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115章

求生在西晋末-第115章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啷一声,三百护卫齐齐拔出腰间环首刀,对众人虎视眈眈,吓得从未经历过此阵势的纨绔子弟们两股战战,却也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见震慑住了来人,卫朔才慢悠悠站起来,施施然来到裴盾面前,大礼参拜道:“小婿卫朔拜见岳父大人!”

裴盾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过,看着正施礼的卫朔颇有些手足无措,好半天才平复下来。

卫朔回头看了一眼瘫坐在地的纨绔子弟问道:“岳父大人,你说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这时,那些来裴府闹事的纨绔子弟们才想到卫朔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曾在北地屠杀数万胡虏,生怕一不小心被卫朔砍了脑袋。只好将活命的希望寄托在裴盾身上,纷纷冲着裴盾哀嚎哭求饶命。

裴盾自然不希望眼前的人被卫朔杀掉,这些人都是各个出自世家的纨绔子弟,杀了他们卫朔拍拍屁股回了辽东屁事没有,反而他却脱不了干系,必然要受到各家的责难。

“那……那个……贤……贤婿,你看不如饶了他们一会如何?”

“行,没问题,既然岳父大人开口了,小婿自然要给您面子。”

只见卫朔一摆手,众护卫纷纷收起环首刀,让开一条道路,纨绔子弟们如蒙大赦纷纷作鸟兽散。本以为卫朔不会给他面子,却不想卫朔一口答应下来,让裴盾突然对卫朔产生了些许好感。

共同解决了一场闹剧后,让裴盾、卫朔二人之间在无形中走近了些。进了裴府后,二人分宾主落座,裴盾便让人奉上茶水。

“请岳父大人恕罪,本来早该来拜访您,可犹豫各种原因导致今日才成行,实在是汗颜!颖儿以及岳母大人在辽东一切都好,另外,颖儿还让小婿给岳父大人带来不少礼物,都是颖儿亲手挑选的,希望岳父大人喜欢。”

“唉!说实话颖儿嫁给你,老夫还是放心的!现在老夫也想明白了,只要颖儿幸福,嫁给谁不是嫁?”

裴盾望着女儿挑选的礼物,不禁感慨万千,心中对卫朔这个女婿也愈发满意起来。

第250章 路遇名将

卫朔在裴府陪着裴盾说了会儿话便告辞离去,裴盾深知卫朔江东之行公务繁忙便也没执意留他在裴府吃饭。

出了裴府,卫朔一行准备返回驿馆休息,谁知在路过王敦家时,却看到一雄武年轻汉子正与门房苦苦辩解着什么。

“在下毛宝,乃荥阳阳武人,此次前来拜访王刺史是有要事禀报,尔等为何不让某进去?”

“哼!我管你是哪儿的人?!这儿是镇东大将军府,你以为你是谁?想进就进?”

嗯?等等!毛宝?卫朔身形一顿,猛然回头仔细打量了一番站在王家门前的那个年轻汉子,暗自嘀咕:难道这位就是历史上东晋初与刘遐齐名的那个叫毛宝的名将?

卫朔之所以了解毛宝,是因为他曾听说毛宝是新中国缔造者毛公的始祖,后来还专门在网络上查过毛宝的资料。

西晋末年,因中原战乱,荥阳毛氏族人在毛宝的带领下南迁江左。到了江左后,毛宝被王敦任命为临湘令。

在临湘令的位置上,毛宝默默无闻,直到王敦死后,毛宝到温峤麾下转任平南参军。

四年后,苏峻发动叛乱,已人到中年的毛宝抓住机会一鸣惊人,此后便时来运转,成为与邓岳、刘遐齐名的将领。

正当卫朔沉思的时候,毛宝已黯然转身离开王府。毛宝此次前来拜访王敦,无非想在军中谋一官职,好以此振兴家族、奉养亲人。只是没想到王敦并不在府上,下面人根本就没将他放在眼里。

卫朔见状忙让人跟了上去,等出了乌衣巷后,他才让人上前拦住毛宝。

“尔等是何人?光天化日之下阻我去路是何道理?”

毛宝一脸警惕望着卫朔诸人,右手放在腰间剑柄上,只要稍有不对头,便打算持勇杀出重围。

“可是荥阳毛硕真?”

“正是某家,不知阁下是……”

卫朔骑在马上双拳一抱道:“在下卫朔,久仰硕真大名。今日偶然得遇足下,不禁心生仰慕,若有唐突冒犯之意,还请硕真海涵!”

“卫朔?蓟城屠胡那个卫朔?”

毛宝悚然一惊。没想到拦着他的人竟是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蓟城屠胡的主谋,大名鼎鼎地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守青州卫朔!

“咦?你也听说过我的名号?”卫朔摸摸下巴,颇有些自恋道:“嘶!难道我已名闻天下了?”

其实卫朔却不知,随着蓟城屠胡一事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幽州有个叫卫朔的人。已公开叫嚣着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报复胡人。卫朔的做法固然会让某些迂腐的读书人不满,但却符合大多数年轻又热血豪勇之士,恰恰毛宝就是这样的人。

得知是自己偶像,毛宝便放松下来,将手从剑柄上移开,双手一抱拳冲卫朔拱拱手道:“原来是卫太守,失敬失敬!”

“硕真若无急事可愿陪在下走走?”

“额……好吧!”

毛宝沉吟片刻便答应了卫朔的邀请,随后卫朔、莫含、毛宝、张彪、段文鸯等人漫步在秦淮河溿。

望着十里秦淮河上的旖旎风光,听着传来阵阵乐器声,卫朔随口叹息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了一会儿,卫朔打量了一下毛宝,又看了看段文鸯,便提议道:“听说硕真身怀绝技,文鸯亦有幽燕虎将之称,不知二位可愿与较量一番?”

毛宝自幼以壮勇闻名乡间,向来爱结交豪杰,听得眼前大汉乃是闻名北地的段文鸯,心中便跃跃欲试,想要称称自己的实力。

段文鸯一开始并未将毛宝放在眼里。只是随意站在场地中间,做好了比试准备。

毛宝被段文鸯态度激怒了,突然间向前一冲,手一挥白光闪现。锋利的剑锋斜斜地冲着段文鸯胸口狠狠地劈了下去。

“来得好!”

段文鸯脸上带着几分惊异之色大喝一声,反应奇快,闪电般拔出了腰间环首刀,与此同时他飞起一脚踹向冲过来的毛宝。

毛宝身体微微一顿躲了过去。而段文鸯在地上打了个滚干净利落地站起身子横刀在胸,摆好了架势。

段文鸯没有想到毛宝居然有这么厉害的身手,心中微微有些吃惊。

“铛!铛!铛!”

一刀一剑闪着白光如同两条白线在半空中飞舞。一连串的兵器相碰声后两人分了开来。这一场打斗看得众人是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二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毛宝剑法纯熟,一时之间段文鸯也无法攻破他的防守。

渐渐毛宝额上冒出了汗水,呼吸微微有些急促,虽然刚才他抵挡住了段文鸯的攻势,然而段文鸯不愧是名闻天下的猛将,让他心神和体力都运用到了极点才险险抵挡得住。

此时段文鸯已认识到眼前的毛宝并不好对付,短时间内怕是拿不下对方。两人互相盯着对方的肩膀,小心地挪动步子转着圈子。

走了半圈后,段文鸯嘴中发出一声喊叫,双手握刀冲了上来一道白光当头劈下。他的双眼闪动着狂热的火焰,这是一个武者遇到强悍对手后的极度兴奋反应。

毛宝单手持剑,身形巍然不动,直到段文鸯将刀高举在头顶即将劈下之际,才一猫腰长剑平举朝段文鸯腹部刺去,同时脚尖在地上一蹬整个人如同一只利箭朝段文鸯射去。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打法,电光火石之间段文鸯反应极快,身子微微一侧剑尖擦着他的肋下穿了过去,不过由于脚步的调整他高举的长刀也无法劈下。

毛宝顺势往下一挫,双手握着剑柄狠狠撞向段文鸯顶门,不料段文鸯左手一抬,一个肘击抢先一步重重地撞在毛宝的胸前。

受此一击,毛宝站不稳,身形一个踉跄向后退去,段文鸯趁机紧逼过去,左手封开对手阻挡的胳膊用力一推,把毛宝推到在地,同时长刀一指指向毛宝的胸前要害。

“行了,住手吧!”

见胜负已分,卫朔便制止了接下来的比试。从刚才的比试看出,毛宝固然不是段文鸯的对手,但也有段文鸯八成的实力,在眼下这个猛将缺失的年代,足以明显于世,怪不得历史上能与刘遐、邓岳、朱序三人齐名。

更别说毛宝有段文鸯无法企及的优势所在,他与刘遐一样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是个统帅之才。卫朔越看越是喜欢,恨不得立刻将其招致麾下。

“段将军果然厉害,在下输的心服口服!”

毛宝心胸开阔,不至于因一场比试而怨恨他人,再说人家段文鸯乃是靠真本事击败了他,自然让他心服口服。

“毛将军好本事,是在下遇到了最强对手之一,与我辽东陌刀将刘遐将军不相上下!”

“就是那个曾在蓟城大败数万鲜卑人的陌刀将刘遐?”

卫朔上前解释道:“没错,就是此人,刘将军乃我辽东陌刀将,在辽东军中素有非骁勇者不可入选陌刀队、非猛将不可出任陌刀将之说!正长能威服骁勇善战的陌刀手,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唉!真羡慕诸位!”听完卫朔的介绍,毛宝长叹一声,不禁悠然神往。

“冒犯问一句,若是在江左不得意,硕真可愿往辽东?”

“嗯?卫大人此言何意?”

“卫某是真的很欣赏硕真,想让硕真随某前往辽东杀胡报国!当然了,辽东酷寒比不上温暖如春的江南,但硕真岂是在意外界条件的人?”

对于卫朔的邀请,毛宝心动不已,他来江左已有些年头儿了,可依然一事无成。再这么蹉跎下去,难道让他的一身本事全埋没掉不成?

第251章 琅琊王的心病

卫朔带着毛宝一行高兴地返回驿馆,没想到此次裴府之行竟还有意外之喜。然不等他高兴太久,就被另一个消息给震惊了。他刚一回到驿站便接到侍卫禀报,说祖逖上书琅琊王请求任命祖约为豫州刺史。

“祖士稚怎么突然想到替兄弟要官了?”

卫朔虽然与祖逖接触时间不长,可却知道祖逖是个大公无私之辈,若无充足理由祖逖是绝不会给自家兄弟谋取职位。

其实卫朔却不知道,由于在辽东受到刺激,祖约一回到淮阴后便按捺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暗中谋划着夺取兖、豫二州的计划。

一开始祖逖是不同意祖约计划的,只是后来祖约提出夺取豫州西部为北伐大业积蓄实力,才让祖逖默许了他的行动。

自南下以来,祖逖一直备受王敦、琅琊王打压,总是壮志难酬,一度让北伐大业出现波折。而今他已四十八岁了,若是再这么蹉跎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北定中原、驱除鞑虏的愿望,祖逖可不甘心一辈子窝在淮阴一事无成。

“主公,我想祖刺史已看清了琅琊王的真面目,不再对琅琊王支持其北伐抱以任何希望,他想依靠自身的实力完成北伐大业。祖约出镇豫州虽然不符合琅琊王的利益,却大大有利于祖逖推动的北伐事业!”

“唉!祖士稚是个让人钦佩的英雄,只可惜生不逢时,不得琅琊王重用!”

卫朔长叹一声为祖逖的命运感到几分伤感,本以为他的到来会改变历史上祖逖郁郁而终的结局,不成想到头来祖逖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其实莫含并不关心祖逖的命运如何,作为卫朔的心腹谋士,他只单单对中原局势有兴趣。

如今中原的情况有些复杂,兖州北部如泰山、陈留、济北、东平等几个郡国均在石勒的控制下,由石勒大将桃豹以及陈川、徐龛三人镇守。然而这三人当中除了桃豹、陈川二人乃石勒心腹外,徐龛是小人,性反复。并不得石勒信任。

司州中部以及兖豫东部几个郡县则奉荥阳太守李矩、豪强郭默二人为主,是北方仅存的汉族割据势力之一。而豫州南部大多奉江左为首,中原分裂给了祖约乘虚而入的机会。

在祖逖的默许下,祖约亲率大军。一路横扫相继占领了豫州谯国、梁国、沛国、汝阴四个郡国,形成北与桃豹、陈川对峙,东与李矩相望的局势。

此番出征豫州祖家军大获全胜,祖约兴奋地向兄长报捷,并让祖逖表他为豫州刺史之职。

石勒任由祖约能顺利占据豫州中西部。主要原因是他被冀州、幽州两地局势缠住了,根本无暇南顾。厌次大败之后,又有不利于石勒的流言传出,搞得石勒有些焦头烂额。不要说南征豫州了,就是近在咫尺的邵续他都还没摆平。

最重要的是石勒越来越觉得卫朔威胁最大,只看对方在短短数月内就占据了幽州大部,可知卫朔比王浚难对付多了。早知如此,当初石勒说什么也得留着王浚。

不过,祖约没有被胜利冲昏脑袋,他知道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因此也就不再得寸进尺。对北方和西边几个郡县不为所动,只一心经营到手的四个郡国,准备以此为根基建立属于他祖约的势力。

祖逖表祖约为豫州刺史的奏章到了建邺后,琅琊王一脸暴怒,他自然不会想到出击豫州只是祖约一人力主而已,而祖逖只是默认了既成事实罢了,反而会觉得这是祖逖私自扩充实力且朝藩镇发展的开始。

本来有一个王敦已经够琅琊王头疼的了,没想到他一向认为忠贞的祖逖竟也开始向王敦学习。手中捏着祖逖的奏章,琅琊王都想将其撕成碎片,可再三斟酌后。他还是按捺下内心的愤怒。

这一次祖逖没奉诏就出兵占了豫州几个郡国,显然是没再打算像上次那样听到琅琊王的调派。若琅琊王驳斥了祖逖的表奏,不过是将祖逖逼反却让建邺失去江淮屏障,又让王敦失去了制约。

“祖逖、王敦、卫朔、苏峻、刘琨、李矩、邵续、陶侃……”

琅琊王摊开纸张将如今最显著的几位藩镇大将的名字一一书写下来。并在脑海中琢磨了半天。在琅琊王心目中,除了陶侃外,其他诸将皆不足信。

本来卫朔跟陶侃是一个级别,然自卫朔占据了幽州实力大增后,琅琊王就知道卫朔再也不可能接受他的征召。只是卫朔对他的威胁远远比不上近在咫尺的王敦,故只要北地胡族一日不灭。王敦一日不屈服,卫朔就暂时不会受到琅琊王打压。

最终琅琊王还是准了祖逖的表奏,任命祖约为豫州刺史,只是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受琅琊王待见的祖家兄弟,此次彻底被琅琊王剔除在外,被列为与王敦一样不服王化且需提防的藩镇大将。

祖逖接到琅琊王的回复后脸上没有半点儿喜色,显然他已意识到祖家与琅琊王之间已矛盾重重,再也无法修复。不过眼下的祖逖也想通了,不再纯粹的依靠朝廷推行北伐大业,而是打算依靠祖家自己的力量。

刁协望着琅琊王阴晴不定神色,眼珠子一转,悄声道:“大王有心病?”

琅琊王瞥了刁协一眼,呛声道:“难道你有心药不成?”

不料,刁协却一本正经道:“嗯哼!还真让大王说着了,属下还真有心药可知大王心病!”

“哦?是吗?你连寡人得了什么心病都不知道,就敢大言不惭表示有药可医!”

“其实大王所虑者,无非是各藩镇大将隐隐有威胁朝廷之迹象,大王缺乏足够的手段去约束众将,导致藩镇势力越来越强,渐渐有不服王化之意。”

闻言琅琊王脸色突变,过了好久才出言道:“先生可有计策教我?”

刁协胸有成竹道:“大王其实您多虑了,藩镇威胁远没有您想的那么大。王、祖、苏、卫、陶、刘诸镇当中,陶侃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又不曾培植个人势力,故威胁最小;苏峻在诸镇中实力最为弱小,想来他是没胆子与朝廷作对的。”

“唯有王、祖、卫、刘四镇势力最大,且各个野心勃勃一向对大王阴奉阳违,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心腹之患者,非此四镇不可!”

“然而在四大藩镇中,眼下对朝廷最具威胁的则是坐镇武昌的王敦,此人掌控着江左大半军权,又有王导为其疏通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