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下一刻他就放松了警惕,南乡县的百姓对唐军十分欢迎,他们十分热情地打开了城门,将慕容罗睺迎进城中。
慕容罗睺虽然心中高兴,却没有放松警惕,他先是让士兵将整个南乡县给控制了起来。
接下来,慕容罗睺详细地调查了情况,他发现,南乡县的情况和丹水县差不多,不是县令跑了,就是校尉跑了,而且大部分的粮食已经被隋军收刮的干干净净。一些颇为胆子大的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藏下了一些粮食,否则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隋军真是可恶,临走之前还雁过拔毛,将大唐旧地搞得民不聊生!这样的君王,能有什么前途?大隋,必将覆灭啊。慕容罗睺愤愤的想着的同时并没有怠慢,他迅速派兵控制了全城,旋即派出斥候朝着南方奔去,然后又派人将南乡县的情况回报给齐王殿下。
李元吉当即就在城楼里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当李元吉将南乡县发生的情况一一说了,刘政会目光闪烁,姜谟若有所思,谢叔方则是一脸笑意,各人有着各人的心思。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姜谟首先说话,他认为,就算拿下了南乡县,也仍然不足以证明隋军撤退,因为南乡县固然重要,在地理上,比起均阳还是差了一些。丹水和汉水在均阳交汇,要从南乡杀到襄阳,必须要走均阳。
而且从均阳通往襄阳,还要经过阴城、谷城,这两座城池就在汉水边上,不夺下这两个城池,就无法威胁襄阳。虽然刻意绕过这两座城池,但如果绕过了,粮道就暴露在隋军的兵锋之下了。可以说,夺取襄阳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慎之又慎,一个不小心,这一次的征伐就会失败。
刘政会的意思是,如今看来是隋军的阴谋无疑,占据了南乡县,就已经是不小的功劳了,对于大唐来说,暂时不需要进兵,只要用心经营这两座城池即可。
刘政会的话让李元吉十分不满,他这是什么意思?拿下了南乡城,可是莫大的功劳啊,刘政会为什么如此抵触?听说他好像和秦王走的很近,莫非他是秦王派过来的卧底?想到此,李元吉心中更加警惕。
谢叔方明白殿下的意思,他自然是力主进兵,趁着隋军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夺下均阳,夺下襄阳!才能达到这一次出兵的目的啊。
众人议论纷纷,互相争执着,最后,李元吉排除了众人的意见,决定率兵赶往南乡城,同时下令慕容罗睺继续南下,攻打均阳。刘政会听到李元吉的命令,叹息一声,散会之后,迅速写了一封书信,让心腹快马传回长安。
两日后,李元吉率领大军出发,两个时辰后抵达南乡,又过了一日,他得到了先锋慕容罗睺的回报。
与丹水和南乡县相比,均阳驻守有五百人,不过,这五百人多是老弱病残,战斗力不强,当慕容罗睺突然出现的时候,整个均阳县都震动了,镇守均阳县的校尉名叫黄杉,他匆匆赶到城头,凝视着突如其来的唐军,心中无比震惊。慕容罗睺还没有宣布攻城,黄杉就选择了投降。
进驻了均阳县之后,慕容罗睺这才发现,均阳县的情况略好,有一定存粮,大约有五千石,这样看来,隋军应该是准备以均阳县为军事驻地,对抗敌人的侵犯。不过,区区的五百人,怎能挡住英勇的唐军呢?
李元吉接到消息,心中大喜,他立刻带着五千士兵赶往均阳,李元吉在均阳仔细地考察了一番之后,终于确定隋军没有什么阴谋。
李元吉通过不少从江陵而来的商人确定,隋军真的遇见了大麻烦,对此,李元吉心中大悦,他急忙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递给王世充,告诉他,自己已经率兵拿下了淅阳郡大部,掌握了通往襄阳的要道。若是王世充能适当配合,夺下襄阳不是难事啊。
就在李元吉奋笔疾书的时候,杨侑也接到了锦衣卫的书信。李元吉已经拿下了南乡县和均阳,鱼儿已经逐渐上钩。在杨侑一旁的杨侗显得十分兴奋,李元吉眼看就要落入陛下挖的坑中,这一战一定能够重创唐军。
杨侑在了解了情况之后,立刻召见了马文杰,他告诉马文杰,是该他出力的时候了。马文杰满脸堆笑,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杨侑的手中,更何况杨侑给了他多么优厚的条件,他当即连连答应。
杨侑叮嘱了他一番之后,又仔细盘问了一番,见马文杰已经牢牢记在了心中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让他去办事情。
杨侗显得有些奇怪,马文杰是本身就是叛徒,难道陛下不怕他再度叛变吗?对此,杨侑只是淡淡一笑,他给了马文杰足够的利益,如果他还不识趣,那么宜城马甲,就只有被灭族一途了。
马文杰走了出去,杨侑走到了沙盘前,仔细地看着地图,为了能够迅速夺取襄阳,李元吉不可能去安全占领淅阳郡全境,他一定会走最简短的一条路,只要李元吉沿着这条路行走,由于补给线的漫长,对唐军的粮道和后勤能力都是极大考验。
再者,随着战线的拉伸,这一次唐军出兵三万人,至少会有五千人驻守在淅阳郡的要隘,也就意味着唐军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下,想要凭借两万五千人攻下襄阳,一点都不现实。
杨侑能想到这一点,那么李渊会不会想到?他会不会还有什么后招?杨侑思考了半响,叫过了独孤武师,让他密切注意朱阳关一带,同时让黄云关注长安,一旦唐军调动兵马,就要立刻来报。
就在杨侑刚刚传令下去的时候,李渊也先后接到了刘政会和李元吉的密报。刘政会在密报里认为,从唐军攻取淅阳郡的情况来看,这分明是隋军的阴谋啊,淅阳郡固然重要,可是齐王也同样重要,三万唐兵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隋军退避三舍而放松了警惕,从而落入了隋军的圈套。
对于刘政会的上书,李渊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刘政会是一个老道之人,分析问题十分在理,他相信刘政会的眼光,或许,隋军是有什么阴谋。
可是,随后李元吉的折子让李渊心中大悦,唐军在齐王的指挥下,再度出击,这一次遇见了隋军的抵抗,英勇的唐军在大唐天子圣洁的光辉下,人人奋战,经过两个时辰的鏖战,最终拿下了均阳县,从而掌握了南下襄阳的要道!
李渊仔细地看着折子,冷静地分析着这一切,从种种迹象来看,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分析。为了谨慎起见,他让宦官王欣俊去请太子入宫商讨事情。
第520章扩大战争?
大唐太子李建成正在翻阅着折子,从户部统计的情况来看,今年关中的赋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得益于今年在关中不遗余力的开发,同时学习了大隋的开垦方式,雇佣百姓开荒,使得粮食的产量大增。
虽然在前些日子受到隋军的袭击,损失足有五万石左右,但总的来说,今年关中的收获上百万石,上缴的粮食将近四十万石,这还不算百姓缴纳到义仓中用来应急的粮食。
四十万石的粮食虽然不算很多,但对于大唐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证明了大唐的府库从亏损逐渐变成充盈,只要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大唐的粮食也就越来越多,争霸天下就更多了一些希望。
而且今年的钱帛比去年增长了八成,这主要得益于凉州回到了大唐的怀抱,与东西突厥的贸易变得更加紧密,大量的铁矿石、食盐不断输出,换取了丰厚的利润,使得大唐的国库逐渐丰盈。
当然,李建成也很清楚,这种输出对大唐是不利的,尤其是铁矿石,会让突厥人有足够的铁制造兵器、甲胄,但是,为了换取突厥人的支持,大唐暂时只能忍气吞声了。
李建成暗自做出决定,日后若是统一了中原,他一定要将突厥人打趴下,以报今日之仇。想到此,李建成忍不住站起身来,在房中踱步,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就在李建成想着的时候,宦官王欣俊来了,听见王欣俊的话,李建成匆匆站起身来,带着几名心腹朝着皇城走去。
此时的李渊正在书房里踱步,他有些犹豫不决,出兵是他所愿,可是他并不想将战争扩大化,因为他害怕大唐的国力无法支撑。
一切都是因为粮食,粮食才是重中之重。没有了粮食,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就在李渊踱步的时候,李建成来了,他的心情十分开心,眉间眼角都是笑意:“父皇!”
李渊一愣,什么事情让太子如此高兴?他示意太子坐下,然后笑道:“建成,齐王已经拿下了均阳,这是战报,你看一看。”
李建成应着,手中拿着军报,仔细地翻阅着,隋军在鄱阳郡遭到大败?他看着李元吉的折子,若有所思。
齐王说,他已经问过了不少商人,隋军的确在鄱阳湖被林士弘杀了个片甲不留,而林士弘是一个狠人,知道乘胜追击的道理,如今他的兵锋直抵江陵,严重威胁逆隋在荆襄的统治,谁都知道江陵是重镇,而且是萧家的发源地,就算杨侑不打算保住江陵,萧家也不会坐视不理。这么一来,南阳等地的兵马调动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李渊眯着眼睛观察着太子,希望太子能给他满意的答案。
李建成沉默半响,这才缓缓开口,道:“父皇,隋军的此举甚为可疑,不过,既然逆隋放弃了淅阳郡,对于大唐来说,是好事。”
“不管隋军有没有阴谋,只要齐王稳扎稳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诡计都不过是虚空。”
李建成缓缓说着,但这话让李渊还不是十分满意,因为李渊需要的,不是这个答案。
李建成忽然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父皇,从儿臣掌握的情报来看,隋军在南阳盆地的兵马的确频繁调动,目前,南阳盆地的兵马已经不足两万。”
以两万兵马要守住整个南阳盆地,兵力可谓捉襟见肘,一旦唐军杀入南阳盆地,隋军还能守住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今看来,大唐根本不需要王世充的帮忙,就能拿下襄阳、南阳,不过,此时有王世充的帮助显得对大唐的形势更为有利。因为将王世充拖入反隋联盟,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一旦大唐有需要,就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抗杨隋。
李渊关心的问题太子说了一半,那就是唐风还是有些作用的,整个大唐朝廷不至于睁眼瞎。既然隋军的主力南下,那么接下来,是大唐开始谋利益的时候了。
李渊觉得,为了巩固成果,应该要派兵支援齐王,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有淅阳郡是不够的,南阳盆地才是掌握天下的关键,只有占据了南阳盆地,才能四面开花,统一天下。
李渊缓缓开口,道:“建成,我若是派兵支援齐王,你认为如何?”
李建成身子一震,父亲这是打算要扩大战争的想法啊,不过想想也是,逆隋四面受敌,兵力必定不足,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夺取南阳盆地,逆隋必定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打击!趁你病,要你命,这个道理,谁都懂,如果大唐还不出兵,那不是傻子吗?这种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再回来,错过了,就会追悔莫及。
李建成此时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想法,他笑道:“爹,今年关中收获了粮食,儿臣刚刚统计完毕,大约有四十万石。”
李渊心中一喜,竟然有四十万石,这个收获不算小,不仅证明了军屯的必要性,也证明了招募百姓种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学习隋军,果然有一些好处。
李建成这时又道:“父皇既然要出兵,那么儿臣建议让江夏王领兵。如今虽然看起来很有利,但孩儿觉得,还是要谨慎一些好,毕竟只有大意才会吃亏。”
李渊点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齐王是他的儿子,自然不希望他出事。
李建成又道:“为了让齐王顺利夺下南阳盆地,儿臣打算让杨文乾去荆襄主持唐风的大局,另外,儿臣认为,让秦王借道朱阳关,从伏牛山北段攻击南阳盆地。”
李渊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略微踌躇了一下,太子的想法没有错,可是王世充会答应吗,这不仅仅是朱阳关的问题,唐军兵临南阳,王世充一定会怀疑大唐意图染指南阳郡!
对付王世充就要像哄小孩,一定要给他甜头,不然,他就会被吓跑,甚至重新回到逆隋的怀抱,而这,显然是李渊不愿意看到的。
李渊摆摆手,道:“江夏王出兵,至少要带走两万人,如此一来,关中空虚,还是让秦王回兵,再作计较吧。”
李渊说的十分好听,可是只有他才明白,他这是在防着秦王呀,至始至终,秦王射向楚王李智云的那一箭,射向的不是李智云,而是他李渊,它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李渊的心头!每当想起来的时候,他就会格外愤怒,所以李渊对李世民,是又用又防,他能杀兄弟,说不定也会杀父亲啊,这才是李渊的忧虑!
李建成并不明白父皇的那点小心思,他站起身来,匆匆而去。李渊叹息一声,继续看着折子。
第521章角力
洛阳,王世充手中拿着李元吉的书信,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王世充已经不是年轻的小伙子,他已经不再冲动,岁月让他更加冷静,让他知道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面对李元吉的无理的语言,他只能淡淡一笑。
王世充能淡定,不代表太子王玄应能淡定,只听他冷哼一声,道:“爹,李元吉此人甚为无理,孩儿愿领兵捉他回洛阳,为父亲解恨。”
次子王玄恕也应声道:“爹,孩儿也愿意率兵出征。”
王世充心中叹息一声,心想老子是何等的英雄,但两个儿子却这般毫无远见,弄不清楚如今的情况,实在是让人郁闷,看来只有在有生之年,将天下平定了,才能放心离去呀。
陈王段达在一旁眯起了眼睛,呵呵一笑,道:“陛下,李元吉不过一个黄口小儿,年轻气盛,有几分嚣张倒也正常,陛下英明神武,心胸广阔,怎会与这等小儿计较呢?”
段达的话让王世充呵呵一笑,心中像吃了蜜一样舒坦,段达是他的心腹,而且此人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可谓人老成精,有了他的帮助,大郑非常有机会统一天下。
王世充咳嗽一声,收敛了笑容,道:“陈王,以你之见,又该如何呢?”
段达用手捋着胡须,想了一想,道:“陛下,这些日子微臣派了不少人前去南阳,的确如李元吉信中所说,隋军兵马调动频繁,如今整个南阳盆地的兵马仅仅有两万人。”
“两万人是无法守住南阳和襄阳的,不过,微臣有一个好的想法。”陈王段达忽然捋着胡须笑得一脸的诡异。
王世充一愣,忙道:“陈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直说!”
段达故作神秘,悠悠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笑了笑,道:“陛下,表面上,大郑与大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大隋终究将成为陛下的敌人,而且是最为强大的敌人。”
“如今大郑与大唐暗中结成同盟,微臣想,杨侑一定不知道,这就极大地便于行事了。如今李元吉兵锋直抵均阳,下一步,就是要攻打襄阳郡的阴城县,唐军的兵锋就像一把利刃已经直刺荆北的心脏。微臣想,隋军就算再迟钝,应该得到消息了。”
王世充神色一凝,陈王段达的分析很有道理,唐军一连夺下了三个县,隋军怎么可能得不到消息?
“为了防止唐军攻下襄阳,隋军一定会派兵支援襄阳。可是,襄阳以南的地界,根本无法抽调出兵力,因此,隋军只能抽调南阳郡的兵力,或许淮安郡的兵力也会抽调一部分。这样一来,襄阳以北的兵力也就会格外空虚。”
王玄应握紧了拳头,道:“父皇,既然隋军在襄阳以北的兵力格外空虚,那么就是父皇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时候了!”
王世充颔首,但没有说话,依旧看着段达,很明显,段达的话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