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覆唐 >

第218章

覆唐-第218章

小说: 覆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王李隆基曾言春+》之后东宫之事便会有所决定,那今日早朝是否又会提起东宫一事?可若是今日提起的话,那身为主角的赵王殿下又不在场,该如何来提起?

想到这一点,张宏再次迎着平王那份淡然的微笑时,不免心中更是生出了许多的困惑。

赵王府上。

今日的赵王不曾早朝,却也没有前去太平公主府上,他便如往日一般冷漠着,站在这院中,望着府上那些异常忙碌的下人,紧皱着眉。

“加火,烧水。”冷漠吩咐了一声,赵王殿下转身,看着那一间冒着热气的厢房,再道:“再为本王备一桶凉水!”

完全是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态,哪儿有半分抱恙在身的模样?只是不知为何今日不曾早朝的赵王殿下,却在此时做着这么一些不务正业的小事(未完待续,

东宫之争第二百六十三章给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千古慧言可可用,它非但包含着阴阳圆极之说,更可借鉴于治国一策之上。微臣以为,将此句慧言放在治国一策上,大致可理解为,但凡好的有利于发展的便可放其自然,而若是存在弊端的,则只须引导改正即可。”探花郑其冲侃侃言谈之后,便是榜眼范阳卢不安自来应试,他在说话之时,始终是显得极为清幽,有那么几分清风拂面的意境。

由卢不安这些话中,很轻易的便可看出这位貌似道人的榜眼实际上对道学研究确实有几分心得,他今日策论的观点不论对错,单单就这份幽雅平和已经是比先前的探花郑其冲要高出了一个水准。

不过,虽然就学问上而言卢不安要高一些,但从此时朝堂上的氛围看来,倒还是郑其冲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更能被这些文武百官们所接受。原因并不复杂,当今陛下乃是崇尚中庸之道的,无论治国亦或治事,皇帝陛下都喜好把握一个平衡。所以这么一来,卢不安的主张‘无为而治’便在很大程度上显得刻意迎合了皇帝陛下的中庸之道。让人很自然的便会以为卢不安是在针对着皇帝陛下的心思进行着奉承。这当然多少会让旁人心中有些不快。

一个尚未入朝的官员便会如此赤裸裸的奉承着皇帝陛下,那不管他是对是错,都很容易遭受他人的排斥。或许这种排斥有些不可理喻,但身在仕途的人,都会潜意识的打压可能上位的小人物,这也是大多数官员地普遍心理,他们确实很难接受一个刚中进士之人便取得皇帝陛下的宠信,继而踩在他们头上。无论皇帝陛下是否接受这种奉承,他们也会防患于未然。

况且,政治原本便是不可理喻的。

张宏站在这二人中间,大致听了听他二人地殿试策论,心中也不免有些轻视了这二人。他先前以为他这个状元乃是作弊来的,那身旁地这二位便极有可能是有真才实学的,既如此,就殿试来说,这二人肯定会比他有不少高见。可此时,听着这二位的‘无为而治,从小而治’等等观点,他确实是不屑着身旁的两位才俊。

眼下的大唐,乃是朝局混乱,党争连迭,便就是这种局面之下,再采取‘无为而治’地话,那结果会将如何?不难想象,若是针对这等混乱的朝局不管不问,那大唐也必将危矣!

在这朝堂之上,与张宏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少,便就在张宏偶尔抬头时,却是清楚瞧见平王李隆基不屑的冷笑,从这笑中张宏自然能揣测到平王殿下对这种无为而治那是深恶痛绝的。而非但是平王,便连皇帝陛下最为倚重的中书令陆象先也是紧紧地皱着眉,明显是极为不快。

不过,平王的不喜,中书令的不赞成,这些毕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喜不喜欢,他若是喜欢这位与他有着同样观点的榜眼,那平王等人地不喜欢自然便可排除在外。

也是张宏在思量着皇帝陛下可能会对这位榜眼褒赞几句地同时。却见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神情依旧温和平静。并没有作出任何评价。便很干脆地言道:“接下来便是状元郎地策论了。朕以为。就状元郎那一赋来看。这策论不要也罢。”

陛下话落。朝堂中便很快一阵小声地议论之声。那些与张宏交善地官员。比如平王殿下与尚书左仆射张说二人皆都是微笑而看着张宏。明显是极为赞成皇帝陛下地言语。而至于那些与张宏交恶之人。像吏部尚书岑羲。礼部尚书崔缇等人却是满脸地复杂神色之下。透露着不少地嫉妒与不甘。

至于剩下地那些并不认识张宏地官员倒是无一不惊讶。他们这些只是隐约知道京城这么一个少年地官员们。倒实在是不曾想到皇帝陛下居然会如此宠信着这少年。

对于这种种不一地神色。张宏坦然受之。他站在那处。虽然仍是从容自若着。但其实却是有些兴奋地握了拳。皇帝陛下这一句简单地话落在朝臣官员耳里。只能是让这些人得知他是如何地受宠。而他却很清楚。既然皇帝陛下已经说出了这句话。那便代表着昨日他与皇帝陛下所提到地那两件事。都已经被接受了。

他那两件大逆不道之事。皇帝陛下已经默许甚至是再也不会追究。这当然让张宏难以自抑地庆幸了起来。

也是张宏庆幸之时。这些时日来屡次受挫地礼部尚书崔缇终于还是没能耐住他地嫉妒不甘。他整了整朝服。便就在这等满朝议论之时。上前两步。恭身道:“陛下。微臣以为。状元郎虽是大才。但既然榜眼与探花都有了一番高论。那依制来说。状元郎还是不能免此一试地。”

张宏不奇怪崔缇会光明正大的站出来,他这些时日,从江南回到京城以后便一直都在奇怪着这位礼部尚书大人胆子似乎更大了些,以前那个只会在暗地里耍些小手段的崔缇似乎拥有了不少底气。

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皇帝陛下轻声叹着,对这一句话的喜爱,他笑了笑,望着殿下众臣,再道:“能写出此句者,卿以为状元郎会不知何谓治国策论乎?”

崔缇当然不会服,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仍然不相信这少年会真的具备着真才实学,所以他当然很希望能够让这少年当众出丑,好让人人都能知道这少年完全乃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再次上前,刚要说话,却是注意到吏部尚书岑羲已然上前。

“便就是知晓状元郎才识过人,远非吾辈所能及也,微臣等人这才更想听闻状元郎治国一论。”岑羲这些话说的明显比崔缇要有些水平,他只是一味的赞扬着张宏,让皇帝陛下不好拒绝。

当年依凤阁的那一件事情,已然是让岑羲与张宏之间的仇恨再不能消,如此一来,在针对张宏这一问题上,崔缇与岑羲显然是有着共同地默契。

皇帝陛下没有再次拒绝,他淡淡的看了眼岑羲,随后又看着殿下那少年,眼看着对方依旧从容的姿态,当然也知道那少年是不怕考验地,所以他微笑了笑,事实上他也很乐意听听这位似乎无所不能少年还能有些怎样的惊人言语。

让张宏当殿策论,平王李隆基也是赞成地,他胸中有宏图,当然要知道他一向最为青睐的这个少年是否能堪大用。

朝堂上,很快便安静了下来,张宏看着皇帝陛下微笑点头,又迎着平王李隆基那鼓励期待的神情,他笑了笑,也只能坦然作论。

“微臣斗胆,便抛引玉述管子一论。”张宏自然不会在治国之上有哪些惊人的言论,但他却很清楚的知道面对着眼下这等大唐,绝对需要一些实际地行动而改变大唐。因此,他便在这满朝上下各怀心思的期待中,轻声言道:“以农为本,发展商业;以农为本,顺政人心;选贤任能,扬长避;以法治国,以德为辅,综合而治。”

与前二位策论相比,张宏这寥寥数言无更注重实践,他并没有陈述一堆空泛华丽的策略论述,只是从实际出发指出该如何去做。这一点当然更能得到那些实干派的官员欣赏喜爱,这其中,尤其是以平王李隆基为甚。

张宏说的不多,可平王殿下却是一言一句的听在了耳中,他不再微笑,微微凝眉地他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也是直到这时,他才终于意识到,原来这少年所懂得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儒家不二法典,微臣以为,这其实也正好可引用在治国一论上。”张宏轻轻启齿,他这些话其实在一早便有了思量,这倒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殿试,更多的是为了让朝廷里的这些显贵官员们知道:在其位,便须谋其政。

“善。”平王李隆基率先出身,他并没有保留他的欣赏,迎着那位中书令陆象先同样地微笑,平王殿下微笑向着皇帝陛下道:“儿臣以为,张宏此言颇合治国一策,可谓第一。且,儿臣还以为,能具此等大才者,应理留任张宏为詹事府给事中。”

没有人能够跟得上平王李隆基的跳跃思维。也是这时,满朝上下都在想着张宏那一番言论,试图找出缺陷加以抨击之时,李隆基已经是在为张宏谋取着官位,这实在不是朝廷上的那些官员所能意料到地。

便连皇帝陛下也是惊而皱眉,他当然没能想到平王李隆基居然如此干脆的便提出了詹事府。

詹事府。

不须多久,朝廷中地这些大臣们便彻底反映了过来,原本他们的注意力皆都放在这三位新晋才俊地策论之上,可这瞬间便被李隆基带回了官职之上。不得不说,在转移视线这方面,平王殿下实在是玩的出神入化。

张宏当然也没能料到平王殿下居然会轻轻一言便将他的话题引到这个问题上,他有些不解,但更多的却是担忧,他望着平王殿下,忽然觉得这位来日的一代雄主实在是令人仰望高不可攀。

詹事府给事中,官职不高,从五品而已。但其本身代表的职位却实在是太过敏感,尤其在眼下这等情况。所谓詹事府,其实也是东宫的中枢一职,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给了一个新入朝的人,不提合适与否,单单就眼下这种情况便是极为不合适。

要知道,此时的东宫仍是高悬未决,既然没有太子殿下,那要他这个詹事府给事中何用?

可平王却分明是清楚的提了出来。这当然只能让张宏联想到平王殿下是在试图用他来引起东宫一事的决定之上,他记得平王曾经说过春+》之后,便是他入主东宫之时,可这个时候拿他来试探东宫的决定一事又有什么样的意图?

张宏惊惧,皇帝陛下一时也皱眉不再言语,满朝上下,只有平王李隆基一人微笑自若。(未完待续,

东宫之争第二百六十三章给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千古慧言用,它非但包含着阴阳圆极之说,更可借鉴于治国一策之上。微臣以为,将此句慧言放在治国一策上,大致可理解为,但凡好的有利于发展的便可放其自然,而若是存在弊端的,则只须引导改正即可。”探花郑其冲侃侃言谈之后,便是榜眼范阳卢不安自来应试,他在说话之时,始终是显得极为清幽,有那么几分清风拂面的意境。

由卢不安这些话中,很轻易的便可看出这位貌似道人的榜眼实际上对道学研究确实有几分心得,他今日策论的观点不论对错,单单就这份幽雅平和已经是比先前的探花郑其冲要高出了一个水准。

不过,虽然就学问上而言卢不安要高一些,但从此时朝堂上的氛围看来,倒还是郑其冲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更能被这些文武百官们所接受。原因并不复杂,当今陛下乃是崇尚中庸之道的,无论治国亦或治事,皇帝陛下都喜好把握一个平衡。所以这么一来,卢不安的主张‘无为而治’便在很大程度上显得刻意迎合了皇帝陛下的中庸之道。让人很自然的便会以为卢不安是在针对着皇帝陛下的心思进行着奉承。这当然多少会让旁人心中有些不快。

一个尚未入朝的官员便会如此赤裸裸的奉承着皇帝陛下,那不管他是对是错,都很容易遭受他人的排斥。或许这种排斥有些不可理喻,但身在仕途的人,都会潜意识的打压可能上位的小人物,这也是大多数官员地普遍心理,他们确实很难接受一个刚中进士之人便取得皇帝陛下的宠信,继而踩在他们头上。无论皇帝陛下是否接受这种奉承,他们也都会防患于未然。

况且,政治原本便是不可理喻的。

张宏站在这二人中间,大致听了听他二人的殿试策论,心中也不免有些轻视了这二人。他先前以为他这个状元乃是作弊来的,那身旁的这二位便极有可能是有真才实学地,既如此,就殿试来说,这二人肯定会比他有不少高见。可此时,听着这二位的‘无为而治,从小而治’等等观点,他确实是不屑着身旁地两位才俊。

眼下的大唐,乃是朝局混乱,党争连迭,便就是这种局面之下,再采取‘无为而治’的话,那结果会将如何?不难想象,若是针对这等混乱的朝局不管不问,那大唐也必将危矣!

在这朝堂之上,与张宏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少,便就在张宏偶尔抬头时,却是清楚瞧见平王李隆基不屑地冷笑,从这笑中张宏自然能揣测到平王殿下对这种无为而治那是深恶痛绝的。而非但是平王,便连皇帝陛下最为倚重地中书令陆象先也是紧紧的皱着眉,明显是极为不快。

不过,平王的不喜,中书令的不赞成,这些毕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喜不喜欢,他若是喜欢这位与他有着同样观点的榜眼,那平王等人地不喜欢自然便可排除在外。

也是张宏在思量着皇帝陛下可能会对这位榜眼褒赞几句地同时。却见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神情依旧温和平静。并没有作出任何评价。便很干脆地言道:“接下来便是状元郎地策论了。朕以为。就状元郎那一赋来看。这策论不要也罢。”

陛下话落。朝堂中便很快一阵小声地议论之声。那些与张宏交善地官员。比如平王殿下与尚书左仆射张说二人皆都是微笑而看着张宏。明显是极为赞成皇帝陛下地言语。而至于那些与张宏交恶之人。像吏部尚书岑羲。礼部尚书崔缇等人却是满脸地复杂神色之下。透露着不少地嫉妒与不甘。

至于剩下地那些并不认识张宏地官员倒是无一不惊讶。他们这些只是隐约知道京城这么一个少年地官员们。倒实在是不曾想到皇帝陛下居然会如此宠信着这少年。

对于这种种不一地神色。张宏坦然受之。他站在那处。虽然仍是从容自若着。但其实却是有些兴奋地握了拳。皇帝陛下这一句简单地话落在朝臣官员耳里。只能是让这些人得知他是如何地受宠。而他却很清楚。既然皇帝陛下已经说出了这句话。那便代表着昨日他与皇帝陛下所提到地那两件事。都已经被接受了。

他那两件大逆不道之事。皇帝陛下已经默许甚至是再也不会追究。这当然让张宏难以自抑地庆幸了起来。

也是张宏庆幸之时。这些时日来屡次受挫地礼部尚书崔缇终于还是没能耐住他地嫉妒不甘。他整了整朝服。便就在这等满朝议论之时。上前两步。恭身道:“陛下。微臣以为。状元郎虽是大才。但既然榜眼与探花都有了一番高论。那依制来说。状元郎还是不能免此一试地。”

张宏不奇怪崔缇会光明正大的站出来,他这些时日,从江南回到京城以后便一直都在奇怪着这位礼部尚书大人胆子似乎更大了些,以前那个只会在暗地里耍些小手段的崔缇似乎拥有了不少底气。

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皇帝陛下轻声叹着,他对这一句话的喜爱,他笑了笑,望着殿下众臣,再道:“能写出此句者,卿以为状元郎会不知何谓治国策论乎?”

崔缇当然不会服,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仍然不相信这少年会真的具备着真才实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