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隋朝大老板 >

第272章

隋朝大老板-第272章

小说: 隋朝大老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阳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辽东城,而流经辽东城的支流则为梁河。梁河古称衍水、大梁河、梁水;因为燕太子丹逃亡于此,故又名太子河。

沿着大辽河向北,行了半日之后在牛庄进入梁河,苏游的船队此时离辽东城只有三百余里,而时令进入了三月。

三月初一,李渊正式筑坛,向天祭祀,自称大隋国大将军,分封百官。

李渊任命李元吉为太原留守,率领中三军一万多人镇守晋阳;他自己则率领近十万大军出晋阳进驻武德南,开始了征战天下的大业。

这一日,王世充李密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最重要一战。

午后,石子河两岸的河滩上人声鼎沸、旌旗飞扬,王世充军和李密率领的大军共二十余万隔河相望。

王世充拉着马缰,止住身下战马地躁动,死死地盯着李密的战旗,那面战旗下的人才是值得他重视的敌人。

上一次在洛水以北战败之后,王世充紧闭营寨,拒不出战;而这时,越王杨派来使者进入营中劳军。

使者并没有公开指责王世充,但在私下的交谈中,他还是向王世充表露了朝廷的不满;段达和元文都等人都认为王世充过于畏敌,不敢和瓦岗军交战。

王世充是不会把段达等人放在眼里的,却也担心杨侗被他们的蒙蔽,深怕他向江都的杨广打自己的小报告;若是杨广另派他人接替自己,那自己的一切岂非鸡飞蛋打?

王世充知道自己迟早会与李密有着一战,而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战的时候,因为现在已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在被李密控制了绝大部分粮仓的情况下,自己一方部队的士气正在慢慢消失。

“此时若是不战,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王世充带着这个想法,也就勉强客服了上次作战不利的恐惧,这才率领大军全营出动,前来寻求与瓦岗军一决胜负。

眼见着李密的先锋裴仁基的大旗开始冲入石子河,王世充当即高呼道,“迎敌!”

随着王世充的将令,官兵阵中马上响起了战鼓之声,官兵们随着鼓声地节奏向天大声嘶喊。

一时间鼓声震天,而官兵们的高呼也掩盖了瓦岗军先锋部队的气势。

“嗖嗖嗖!”

官军的弓箭纷纷离弦,而后天上顿时布满了箭雨,这些箭雨朝着急冲而来的瓦岗军飞了过去。瞬息之间,遮盖了整片天空,瓦岗军将士们的眼前顿时为之一黑。

“举盾!”

甚至都没等裴仁基喊出这两个字,训练有素的先锋部队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打盾;他们大口大口的喘息着,在凹凸不平的河滩上迎着箭雨亡命向前飞奔。

裴仁基手下的将士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官军,这次攻击属于官军和官军之间的乌龙战!

王世充嘴角挂起了一缕微笑,他将腰间的长剑高举空中,而后落下。

“出击!”

随着王世充的这声命令,军中战鼓声的节奏随之一变。

位于最前哨的官兵将士们在将官们的命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朝冒着箭雨冲来的瓦岗军逼去;前面一排的官兵纷纷身披重甲,铠甲反射的阳光朝瓦岗军直射而去,顿时亮瞎了他们的氪金狗眼。

两军如同洪流撞在一起,然后迅速纠缠起来,仿佛是被杀气吸引而来一般,天空中布满了阴暗的云层。

时间在双方的无尽杀戮中慢慢逝去,胜利的天平渐渐倒向了王世充一方。

开始的时候,瓦岗军还可以凭借血气之勇和官兵打个旗鼓相当,可他们发现本部渐落下风之后,将士们的心也就散了。

尽管裴仁基的军中有一小半是官军,但多半还是贼,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打顺风仗,此时发现己方处于劣势之后,他们随之失去了多次战胜王世充的记忆。

有了“这一战可能要败”的想法,许多瓦岗军前方开始思考着怎么跑路,而后他们就渐渐放弃了战斗。

紧接着,瓦岗军先锋的溃逃就开始了。。。。。。

475辽东之战

王世充挥动长剑,命令王辩率领的前军跟在败退的裴仁基部后面追赶,他则率领中军渡过石子河,直往李密坐镇的中军攻去。

此时此刻,王世充仍然没有下达全军出击的命令;之所以留这一手,主要还是为了提防瓦岗军的反击。

从去年的十二月中至今,王世充与李密已战斗四十余次,平均每两天就打一仗。

但结果却是从最开始的王世充赢多输少,变成了最近王世充老是被击败,这样的结果让王世充意识到李密越变越强了;相对应的,自己却没什么进步。

李密早在十余年前便被杨素等人夸赞过,但他真正参与领兵打仗,不过半年多而已;而王世充带兵的时间却有七八年了,他的经验比李密多一些,可打仗拼的不只是经验。

此时,瓦岗军的中军阵中,突然传出一阵阵鼓声,配合着鼓声的是李密身边的掌旗不断用令旗向败退的裴仁基军传递着命令,让他们往一旁散去,免得冲垮中军。

可败逃的瓦岗军哪里顾得上什么旗语?他们只知逃回自己中军之后才是安全的,而绕路需要走的路途就太远了。

败退的瓦岗军,很快就冲入了严阵以待的李密中军之中,李密也狠不下心向自家的士卒挥动屠刀,只得缓缓而退。

王世充看着李密的帅旗向后移动,随即下达命令,吩咐两翼的骑兵同时加快了速度向前掩杀。

李密的中军仿佛意识到王世充的大军追来,同样加快了撤退的速度,他的帅旗迅速远离战场,向后方退去。

王世充见状,哪还有半分怀疑?

而后王世充的中军骑兵部队也冲杀出阵,加速往李密的中军冲去;在骑兵的冲杀下,瓦岗军的先头部队彻底溃逃,早就没有阵型可言了。

王世充对溃兵不屑一顾,只是牢牢地盯着李密的帅旗,率兵全速追击。

片刻的功夫,王世充近十万士卒就已全部渡过石子河;在追击的过程中,他的中军始终保持着紧密的队形,防止李密反击。

你追我逃之间,战斗的阵线越拉越长,可王世充和他的部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一刻,难得的一次大胜令官军的将士们全都疯了,他们只想多杀一些贼兵,多立一份功劳,最好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杀得瓦岗贼再不敢前来挑衅。

在战场渐渐转移,来到原野和山地交接之处时,瓦岗军中突然响起了紧密的锣鼓声。

早就埋伏在山坡两侧的瓦岗伏兵随后从一旁杀了出来,他们没有直接攻击王世充的中军,而是横冲而入,将王世充的后军拦腰切断。

然后,迅速击溃他的左右两军,朝中军包围过来。

王世充意识到瓦岗军的伏兵时,只得回身杀了回来,不用他多想,李密也返身杀了回来。

埋伏在山坡两边的,正是瓦岗的猛将程咬金与单雄信,他们各领三千精锐以生力军的姿态应战追击而来的官军,自是志在必得。

很快,李密的中军便返身回来,他的左右正是裴元庆和秦叔宝。

王世充有惊无险,最后在左右亲信的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朝西方狼狈逃窜而去。

此战后王世充再也无面目回东都,只得率军北赴河阳;当晚风狂雨冷,王世充的凄凉无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王世充看着朝廷给自己的兵马损失殆尽,再也没什么借口好说,只得绑缚自己投狱请求治罪;可此时东都除了他能够勉强与瓦岗贼一战外,还能找得出谁来取代他?

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无奈之下的杨侗,只得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又将他召回东都,并赐予金钱锦缎美女安慰他。

王世充想不到杨侗非但没有给杨广打小报告,还好吃好喝地安慰自己,当即便老泪纵横地保证一定誓死保卫东都,而后努力召集旧部共一万多人。

之前王世充吃够了缺粮的苦头,既然现在死了跟李密决战的野心,于是把军队驻扎在专门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进行防御,这也算是暂时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王世充从此不必担心没饭吃,跟随杨广下江都的将士们却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因为江都周围早那就动荡不安,想要从其他地方运粮食进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跟随杨广的禁卫军多是关中人,人心思归,不时有兵将逃亡,斩诛多人也止不住。

有宫人向杨广告发外人谋反,杨广大怒,立斩。

而后再有人告变,连萧皇后也劝说宫人不要再冒死进言,“天下事一至于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

多少年后,元军出征花棘子模,大胡子国王日夜忧心,也是厚赐报平安者,立斩道实情的臣下;其心情想法和杨广彼时一模一样,正所谓掩耳盗铃耳。

而击败了王世充的李密,随后挥军进据东都翼城金墉城。

东都北面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连接为一整组建筑,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是东都的军事要塞。

据《水经注》记载:“谷水又东迳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筑之,谓之金墉城。谷水迳洛阳小城北,因阿旧城,凭结金墉,故向城也。结以为垒,号洛阳垒。”

金墉城就是这三座小城,西晋代魏之后,“魏宫人皆在其中”。北魏“迁京之时,宫阙未就,孝文帝徒金庸城”。

进入金墉城之后,李密开始修复金墉城在战争中损坏的城墙房屋,准备以此为依托长期作战。此时李密的军阵距离洛阳已经非常之近,其军中的战鼓之声在洛阳都能很清楚地被听见。

整修了金墉城之后,李密立刻挥军三十万在北邙列下大阵,从南面进攻洛阳的上春门。

与此同时,苏游的船队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辽东城的北门之外;而早在他们离辽东城还有三十里的时候,高开道便得到了消息。

理所当然,目前的辽东一带都属于高开道的地盘,可惜高丽人离开的时候走得实在彻底,他们不但毁坏了辽东城的城门,还把方圆三百里之内的百姓都挟裹到高丽了。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辽东城里除了高开道的五万多乱军之外,并没有任何百姓。

没有百姓就意味着这儿一无所有,来到此处不足两月的高开道,在存粮就要吃尽之时,却还是没能都找到任何在此继续留下的理由。

高开道正想着是不是要去高丽王城借点粮食时,苏游的船队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

苏游正要下令抛锚梁河中间时,突然听到南岸传来一阵呼喊,随后便见成千上万的羽箭向河中苏游的战船上飞了过来。

“敌袭,注意隐蔽!”

船上的士卒们纷纷高呼,却没有因此而混乱,毕竟他们目前就在江中,不要说是些许羽箭,就是遇到投石车又能如何?

苏游也是存着这个心思,所以连斥候都没有派出来,这才遭遇到高开道军的伏击。

这一段河面上只有十余丈宽,高开道军在辽东城北门外纷纷站了起来,开始抛洒着箭壶中的羽箭。

问题是河岸与城墙间只有十余丈,能够站人的地方并没有太多;更因为高开道目的是为了夺取苏游的战船,所以只下令他们使用箭矢,而非火箭。

苏游的船队也是久经阵仗,不但不怕羽箭,就连火箭也是不怕的;想要对苏游的战船造成伤害,除非是地方拥有足够数量的床弩,但床弩的射程又怎么赶得上火炮?

苏游正要下令还击之际,王珪和韦挺联袂而至,当即请示苏游道,“先生,咱们怎么办?总不能让挨打不还手吧?”

苏游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道,“你们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火炮威力吗?今天正是好机会。”

韦挺和王珪当日赶到卢龙时,苏游已进城两天,战场早就收拾好了;他们两个听投降苏游的张君立说起火炮的厉害,却一直没有机会见识,早就心痒难耐了。

苏游也有意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武器,可一路上总不可能打空炮吧?

苏游命人拿了几团棉花过来,分别递给韦挺和王珪道,“你们两个先把耳朵塞住,免得待会吓着。”说完这话,遂命人去给火炮队长传令,——“马上使用火炮还击,一共发射五轮,共七百五十发炮弹!”

韦挺和王珪虽然礼貌地把棉花从苏游的手中接了过来,却并没有往心里去,但随之而来的闷响声却实在把他们吓得差点落入河中去。

随着不断从后面前后十余艘船中传来的炮响,韦挺和王珪也看到了每艘船上刚刚才推出来的十几个炮管,而这些炮口上不断冒出一股股清烟。

岸上那些尽情挥洒着箭矢的高开道军,一开始还没太注意到其中十余艘船的船舷上突然多出了炮管,直到听到那震耳欲聋的炮响,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危险。

刚才还撒欢似往河中射箭的士卒,听到炮响之后,随即便看到百余个黑乎乎的汤碗大小的铁球飞了过来。

直到此时,这些士卒还只是以为河中间的敌人在故弄玄虚,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发射投石车;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条件反射般纷纷躲避着迎面飞来的铁球。

这些铁球落地之后,再次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476放弃辽东

梁河南岸与辽东城之间狭窄的地面上,拥挤着一万多高开道的弓箭手,苏游的炮弹落入他们之中时,他们躲无可躲。

五轮炮射共七百五十发炮弹,其中大部分轰在了城外,也有几百枚炸弹射入了城中。

但错有错着,苏游使用火器以来,还是第一次真正发挥了火炮的全部效力。

一场反伏击之战,直接死于火炮之下的高开道军不下三千人,其余被踩死踩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苏游看着辽东城北门打开,无数的高开道军拥挤着冲入城去,顿时发觉这是个入城的好机会,遂下令道,“全速靠岸,韦挺王珪军先下船抢占城门,张龙军整队后冲入城中。。。。。。。”

这个时代的军中,身份地位越高的人,越有资格排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们更有资格去获得荣誉;苏游却知战斗是要死人的,所以往往会把炮灰部队排在最前面。

苏游之所以这么干,大概是没有经历过被自己的炮灰部队冲击自己阵脚的情况;如果他知道刚刚落下帷幕的王世充和李密之战,就会对自己的安排多多考虑了。

事实上,苏游也只能这么安排,毕竟韦挺和王珪所帅的部队没马,他们下船会比张龙和爨子恒率领的骑兵方便得多。

至于苏游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新降的张君立带领的两千人,大概是担心他们无法狠下心去对付高开道军中的士卒吧,毕竟他们此前还是一伙的。。。。。。

几轮炮弹轰炸之后,高开道军剩下的只有溃逃,哪还有半分的攻击?

待苏游的军令下达之后,船上的人纷纷起锚,或者干脆解开系扣任凭铁锚留在河中,划船的士卒也不遗余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往岸边划去。

还在辽东城头的部分高开道士卒似乎也发现了河中的苗头有些匪夷所思,当即高声喊道,“不好了!敌人靠岸了!”

“快关城门啊!敌人要冲进城来了!”

毫无疑问,这些经历了几轮炮射还能保持冷静的士卒是多么可贵,但他们几个人的呼声在成千上万溃逃的士卒的喧哗声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算守门的士卒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喊,可接踵而至的兄弟们纷纷冲入城中,他们又怎能将城门落下?

片刻之后,载着韦挺和王珪所帅的四千士卒的战船便靠向了岸边,辅助兵们当先冲下传去拉住缆绳,有的则不失时机地放下了踏板,以便士卒们能够安全着陆。

“兄弟们,咱们的目标是抢占城门,跟我冲!”韦挺喊完这话,一提马缰当先骑马跨到踏板之上,而后安全着陆。

如此噪杂的环境,韦挺的声音虽大,但能够听到的也只限于他船上的三四百人而已;但他所帅的两千人早在战船靠岸时便知道了目标,所以他们看到韦挺一马当先地跳下船后,也都嗷嗷叫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