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清晨时分打开门,就看到城内到处都是穿着统一制服,戴着竹编帽子,外罩黄色马甲的人正在城内四处忙碌。
临清守备区对劳服支队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彻底打扫临清州城的卫生,清除各种卫生死角,拆除一些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疏通城内的各种排水设施,清理运河两岸的各种垃圾。
这些经过临清守备区十天培训的劳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组织纪律性,再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当然也呈几何性增长。
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将临清州城内和运河两岸清扫得干干净净。以往脏乱不堪的运河码头也被收拾的规规整整,堆积在这里垃圾杂物都被用车运到了城外,显得焕然一新。
因为运河从临清州城内穿城而过,而且这里每天都有无数船只经过停泊,所以运河的河面上垃圾遍布,河水都显得污糟不堪。经过劳服支队几天的努力,如今河面已经变得非常干净。
劳服支队的亮相,也给城内的百姓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码头上商铺掌柜,以及经常在码头雇佣脚夫的商贾小贩们,心里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认识劳服支队的很多员工,已经没有了以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就是一群粗鄙不堪的脚夫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接收粮食
原本一帮粗鄙不堪的码头力巴,居然完全变了个样子,这也让临清城的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当劳服支队的劳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在临清城街头的时候,更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那个不是码头上的胡三吗,前一阵子我还雇他干活来着,没想到这小子换了身皮,居然变了一番模样。”
“可不是吗,临清州的官军也没有这种军威吧,这也算是强兵了吧。”
“没道理啊,一帮扛活的脚夫,如今我看着怎么有股子气势啊,这若是对上大明的官军,也能拼上几阵了。”
临清城沿街铺面的掌柜,城内的各地商贾小贩,都站在路边满脸震撼的看着一列列从街上走过的队伍。
赵二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因为他表现优异,是新训流民中的积极分子,所以如今他已经是劳服公司的一名小队长了。
看着街道两边的临清城百姓满脸惊讶的表情,赵二噶抬头挺胸,将脊背挺得笔直,随着中队长的口令,大步流星的从城中走过。
劳服支队回到了城内驻地马上解散,一帮流民四散而去,纷纷跑到水房去洗漱。这几天他们将城内的卫生彻底的打扫了一番,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劳工们也非常疲累。
赵二噶脱去外衣只留下内%裤,在水房的大水缸里接连舀了几盆凉水兜头浇下,这才赶走了浑身上下的热气。
他拿起毛巾仔细的擦了擦身子,然后拎着衣服和水盆回到了他住的粮仓。走到自己的铺位前,也没有穿上衣服,直接倒在自己的铺盖上。
旁边几个劳工笑着道:“赵哥,我听一个老乡说,公司准备给我们一天假,今天晚饭后就可以回家了。”
赵二噶听了,从铺位上坐了起来,兴奋的说道:“消息准吗?”
“那我可不知道,不过这几天兄弟们都挺辛苦的,城里已经被我们打扫干净了,也该给大伙放几天假了吧。”
赵二噶点了点头道:“那些消息都是没什么准,大伙别太当真……”
突然,一个劳工推门冲进了粮仓,跑到赵二噶的铺位前喊道:“赵哥,中队长让你马上去一趟大队部……”
赵二噶一听,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了粮仓,来到了旁边的大队部。此时这里各个小队长都已经到了,大伙聚集在这里正相互打探着消息。
“老韩,把我们叫来干什么啊?”
“我特么哪知道啊,不会是要给我们放假吧。”
“放个屁假,若是放假让中队长告诉我们一声不就得了,何必把我们叫到大队部。”
“不会是公司要打仗了吧,那我们岂不是要随军啊。”
正在大伙相互议论的功夫,大队长和几个中队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家一看连忙挺直腰板以标准的军姿站在那里列队等候。
“这么急着把大伙找来,是通知一个紧急情况。今天晚饭提前一个小时,然后所有小队都要接受新的任务,具体情况由你们各自的中队长负责传达,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
晚饭后,各个小队都穿戴整齐在操场上列队集合,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心里都非常的紧张,害怕公司出去打仗。
原来临清州守备区,刚刚接到上级的电报,长江舰队的大批船只满载着粮食已经进入运河,估计明天就能到达临清州。
因为此次在江南地区劫掠的粮食数量极大,临清州守备区必须做好接收粮食的准备,对辖区内的粮仓进行整备,尽可能多的腾出粮仓,为即将到来的粮食腾出位置。
目前大明在长江、黄河和运河沿岸的屯粮重地,都已经接到战区司令部的电报,让各单位无比做好接收粮食等准备。
这次远东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但是因为粮食实在太多,必须尽快入库,而公司还没有在大明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只能暂时利用大明各地的官仓、军仓进行储存。
尤其是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四地,因为水路畅达,漕粮往往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守备区接到战区电报以后,几个负责人心里都暗自庆幸他们成立劳服支队太是时候了。如果组建劳服支队,光是在城内临时雇佣脚夫车夫,就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据《明史》记载:“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砖城里的临清仓始建于宣德四年,当时全国的漕粮定额为四百万石,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
临清仓由三个粮仓组成,分别是广积仓、临清仓和常盈仓。粮仓位于砖城西北角,占据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这些粮食主要有谷类、大米和麦子,临清粮仓明朝宣德至永乐年间,粮仓达到鼎盛,时称“天下第一仓”。
如此规模的粮仓想要整理好,并尽可能多的腾出更多的位置,接收大批粮食。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临清守备区兵力有限,临时雇佣大批脚夫、车夫,组织他们干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力,这帮车夫轿夫趁着混乱,都能把一车车粮食偷运到出去。
好在临清守备区的劳服支队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别看劳服公司只有数千员工,但是经过十几天的整训,战斗力绝对不低,起码比得上数倍临时雇佣的民工。
但是整理粮仓也需要大批的马车,好在临清州的码头的车夫大都是本地人。临清守备区找来一帮当地的小吏,四下一招呼就将城内的车夫动员了起来。
这帮车夫虽然都是本地的编户,可这几天没了营生,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天大批劳服公司的劳工在城内打扫卫生,一些与劳工们熟识的车夫当然会趁机上前打探。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接收粮食(二)
当城内的车夫得知了这些脚夫的境遇后,全都羡慕的要死。以往在码头上,这帮单纯靠卖力气混日子的脚夫,可是码头上最底层的人,无论是地位还是薪资都无法和有当地人组成的车夫相比。
可是如今这帮粗鄙不堪的脚夫,居然天天能吃上三顿白米饭,这特么还有没有天理了。看着人家身上穿着的新衣服,还有脚上穿的翻毛皮鞋,心里更是非常的不平衡。
所以当他们听到临清守备区雇佣车夫的消息后,全都屁颠屁颠的赶着马车来了。临清守备区对这些车夫只是临时雇佣,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采用简单的计件工作制,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按照他们完成的工作量,分发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白米。
对于这样的计件工作制,这帮车夫当然是满口答应。干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对任何人来讲都不会有什么抵触心理。
为了抓紧时间做好接受粮食的准备,临清守备区组织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连夜开工,数千劳服支队的劳工和大批车夫,甚至临清守备区出了站岗执勤的官兵以外,其他人也都加入了进来。
一直干到了午夜时分才收工,第二天清晨又接着干,依然忙碌到后半夜。起早贪黑的干了两天,才算是做好了接受粮食的准备。
可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也累得精疲力竭,他们简单的吃了一口饭,回到驻地一头就扎在铺位上呼呼大睡。这两天他们都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闲着,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嘀嘀……嘀嘀……”
天还没亮呢,赵二噶就被一阵急促的哨音惊醒了。他下意识的爬起来,迅速的穿好衣服冲出了粮仓。
这两天他也被累坏了,直到现在全身上下还是腰酸腿疼。昨天干了几个时辰半夜才睡下,到现在也只睡了两个时辰。
此时操场上已经点起了十几堆巨大的篝火,大批远东军官兵也都拿着火把,把操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只是简单的整理了一下队列,将近一半的劳工就被带出了临清州的砖城,向穿城而过的运河沿岸码头走去。
赵二噶强打着精神,跟着中队的队列急促的走着,虽然在码头上扛了几年活,可还是头一次感觉到这么累呢。
但是他和所有的劳工心里却没有什么抵触的想法,毕竟来到这里每天有三顿管饱的白米饭,大家反而觉得就该干这么累的活,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且一直担心远东军带着他们去打仗的劳工,现在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毕竟随军打仗会死人,现在这样干活,就算是再累,大伙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来到码头,这里也点起了一簇簇篝火,大批远东军正拿着火把在这里列队等候。
此时河面还是一片漆黑,只有在河面来回行驶的几艘内河机帆船上的探照灯,不断地来回扫过。
大批睡眼惺忪的车夫,也被强自动员了起来。一个个不情愿的赶着马车来到了码头。他们都是被远东军从被窝里拎出来的。
这几天他们虽然收获不菲,可也被折腾的够呛。原本以为忙活完了,能好好的休息几天,谁知道又被这帮贼军抓了过来。
这次那帮贼军可没跟他们客气,直接派人挨家砸门,根本没有和他们商量,就直接押着他们来到码头。面对远东军一支支雪亮的刺刀,他们即便再不情愿,可也不敢有丝毫违逆。
“嘀嘀……嘀嘀……”
一阵阵急促的哨音再次响起,正在队列里站着打盹的赵二噶瞬间打了个激灵,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各单位注意,运粮食从船队马上就到了,大家做好准备……”
随着一个个远东军的官兵来回奔跑着呼喊,劳服支队的各个中队长,都来到队列前向本单位的劳工布置任务。
“嘟……嘟……”
这时,远处的江面上传来一阵阵汽笛声,赵二噶伸着脖子向远处的运河河面望去,只见远处隐约有一束束光柱不断闪烁。
过了一会儿,光束越来越亮,也越来越密集,伴随着一阵阵剧烈的轰鸣声,无数船队抵达了临清州运河码头。
密密麻麻的光束不断划过河面,赵二噶和数千名劳工也清晰的看到了河面上的景象,剧烈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只见连绵不绝船队正缓缓的从运河上驶过。
空中几个庞然大物也缓缓的从空中降了下来,悬停在码头的上空,几道极为刺眼的光束照射在码头上,使得码头上彷佛白昼一般。
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赵二噶和数千劳工现在已经把自己当作远东的一份子,所以现在他们都感到心潮澎湃。
“船只靠岸了,各单位抓紧卸粮食……”
随着码头上远东军官兵的一声声呼喊,赵二噶和大批劳工“呼啦”的一下的涌上了码头。只见一队由几十艘船连接在一起的船队正缓缓的靠上了码头。
每艘船上都站着几名拿着火把的远东军官兵,正在那里掀开盖在船身上的油布,露出了一摞摞码得高高的粮包。
赵二噶扛起一包粮食,习惯性的颠一颠,然后扛起粮包踩着踏板下了船,把肩头的粮包放在了码头上的一辆马车。几百辆马车在码头上排成了一排,装满了粮食的马车刚刚离开,另一辆马车就被赶了上来继续装粮。
临清守备区这两天也没闲着,胡成和秦二狗等主要负责人,坐在一起研究了很多方案。主要是为了研究出一套有效合理的方法,更好的组织劳工接收粮食,重点是提高劳动效率。
劳服支队的各个中队长、大队长,也在紧张忙碌的间隙,召集了各个小队长,征求这些常年在码头上干活劳工的意见,整理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法。
事实证明,他们研究的这一套方法,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接收粮食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很高的效率,卸船、装车、运输、入库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运粮马车进出码头的路线,运输的路线都提前进行了设定,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你们工作做得非常好
王和站在一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上,这几天他跟随着长江舰队的运粮船队一路来到京杭大运河。
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了的粮食数量大大的超出了预期,虽然中原战役司令部做出了紧急的部署,动员了黄河舰队和运河舰队的所有船只,以及大批的部队迅速南下支援,将大批江南的粮食运到了江北,但是马上又遇到了粮食的储运问题。
公司刚刚进入中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所以还得利用大明在江北的众多粮仓。
运河沿岸的淮安丰济仓、徐州广运仓、德州德州仓和临清临清仓等诸多粮仓的远东军驻守部队,都是两天前才接到电报,所以时间非常的仓促。
王和跟着长江舰队的运粮船队分别去了淮安丰济仓和徐州广运仓,发现当地驻军根本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他们也在当地征用了大批的民夫在码头装卸粮食,但是因为时间仓促,组织工作做得都不尽如人意,非常的混乱。
当然,发生这样的情况,王和也理解,毕竟仅有两天的时间,当地驻军部队能做出如此快的反应,已经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前方就是王和的下一目的地,也是大明最大的运河漕运储粮重地,临清仓。虽然淮安丰济仓和徐州广运仓的情况不是很好,但只要挺过初期的混乱,会慢慢变得好转。
可临清仓就不同了,这可是运河四大仓中最大的一个。每年储存的漕粮占了所有漕粮的一半以上。而驻守在临清州的远东驻军仅有大半个团,人数一千余人。
此次长江舰队北上的粮食,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存储在临清州。如果临清州没有做好接收大批粮食的准备,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混乱。
“首长,临清州到了……”
船头一名远东军士官的呼喊声,打断了王和的思绪。他来到船头,拿起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临清州码头的情况。
此时已经是清晨时分,河面上的能见度并不好。但还是能隐约看到远处码头上忙碌的情景。让王和感到意外的是,临清码头好像并不混乱。
随着船队距离码头越来越近,王和也清晰的看到了码头的具体情况。之间无数穿着统一服装,外套黄色马甲的劳工,正在有条不紊的在码头上忙碌。虽然停泊在这里的船队很多,但是码头上的各项工作却显得井井有条,有着非常高的效率。
王和看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