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老板-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瑀的想法,来源于刘邦故事,当年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时,便用了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这才得以脱险。
萧瑀的提议有章可循,自然引来了众人的一阵附和。
事实上,萧瑀的这个意见非常到位,但眼前有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固守城池;假如城中的士兵士气低下,可能等不到朝廷救兵到来,城池早就被突厥军给攻破了。
虞世基看着厅中一时鸦雀无声,当即面无表情地说道,“不如陛下亲自去抚慰士卒。”
虞世基向来就喜乐不露于形,悲怒不显于颜,杨广一时也看不出他的真正想法,只是追问道,“怎么个抚慰法?”
“第一,告诉士兵,如果大家能平安返回东都,朝廷将不考虑出兵征战高丽;第二,凡是守城有功者,返朝后将可得到重封重赏。”虞世基当即把早就考虑过的两个问题的答案说了出来。
杨广听了,脸色便是一沉,临时行宫内更落针可闻。
杨广此次北巡,其实骨子里有两个想法,最重要的当然是面子问题,——如今大隋周边的大国中,最显眼的除了高丽便是突厥,在三征高丽中吃了亏的他,此时去突厥无非是早点面子回来。
杨广觉得,如果突厥能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地,即便自己在高丽面前没讨着什么好处,至少在其他国家面前还能保持一点尊严。
其次,杨广也是希望能够说服咄吉一起讨伐高丽的。
之前杨广但凡要征服哪个小国时,突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要做先锋的,杨广也常常给他们面子,比如说契丹之战;第一次征伐高丽时,杨广觉得应该易如反掌,所以并没想过让突厥帮忙,事实上那时候咄吉没有主动请战就已说明很多问题了。。。。。。。
后来的两次,杨广认为堂堂大隋竟然接连拿不下高丽,面子实在挂不住,所以依然没有要求突厥出兵帮忙。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首先隋朝国内局势紧张,再者,突厥的态度也远远不如原先恭敬隋朝。
因此,杨广必须拉突厥一起出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自己的担负,而且还能保证突厥与大隋站在一条线上。
可现在,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杨广现在再听到“征高丽”,脸上都觉得臊得慌,不过,他的骨子里还是希望高丽有一天会对自己心服口服。。。。。。。
杨广沉吟许久,才点了点头道,“虞爱卿说得没错,而且还得把重封重赏这个问题说具体些,效果才会更明显。”
群臣皆是喜形于色,精神大振,杨广却有些不情愿的扭过了头去。
虞世基听着杨广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当即趁热打铁道,“向天下郡县征召勤王,可能时间上来不及,臣还是建议不能放弃这个希望。”
杨广点了点头,问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募天下之兵勤王,不知谁可突围送信?沟通义成公主,又该让谁前往?”
众人面面相觑,从四十万大军的包围中突围,谈何容易!
裴元庆见无人请命,当即站了出来,“末将向陛下推荐一人,或可到得突厥王庭。”
杨广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裴元庆缓缓说道,“便是马邑郡丞李靖。”
杨广听得李靖之名,立时想起了当年的那只国家马球队,又不由想起苏游来。
杨广的心中,亦不由得暗呼起来,“苏游啊苏游,要是你在朕的身边,朕或许不会落到这般境地罢?”
在苏游的刻意封锁下,杨广只知道苏游在南中占领了一小块领地,此刻正在艰难的生存着,饶是如此,他还是决定给苏游发一封让他勤王的命令。。。。。。。
雁门城外,突厥兵马跃人叫,他们除了围困雁门城,更多却是轮番出去掳掠抢夺,雁门郡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始毕可汗明知杨广便在雁门城中,明知擒下了杨广便可扬名天下,万国来朝。
可雁门城就如一座金山,他却无从下嘴,他空有四十万大军,对眼前这小小的雁门城却全无办法。
苏威所料不差,始毕可汗自己也知道,突厥人善于千里奔袭,攻城却永远是短板。
始毕可汗虽然是突厥的王,,但突厥的大军组成,也与南中的东爨军、西爨军相似,都是由各部临时组合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暂时接受他的领导。
突厥大军的目标是什么呢?显然不是什么杨广,而是为了求财。
始毕可汗现在一意围攻杨广,显然是不务正业,不是人心所向。
若是围攻杨广的时间不耽误打劫,估计跟着他来到中原的各部族首领不会说什么,可真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人很快就会失去动力了。
突厥的大军,也与南中的濮部一样,擅长的是顺风仗。
可如今的形势,对杨广来说是个窘境,对始毕可汗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
始毕可汗望着眼前那高大巍峨不可逾越的雁门城,不由得常常叹了口气,又紧紧握住了拳头。
启民可汗一生引以为荣的就是倚仗大隋的兵力,将都兰和达头可汗赶走,带着草原人过了几年太平的日子。
可在始毕的眼中,这是最大的耻辱,他自幼便以击败杨广为目的。
望见中原人飞扬跋扈的神色,见到父亲卑微低贱的表情,咄吉的胸口就有如扎了一根针似的;他这次蓄谋已久,就是为了擒得这个一生之敌,想要看看杨广在他的马鞭之下,是否还是那么的倨傲不羁!
始毕可汗相信,杨广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天。
事实上,不仅仅是杨广,所有大隋人都会记住大业十一年八月十三这一天。
这一天,大隋的九五至尊杨广被突厥率领四十万大军困在雁门,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
几天之后,雁门郡四十一城便被突厥人攻下了三十九座,除了雁门城之外,还有杨广之子杨瑓镇守的崞县也暂时还属于大隋的领土。
根据义成公主处传来的情报,此次始毕可汗南下,很可能是与杨瑓内外勾结。
杨广早在回转雁门的那一刻,便已不再当杨瑓是自己的儿子了;不但如此,他还暗暗发誓要食其肉,焚其骨!
431失信天下
“始毕可汗实在是太可恨了,你们应当努力拒贼,若是能够坚守住雁门城,不要怕没有富贵!若是原本有官职的,依次进阶;若是没有官职的,直接升为六品,再赐布一百段!”
杨广急着脱身,开完会后便按照虞世基的提议给雁门城的士卒和百姓画起了超级大饼。
将士们听了杨广振奋人心的承诺,当即高呼万岁;就是那些寻常的老百姓,也都想趁机邀功,纷纷摩拳擦掌起来。
一时间,将士和百姓们守城的热情空前高涨,倒像是他们不是被困者,而是打了胜仗一般。
苏威虞世基等人听了杨广如此不负责任的誓言,都暗暗摇了摇头,却也不敢指责什么。
若是杨广战后能够兑现这些誓言,如今雁门城的十一万守军和部分百姓全变成六品官的话,这一年下来得付出多少俸禄?
这一仗若是胜利,怕是比失败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杨广画完了大饼,引来许多勇夫,始毕可汗的部族却是各怀心思,虚与委蛇。
此消彼长之下,攻城方和守城方慢慢陷入了胶着对峙,时间一晃之间便过去了七八天。
这段时间里,久攻不下的始毕可汗终日睡不着觉,守城的杨广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日萧瑀的计策很好,虞世基的提议也很好,甚至是裴元庆的点子也都不错。
问题是,这都八天了,裴元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冲出城去一次,可每次都被地方的弓箭给射了回来。——他想要去通知李靖,实在是杀不开这一条血路啊。
当裴元庆再一次被突厥兵逼回雁门城时,杨广顿时火冒三丈,竟气得说不出一个字来。
苏威等人虽都伴在杨广身边,却也不敢开口触这眉头,倒是宇文述仗着杨广素日的宠幸,当即开口安慰道,“突厥四十万大军南下,雁门城被围,此事非同小可。突厥人想要隐瞒消息是绝无可能的,就算裴元庆杀不出重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今这消息怕是早就传到了太原,就算不去请兵,各郡的兵马知道陛下在此,岂会坐视不理?”
听了宇文述之语,杨广心中稍定,“谁先来救驾的,重赏;不来救驾的,重责。”
杨广现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开空头支票了。
宇文述也知杨广如今的声望已是大不如前,他此时虽然安慰杨广会有兵马来救驾,可有多少人会来,那可就不好说了。。。。。。。
宇文述甚至有那么一刹那的恍惚,想着是不是该考虑一下退路的问题了。
杨广见无人应和自己,又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朕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但愿他们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看着犯了中二病,且百般无助的杨广,宇文成都终于挺身而出,“要不然末将也试试吧,如果能杀出重围通知到义成公主的话,也多一分保障。”
如果是宇文述挺身而出,杨广一定以为他为了逃兵抛弃自己了,但他对宇文成都的人品还是百般信赖的。——不凭什么,就凭着宇文成都七八年如一日地伴在自己身边。
杨广摇了摇头,“裴行俨已经突击了七八次,可每次都只能铩羽而归。朕才刚好能够平淡地看待他的失败,你若是再不成,朕可就。。。。。。。可就。。。。。。”
“裴行俨每日冲杀一次,怕是被突厥人摸清了规律,末将若是突然冲出去,一定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况且,末将还有十二个一起参加过马球队的兄弟,如果我们一起行动的话,胜算应该会大一些。。。。。。。”
宇文成都力气比裴元庆大,智商显然也比裴元庆更高,他先是肯定了裴元庆每日冲杀之功,又辗转强调了自己有帮手。。。。。。。
宇文成都和他的十二个小伙伴,也就是传说中的十三太保。
宇文述听宇文成都要带着十二个小伙伴一起突围,心中动了一下,面无表情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若是宇文化及在此的话,他一定反对宇文成都这么做。
训练十三太保,曾花去多少的资源?可若是冲向突厥的四十万大军,与送死何异?
听着宇文成都此语,杨广有些矛盾,一来,他已习惯了宇文成都的护卫;二来,他也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杨广不愿意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些救援的部队上。
虽然同样不看好宇文成都的英雄主义,但苏威虞世基等人也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多一条路,也就会多一种希望。
三更,月未升。
雁门城的西门缓缓开启,一支百余人的送死部队从西门出发,对早已进入梦乡的突厥部队进行了突袭,十三太保则从东门悄然摸了出去。。。。。。。
而后,雁门城外东面的突厥大营引起了一阵骚乱,显然,十三太保想要悄无声息地通过突厥的大营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便只有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
十三太保已经太久没有杀戮了,这一次他们直接把三五里的突厥兵杀了个透,死在他们手下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杨广一直站在城头,他举着望远镜看着雁门城东面突厥的营地火把晃动,厮杀声震天,却只能默默祈祷。
而结果,杨广显然露出了欣慰的笑,宇文成都以及他的兄弟们,果然不负自己所望。
十三太保不是铁人,尽管他们杀透了突厥营地,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宇文成都只带着五六个兄弟转道马邑,求援李靖去了。
李靖得知杨广被围雁门之后,早就已募兵准备救驾,如今得了宇文成都的密令之后,只得带着两百余骑踏上了突厥之旅。
而宇文成都代表着杨广,开始传檄天下,号令群雄前来雁门救驾,这个号令甚至都没有漏过离开中原已经六年的苏游。
可惜的是,苏游接到要求自己带兵前往雁门救驾的命令时,已经到了大业十一年的年底;早在两个多月前,苏游便知始毕可汗已撤兵解围而去了。。。。。。
对于刚接到的命令,苏游自是扔到了一旁,心中暗想道,“杨广现在怕也都忘了,曾经给我发过这么一个檄文了吧?”
事实上,宇文成都冲出雁门城几天之后,便得知了江都郡丞王世充和屯卫将军云定兴正在赶往雁门的消息。
宇文成都为了把这好消息传达到雁门城中,再次上演了一出浑身是胆的神话剧,可他最后到达杨广面前时,十三太保只余他自己。
杨广蓦然听到大好消息,自是对宇文成都赞赏有加,宇文述却因为折损了十二个得力干将而心痛不已。。。。。。
得知了援军不日就要到来的消息,守城的士卒自然信心倍增,一直又坚守了二十余日,始毕可汗才因接到义成公主皇城突厥王庭被人偷袭的消息而撤军。
王世充和云定兴就此打了个顺风仗,名利双收。
这次救驾中最为耀眼的却是李世民李玄霸这对双胞胎兄弟,他们虽然刚满十六岁,但一文一武,两人在云定兴军中大出风头。
杨广甚至亲自接见了李世民和李玄霸,并把两人留在了自己身边。
脱出了雁门城的樊笼,杨广遂往东都而去。
同一时间,李子通在江南造反,试图吞并险些被丹阳郡守房彦谦打残的杜伏威所部,不成想杜伏威与辅公佑奋起反抗,击溃李子通。
后来护儿之子来弘,乘势追击,大败杜伏威,后者只得退回历阳厉兵秣马。
丹阳郡郡守房彦谦则对李子通穷追猛打,将其赶回海陵。
十月,有城父人朱粲起兵造反。。。。。。
杨广回到东都之后,精神一度萎靡不振。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登基以来可谓是兢兢业业,凭借着父辈留下的基业开疆扩土,可谓是春风得意。
怎么突然间风云变幻,江山就乱成一锅粥?
难道说,开疆扩土有错吗?难道说,宣扬国威有错吗?难道说,自己想要的万国来朝也是错的吗?
杨广越想越闹心,越闹心就越想不明白。杨广是个聪明人,可聪明人最容易偏执。
杨广胡思乱想之后,一时竟心灰意冷,再也无心朝政了。
可他无心朝政,朝政上却有许多事等着他呢,比如说他当日在雁门城许下的承诺。
关于这个问题,纳言苏威首先摇了摇头,“如果按照当时的许诺赐他们爵位,必定会影响到官场级别的整体,所以这事还是要多斟酌后再作决定。”
苏威难得一次附和杨广,却是为了支持后者耍赖。
之前一直赞同苏威的樊子盖当即就火了,“如果这样做,那岂不是失信于人,以后朝廷还要靠什么服众!”
杨广的脸当即沉了下来,缓缓说道,“你是想拿朕的东西,收买人心吗?”
樊子盖当即噤若寒蝉,再不发一言。
杨广虽不愿兑现承诺,可事情总还得解决,权衡之下,只得来一招“打折还款”加以糊弄。——原来说没有级别可直接授以六品的,只授了个九品,要不要?不要拉倒。
至于那些原来有级别的参战将士,大概有一万七千多人,但实际得到擢升的却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也就是说,级别递增的人数还不到十分之一。
杨广当时还有另一个承诺,每人奖赐布匹一百段,这个统统打成一张白条。
正九品的级别,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丞;而从九品下,则是小县的县尉;公正地说,参加过“雁门之围”守城的士兵能得这样奖赏也算很不错了。
问题是,杨广有言在先,失信在后。
所以朝廷的诏令一下,顿时招来一片哗然。
432修养生息
相比于杨广的各种悲剧,苏游的小日子就显得滋润多了。
四个多月前,苏游带着自己的炮兵营和两千降卒回到了临沧城,来雁北第一时间便与东爨之主碧云公主展开了密切的会晤。
碧云公主与来雁北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说她们都是文艺女且又都又舞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