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盛明皇师 >

第161章

盛明皇师-第161章

小说: 盛明皇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宿州的朱棣也得到了京里传来的消息,他大喜过望,立刻明白叶羽的计策再一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果然扬州陷落之后,朱允炆情急之下想都不想就叫回了徐辉祖,而这也为自己彻底打败南军创造了最佳的机会。

朱棣和叶羽都十分清楚,虽然他们表面上占领了扬州,可以说已经离京城只差一步了,但盛庸所率领的南军主力都必须要消灭!

因为如果留着他们,将会成为日后的后患,只有在这里先将他们消灭掉,才能全无后顾之忧的向京城挥师!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最后的谈判

安排好扬州布防和政务等一切事宜之后,叶羽和岚琴率领朵颜三卫返回宿州,与此同时,得到朱允炆旨意的徐辉祖则率领所部马不停蹄的向京城赶,准备入京勤。

而徐辉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飞奔回京城想要提防的对象叶羽,正从另一条路上从扬州返回宿州,正好与他擦肩而过。

没了徐辉祖这颗碍眼的绊脚石,与叶羽和岚琴刚刚汇合的朱棣便积极的出兵,在灵璧县一带摆下了阵型,准备向盛庸所率领的南军发起最后的决战。

此时,盛庸正好屯兵在灵璧一带,他们在等待最后的粮草运到,然后和朱棣进行殊死一搏。

然而,让盛庸大吃一惊的是,他苦苦等待的粮草并没有按照预期到来,而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朱棣已经带着劫下来的粮草回到了北军的大本营。

盛庸傻眼了,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属下的南军士兵本来就已经疲累交加了,而此时唯一赖以生存的粮饷竟然被朱棣全部劫走,这下子可是真的要了南军的老命了。饭都吃不饱的话,这仗还怎么打?

于是,盛庸和平安商量了一下后一直决定,全军就地休整一晚,明天早上奋力突围逃出朱棣的包围圈。

第二天天刚刚泛白,盛庸和平安分别带领所部从东西两个方向突围,但是朱棣却又送了他们一份大礼。

盛庸和平安原本以为这个时间北军还在睡大觉,哪知却已经布好了阵型等着他们了。朱棣就像是预先知道了他们的全部行动一般,刚好出现在了他们准备撤退的路上。

这段时间以来,南军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此时已经是极其疲惫了,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是奔着逃跑去的,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北军只能说是更加丧失斗志,就不用提迎战了。

仓皇逃窜的南军遇到了等了一晚上终于看到敌人的北军,结局可想而知,北军根本就不给对方任何思考和反应的机会,一路追着南军打,不但几乎全歼了南军主力,还俘获了包括盛庸和平安在内的三十七员大将。

朱棣和叶羽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他们踢开了通往京城的最大一颗绊脚石,开始整军向最终的目的地京城进发。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南军的主力,至此之后,南军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攻,在历经千辛万苦、长达四年的战争后,朱棣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扬州的失陷和灵璧的败溃沉重的打击了南军的士气,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朱棣起兵至今最大的一次胜利。此时,朱允炆都不用看地图,他只要稍稍有一点常识也能知道扬州离京城有多近。

朱棣的靖难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而朱允炆也终于开始绝望了。

因为他早早下达全国的勤召令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除了魏国公徐辉祖匆匆率军赶回之外,全国上下竟没有任何一个藩带兵入京。

刚刚登基就急于用雷霆手腕削番的恶果终于在最后关头显现了出来,朱允炆独自一人坐在乾清宫龙书案后,他终于明白了,已经不可能有任何一位藩赶来勤了,他们都冷眼旁观,准备看自己的笑话。

最后的最后,朱允炆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方孝孺站了出来。

“陛下,我们全部的主力已经在这次内战的战场上消耗殆尽,而燕的部队确实越来越壮大,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在正面战场与他对抗了。”

方孝孺的话朱允炆当然清楚,他听在耳中实在是觉得异常的刺耳。

“方爱卿觉得,朕该怎么做?”

方孝孺向朱允炆躬身说道:“为今之计,只有派出使者去见燕,与他谈判求和,以期达到解除眼前燃眉之急的作用。”

朱允炆皱起眉头,语气十分不悦:“求和?都到了这一步了你让朕去跟他求和?”

方孝孺当然知道朱允炆十分不情愿,但摆在眼前的形势就是这样,求和是唯一一条路。

“陛下稍安,如果求和成功的话,我们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休养生息,以期在长远的计划中再次达到削番的目的。陛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朱允炆眉间一跳,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方孝孺说的很对,从各种意义上来讲,因为朱棣已经达到应天城外了,自己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如爱卿所言,你觉得应该派谁前去?”

方孝孺呼了口气,答道:“宁国大长公主殿下。大长公主殿下是孝慈皇后的亲生女儿,自小与燕殿下一同长大,算是与燕殿下走的十分近的一位公主,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稍稍沉默,方孝孺说的确实是事实,宁国公主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但要是严格来说的话,最合适的人选不是宁国,而是怜香……

只不过……

朱允炆认命的闭了闭眼睛,怜香根本不可能帮助自己。

所以按照形势来讲,宁国才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明白了这一点的朱允炆立刻下旨,命令宁国大长公主亲赴扬州与燕朱棣谈判。朱允炆还特意嘱咐,朱棣提出的条件能答应的都答应,不管他要什么,藩位也好,封地也好,能满足的都要满足他,只要他同意撤兵。

宁国公主带着朱允炆的指令去了扬州,同时带去的还有朱允炆最后的希望。然而,宁国心里却是一点儿干劲儿都没有,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这位兄长。

但是既然被赋予了这个任务,宁国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在扬州做着最后战前准备的朱棣十分意外的看到了自己的妹妹宁国,他连忙把她请进屋里,命人奉茶。

“宁国,你怎么来了?”

宁国看着自己的兄长,她觉得朱棣其实还是没有变,因为她依然真切的从朱棣的眼中看到了自小就十分熟悉的关切和温暖。

难道说,这次的劝说有机会成功么?

宁国这样想着,也就开门见山的说:“兄,我……我是奉皇上的命令过来的……”

朱棣依然面带笑容,他露出了然的神情,说:“我明白,如今正是内战的时候,你突然过来一定不会是平白无故的来跟我这个哥哥话家常,你一定有你的目的。”

宁国见朱棣倒是十分坦白,也不禁觉得轻松了一些,她道:“兄,我知道皇上登基以来做了一连串的动作,让兄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是皇上他毕竟年轻,父皇临终前也多次叮嘱要让几位兄弟们以大局为重辅佐皇上。皇上年轻气盛,刚刚登基做了许多不到位的事情,惹恼了兄。不过皇上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做的很不合适了,所以才会让我来找兄商量,咱们毕竟是一家人,有什么话都好说,不如就让妹妹做个人情,您就原谅皇上一时糊涂如何?”

宁国这番话说的十分中听,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说了一堆类似兄弟骨肉不能相残之类的话,朱棣从始至终仔细听着,面露不置可否的笑意。

宁国见他这个样子,心中不禁一喜,觉得事情也许还有转机,便静静等待着朱棣的答复。

沉默了片刻,朱棣突然问道:“嗯?你说完了?”

宁国稍稍一怔,道:“呃……是,是说完了。”

朱棣笑道:“那么我也来说说我的想法吧。宁国,我很感谢你这次会亲自到扬州来见我,并且也十分中肯的说出了你的心里话。作为交换,我也会把我的心里话告诉你。宁国,很抱歉,我无法回应你的期待!”

宁国嘴角的弧度瞬间僵硬,她心里原本十分忐忑,但总觉得还是有一些希望可以跟朱棣沟通的,但朱棣回应自己的第一句就是这样显而易见的拒绝,倒真是让宁国完全不知所措。

“你说皇上年轻气盛,这确实是事实,但是即便年轻气盛,他也是成年人了,该问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来,你说皇上做了许多不到位的事情惹恼了我,现在已经知道悔改,但是宁国,我们那些受到伤害甚至死去的兄弟们,真的可以原谅皇上的这些年轻气盛么?”朱棣说的语重心长,他不急不躁,只是单纯的在陈述这件事。

宁国怔怔的看着朱棣,想要说什么,但却什么都说不出口。

朱棣意味深长的说:“据我所知,皇上应该下命令让藩入京勤吧?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却没有一位藩奉诏入京,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宁国,年轻气盛不是做错事的借口,已经没有人愿意站在咱们这位皇上身边了。”

宁国愣在原地,她想不出任何一句合适的话去反驳朱棣,因为朱棣说的每一句都是事实。

“可是……”宁国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劝的动朱棣了,可是还是想试一试:“允炆毕竟是皇兄的孩儿……兄你,就丝毫不怜惜他么?”

朱棣沉默,确实,朱标在世时对所有兄弟姐妹都很好,但这却不是他儿子做错事的借口。

“公主殿下错了!故太子是故太子,皇上是皇上,即便骨肉相连,也不能将两件事混淆。”

正在双方沉默的时候,一把清澈的嗓音自门口响起,宁国惊诧的循着声音看过去,却在看到门口那白色的身影后瞬间睁大了双眼。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兵临城下

白衣人走到宁国面前,先是躬身一揖,说道:“公主殿下别来无恙,几年不见看您精神不错,我就放心了。”

宁国愣愣的看着来人缓步走到自己面前,一时间怔怔的说不出话来,她确实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这个人。

叶羽。

“公主殿下很吃惊么?在这里见到我?”叶羽唇角带着笑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笑容。

“呃,确实……我确实没想到……”

之前,关于盛庸猜测出叶羽就在燕阵营中这件事,除了朱允炆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人知道。

在宁国心里,叶羽应该在四年前就被发配到了南疆,此时应该是生死未卜的状态,所以她现在在这里见到叶羽多少还是会惊讶。

叶羽却似乎并不准备跟她叙旧,而是直视着她,问:“公主殿下刚刚说皇上已经知道错了,想要悔改,和我们求和是么?”

宁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以为他会向着自己,便连忙点头。

哪知叶羽却露出了一丝嘲笑,他盯着宁国的眼睛,又问:“怜香,过得好么?”

“诶?”宁国惊诧的回望着叶羽,一瞬间看到了一双神色复杂的眼睛,那里面似乎有着悲伤、愤怒、以及异常的坚定。

见宁国露出惊讶的神情,叶羽扩大了嘴边的嘲笑之意:“公主殿下和怜香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她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您会不知道么?”

宁国无话可说,她颇有些惭愧的低下头。确实,自朱允炆登基之后,怜香就没有过得好的时候,这一点她还是很清楚的。虽然为了明哲保身,她没有选择再接近飘香宫,但毕竟是亲姐妹,怜香的近况她多少还是会在意。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公主殿下大概不知道,在我刚刚被流放南疆的那一年,怜香小产了!”

“什么?”宁国脸上的震惊是装不出来的,她确实是不知道的。

叶羽轻笑一声,道:“您不知道是当然的,因为这位皇上封锁了所有消息,他猜忌我,所以自然要斩草除根,他亲手给怜香灌下红花,让我们的孩子胎死腹中。再联想到自他登基后遭到迫害的那些藩们,公主殿下,您现在真的还觉得这位皇上的悔改值得原谅么?”

宁国现在已经无法形容自己的震惊了,这一趟来扬州得到的信息太多,让她一时间无法消化。

双方都沉默了很久,最后,宁国似乎是觉得再怎么僵持也没用了,便先开口说道:“所以,你们是绝不会考虑退兵了?”

这一次,是作为主君的朱棣开口回应:“宁国,很抱歉,这一次我是真的不能答应你了。这件事不是你能够插手的,回去后也请告知妹夫,让他不要过于愚忠,否则我破城之日,就请你们暂时移居父皇的陵墓,我怕到时候惊吓到你们。”

说完这句话后,朱棣和叶羽就陷入了彻底的沉默中。

宁国也愣住了,因为朱棣的这番话再明显不过,这是恐吓,绝对的恐吓!宁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兄长,她现在再清楚不过了,自己刚才说的所有话都是废话,这位兄长根本就不打算再跟自己谈。

宁国终于明白了,如今的朱棣已经不会回头了,他眼中看不到兄弟姐妹,在他眼中只剩下两种人,要么是支持他的,要么是反对他的。

宁国不了解朱棣,或者说她根本不可能了解朱棣。因为她永远无法想象朱棣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抉择和苦难的煎熬才走到了今天。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竟然想用几句话打发走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回到京城后的宁国将谈话的过程告知了朱允炆,朱允炆终于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他的对手没有也不会下一道“勿伤我侄”的命令,朱棣是来拼命的,根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朱允炆呆呆的环视宫中的一切,那些宦官、宫女和大臣们依然对自己毕恭毕敬,但他现在十分清楚,等过些日子这里换了新主人后,他们也依然会对新主人如此恭敬。

朱允炆终于发现,所谓拥有天下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无助的人,他有许多叔叔,但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自己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富贵和尊荣的,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痛苦已经开始,他要防备大臣,防备藩,防备宦官和身边的所有人。他和他的皇位是一个公开的目标,要随时应付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与打击。

所以,从他还未登基之前起,他就开始用尽一切力量去守护自己的权力,一旦权力宝座被人夺走,也就同时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因为皇帝这种稀缺产品在一个统一的时代有且只能有一个,另一个上台的话,如今的自己就会彻底的被抹杀掉。

朱允炆开始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错误在于太过天真。因为朱棣从起兵靖难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不只是背负着反贼名声的朱棣没有回头路,其实自己也没有了,因为自古以来权力斗争都只能有一个获胜者,绝没有握手言和这种可能。

朱允炆颓然的坐在龙椅上,朱棣已经兵临城下,自己再无退路,只能听天由命了。

朱棣在回绝了朱允炆的求和后,发动了最后的进攻。他陈兵浦子口,准备从这里渡江攻击京城,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在这眼看着胜利的时刻竟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前来阻拦朱棣的是徐辉祖,他率领防守京城一带的南军做出了殊死的抵抗,并且他的抵抗确实为朱允炆挡住了朱棣的脚步。

徐辉祖确实不愧是徐达的儿子,他在最后关头也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选择了顽强的抵抗下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可以说无愧于自己中山徐达后人的身份。

徐辉祖的抵抗为朱允炆带来了最后的希望,因为北军确实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虽然一路打过来他们是胜利者,但此时也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朱棣虽然很想一口气攻下京城,但却好像事与愿违。徐辉祖率领着准备背水一战的南军做出了最顽强的抵抗,自己若是不能再加强一些兵力的话,恐怕就会是一场恶战。

关键时刻,叶羽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