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90章

唐朝败家子-第90章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丽琬道:“嗯,此事须得等他从薛延陀回来才能正经谋划。”

“还有吗?”

郑丽琬沉吟片刻道:“三郎让我们小心些,当初在乐游原行刺太子的那些人出现在灵州了,恐怕长安也会有宵小活动,让我们出入谨慎些。”

“有冷娘子在,一切都好,倒是三郎在草原异族之地。让人挂心啊!”杜惜君遥望西北,眼神里尽是关切。

“嗯,不过三郎说了,他能从容应付,让我们不用担心。”郑丽琬随即将信函递过来,说道:“三郎在下面还留了几个字。姐姐瞧瞧。”

杜惜君定睛一看,只见最末一行写着:aimen!

……

在灵州盘桓两日,使团再次踏上行程,前往西北边境。

江夏郡王李道宗亲自相送出城,在送行的人群中,谢逸也看到了李景桓的身影。

也许是金城郡主李安宁的劝说起到了作用,也许李道宗本人也有掺和,这位世子总算从不切实际的“敌视”中醒悟过来,只是见到谢逸时间仍旧有些不大自然。不过这次更多是不好意思和难为情。

看着江夏郡王府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情形,谢逸好生羡慕,不由想起了家中娇妻和妹妹。

紧随着李道宗的奏疏,谢逸也写了一封家书回去,特别叮嘱了驿站加快递送,想必此时已经送到淮阳县伯府了。

她们看到大概眼眶会红,甚至会落泪吧!也不知道她们都还好吗?交代叮嘱的事情,杜惜君和郑丽琬肯定会办妥。只是此去薛延陀。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相思之苦熬人啊!

……

从灵州出发。不几日便度过黄河,正是进入草原境内。

数日之后,便是所谓的大唐国境线了,然而实际上这里只是一个兵力空虚的真空地带而已,在这个年代很难有明确的边境线,但薛延陀还有其他的草原部族不敢也不会往此间派兵。

好的一点是。在正式踏出大唐边疆之前,来自长安的诏书送到了。果不其然,李世民批准了加封薛延陀王子的建议,并且以最快速度传旨而来。

这是好事,有了这一纸诏书。在薛延陀行事能多点底气和手段。

然而这也是坏事,推恩的诏书必然惹怒真珠可汗夷男,在成功分化薛延陀之前,万一夷男一怒铤而走险,后果会怎样就不好说了。

唉,真是伤脑筋!

谢逸无奈摇摇头,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此时已经是七月底八月初,草原上的牧草刚刚开始由青转黄,清澈的蓝天下,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景倒也不错。

“北国风光,天苍苍野茫茫,倒也难得一见。”

“难得谢学士有此兴致,要是这塞北之地尽数在我大唐手中,倒是能好生欣赏美景,但现在……”

狄知逊摇头道:“不管怎样,都很难舒心惬意啊!”

谢逸道:“但愿来日我大唐王师能彻底击退外敌,将此间完全纳入版图,便可在此间畅快游玩了。”

“但愿能有这样一天,到时候狄某定携犬子前来纵马驰骋。”狄知逊似乎对此也颇为向往,对大唐与皇帝开疆拓土的信心也很充足。

使团进入草原上谨慎了许久,孙武开一路上小心翼翼,倒也算尽职尽责。但实际上,预想中的威胁并未出现,最初的几天里压根没遇到任何兵马和部族,只是隔三差五地遇到少数牧民。

“今年草原上的雨水应该不错,看看,牧草涨势多好啊,马牛羊的秋膘都不错。”狄知逊道:“牧人们现在正在割草,储存过冬的牧草,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定能安然过冬。”

“这就说明今年草原粮草充足,兵强马壮,薛延陀有实力发动一场战争,反观我们大唐,反倒多有灾祸。”

谢逸无奈道:“天时这一项,大唐已然略逊一筹,我们肩上了压力可就大了。”

“是啊!”狄知逊轻叹一声,颇为沉重。

就这样一路前行,连续走了多日之后,越往北方天气从凉爽转为寒意森森,草原的颜色也从青黄相间彻底变为枯黄。

中原大抵才中秋时节,但草原上已然算是深秋,尤其是早晚间甚是寒冷。如果一场北风吹来,或许就会有白雪落下。

此时,使团也算真正进入薛延陀腹地,一路上遇到的牧民部族越来越多,甚至不是有持刀的骑兵来往。

但见到大唐的旗帜后,都表现的很恭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遇到的部族首领都很恭敬地前来拜会大唐使臣,并大方提供牛羊食用,然后派人引导使团前往汗帐方向。

当然了,与此同时,想必也会另派快马前去汗帐方向,将大唐使团入境的消息禀告真珠可汗。

想来现在夷男已经得到消息,不知道是做好准备迎接上国天使,还是等着给大唐使团一个下马威?

第一九八章虚虚实实的热情

薛延陀汗帐位于图拉河畔,其设置类似于突厥王庭。

并无正经的城池,而是一大片连天的帐篷,因为可汗驻扎此处,所以成为薛延陀政治中心。

如果遇到天灾或者外敌入侵,只需要换个地方,便仍旧是薛延陀汗帐,这便是游牧民族的特性。

实际上,本来薛延陀汗帐在更北的地方,是大唐灭掉了东边突厥之后,汗帐才相应地转移南下。

从这个现象看得出来,薛延陀的生存空间和势力范围在向南扩张。

对大唐而言这是个危险的讯号,必然一旦有扩张,便迟早会有交集。两种不同的文明交汇,一旦不能融合,那么只有冲突。

几千年来,华夏北方的长城一线一直如此,从当年的匈奴到后来的鲜卑,再到今天突厥和薛延陀,皆是如此。

好在中原是强盛的大唐帝国,草原游牧部族并不能南侵太多,如果中原的武力一弱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两宋的窘迫便是最好的例子,不过那是还算好,虽说山河残破,金瓯不全,但至少还有半壁江山。

再往后蒙满入关,尽得天下,对于汉人而言,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谢逸很幸运自己生在大唐盛世,但饶是如此,对待草原游牧部族,尤其是强盛部族,仍旧不得不小心翼翼。

薛延陀现在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必须小心应对着,在这样的情境下谢逸和狄知逊来到了薛延陀汗帐。

到达薛延陀“都城”外围时,有人前来迎接了,而且分量还不轻,正是真珠可汗夷男的次子——突利失。

“见过诸位,突利失代表父汗前来迎接大唐使团。”一个孔武有力,长相硬朗的青年下马欠身施礼。满脸堆笑。一口中原汉话说的更是通俗流利,甚至还有几分关中口音,不由让人啧啧称奇。

狄知逊道:“有劳王子了。”

“哪里,迎接大唐使团是在下的荣幸。”突利失满面含笑,相当客气。

谢逸笑问道:“王子的汉话相当流畅,颇有长安口音,可是到过我大唐境内?”

突利失道:“很遗憾,突利失很仰慕大唐昌盛繁荣,可惜一直无缘前去见识一番。唯有从叔父的描述中感受大唐的璀璨兴盛,并跟着叔父学习大唐语言。”

“原来如此。”来之前谢逸做过功课。贞观四年李世民为了对付东边突厥的颉利,曾经联络薛延陀,许以可汗封号。

当时夷男曾经派弟弟前往长安朝贡,获李世民赐予宝刀、宝鞭,并在长安款待多日。不过时间短暂,想要了解到多少大唐文明,尤其是学会关中口音,恐怕来不及。

突利失的说法显然有水分,也许他是特意从别的渠道学习爱汉家语的。对大唐仰慕与否不好说。但对大唐感兴趣,甚至多有了解肯定是真的。

那么他的初衷和目的就至关重要,也许他是为了从大唐学习更为先进的文明,也许是想要了解大唐的弱点。寻求突破。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兆头,在谢逸看来,最好的方式是敬畏。大唐作为泱泱大国,应该被敬畏。

不说四海归一了。至少还震慑四方不敢让其来犯,但眼下的局势确实……

一个小小的薛延陀,也适逢其会逐渐发展壮大。几乎成为心腹之患,真是……谢逸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狄使臣,谢使臣,接下来就由突利失引路,前去汗帐拜会父汗吧!”

“有劳王子了。”

“客气了,使臣郎德高望重,家学渊源,谢使臣亦年轻有为,一表人才,突利失能有机会和两位同行,多有请益,实在幸运。”

突利失笑道:“用你们汉家话说,是三生修来的福分。”

狄知逊笑道:“哈哈,王子果然是活学活用,深谙汉家文明。”

“哪里,小王才疏学浅,知之甚少,若有不当之处,还请两位不要见笑。”突利失当时谦虚一礼,相当有涵养,如果只看行为,真不像是个草原王子,倒像是个汉家谦谦书生。

“王子过谦了。”

“不是谦虚,是和大唐比起来,我草原民众过于粗鄙,像谢学士这个年纪,小王尚且只会骑马涉猎,哪里懂得出使邦交这等大事。”

说话间,突利失有意无意地看向谢逸,似乎意味深长,算是试探吧!

狄知逊猛然明白过来,为什么皇帝陛下要派一个少年人出使,显然是大有深意。

首先年轻人容易被人轻视,这是普遍性的态度,薛延陀人和西突厥人见到对手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郎,警惕性必定大大降低,甚至因而傲慢而大意犯错。

虽然谢逸在长安,甚至在大唐很有名,但草原番邦之地不清楚不了解。得知使臣身份时,若提前无了解,再想详细调查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毕竟薛延陀汗帐到长安的距离不短,来回一趟再加上调查的功夫,没有三两个月肯定不行,根本来不及。

突利失见到谢逸的第一刻,脸上多少有些惊讶神情,大抵就是觉得谢逸过于年轻,超乎想象吧!

这会子言辞之间多有试探意味,显然是想要打探更多信息,至于具体的目的就不好说了。

见此状况,谢逸笑道;“哪里,出使薛延陀为真珠可汗贺寿乃是大唐要务,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美差,在下素来仰慕草原雄风,多番努力才得到此番机会的。”

突利失满面春风道:“是吗?如此也算是我薛延陀的荣幸,谢使臣尽可在我草原游览,若是可以最好是多盘桓些日子,到时候突利失做东,好好陪着使臣体验我草原风俗。”

“多谢王子美意,如此自然是求之不得。”谢逸随即也打个哈哈,谁愿意在你这鸟不拉屎的草原上多待片刻?巴不得尽快离开呢!

宾主双方看似热情,相谈甚欢,但实际上貌合神离,并无多少实质内容,完全是不着边际的假热情。

反正就这样,一路前行,终于能看到金光闪闪的汗帐了。然而在此时,西北方恰好也有一队人马匆匆而来……

第一九九章小小僵局

所谓的汗帐,最基础的说法便是可汗的居所,是身份象征,更有其政治意义和作用。

既然是可汗居所,草原权利的象征,规模自然不小。

也不知道薛延陀人到底是怎么搭的,谢逸远远看过去,粗略估计大帐篷恐怕有数百,甚至上千平米。

当然了,里面可能有分区,比如前面是议事和举行仪式的厅堂,后面是居所这样,和中原没有太大差别。

汗帐所用的毛毡自然是最好的,上面还挂着许多金银饰品和图案,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的,在蓝天白云的草原上自然特别显眼。

自打人类有了社会这个概念以后,“等级”这玩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高高在上之人总要有意无意,用哪怕一丁点特别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更何况是北方草原上的强大部族,薛延陀的汗帐当然不能寒酸。除了这些,大概还有名贵的地毯,金银宝石装饰暂时不曾看到。

尽管谢逸充满好奇,想要瞧了真切,然而在踏入汗帐之前,恐怕需要先应对另一批人。

汗帐近前,谢逸和狄知逊瞧见一众人从西边而来,气势汹汹。

为首之人是草原服饰,华丽的衣装,黄金饰品,以及镶着宝石的配刀,说明这些人身份非同一般。

突利失看到这队人马的一刻,神情微微有些不自然,尤其是一旁引路,满面含笑的那位时,神情不免一紧。

谢逸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才发现此人的相貌装扮与“突利失”不相上下,也许……

所料不错,答案很快揭晓。

这队人马确实是从西边来,正是西突厥可汗的代表使团,而一旁引路。有说有笑的那位正是真珠可汗夷男的长子大度设。

很有意思的常面,大唐与西突厥两支使团同时到达汗帐,颇有不相上下,相互较劲的意思。凑巧的是,薛延陀的两位王子也分工明确。

大度设前去迎接西突厥人,并且态度亲昵;而突利失则伴随大唐使团,彬彬有礼。

此举到底是真珠可汗夷男的安排,还是自发行为呢?

为了体现公允,不失礼于两个大国,同时派出两个儿子分别迎接两支使团。给予对等的待遇,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如果是自发行为,那就耐人寻味了。

在灵州时收到消息,薛延陀两位王子不和睦,现在看来也许是真的。

大度设与突利失两人四目相对时,谢逸确实没有看到应该有的“手足情深”,反而是深深的敌视与怨怼。

两位王子不和睦,相对敌视甚至已经有明里暗里的争斗,除了拉拢薛延陀内部的支持。赢得父亲夷男的青睐外,大概也想到了借助外部力量。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度设应该选择了西突厥。那么突利失前去迎接大唐使团也就不是偶然了,而且他那一番流利的中原话。就更别有意味。

这是好事!

薛延陀内斗不和睦,不能拧成一股绳对大唐而言是好事。

然而对于使团而言,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刚刚抵达。直接面对这等很可能的尖锐冲突,真的好吗?

然而既然遇到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再者说,后世有个伟人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

就在大度设和突利失两位突厥王子相互较劲,颇有敌意不服气地对望时,西边的人马中,一个衣装华丽,腰悬宝刀的男子目光向狄知逊和谢逸瞟来。

谢逸注意到,此人的眼眸颜色并非黑色,显然是西边来的色目人,也许他姓阿史那吧!

草原皇族阿史那氏实际上与大部分的东方牧民不同,他们实际上是色目人。此时此刻,出现在薛延陀汗帐之外,此人应该就是那位传说中的西突厥可汗之弟“胡禄”吧!

葫芦?福禄?

谐音读起来很有意思的名字,据说身份尊崇,很“牛叉”的感觉。

但谢逸没有在意,只是不着痕迹地整理了一下官服,顺了顺身后厚实的披风。

九月的草原已经寒意森森,因为代表大唐,又进入薛延陀汗帐范围,很可能要行很正式的国礼。

所以谢逸和狄知逊都身着官服,显然轻薄的丝织物实在不御寒,很快便被冻成狗了。

不得已,只好有损细朝廷命官的形象,但不敢有损大唐国威,所以加了件还算相得益彰的披风。

谢逸不着痕迹地看过去,胡禄的眼神仍旧时不时飘过来,显得很得意,很倨傲。

作为西突厥可汗的弟弟,某个努失毕部(构成西突厥的大部落)的小可汗,能不倨傲吗?只是这样看几眼能怎样?能有我帅吗?

看着憨态可掬的西突厥葫芦小可汗,谢逸冷了一笑。

“突利失,这是西突厥可汗使团,胡禄小可汗亲自来为父汗贺寿,现在准备面见可汗,你且先等等。”

大度设开口了,语气很倨傲,态度也很鲜明。显然是毫无保留地倒向了西突厥一般,初次见面便对大唐使团表现的很不客气,甚至蛮横无理。

好在突利失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即道:“原来如此,只是王兄啊,这是刚到的大唐使臣代表大唐皇帝来为父汗贺寿。

大唐乃是上国,父汗的封号也是大唐所授予,所以理应大唐使团先行拜会,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