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414章

我要做首辅-第414章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24章倒徐风潮

唐毅和几位谋士心情大好,又是喝酒,又是吃肉,酒酣耳热,沈明臣还连着赋诗十首,引吭高歌,茅坤和王寅敲着盆子唱和,足足乐呵了一个下午。

他们在这边庆祝,徐阶那边却连哭都找不着调儿了,赵贞吉跑到内阁闹了一场,火已经成功烧到了徐阶,谁也不会认为徐阁老是没有事情的。

眼下京中流言四起,有人说徐阁老不甘心俞大猷的案子失败,所以还想着找回面子,要干掉胡宗宪,跟严党勾结在一起,制造假证据,诬陷朝廷大员。

也有人说徐阁老原是不知道情况的,是严世蕃耍得手段,利用徐阶想要对付胡宗宪的心里,假造证据,拉老徐下水,徐阁老不查,才弄巧成拙。

显然,后一种说法出自亲近徐阶之人的嘴里,只不过就算开脱,也只能到这种程度,毕竟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吏,大家伙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说,获益最大的就是胡宗宪。

由于三法司鉴定,三位德高望重老臣背书,之前赵贞吉还和胡宗宪有冲突,他不是说假话的人,有了赵贞吉作证,胡宗宪的罪名荡然无存。

人们又联想到之前的俞大猷惨案,就是为了诬陷胡宗宪,才不顾一切,把老将军打残。连续两次陷害,使得所有人都生出了强烈的同情。

本来胡宗宪功劳就极大,东南督抚换得和走马灯一样,唯有胡宗宪,一去十年,一肩扛起抗倭大业,并且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功成身退,他的功业即便是对手也不敢否定。

攻讦的不过是私德,可是经过两次诬陷,大家伙已经看得明白,都说胡宗宪勾结严党,贪墨误国,为什么拿不出证据,反而要捏造事实,凭空诬陷忠良?

显然那些都是传言,根本做不得真,相反,还让大家伙更加清楚认识到,胡宗宪受了多少委屈,背了多大压力。

即便是曲意逢迎严嵩,那也是忍辱负重,至少胡宗宪没有把孙女嫁给严家,比起你徐华亭,他差得还远呢!

苦难出英雄,连番的事情下来,胡宗宪不但没了罪过,相反,他挟着悲剧英雄的光环,声望如日中天,有些人竟然提议要推举胡宗宪入阁。

“我是不会干的。”

胡宗宪对儿子胡柏奇说道:“功遂身退天之道,迟迟没辞官,就是因为担忧身后事。后患总算是没了,不过要留在京中久了,以你爹的脾气,难保不会出更大的麻烦,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此时不退,更待何时啊!”

胡宗宪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突然一拍桌子,震得杯盘乱响。

“小子,是不是当不成一品大员的公子,没法肆意胡行,你心里不高兴了?”

“哪有,爹爹可不要错怪孩儿啊,孩儿老实得狠。”胡公子说这话真有些心虚,他虽然比起一般的世家公子要好一点,只是因为当年被海瑞和唐毅给教训了一顿,的确是怕了,不敢惹麻烦。不过小毛病还是一堆,胡宗宪也心知肚明。

“小子,你是我胡宗宪的儿子,这辈子都当一个没用的公子哥,太丢咱们胡家的人!我已经给你唐世叔打招呼了,明天你就给我南下杭州,魏良辅老大人在杭州刚刚建立一个海事学堂,你去好好念书。他们那要求极严,不会因为你的身份,有任何偏袒。”

胡柏奇听到学堂两个字,脑袋嗡了一声,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二十好几了,老爹又是朝廷大员,干嘛不享受生活,要去念书遭罪啊!

而且听说航海最是辛苦,他才不想吃苦。

“哼,小子,你以为荣华富贵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你可知道,过去的几个月,要不是有人帮着你爹,咱们胡家就完了!你是胡家的男儿,就要替胡家的未来撑起一片天。我最欣赏的就是行之说的一句话,威胁来自海上,财富亦来自海上。二十年内,大明必定面相海洋,我胡家人不能缺席!”

……

就在嘉靖四十二年的初秋,兵部尚书胡宗宪连上了九道辞官的奏疏,在里面他只说连年征战,身体垮了,近两年来,眼花耳聋,加之京城风少大,气候苦寒,旧疾复发,彻夜难眠,无法替君父分忧,恳请准许辞官……

在胡宗宪一再的要求之下,嘉靖终于准了他的请辞,赐少保太子太保衔,蟒袍,金币,荫一子为锦衣卫佥事,派两千名兵丁护送,以最高的礼遇,向这位抗倭英雄致敬!

坦白讲,唐毅和胡宗宪交情远没有好到生死与共,不惜一切的地步。

他之所以帮着胡宗宪,更多的是一颗公心。

文人总想着水清濯缨,水浊濯足,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是要等到天下大治,还用得着你出山做官吗?正因为危难,才需要擎天巨手。严党在位,天下已经是五浊恶世,乌烟瘴气,狼犬横行,遍地腥膻。

人人隐退,谁来解决百姓,谁来扫灭狼烟?

胡宗宪从一开始到东南,就知道自己此行,肩负着太多的风险,很有可能就身败名裂,可是他毅然做了。哪怕违背良心,违背做人的原则,他也扛下来了。

终于在走马灯一般的东南官场,一屁股坐稳了,十年之功,坚持抗倭方略不变,纵使有些贪墨挥霍等等问题,方向对了,就事半功倍,倭寇总算是平定下来。

在唐毅的心中,胡宗宪就是一面镜子。

他要做的事情,比抗倭争议要大一万倍,遭到的非议和攻击,也会强烈无数倍。胡宗宪要是保不住,任何做事的人,都有可能以悲剧收场,就再也没人替大明的未来出力了。

胡宗宪就是最好的榜样,告诉那些有志报国的人,放心吧,只要真心做事,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会给你个公道的!

千金买马骨,唐毅觉得为了胡宗宪,付出了如此多的心力,很值得!

唐毅甚至在想,当年姚广孝告诉朱棣,不要杀了方孝孺,不然大明就没有忠臣了,结果二百多年之后,果然崇祯身边只剩下一个大太监王承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胡宗宪体面收场,也算是有了交代。

下面就该是如何了结眼前的局了。

……

伴随着胡宗宪辞官,官场上下,一股强烈反徐的风浪已经不可抑止。

胡宗宪以身体为名,辞去了官职,可真实原因大家都清楚,徐阶一再制造冤狱,陷害胡宗宪,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子。被首辅盯上,还有好下场吗?不如赶快辞官回家,还能保全性命,不然就要家破人亡了。

没看见么,董份董大人已经被烧死了。

董家的废墟还在那里,不停提醒着每一个人。

赵贞吉很想查清楚真相,可问题是董份稀里糊涂死了,什么证据也没有,仅仅凭着严鹄一面之词,他没见过徐阶,也没有见过张居正,不能说明他们和严党勾结。

而那个游七,他咬死了是去拿罪证的,为什么会变成银票和夜明珠,一点不知道。赵贞吉下令严刑拷问,可就是问不出口供,也只好放弃了。

眼下还剩下一个人,那就是严世蕃,赵贞吉要审讯他,是否和徐党中人有联系,不过就在要审讯的当天,刑部天牢突然传出了消息,说是严世蕃疯了。

整夜,整夜在牢里大呼小叫,胡言乱语,大小便也失禁了,都拉在了身上,污秽不堪,连狱卒都不愿意搭理他。有人还说,亲眼看到严世蕃趴在马桶,大口大口吃着……

作恶多端的严世蕃,竟然疯了,简直是滑稽透顶。

没人愿意相信这是突发的,大家都坚定认为是有人蓄意而为,弄疯了严世蕃,不论说什么,都不能作为证据,也就牵连不到朝廷的神仙了。

捏造证据,贪赃卖法,一个吏部侍郎烧死了,一个前工部侍郎疯了……每一件事情,都突破了大家的底限,却没有让人信服的结论,敷衍搪塞,只手遮天,竟然比起严嵩在日,还要过分一万倍。

积累在官员们心中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哪怕你徐阶威望再高,权力再大,我们也不能沉默下去了。

首先上书的是吏科给事中张齐,他弹劾徐阶五大罪状,并且质问徐阶,朝堂乱象纷纷,身为百官之师,内阁首揆,不需要站出来给大家一个交代吗?

张齐上书之后,其他的言官纷纷跟进,一天之内,竟然有二十几本弹劾的奏章送到了内阁。

要知道这个数字可是相当吓人,毕竟徐阁老还把持着科道,大多数人是徐阶的门生弟子,不敢违背纲常,弹劾老师。基本上除了徐阶的亲信之外,其他人都上书了,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徐阶。

倒徐的风潮终于刮了起来,唐毅安排人员,在暗中调查,发现民间对徐阶的评价,竟然和严嵩差不了许多。

看起来,连番的抹黑,总算是有效果了。

“大人,真是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多的人响应,您在科道之中,势力也不弱啊!”王寅赞叹道。

唐毅摇摇头,“十岳先生,我的同科,还有一些弟子门人,数量是不少,可是我多数都安排到了地方,至于科道,大猫小猫两三只而已。”

“大人,那为何会有这么多上书?”

“呵呵,您咱们忘了,还有一只老虎没动作呢!”

王寅瞳孔紧缩,吐出了两个字:“杨博!”

第725章王崇古的要求

能策动言官,大举上书弹劾,对象还是当朝首辅,能量岂是寻常。作为晋党领袖,杨博绝对有这个实力,而且还是除了徐、唐两家之外,唯一有能力的。

但是杨博这时候出手,却让人有些意外,甚至是迷茫。

按照常理,等待唐毅和徐阶杀得两败俱伤,杨博再跳出来摘桃子,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提早冒出来,当倒徐的急先锋。

徐阶虽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可是毕竟底蕴深厚,六部九卿,多数还是徐阶的党羽,想要把他扳倒了,不付出代价是不行的,这也是唐毅不愿意冲到第一线,赤膊上阵,和徐阶血拼的原因。难道杨博伟大到替唐毅挡枪眼了?

“天下三杰,陆炳死了,严世蕃疯了,杨博是硕果仅存的一位,此老出手,绝不简单。我才他八成是想阻止大人上位。”王寅斟酌着分析道:“无论如何,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徐阶的地位不稳,如果徐阶倒了,荆川先生接了首辅的位置,到时候大人再入阁,就没有杨博什么事情了。”

哪一个当官的不想入阁拜相,尤其是晋党,他们积累了一百多年,人脉丰厚,资源无敌,只要进入内阁,就如鱼得水,庞大的积累就会显现出来。一呼百应,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归到旗下,成为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

以内阁作为基础,把控国策,到时候朝廷就是他们大肆敛财的工具,公器私用,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再也没有人能抗衡晋党。

大明朝就会变成商人掌控的国度,这是士人集团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

长久以来,朝廷都有些不成文的规则,比如山西人无法入阁,就是其中之一。历任的辅臣都竭尽全力,把晋党挡在外面,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杨博靠着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广撒网,多施恩,朝廷上下,欠杨博人情的不在少数,他又执掌吏部,握着百官铨选,手上的力量深不可测。

如果徐阶被干掉,内阁补充血液,杨博绝对有资格冲击内阁,他老一旦入阁,那就好比是龙入大海,虎归深山。杨博的根基可比徐阶深厚多了,一百多年的经营下来,他们已经成为一张密密匝匝的大网,把天下都网了进去。

内阁就是这张网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空白,只要把这一块也弥补上,晋商从上到下,铁板一块,风雨不惧,稳如泰山!

“我明白了!”

茅坤突然一拍大腿,唐毅、沈明臣、王寅齐刷刷看向了茅坤。

“大人,杨博的目标不在徐阶,而在内阁。”

“鹿门先生,你的意思是?”唐毅问道。

“大人请想,眼下一连串的事件,固然撼动了徐阶的根基,可是他要死皮赖脸,继续留在位置上,还真有些不好处理。对于晋党来说,立刻扳倒徐阶,反而不利,最好的结果就是杨博尽快入阁,等他在内阁站稳了脚跟,凭着晋党强大的实力,招降纳叛,没准就能接替徐阶,成为首辅,而他成为了首辅,大人只怕未必是人家的对手啊!”

唐毅苦笑了一声,“鹿门先生客气了,我有的杨博都有,杨博有的我却比不上,如果他顺利入阁,十年之内,我就只能蛰伏了。”

不是唐毅谦虚,而是他有自知之明,杨博成名三十年,始终以知兵著称,不是在九边当督抚,就是在京城当尚书,军中的门生故吏,数之不尽。

有了枪杆子在手,就有了耍赖的本钱,唐毅可以对徐阶明枪暗箭,什么手段都上,可是对杨博却没有这个胆子。

另外晋商掌控着天下四成的财富,支持他们的官员遍及两京一十三省,和唐毅手下普遍为后起之秀不同,人家是老中青齐备,能文能武,要人才有人才,要资历有资历。如果杨博坐稳了内阁,唐毅只能静等,靠年头,把老头熬死,除此之外,他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

王寅顺着茅坤的思路,似有所悟。

“杨博攻击徐阶,其实是给大人看的。”

沈明臣不解,瞪大了眼睛,一脑门的问号,这回王寅没有装蒜,而是仔细分析道:“杨博攻击徐阶,等于是帮了大人的忙,投桃报李,如果此时开始廷推,内阁增加人员,大人这边肯定要支持杨博。当然了,杨博也会摆出宽宏大度的姿态,让给我们一个内阁的名额,只是这个名额不会落到大人身上。只要大人不入阁,其他人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是杨博的对手。此老就可以在内阁之中,搅动风雨,培植势力,深深扎根,接手徐阶的底盘,等到杨博把徐阶的势力都给消化了,正如大人所说,怕是要蛰伏十年了。”

茅坤也叹道:“不愧是天下最精明的商人,老西儿做生意就是厉害,摘桃子的本事天下无双,胃口之大,也让人咋舌啊!”

几位谋士分析完毕,唐毅思索了半天,也认同了他们的看法。他反复琢磨,不得不给杨博竖起了大拇指。

他这手看似冒失的举动,时机恰好,唐毅营造出了大势,已经压住了徐阶,可是由于在官场上,他的实力不济,没法给徐阶致命一击。

你不行,我出手啊。

杨博就在这时候弹劾徐阶,等于是帮了唐毅的大忙。

知恩图报,是官场的铁律,唐毅承受了恩情,就必须还账。如果杨博策动廷推,到时候唐毅也只能帮着杨博。

别看唐毅的高端战力不行,可是手上也握着五六票,而他能影响到的高官,不下十人,哪怕其中有一半支持杨博,加上晋党的实力,足够把杨博送入内阁。

老东西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会不会帮着唐毅,继续干掉徐阶,那可就不好说了。他没准会反过头,和徐阶联手,共同对付唐毅。

还别怪人家翻脸跟翻书似的,当初唐毅不就是和严党勾勾搭搭,共同抗衡徐阶吗!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勾心斗角,寡廉鲜耻,要是在乎脸皮,就别在朝廷混了。

大家伙都是顶聪明顶聪明的人,比的就是眼光,你能看得远,吃肉喝汤,看得没人家远,就被人家炖了,成为别人的汤,很残酷,可又有什么办法,玩不起,就滚蛋,没人拦着。

“鹿门先生,如果要是杨博派遣人过来,多半您的算计就是对的,要是……”

唐毅的话还没说完,门房有人送来了一份名帖,摆在了唐毅的面前。

谁啊,王崇古拜会!

几个人面面相觑,心中苦笑,还真猜对了。

“几位先生,我该如何应付?”唐毅焦急问道。

王寅哈哈一笑,“大人心中怕是早就定见了,不过您既然问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您不妨推晋党一把,让他们两虎相斗,咱们坐收渔利。”

茅坤笑道:“能做到最好,要是做不到,也不必强求,总之晋党能两面三刀,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