东西都很贵重,朕担心他们会把这些摊派到老百姓的身上,因此朕决定从内务府拨出银两,补给各省官员,省的他们将来把账算到老百姓的头上”

“皇上圣明”

钱谦益知道邓浩楠的内务府有的是钱,因此对这件事很是赞同。如果邓浩楠说从中央财政补还的话,那他肯定反对。





正文第330章民生改革

第330章民生改革

【今日第二更,晚上可能有第三更和第四更,敬请期待】

~~~~~~~~~~~~~~~~~~~~~~~~~~~~~~~~~~~~~~~~~~~~~

神武三年三月五日,扬州知府何振林贪污受贿,遭到都察院弹劾革职。三月二十一日,新任扬州知府**普抵达扬州,就何振林贪污案进行调查。

一个月后,都察院和检察院收到匿名信举报**普贪污受贿。都察院江南道御史吴成玉奉命调查**普受贿一案,吴成玉介入调查,查出**普系被故意栽赃陷害。

五月二十一日,扬州法院宣布**普无罪,结束调查。然而,**普刚恢复职务,当夜便被人刺杀身亡,隧酿成大案。

此时国朝上下刚刚为太后庆祝完五十大寿,朝廷得知官员被杀,迅速派出官员赴扬州调查,与此同时,北镇抚司锦衣卫也介入调查。

御书房内,邓浩楠很是恼火,堂堂朝廷命官被杀,这件事情很严重,无疑等于向帝国宣战一般。

“查一查到底”

内阁派刑部侍郎司光明下去调查,邓浩楠又指令北镇抚司锦衣卫都指挥使王宸亲自到扬州走一趟。

王宸和司光明几乎同时抵达扬州,当抵达扬州时,当地警察已经抓住了刺杀**普的嫌犯王三。

经过审问,嫌犯王三对刺杀**普供认不讳,一口咬定跟**普是私人恩怨所致。

“王三,人送外号鬼脚三,当地武林人士,以杀手为职业”

王宸通过调查,已经掌握了王三的情况。

司光明摸着胡子,一针见血的说道:“雇凶杀人”

“没错”王宸说道:“能够雇佣王三杀人,而且是杀朝廷命官,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司光明点点头,道:“杀人必有理由王大人以为对方为何杀**普呢?”

王宸回答道:“**普是扬州知府,对方认为**普妨碍了他,因此不惜杀人”

“**普离开前,首辅大人命他抓管扬州盐业,重点稽查盐税,因为他的前任知府何振林就是在盐税上落马的”

帝国皇帝邓浩楠听取钱谦益的建议,对农民继续免税三年,但对商人恢复缴税。而以前大明的重要赋税一是粮税,第二个重要的税源就是盐税。而扬州历来都是大明的盐税重地,**普到扬州的第一要务显然是稽查盐税问题。

“扬州的盐税占前朝明盐税的三分之二,一直在两百万两白银左右徘徊。去年帝国从扬州收缴盐税两千万银元,相当于前朝的五倍,但帝国的盐税被前朝还低,税额却比前朝高出这么多,可见扬州盐税中的黑洞有多大”

“这么大的蛋糕,肯定养肥了无数的老鼠”

王宸点点头,道:“看来司大人已经有了目标”

司光明笑道:“那不如我们出去走一趟如何?”

“好”

※※※※※※※※※※※※※※※※※※※※※※※※※※※※

扬州,人杰地灵。

古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扬州正是苏杭繁荣的纽带。

王宸和司光明二人便服出去暗访,希望找到他们所需的答案。

有道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盐在古代可是民生的关键所在,更是商人们的暴利之源。

在古代,历史上对原盐的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和严格的,早在战国末期,齐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由官民并制,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但由汉代至明代,除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到唐玄宗开元十年(722)的139年间,开放全国海滩、盐井、盐湖,任民自由产销外,其他历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都实行专卖制度,以严刑峻法控制着盐的产销,以徭役的形成强迫盐户产盐,生产者役作极苦,还要负担繁重的盐课,因而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到了前朝明代,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明朝前期,沿海制盐业全部由官方一手经营。灶户按丁计课,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产额,官方则给予工本米钞,完成盐课后的余盐也要交给国家,不能私自支配。灶户一入灶籍,不得解脱,官方于此控制相当严格。

最初,官方对灶户比较优待。《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明初仍宋、元旧制,所以优恤灶户者甚厚,给草场以供樵采,堪耕者许开垦,仍免其杂役,又给工本米,引一石。”

但随着盐业经济的发展,官方控制过死、灶户作业不自由的盐业体制弊端就充分显示出来,时而食盐积压,时而无盐可收。于是官方逐渐减少了实物盐的征收量,采用盐课折色或折银的办法来向灶户收取盐课。

到了中华帝国时代,朝廷颁布了商法典,在重视商业的大前提之下,情况有所好转。

中华帝国官方政府虽然严格控制盐业生产,但在灶户和滩户的管理上,却比前朝明更为放松。尤其是滩户可以自主选择滩地和制盐方法,并可以在划定范围内扩大生产规模,占有某些生产资料。随着帝国政府对灶户管理的松弛以及计划经济的冲击,从神武二年开始,制盐灶户开始发展私有产业。

由于神武大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不是沿海老百姓利用免税期,经营盐业,慢慢变得富裕起来,在沿海地区渐渐成为了小资家庭。

当然,以前从事贩卖私盐的一些商人们更是暴利,成了中产阶级或者大资产者。

扬州,作为前朝的主要盐业基地,到了中华帝国时代,同样还是支柱地区。

王宸和司光明从盐税着手,自然要从盐业入手,这样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暗访盐场。

来到扬州府的各大盐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银海。

这里,渠道纵横整然有序,井井盐田银交闪闪,高压电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池星罗棋布,制盐机械转动轰鸣,处处呈现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由于这里受气压和环流的影响,使这里长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盐业生产。

涨潮时,海水从纳潮口闸流入储水湖,通过扬水站,再流过初、中、高级蒸发池,海水浓度便逐级升高,成了人们平常讲的卤水,卤水进入结晶区,就在那里饱和结晶。

每天下午盐农们便提着竹筐忙着收盐,手持铁铲铲起一道道雪白的盐花,然后用令一头的铲刀将其迅速地捣碎,然后送到推车上,运到池畔,堆成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

而在附近的海边,沙滩平缓绵延十里,沙质洁白松软。西边的珊瑚礁、东边的山岭犹如天生地设的屏障,挡住了吹来的风,冲来的浪,使这里的新月形的海湾,水面如镜。

司光明不由得开始陶醉,动不动级冒出来几句诗词,旁边的王宸顿时翻翻白眼,急忙让他打住。

“司大人,主意场合”

司光明干咳了一声,连忙致歉,随着王宸到处打听着盐场的消息。由于他们衣着光鲜,附近的盐农们都以为他们是来买盐的,对他们都很客气,不疑有他。

扬州府之所以成为帝国的食用盐的主要贡献区,主要就是因为海盐的广泛应用所致。

而海盐制取的方法简单而经济,其中海盐利用晒盐较以前的煎盐而言,生产工序简化,成本降低,产量大又省工时,经济价值十分明显,滩晒亦有多种制卤方式:或掘滩晒盐,或纳潮晒盐,二者取卤方式不同,但晒盐工艺无异。盐区海潮濒繁涨落,滞留海水,蒸发浓缩,渗入地下,日久,卤水储量增大,盐民则在近海滩地掘井取卤,甚为便利。纳潮制卤则须整地开沟,引纳潮水,卤水饱和后方能灌池结晶。

虽然晒场已兴起,但由于传统的影响,煮煎盐的劳作方式仍然散见于一些盐场灶地。

明朝中后叶,扬州府的海盐生产已广泛采用晒盐法,但其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这是因为由于煮煎产盐之法流传时间特别长,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难以当即取消,况且开滩晒盐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大成本,并非所有灶户皆能一步到位,所以在晒盐法普及之后,传统的煎盐工艺依然保留下来,而且在阴雨季节,滩晒无法进行,很多灶户继续煎盐,扬州府有的县境内约有煮盐工棚190多间,盐灶300多副,约有600多户人家常年或农闲时煮盐,县西部有个盐灶坡村,就是因煮盐而得名。

进入中华帝国时代,政府鼓励大规模制盐,随着晒盐逐渐推广和整合,神武三年以后,除了那些离海滩较远或地形不宜开滩晒盐的地方继续采用煎盐法制盐外,在扬州晒盐法彻底地取代了传统的煮煎盐法。

王宸和司光明了解了扬州府的制盐产业,从大盐商控制的大型盐田,到农民自己生产的小盐田,做了一个大致的估计。

扬州府每年的盐产量约在二十万吨左右,但是实际上官府掌握的只有五万吨左右,也就是还有四分之三的盐被走私了。

司光明初步计算了一下,十五万吨盐,税收最少溜走了六千万银元。也就是说,这些钱都流入了扬州大盐商们的手里。

虽然朝廷对于去年收缴了两千万银元感到高兴,因为比明朝的盐税收入高了五倍。但这仅仅还是小头,大头还在那些大盐商们的手里。

二人掌握了盐场的情报后,问题不在盐场,而是在运输和管理方面,因此二人开始介入调查的方向转移到这上面来。

众所周知,制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盐还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农牧渔业中也有广泛用途,盐税曾经是许多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所以历朝历代一直的管理上非常的严格和慎重。作为重要的盐产地,扬州的地位是非常重要。

在宋代时,朝廷曾在扬州东南沿海地区设立海巡口,兼朝迁盐场、并设立盐官机构。当时扬州开始由一个盐场发展为海运发达的转运中心,借助这一便利交通优势,扬州的盐产品通过这一海上通道,走海路南北运输,同时借助长江运往西北内陆,或者借助运河将扬州的原盐运送出去。而扬州当时作为一个盐业生产重地,不仅带动了当地商贸经济的兴盛,陆路交通也占据重要的位置。

此时,扬州由于水道发达,即可以走海路,也可以走长江,更可以走运河。因此,扬州的海巡口管理上出现漏洞。海上是由海岸警卫队负责稽查,内陆河流归江防舰队稽查,二者互不统属,给了盐商转空子的机会。

**普正是发现了这个漏洞,盐商从官府拿到盐引之后,从内陆河流走一趟之后,再拿着盐引从海路走一趟,这样一张盐引用两次,而海路上海岸警卫队只查看是否运送违禁物品,对于海运的数量从来不检查,因为不是职责所在。这样一来,盐商从海路便可以大规模的装载私盐却不会被查出来。

**普发现这个漏洞后,被盐商们的眼线发现,为了保住这条利益线不断,几个大盐商们先是设计诬陷他入狱,最后铤而走险杀人。

王宸怀疑是扬州府内鬼暴露了**普的事情,因此他带来的锦衣卫很快盯上了扬州府师爷韩勤。

韩勤好赌成性,容易被盐商们收买。王宸的手下针对这一点,跟踪韩勤,顺藤摸瓜的找到了大盐商韩进。

原来韩进是韩勤的族叔,而韩进是扬州商业协会的会长,王宸立刻怀疑韩进。经过调查,韩进勾结七个大盐商,杀害朝廷命官的事情基本上确定了。他们是这个利益链子上的最大收益者,不排除铤而走险。而其他小盐商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