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315章

求生在西晋末-第315章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司马绍驾崩的消息传至淮南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原本蠢蠢欲动的淮南三镇,再也按捺不住内心野心,郭祖苏勾结在一起欲联合起兵南下江东。

这日,郭默、祖约二人秘密来到盱眙拜访苏峻,就起兵一事进行最后一次磋商。

房间内沉默了一阵后,祖约最先开口:“两位,在下考虑再三,认为南下攻占江东的计划十分可行!若此计划一旦成功,我们三人很有可能将跳出淮南这块死地,由此避开直面燕军的威胁!”

祖约的话引起了苏峻、郭默两人共鸣,不在淮南无法理解三人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几乎每日每刻都生活在恐惧当中,时时担心燕军会突然南下。若有机会离开淮南,到富饶又安全的江东内陆去,相信三人中没有一个人会拒绝。

“可可我们以什么理由起兵呢?”郭默问道。

“清君侧!就以清君侧名义起兵!”

“此次举兵对淮南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眼下燕王举兵西征,深陷西域,暂时无暇南顾。只要我等顺利攻取建邺,夺取江东为根基,即便日后燕王西征归来,又能奈我何?”

“反之,若错失眼前机会,日后淮南三镇不是被燕国吞并,就是被朝廷一一剪除兵权,得个闲职养老罢了!”

说到这儿苏峻起身道:“而今天子刚刚即位,且年幼无知,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唯有荆州陶侃是为劲敌。我等三家起兵后,当迅速渡过长江直扑建邺,只要攻下建邺,将皇帝、大臣控制在手中,我们三人就可挟天子以令不臣!”

“到时对付陶侃只需一道圣旨可矣!”

挟天子以令天下!惊闻此言,祖约、郭默两人眼放精光,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叫嚣着渡江南下,打破建邺。

见祖、郭再无异议,苏峻遂一锤定音道:“本将正式宣布:南下计划正式开始!大军兵分三路,由你我兄弟三人分别指挥,于三日后开始渡江,渡江后各军直扑建邺!”

淮南作乱的消息传回建邺时,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但却没人将淮南三镇放在眼里,庾亮、王导、郗鉴等则是有条不紊调动兵马平叛。

今时不同以往,当初王敦作乱时,世家与朝廷并非一心,不然也不至于让王敦轻易得了建邺。

如今司马绍一死,朝廷与世家之间再无隔阂,面对团结一致的世家,淮南作乱在众人眼中只是癣疥之疾罢了。

很快朝廷便下诏任命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陶侃以及江州刺史应詹为征讨都督,负责剿灭淮南叛乱。

同时庾亮、王导、郗鉴、卞壶不断往建邺调集兵力,以加强各处防守。

淮南之乱爆发,消息很快被燕国获知,内阁上下不敢怠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眼下燕王出征未归,这等大事自然由内阁决断。

“诸位都看过最新军报了吧?我燕国当何去何从?”待众人看过军报,裴嶷朗声问道。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当趁着江东大乱之际立即举兵南下,即便拿不下江东,也得将淮南收复,再不能任由淮南割据下去!”莫含沉声缓缓地说道。

“嗯,世容此言大善,淮南为江东屏障,一旦为我燕国占去,江东便不足为虑!”

裴嶷见众人都赞同南下之策,当下立即以内阁名义传令毛宝、曹宏,让两人分别由豫徐两州出兵,在水师协助下,强渡淮河收复淮南。

“大王走到何处了?”

这时,高瞻突然开口问到卫朔行踪,如今为了迷惑外界,只有内阁知晓卫朔已东归。

“前段时间来报,说大王已到了高昌,眼下差不多已进入凉州地界。据估计,至少还需一个月才有可能回到洛阳。”

“还要这么久啊,如今局势一日三变,也不知大王能否赶得上。”(。)

第673章 在途中

自五月中旬离开屈茨,快马加鞭赶了一个多月,卫朔才堪堪走到雍秦交?33??,距离洛阳尚有千里之遥。

待夜幕降临,大军不得再一次于野外露宿。行军一个多月来,众人在城内休息的机会屈指可数。大多数情况都是像眼前一样,随便找块空地,扎起帐篷,布置成一个简单的营地。

中军大帐内,卫朔揉了揉太阳穴,看着面前刚刚送到的又一叠公,不由苦恼地叹了一口气。虽说已有内阁负责处理大部分业务,但仍有快马将来自各地的公,仍然络驿不绝地送到他手中。

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去休息了,唯有陈安、郭诵两人陪着卫朔忙碌。陈安负责警戒,郭诵则负责将件分门别类,按照轻重缓急依次送交卫朔处理。最后他还要将卫朔处理好的件交给等候信使,负责送达各方。

地盘大了,势力大了,看似风光了,但卫朔感到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以往的清闲再也寻不回来,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在案牍之间劳累。

想到这里,卫朔又不禁暗自嘲笑,自己可真是矫情,明明掌握着天下最大的权势,反而叫苦叫累起来!若被外人知晓肯定会讥笑自家不识好歹,享受了权势带来的荣华富贵,不过是吃点儿苦罢了,这有什么啊?!

将脑海中各种繁杂的思绪抛诸一边,卫朔强打精神,再次将注意力放在公务上,一时间整个大帐内寂静无声,只有沙沙翻动件的声音。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帐帘掀起,陈安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大王,歇息一下,吃点儿东西再批阅!”

卫朔这才扭动几下酸疼的脖子,鼻头耸动顿时闻到一股烤肉香味儿,不由感到饥肠辘辘。他随后合上案上公,看着托盘中的几碟小菜与一大块烤肉,不由笑道:“还挺丰盛嘛,这烤羊肉是你去打来的?”

陈安笑着回道:“哈哈哈,这下大王可是猜错了。末将肩负护卫大王安全之重责,岂敢随便擅离职守?!这是索、荀、冉三位校尉搜遍了方圆数十里山林田间,打回来的猎物。”

“唉,让将士们辛苦了!原本大家不断赶路已经够辛苦了,却没想到到头来,还要为寡人口腹之欲而忙活,实在是让寡人感到汗颜啊!”

“大王这是说得哪里话?卑职等职责便是照顾好大王,并将大王安全护送回洛阳。临出发之前,温大学士曾千叮咛万嘱咐,要末将一定要照顾好大王饮食起居,何来辛苦之说?”

“出门在外,一切从简嘛!有军粮充饥就很不错,哪里能让将士们为了我一个人牺牲掉宝贵的休息时间呢?”

“大王多虑了,如今各地野兽多有出没,打点儿猎物改善改善伙食不是难事,况且并非大王一人有烤肉吃,兄弟们都多少分了点儿肉汤喝。”

“嗯,这样很好!出去后告诉大家,再坚持一下,我等差不多已赶了一多半路程,再有半月时间便可回到洛阳,到时大家再好好放松一下。”

说完卫朔便不再废话,说实话他确实也饿极了,当下拿起烤肉狼吞虎咽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消灭了一大块儿烤肉,还忍不住打了个饱嗝儿。

卫朔这边刚刚吃完饭,就在郭诵快步走进大帐,他手中拿着一份急报,叫道:“大王出大事了,司马绍驾崩了!”

“什么?!”刚刚填饱肚子的卫朔一跃而起,一把抢过急报,展开急速浏览起来。

过了好长一会儿他才喃喃自语:“原本以为没了宋袆,你能躲过一劫,没想到还是死于非命,莫非这就是命?”

“大王,如今东晋打成一锅粥,燕国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郭诵目光灼灼道。

“哎呀!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跑到西域来。”陈安满脸懊恼。

卫朔摇摇头,“岂能事事都如人愿?!寡人相信若没有燕国大举西征,那些世家未必有胆子与司马绍翻脸。不过这样也好,少了一个英明果决的司马绍,剩下一帮废物世家还怕他们闹出什么花来?”

“内阁此次应对措施还算妥当,给内阁传信,告诉众人:先不要急着渡江南下,趁着淮南三镇作乱之际,先收复了淮南再说。只要占据淮南,再加上益梁在手,江东对燕国而言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大王所言甚是,这一次苏峻、祖约、郭默三人可算是下了大本钱,整整集结起十几万大军南下,看样子是要一举占领江东。”

“唉,江东百姓又要遭难了!苏峻三人野心勃勃,麾下多流民、山贼出身,行事没什么底线,其一旦过江难免会为祸地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王无须自责。再说淮南举兵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早已步入死地而不知。臣相信只要世家开始发力,再加上又被我军抄了后路,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郭诵面上显得很轻松,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道:“郭、苏、祖三人皆自私自利之徒,会因一时之困而结成同盟,但当他们面对更大的利益时,必将发生冲突,淮南联盟必将不战而自乱。”

“像苏峻、郭默、祖约这样的乱臣贼子自然该杀,寡人只是为休养生息的十多年的江东而感到可惜,想那江东百姓不曾遭遇胡虏暴乱,却连遭世家掀起的兵祸。若有朝一日兵临江东,自当与世家好好算算这笔账。”

“哼!世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天子司马绍不就是死于对方手中?”

“这事儿,不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世家根本不会承认,燕国也不可能抓到把柄,最终估计不过是一桩历史悬案。”

“难不成就这样放过世家?以后他们还不翻天了?”郭诵气愤难抑。

“自然不可能轻易放过世家,且不说司马绍一案,单单他们几次算计燕国与寡人,便罪不容诛。若将来只是一刀砍了对方估计太便宜他们了,寡人早为世家选好了去处。等日后平定了江东,寡人就将那些世家统统发配到南洋去。”

“南洋?”郭诵不解其意。

“没错,尤其在麻六甲一带,仅靠驻军无法控制那里,唯有移民过去才能牢牢将麻六甲要地控制在燕国手中。但华夏百姓一向极重乡土观念,除非在家乡过不下去了,甚少有人愿意迁徙外地。”

“燕国几次迁徙民众,除了条件待遇高外,大多数都是归化的胡族,而且迁徙之地大多是在周边地区。若真要往南洋移民,估计没多少人愿意。正好用来做流放世家之所,一来可加强麻六甲华夏之民数量,二来还能作为对世家的惩处。”

“大王真是好心思!如此一来,正好一举两得!”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有点儿早,眼下我们需要尽快赶回洛阳!”

……

太宁二年七月中旬,在燕王卫朔日夜不停赶往洛阳时,淮南之乱却已走到穷途末路。

谁也没想到看似声势浩大的叛乱,会在短短一个月内被平定。

陶侃、应詹外加朝廷大军已将叛军团团包围,郭默、苏峻、祖约三人已是瓮中之鳖无处可逃。

说起来淮南三镇败亡的如此之快,与燕军南下淮南脱不了关系。

在苏峻三人兴高采烈渡过长江,与朝廷平叛大军激战正酣时,原本毫无动静的燕军突然渡过淮河,淮南各地守军猝不及防之下,被燕军相继消灭。

得知老巢淮南丢失,淮南叛军顿时士气大跌,朝廷大军趁势发动反攻,一举击败叛军。

();



第674章 何去何从

“司徒身为朝廷重臣不思忠君报国,竟妖言惑众,蛊惑陛下,理当重罚。”

王导、郗鉴话音刚落,顿时引来一阵声讨,世家子弟纷纷慷慨陈词要求朝廷严惩他。然王导说完后便如老僧入定一般再不言语,任由外人对他口诛笔伐。

看着四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庾亮差点儿气得背过气去。他不傻岂能不理解王导用意何在?大晋自降为藩国看似丢了脸面,但若真能换取燕国止步长江,那说起来还是他们赚了。

如今燕王取代晋室为帝乃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挽回!当前燕王比魏武曹操面临的形势还要好,首先燕国内部没有掣肘势力,而且燕王卫朔的功劳也远远超过曹操。既然阻挡不了燕王称帝,为何不顺而为以为大晋争点儿好处?

但庾亮也深知此事不可冒然下决定,必然会引发不必要的动乱,很有可能让原本岌岌可危的形势雪上加霜。

就在庾亮暗自寻思时,却见周勰突然站出来道:“向燕国称臣是绝不行的,那燕王志在统一天下,岂会因一点儿蝇头小利而放弃南下?以在下看来唯有加强采长江防线,以此方能阻止燕军南下。”

“除此之外,建邺濒临长江,距离前线太近,在下以为朝廷应该尽快迁离建邺,在三吴内地另选地方,以防不测。”

“迁都?不行!绝对不行,一旦迁都必将引起普通民众恐慌,万一燕军趁机南下,导致大军溃散,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不等其他人说话,庾亮当即表达了反对意见,他恶狠狠地盯着周勰,恨不得一刀砍死对方。别看周勰说得很好听,为了什么天子、朝廷考虑,其实庾亮心中很清楚,江左世家突然在这个时候提出迁都,是要趁机掌握朝廷大权。

三吴是什么地方?那是江左世家根基之地,若今日真听了周勰建议迁都三吴,朝廷等于是羊入虎口,江左世家将彻底压下江北世家,从而掌握全部大权。

第675章 燕王归来!

(提前说一声,本书明日完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若朝廷置万民于不顾,贪图自身安逸,弃建邺南下,所为恐有失民望……”

“中书大人,此言何意?难不成尔已忘记淮南已被燕国拿下?燕军十几万大军正对建邺虎视眈眈,朝廷、天子再待在建邺已不安全,为何不能撤到三吴去?”

“天子南下避其锋芒,有何错?天下之势,避实而击虚,不过如是。也不知你庾元规处心积虑反对朝廷撤离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陆晔作为江东士族领袖,非常希望朝廷迁都三吴,以让其脱离北方士族控制。

“移镇他处,沿江各郡等同遗弃,届时北方大军南下,攻略长江南岸,我们肯定要鞭长莫及,长江防线危矣!东晋霸业危矣!”

“为国为民,道之大者。术为道生,方为大术。大术之首,韬光养晦。十年砺一剑,出剑,一剑封喉。朝廷暂容燕国猖狂一时,我等休整之后必定一举荡平天下,扬大晋之威。”

“为君之道,始于立志。志不立,人不成。今上弃建邺,畏敌手,何来志哉?”

“好啦!二位莫要争吵,有什么话可以慢慢说。不过在下看来,建邺的确已不再适合作为朝廷都城。建邺时刻都要面临燕军水师威胁,所以迁都势在必行!大家还是考虑一下,朝廷何处为好?”

出乎众人预料,身为北方士族领袖的王导竟站出来支持迁都,打了庾亮一个措手不及

庾亮黑着脸默然不语,不由暗暗惊醒:难不成王导为了重掌朝权,想要借助江东世家来对付他?想到这儿,庾亮眼中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冷色。

其实庾亮小觑了王导,王导真要对付他,哪里用得着联合他人?

说实话王导也不愿意迁都他处,但考虑到现实威胁,他认为迁都以避燕军兵峰势在必行。

但是迁哪里好呢?江东本地人希望司马睿将治所迁移到吴郡或吴兴郡这两个江东本地士族较为强大的地方,以便他们从北方侨居士人手中争夺主导权。

庾亮眼见迁都势在必行,他眼珠子一转道:“迁都也不是不行,只是应该迁到何处?”

“嗯,依臣来看,迁居会稽郡最好,那里地处江东内地,又东临大海。在陆地上由于据长江比较远,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又能沿途建立起几道防线。”

“不行,怎能迁都会稽?应该迁都吴郡,那里原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朝廷列位大臣去了那里也不至于吃苦。”

庾亮看着再次吵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