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应该是贞观中期,也只有北方平静以后,李世民才敢调动兵马远征辽东,否则后院起火,情况将会十分严重。
如此情势下,薛延陀的祸端应该不会很严重,更不会危及到长安,所以想办法平定是大有可能的,也就意味着是个很大的机会,可以放手一搏。
机会摆在眼前,自当珍惜。
片刻时间,谢逸便做出一个很重大的决定,然后沉声问道:“英国公,你对阿史那思摩了解多少?现在有稳住他,或者将他拉回来的可能?”
“阿史那思摩此人骁勇善战,原本是草原上第一等的军事将才,不过现在老了,加之突厥败亡,所以恐怕多少有点优柔,也有点多疑。”
李绩思索道:“如果说机会,这便是机会,如果他果断一些,现在就反,先一步动兵南下,薛延陀随后跟上,我们可能连商量对策的机会都没有,就得调兵勤王了。
河东兵马多少还能调动,估计灵州的江夏郡王所部,不出意外会被西突厥人所牵制,我甚至怀疑此事甚至和西南进犯松州的吐蕃人有关系。”
很复杂的情况啊。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是有人穿针引线,将这些人势力联合起来反唐。
不过最终的关键点落到了定襄,落在了阿史那思摩身上。
通过李绩的描述,谢逸算是明白了,阿史那思摩年纪大了。作为突厥降将中身份最高之人,难免会受到大唐的猜忌。
纵然被册封为郡王,多少也会心里不安,如履薄冰,这样的情况下人会越发的多疑,优柔寡断,至少做不到果决。这个情报分析想来也比较准确,将阿史那思摩放归定襄草原,李世民能安心吗?
除了让李绩在一旁监视之外。肯定还有不少暗哨在其身边潜伏,对其性格和平时状况有比较相信的了解。
除此之外,薛延陀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前与突厥人也是貌合神离,甚至彼此敌对。两个敌人,现在即便是合作也很难完全放下过去的恩怨与心结,很快做到亲密无间,绝对的彼此信任更是无从谈起。
这也是阿史那思摩为什么不提前渡过黄河。南下进攻长安的原因。黄河尚未完全结冰那只是个借口,他主要怕的是被薛延陀利用。最终成为炮灰。
万一薛延陀人没有及时跟上,他作为反叛大唐的异族首领必然没有活路,即便是攻陷了长安。也必然是两败俱伤,跟随在后的薛延陀人也可以很从容地将他们绞杀,坐收渔人之利。
阿史那思摩正是有这样的顾虑,比较谨慎。所以迟迟不愿意动手,即便是走漏风声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坐失先机。
不牢靠的联盟,优柔不觉的时间恰好给了唐军阻挠的机会。
“英国公,既是如此。如果我能想办法拖住阿史那思摩,让他犹疑不决,你能否率部阻击夷男?”谢逸立即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设想。
“谢长史确信能做到?”李绩眼前一亮,有些兴奋,这话显然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谢逸点头道:“有几分把握!”
李绩笑道:“如果保证定襄的突厥人不动,我便不用担心后路被阻截,可以快速出击,赶在阿史那思摩回过神来之前阻击,甚至击溃薛延陀。”
“也许……还能一举灭了薛延陀,成就盖世之功劳。”
谢逸说出了一句话,顿时让李绩,甚至是一旁的晋王李治都有些震惊了,好似眼前不是危局,甚至是灭掉薛延陀,一统北方草原的千古良机。
“敢问谢长史究竟有什么办法,确信能稳住阿史那思摩?”李绩多少还是有些怀疑,似乎不大确信。
谢逸沉吟片刻,转身看着李治,轻声问道:“殿下,可敢与臣一起走一道定襄草原?”
“什么,你要带上晋王殿下?”李绩的表情瞬间就变了,完全一副你疯了的态度,大声道:“谢长史,此事万万不可,晋王殿下千金之躯,留在晋阳倒也罢了,岂敢去草原凶险之地?
万一遇到惊险,或者是被阿史那思摩、夷男等人扣为人质,该当如何?你我如何向陛下交代?”
李绩的反应完全在情理之中,皇帝最钟爱的幼子,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在这样危险的时刻,让他前去刀光剑影,最为凶险的前线。
随时可能遇害,可能被扣为人质,如此做法确实不合常理,甚至有些失心疯了。
“英国公,我是认真的!”谢逸很平静,转身看着李治,轻声问道:“殿下,你相信臣子吗?”
多年以来,谢逸在李治心中培养的信任与崇拜起了作用,加之一些个人因素,李治点头道:“相信,本王敢去。”
“谢长史……”李绩依旧出声阻拦,他是不敢这般冒险的。
谢逸道:“英国公,我是晋王府长史,看着殿下长大的,岂会害殿下?如今情势危急,一旦突厥人与薛延陀人合谋,长安危在旦夕,陛下和百万臣民在那里,我有孕的妻子在那里,英国公你的家眷也在长安,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这段话听着义正言辞,但不是强调长安的危机有多严重,而是为了向李绩传达一个讯息,告诉他自己不会害了李治。
毕竟阚棱和杜惜君身份特殊,李绩可能会猜测自己的动机,但向他点名自己有孕的妻子在长安等若是人质,自己肯定不会乱来。而作为晋王府的长史,前程有很大一部分投资在晋王李治身上,更不会拿李治的性命乱来,所以有些把握是肯定的。
“真的必须带着晋王殿下前去?”虽然还是疑问句,但李绩的态度明显有了些许变化。
谢逸道:“阿史那思摩多疑成性,如果只是我去,他未必相信;但如果殿下跟随一同前往就不同了,陛下最宠爱的皇子敢于从容前去定襄,足可见可自信,可见朝廷准备万全,无所畏惧,阿史那思摩难免心生疑窦,从而举棋不定,给英国公你争取时间。”
“单单靠这一点能唬住阿史那思摩?”李绩显然是不大相信,虽说李治身份贵重,此等反常之举确实会让多疑的阿史那思心里七上八下。但长安空虚是不争的事实,万一阿史那思摩铁了心,愿意冒险,后果……何止是不堪设想几个字能够形容的。
“单单这些当然不够,关中空虚也是事实,但如果这时候有一支精锐,或者特别厉害的武器,是否可以震慑突厥人?”
“神奇武器?什么武器?”李绩顿时好奇起来,早就听说淮阳县伯奇思妙想很多,也不知这次又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点子,还能一举威慑骁勇善战的突厥人?
谢逸沉吟道:“给我点时间,明日便可给英国公瞧瞧,使用得当至少能起到威慑作用。”
“确定?”
“在下岂敢以紧急军情,大唐社稷安危开玩笑?”
听到谢逸如此回答,李绩轻轻点点头,算是认可,沉吟片刻问道:“谢长史,你可想清楚了,此举……”
李绩没有明说,但谢逸心里清楚,此举着实冒险。如果成功了自然是好,但如果失败,不只是自己会丢到性命,李治身陷险境,无论生死,李世民岂会饶恕自己?
到时候身在长安的杜惜君和郑丽琬他们只怕也会受到牵连,所以说风险相当之大。(未完待续。)
第二八一章山崩地裂
李绩说的没错,谢逸的行为无异于是一场豪赌,冒险的豪赌。
赌输了丢了身家性命,甚至还会连累家人,但如果赌赢了,对大唐而言将会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不过谢逸能否居功甚伟就不好说了,单单是拿着皇子的生命去冒险这事,估计李二陛下就不会容忍。若李治平安无事倒也罢了,顶多是受到训诫冷落而已,却也讨不到多少好。
如果是旁人,一定不会做这等吃力不讨好,且高风险不划算的事情,但谢逸要做。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场豪赌会赢得什么,所以他愿意冒一回险。
否则将来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治上台,都不会有自己的好果子,与其如此,还不如抓住这次相当难得的机会。
李绩猜不到谢逸的动机,毕竟晋王现在太过年轻,且没什么名声,所以自然而然没往那方面想。反倒是觉得谢逸为人忠义,为了国家社稷安危将个人的生死荣辱抛到了脑后。
谢逸都这么做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虽然如果晋王出事,自己也难逃责任,但相比于薛延陀大军进入关中,长安帝畿之地受到威胁,国家因此而战乱动荡,这点子风险反倒不那么要紧。
现在重要的是谢逸所谓的神奇武器,如果说晋王前去定襄会让阿史那思摩乱心,再有一个强大的震慑,稳住他便不是难事。
李绩问道:“谢长史,你的神奇武器是何物?何时能够准备妥当?”
谢逸道:“很快,不过需要英国公帮忙准备一些原料,待我实验之后,争取可以准备一些让英国公带走,对付薛延陀人时或许用得上。”
“需要什么原料。并州上下定会全力准备。”李绩自然是愿意提出全部的支持。
谢逸道:“很简单,我自己分别派人去准备。”
“这样……”李绩脸色微微一沉,似乎有那么一点不高兴,大概是觉得谢逸在防着他。
“英国公莫要误会。”谢逸道:“实不相瞒,此物诞生之后,其配方多半只能珍藏于宫廷。紧陛下一人所知。英国公乃我朝柱国大将,军务繁忙,恐怕无暇了解。”
谢逸的说辞可谓是冠冕堂皇,莫名其妙,军务繁忙就无暇了解一个配方?这个配方究竟是有多复杂呢?
不过李绩听懂了,谢逸的建议可谓是金玉良言,能这么说这个武器自然格外要紧,一旦成功必然会是大唐朝廷第一要紧的军事机密。谢逸已经说了,配方只有皇帝之能知晓。自己手握重兵,如果还掌握了神奇武器的配方,皇帝能放心吗?
所以谢逸此举不是在防着自己,某种程度上也是救自己,李绩当即释放,问道:“那需要我配合什么?”
“在城外找一荒僻之地,三里地之内戒严,准备帐篷和帷幔。不得有人靠近。”
“好!”李绩当即答允,派人前去准备。
李治问道:“谢长史。那我做点什么呢?”
“去和同安大长公主和王妍小娘子道别,然后准备启程。”
……
晋阳城外,一处本来平时用来训练的军营被清空了。
并州都督府出动两千兵马在周围戒备,只为给谢逸创造出一个安静的实验场所。
帐篷里,谢逸换上了一套干净的麻布衣服,丝绸和皮毛类的衣服全都换了下去。和火药这种危险的东西为伍,静电是必须要防备的。
没错,谢逸所说的神奇武器正是火药。也唯有此物才能当得起神奇二字,在这个冷兵器为王的时代里,起到超乎想象的威力和震慑。
谢逸原本不想这东西早早出现的。毕竟有了火药,战争将会变得更为残酷,会有越来越多人死于战争。做这个人为的推动者真的好吗?至少谢逸自己犹豫过。
但是,前不久他发现即便是没有自己这个推动者,火药的出现也为时不远了。孙思邈在某些只做丹药的过程中,就有过类似的反应。谢逸此举,不过是让火药的军事应用提前罢了。
就先前的情况来看,或许能够起到积极的,否则让那些草原部族进入中原,后果会怎样难以预料。
五胡乱华的悲剧已经足够惨痛,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第二次,当此危急之时,只能通过这个办法来阻突厥人和薛延陀人。
火药的制作并不难,硝石、硫磺和木炭这些东西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就行。当然了,配方既然对李绩都保密了,对其他人自然也不例外,谢逸派出的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每个人只购买其中的一项材料。
而且其中还夹杂了许多压根就无关紧要的东西,即便有人注意到,也很弄清楚火药的准确配方。
何况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比例问题,毕竟化工不是谢逸的专长,而且古代的原材料提出度比较低,杂质较多,所以比例也就更加不好掌握了。
所以啊,配置这玩意真的很危险,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为了不出师未捷身先死,谢逸很慎重,小心翼翼,一点点是实验。
每当有成品出现,谢逸都会将引线留的很长很长,然后派个人前去点火。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自己亲自冒险了,选的都是李绩从并州军中精选的机灵之人。
谢逸千叮万嘱,点火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退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好在这些兵卒都很听话,没什么大的危险发生,但毕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以给予适当的补偿是必须的,李绩已经承诺,只要实验成功他们便可晋升为昭武校尉。
这可是六品武将,可谓是连升数级。更要紧的是此番实验之后,他们这些人就算得上第一批熟悉火药的元老人物,往后会成为大唐军方的重要人才,将来也算得上前途无量。
所以说嘛,有付出还是有回报的。
经过多次紧急只要后。总算是有些成效,当剧烈的爆炸声传来时,在场的兵卒全部震惊了。
尤其是爆炸之后,地面上被掀开的那个大坑,泥土和石头都飞出老远,甚至开裂。
山崩地裂!
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李绩首先想到了便是这几个字,谢逸确实没有食言,果然是神奇的武器。
“谢长史,此物叫什么?”
“震天雷!”
李绩点头啧啧道:“果然是震天动地之处,很是神奇,寻常的城墙关隘,在此物面前似乎不堪一击。”
“反过来,以其守城也是好东西,英国公看看便知道了。”谢逸随后进入帐篷。将火药塞入一个陶罐之中,中间夹杂了一些细小的铁钉箭镞一类的东西。
当点燃的陶罐被扔进一个圆木围城的圆圈后,爆炸声响过,谢逸带着李绩前去查看结果。
走过去的第一眼,李绩便惊呆了。
圆木不仅被烟火熏黑,上面还钉着一根根铁钉和箭镞、钢针等物,深达数寸。看到如此情景,连李绩这等沙场宿将看到都不免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坚实的圆木,如果换成是血肉之躯的士兵。结果会怎样似乎不难设想。
此物战力,着实惊人。
守城之时,从城头扔下去一颗,会有多少士兵受伤?战场上野战亦可应用,不仅能够杀伤敌军,那剧烈的爆炸声也会吓到战马。兴许还能够削弱骑兵战斗力,可谓是一举数得。
“谢长史,此物着实妙啊!”看过震天雷的威力之后,李绩现在信心满满。
谢逸道:“还请英国公安排一些妥帖的兵卒前来帮忙制作,这些人必须稳妥。严格保密,以后还得迁往长安,包括他们的家人。”
“好,本帅省的。”李绩很清楚,奏疏送到长安起,震天雷便会成为大唐天字第一号机密,保密必须要做好。
谢逸道:“如此,后日一早准备妥当后,在下与晋王殿下一同前去定襄。”
……
长安城里,有不少文人骚客,公子小娘子们依旧照常出城赏红叶。街市上商贾与客商仍旧在叫卖砍价,看起来一切如故。
但太极宫里,气氛却格外凝重。
定襄突厥所部有所异动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长安,倒不是李绩的消息送来的,而是李世民自己的人。
阿史那思摩身份特殊,率部留守定襄,李世民怎么可能完全放心?因此在那里安插了不少耳目。
本来突利失等人的行踪很隐秘,李世民的耳目最初也没有注意到,但这要感谢阚棱。那晚他逃走时闹出的动静太大,以至于这些耳目们发现了蛛丝马迹,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了长安。
阿史那思摩可能要反,薛延陀人也有异动,可能不日后会直接南下关中,直指长安。
接到这样的消息,大唐君臣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些天吐蕃进犯松州已经让人自顾不暇,关中兵力更是抽调出许多前去剑南道,长安京畿之地,现在兵力有些空虚。
如果突厥和薛延陀大军南下,会不会重蹈武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