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明气的笑骂道:“你少来那一套,你心里怎么想的,我难道不明白吗。你早就知道公司会这样安排,你想干什么,想拿捏公司一把,还是认为公司现在没你就玩不转了。王和他们那些老家伙,哪个不是在体制内打过滚的人,以后还是收起你那些小心思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未来的规划
听了李明的话,周比利嘿嘿的笑了起来。他知道这是李明在敲打他,但是李明能这么说,也算是把他当做自己人。
“过几天情报部会搬到北京,等忙完了搬迁工作,我就和老钱、兴浩他们抓紧落实这件事,尽快完成三个部门的组建工作。”
周比利离开以后,李明又开始埋头工作,这几天李明已经累得跟什么似的。没办法,公司刚刚入主中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是一大摊子事情。
而且远东公司在沈阳的总部,正在陆续组织搬迁。整个搬迁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几十个部门的物资可以说堆积如山。全部搬迁完毕最少也要入冬前。
未来几年公司将在中原地区大肆进行基础建设,其中最大的投入是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为了尽快解决中原和东北的物流交通问题,铁路处已经开始筹备建设沈阳到北京的铁路。
为了尽快通车,铁路处调集了二十余万日本劳工,采取分段施工,整个铁路将会分为十个施工段。
因为远东已经将铁路修到了大凌河东部的广宁,所以最东部的施工段为大凌河西岸,辽西走廊地区因为靠近沿海,所以也将分为五个分段,由船只将各种铁路物资运到海边,支援各个施工段作业。
山海关以西一直到北京分为四个施工段,由船只通过滦河、永定河、饮马河等几条河流运送各种铁路所需的施工物资。
未来铁路处的规划极为庞大,最终将在中国建设一横一纵的“大十字铁路计划”,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修建东至黑龙江入海口,西至新疆北疆地区,南至汉阳长江北岸(未来将修至广州),北至贝加尔湖的铁路工程。
并在这个“大十字铁路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家铁路网络。一旦这个庞大的铁路工程建成通车,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各项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除了铁路计划,交通部还将投入大量的资源,建设国内的公路和内河航运工程。以大明官道为基础,逐步完善国内的公路网,以四个等级公路标准,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完善的公路网。
内河航运局将以国内的航道建设为重点,建成全国水运主通道,优先发展长江、黄河、珠江、京杭运河和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骨干航道,兼顾发展其他重要支流航道。
另外,公司还将大规模开发北京、天津、汉阳、扬州、西安、郑州、洛阳、青岛、太原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基础建设。
其中北京将在大明京城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把北京建成未来中华共和国的政治中心。
以后北京市区将控制发展规模,主要工程将涵盖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行业。并不会大肆发展工业,而是保留其悠久历史文化,使之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存在。
公司对于天津的规划就要庞大多了。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首先是建设天津港,并在天津建造一个造船厂,还要利用天津优良的地理条件,在天津规划开发一个工业区。
这个工业区规模极为浩大,计划在十年内陆续建成。建成后的天津工业区,是目前海参崴工业区的数倍大小,公司工业部已经决定将海参崴的部分企业,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陆续整体搬迁至天津工业区。
包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座重型机械厂、一座造船厂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都将落户天津工业区。
未来海参崴工业区主要以研发为主,还有就是军工企业、高科技企业都将继续留在海参崴工业区。
另外,汉阳、扬州、西安、郑州、洛阳、青岛、太原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也将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以及地域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发。
除了各个大中城市,公司也会在未来逐步对各地的城镇乡村进行建设,主要是普及农村乡镇的教育、医疗等系统。这当然是未来的远景发展规划,目前农村的主要工作是让广大底层百姓吃饱穿暖。
当然,想要完成这一系列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需要远东投入海量的资源,也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不断的投入,这对公司绝对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
但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国家的经济具有决定性的拉动作用。也将大大的促进公司各项领域的长足发展。公司的多个行业也会因此受益。
这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还都停留在纸面上,是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也仅仅是积极的规划准备阶段,具体实施还要等公司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
首先就是要从基层工作抓起,通过大量的工作,解决广大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
以后不管城镇乡村,所有的孩子还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人们再也不会因为得了一场病,就会被逼的家道中落,底层的广大百姓再也不会受到封建势力的剥削和欺凌。
说得再好听,也没有切实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得实际。只有让广大底层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公司在中原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才会将基层的权利牢牢的抓在手中。
只有这样,公司才具备挑战中原各地传统封建势力的能力,彻底打破数千年来的封建枷锁,彻底打破传统的政治结构。
这也是公司建国最起码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相当于在沙漠上建造摩天大楼一样,缺乏牢固的基础,早晚也会轰然倒塌。(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哄抬物价
通过公司宣传部门的努力,北京城现在已经逐步恢复了秩序。各种店铺都已经恢复了营业,只是各种商品的物价,都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粮食的价格,还有各类副食品的价格涨幅最大。
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其中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毕竟远东军刚刚占据中原,各地百姓对未来的局势能否保持平静,都不是太放心,所以各地百姓都出现了囤积生活物资的现象。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大批商人利用老百姓对未来局势不明的心理,大肆造谣、煽动,并雇佣了大批的底层民众抢购商品。
这也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管是什么时代,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往往会带给人们极大的压力。
尤其是发现周围人都在抢购物资的时候,即便是再冷静的人,也会盲目的参与其中,这也使得各地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颇有种愈演愈烈的势头。
不光是北京,其他地区的粮食价格也都再一次涨价。随着粮食的涨价,各地的粮店,包括北京在内的粮商看到粮价持续走高,都陆续关闭的粮店,停止售卖粮食,以期继续推高粮价。
粮价的不断走高,其他商品也受其影响,各种副食品、小商品、生活用品等等都开始暴涨,这也在各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各地百姓的心里都开始慌了,家家户户开始排队抢购各种商品。局势的突变,也让公司面临着进入中原以来,遭遇到第一次危机。
好在公司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预案,尤其是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其中就包括物价暴涨带来的恐慌心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向各地提供大批粮食等商品平抑物价。
远东公司发动中原战役期间,控制了大批官仓和军仓里的粮食。还没收了大明各地的藩王及其宗室的财产和土地。并在第一时间控制了京杭运河,缴获了大批的漕粮。
南部兵团的长江舰队还发动了劫掠江南的计划,而且计划非常成功,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可以说赚得钵满盆满。
如今这些粮食都已经运送到各地的各大官仓和军仓,因为粮食的数量极大,甚至很多地区都是存放在临时的野战仓库里,随时可以调拨使用。
另外,公司也进行了动员,中原战役发动前,公司在辽南地区、济州岛囤积的各种物资,也都开始装船,然后浩浩荡荡的驶往大明沿海。
这两年海参崴工业区一直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公司各个海外控制区,包括印度等地区,每天都有大批海船装载着大批的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运抵大明沿海地区。
这些年远东一直在为入主中原做准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及通过在海外控制区的疯狂掠夺,也积攒下了庞大的家底,除了粮食还相对有些紧张以外,各种生产生活物资,都是纳入了公司的战略储备系统,也是为了入主中原做准备。
而且各地区的远东商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经在大明建立了完善的商业网络,嫣然已经成为了一只商业怪兽。公司进入中原前,远东商行在各地的仓库里和店铺里就囤积了大批的物资。
说白了,就是远东公司一直很富很土豪,如果不是这些年疯狂接收移民,远东公司会更加富有。敢于和远东打贸易战,那基本都属于找死的行为。
对于中原各地大批商人集体哄抬炒作、煽动造谣的行为,远东公司非常的气愤。所以公司董事局决定狠狠的教训他们一番。
远东采取的方式极为野蛮有效,那就是爷有的是银子,有的是粮食,有的是布匹,有的是生产生活物资,爷用海量的银子和物资活活砸死你。
公司动员命令刚刚下达,在中原各地的远东军主力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大批火枪民兵部队,以及进入中原的大批基层干部,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集中所有力量应付此次危机。
中原各地发生的哄抢物资的现象,仅仅延续了数天,就被远东公司的强势介入而宣布结束。
作为远东未来在中原的政治中心,公司在北京的行动最为迅速,因为通州和北京城郊就囤积了大批的粮食,所以公司动员了大批的马车,拉着粮食等物资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北京城。
经过两天的疯狂哄抢,北京城的老百姓都非常的恐慌,虽然别到物资可以花高价买到,但是所有粮店依然还是不卖粮食,你花多少银子都不卖。
而且粮价一天一个价,已经被炒成了天价,就这还有价无市。这也在城内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如果不是大批远东军和武装警察持枪在街头巡逻,老百姓都能去抢粮了。
今天一大早,北京的老百姓就纷纷起来,他们这两天被不断上涨的物价弄得茶饭不思,每天都要上街抢购物资,生怕大型被别人抢没了。
可当他们刚刚走出家门,就发现无数马车拉着满满的粮食驶进了北京城。公司在城内几个主要的街区,建立了几十个粮食售卖点,大肆低价售卖粮食。
而且价格低得令人发指,和城内众多粮店的价格相比,只是那些粮店的零头。这也瞬间引爆了整个北京城,全城的老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拿着家里任何能装盛粮食的家什,在城内几十个售卖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准备买粮。
中午的时候,又有大批的马车进城,这次拉的是各种副食品和生活物资,其中包括雪白的精盐、成袋的白糖、各种食用油、调料香料、鱼干肉干、服装鞋帽、布匹绸缎、针头线脑等等,不但门类丰富,而且物美价廉,质量更是无可挑剔。
这一次远东公司做得更绝,他们动员了大批的人员,就在城内的商铺前摆了摊子,大肆叫卖各种商品。( )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打错了算盘
为了平息各地哄抬物价的风波,远东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调集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通过各种方式运到了各地,迅速的平息了混乱的局面。
几天以后,除了一些相对偏远,交通比较闭塞的地区,物资还没有完全铺开以外,其他地区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价格,都极速的回落。
尤其是北京、天津、西安和洛阳等大城市的效果最好,物价仅疯涨了两三天,就被远东铺天盖地的物资,把各种商品的物价生生的砸了回来。
面对远东运进城里的大批粮食等物资,城内的商铺全都满脸惊骇。他们都没有想到远东的反应竟然如此的迅速,更没想到远东的财力居然如此强大。
其实真正策动这场风波的人,都是各地的一帮大商人,这些人的背后都有士绅官僚阶层的影子。这次他们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不约而同的发动了这次混乱,选择的时机非常好。
他们勾结在一起搞风搞雨,恶意哄抬物价。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一些中小商人看到有暴利可图,也趁机兴风作浪。这也使得短短几天之内,中原各地迅速的演变成了一场混乱。
其实这些大商人就是看远东公司刚进中原立足不稳,一时之间根本调集不了太多的物资,肯定要依靠他们来平息风波。如果远东想结束这次混乱的局面,必然离不开各地商人的支持。
但是远东想要他们支持,势必要出面与他们进行商谈,届时远东为了拉拢这些商人,当然要给这些商人适当的甜头。
这些大商人各个富可敌国,并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一旦远东找到他们,这些大商人就会利用他们手中的资源,迅速的平息这场风波。
这些商人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向远东显示实力,亦或是想通过他们帮助远东平息这一次的风波,和远东高层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可能这其中也有他们背后那些士绅阶层的影子,也算是中原地方封建势力的一次试探,或者说是一次宣示存在。
毕竟华夏数千年来,从来都不是资本说的算,权力永远都要凌驾于资本之上,这一点和西方社会恰恰相反。所以不管是多大的资本,如果没有权力保驾护航,迟早也要被人生剥活吞,最后连一点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远东刚刚入主中原,还没有站稳脚跟就遭遇这样的一次危机,为了平息这次风波,当然不能采取太过强硬的对策,毕竟绝大多数中小商人都参与了进来,太过强硬势必会让各地的局势更加恶化。
而这些大商人帮助远东摆平了风波,再捐献一些粮食和银子,向远东充分的释放出他们的善意,做为未来中原的统治阶层,远东以后也必然会维护这些大商人的利益。
只要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以后这些大商人以及他们身后的士绅阶层,就会慢慢的拉拢远东高层人士,为他们以后的生意保驾护航。
可这一次,这些大商人以及他们身后的士绅阶层的如意算盘是打错了,远东根本没鸟他们,而是凭借自身的资源,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迅速的平息了这场风波。
不光如此,远东还动员了大批的物资,在各地进行不计成本的大甩卖。就那粮食来说,因为连年的大旱,大明北方的粮价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被炒成了天价。
虽然这两年因为各地的年景逐渐恢复,粮价已经掉下来不少,可是和万历年相比,依然可以说是天价。各地的商人都囤积了大批的粮食,他们当初收粮的价格都不低。
可远东这一次根本不在乎什么成本,疯狂的低价甩卖粮食,价格甚至比那些粮商进价都要便宜不少。如此一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