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霸宋西门庆 >

第354章

霸宋西门庆-第354章

小说: 霸宋西门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可求恍然大悟:“莫非袁兄就是三年前做下太原血案,因此名震江湖,人送美号血手判官的那个好汉?”

袁远抱拳道:“正是小弟!”

折可求拍腿道:“壮哉!当日太原闹市中,袁兄手揪巡捕官十数人,口数罪恶,刀割人头,并以铁绳贯其首,拖拽昂然出城,竟无人敢撄其锋!如此英雄气慨,至今江湖好汉犹津津乐道——想不到袁兄隐姓埋名,竟然来了我们府州!早知袁兄就是血手判官,我折可求该当加敬袁兄十二分才是——恕罪!恕罪!”

众人遥想当年袁远万众之前叱咤贪官、手刃污吏的英雄气概,不由得热血沸腾,心向往之,皆奋然道:“好男儿当如是!”

袁远道:“折大哥,你赞得我也够了!小弟惭愧。出了太原城后,小弟隐姓埋名,游走在契丹、西夏、大宋边境,没本钱买卖渐做渐大,正赶上朝廷招安,小弟也折腾得倦了,就胡乱受了招安,到边防上来打西夏,也算是保境安民。那些狗官只说派我来是借刀杀人,没想到却正如了我的意,哈哈!哈哈!”

史进叹道:“袁师弟性子豁达,能随遇而安,胜小兄多矣!只可惜——却不知师傅他老人家流落到了何方……”

袁远听了收起笑容也叹道:“我做贼做官,总在四下里打探,可惜一直没有师傅的音信。可叹师傅偌大的一身本事,只因为得罪了一个无赖狗官,赵宋虽大,竟被逼得无有容身之地,只能到处流离失所!唉!所以听说三奇公子西门庆平了赵宋,我虽然是赵宋的官儿,心下却只有高兴,现在这朝廷太**了,换个世道也好!”

说到时弊,众人皆愤,折可求便道:“我折家虽然也在朝廷里挂着名儿,不过我们守土,为的却是本城本里的父老乡亲,可不是为了赵宋!今日赵宋昏君卖国,割我故土,边民人人泣血——如此昏君,实民之仇寇也!吾折家男儿誓不与此辈为伍,愿从新朝指挥!”

史进、阚万林听了大喜,便道:“西门庆哥哥大军随后就到,听了折大哥这话,必然欢喜!”

于是摆开酒宴,大家欢呼痛饮,一来饮胜,二来庆祝史进袁远师兄弟相逢。喝了三杯后,史进却停杯不饮,只是吃菜。折可求、袁远问其故,史进正色道:“梁山有讲武堂,小弟在其中得益多矣!今日军虽大胜,若敌军趁我醉时逆袭,奈何?因此只饮三杯,待平了西夏,再畅饮不迟!”

阚万林、折可求、袁远听了皆叹道:“今方知三奇公子何以用兵必胜矣!”

第二日,探马来报,西门庆率领大军,离府州十里下寨。折可求引族中男女,持麟府路地图户籍往见投效,正好和西门庆半途相遇。西门庆下马欢会众人,仍请折家将镇守麟府路,为国之屏藩,又宣布废除赵宋多般苛捐杂税恶法,麟府路百姓人心大悦。

进得府州,西门庆亲自踏看交战地形后,笑道:“我只担心来迟一步,救援不力,没想到折家将果然英勇,以少胜多,硬是把西贼打了个落花流水,大溃而走,端的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折可求赩然道:“元帅谬赞了!昨日之胜,实出偶然,也不知那西夏统领李景思发了甚么疯,竟然轻身犯险,自陷绝地,才让小将们捡了个便宜。若其人稳扎稳打,纵然小挫,亦绝无败迹,府州得失,尤不可测也!”

袁远也道:“虽然射倒了贼酋,敌军混乱,但若是没有元帅发来的五千先行人马助阵,也无法扩大战果。西夏军皆久经战阵的骁悍之辈,若被他们稳住了阵脚,重新选出指挥,收拾整顿起来,必然又是一场苦斗!”

西门庆笑向折可求、袁远道:“昨日一战,西夏东路军已经迹近于全军覆没,如今进退之机,操于我手。两位是本地人氏,久与贼战,深明敌情,可有后续之策教我?”

折可求便道:“元帅预定之策,可是乘胜直取敌都,牵引敌势?”

西门庆点头道:“正是!”

折可求问道:“元帅可知西夏之土,与中原大大不同?”

西门庆愕然道:“这个却不曾听说。”他前生旅游,走惯了公路铁路航空,根本没想到地域的不同。

折可求便解释道:“从此处出长城西征,所经之地,皆为沙漠,车马难行,纵有轻骑,不得展其骏足,更兼缺水,人困马渴,多有死者,此一难也;更兼沙漠中还有不测之风暴,当之大军立尽,此二难也;三来沙地中多范河,若遇之,军马皆没,此三难也。”

西门庆听了,脸上变色,问道:“何为范河?”

折可求道:“范河又名活沙,人踏在上面,百步皆动,晃晃荡荡就象走在帐篷上。脚下踩着的土地虽然是坚硬的,但一旦它向下陷落,人马骆驼车辆瞬间就会沉没,即使有成百上千人,也不会有一个幸存者——昔年大宋曾五路伐夏,却兵败而回,非人力,皆失于地利也!元帅今日西征,还请深思之!”

西门庆听着,虽值隆冬,亦不由得汗流浃背,当下向折可求长揖拜倒:“若不是折兄一言,几乎杀了三军性命——折兄在上,且受我西门庆一拜!”这正是:

只叹世情坎坷处,不如人心反复间。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二章 乾顺的逆袭

听了折可求的一番话后,西门庆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梁山军中引入的参谋本部制度,要想真正见到成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制度,一项改革,并不只是成立个部门,领导讲几句豪言壮语、然后大家喊几句口号就能一帆风顺地贯彻落实的,那需要无数人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蕴积出一点成果出来,而要让这点儿成果形成传统,更是要耗费几代人的心血。

在此期间,犯错是难免的,但是不能犯那种致命的错误。

想到这里,西门庆苦笑了,这一回犯的就是致命的错误——自从梁山一路克敌制胜扫平了腐宋,全军上下就沉浸在了一种轻剽跋扈的自傲氛围里,虽然自己强令之下把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压制到了最低状态,但这种心态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众人的心灵深处隐藏着发酵——老实说,西门庆自己都有些目无余子的飘飘然,还用说别人吗?

在这种心态下,西门庆提出西征,大家就西征,而且行军的方案一如既往是根据平原、草原这类打熟了的地形来制订的,完全忽略了沙漠的实际存在!

别人疏忽了也就算了——毕竟宋朝时交通基本靠走,除了云游的和尚,没人愿意到西夏那边的穷乡僻壤去晃荡,地形不熟也情有可原——但西门庆身为穿越而来的“转世天星”,他实在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西门庆知道自己自满轻敌了——万幸的是,他不用等碰得头破血流时才翻然悔悟,现在就可以把握住悬崖勒马改正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军议上,西门庆大骂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一番,然后全军深刻检讨,重新制订靠谱的作战计划——梁山明教征西联军暂时在麟府路屯扎了下来。

西门庆不去找西夏麻烦,西夏却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一回西夏趁火打劫掠地,兵分三路——晋王察哥率领西路军,攻熙河、泾原、秦凤,斩宋大将刘法,大胜;南路军由七岁的太子李仁爱统帅,宗室俊材李仁忠、李仁礼辅佐,取永兴军路环庆、鄜延,困宋将种师道于庆州;东路军由李景思指挥,先攻麟府路,扫平折家将后,趁势直取河东首府太原城。若城坚不可下,也不必恋战,回师西南,抄掠边境各地,与太子会师,巩固占据的土地,才是第一要务——而大夏国主李乾顺御驾亲征,率御林兵马驻盐州,为三路人马后殿。

如今西、南两路军或得胜,或将胜,各有各的光彩,唯东路军输得盆干碗尽,连主帅李景思的尸体都落入了敌手,这一下西夏军人人都是脸上无光。夏主李乾顺于是拍案而起,自将十万御林虎贲之士往麟府路杀来,一路上收亡纳溃,重整金鼓再竖旗枪,誓要踏平府州城,替御弟爱卿李景思报十几箭之仇!

将临故宋边境,有探马来报,说府州城下来了梁山和江南明教联军,以梁山大头领西门庆为首,引五万大军与府州城呈犄角之势,正严阵以待。李乾顺听了暗暗心惊,急令停止行军时,早有西门庆派人前来下书。

李乾顺接书看时,却见封皮上写道:“夏主乾顺恭启”——李乾顺不由得心中就是一怒,暗想道我大夏于西陲立国已有年,你西门庆草寇出身,一时侥幸,才窃据了赵宋之权柄,属于小子后学之辈,如今两国通聘,国书上纵然不写个“安启”,也应该写个“大启”、“君启”、“勋启”之类的,以示对前辈的尊敬之意——谁知竟然写了个“恭启”!恭启就是恭敬地打开,凭什么让寡人恭敬地打开你的信呢?如此无礼之辈,枉为转世天星!

虽然心头恚怒,但要让李乾顺一把将信扯个粉碎,直捽到使者脸上去,然后驱健儿狂飙突进,与西门庆会猎于府州城下,他还没那个气魄。毕竟西门庆威名远震,都说他是天星转世,因此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晋王察哥会晤其人后更是深深见惮——如此棘手的角色,如果能在谈判桌上摆平,就最好不要拖到战场上解决——这是夏主李乾顺的行事原则。

于是强忍天子之怒,不恭敬地拆封看时,却见书中写道:“字付夏主乾顺:腐宋无道,割我国土,万民切齿,誓讨**,因之梁山振臂乘时而起,遂从者云集,赵宋腐政灰飞烟灭。腐宋既平,其割地条约,自当全数作废,中国土地,何能尺寸与人?西夏若强而兴兵,便属侵略,西门庆已率华夏好男儿,万众一心,列坚阵以待,欲与夏主对垒于边陲之上。兵火一交,玉石俱焚,莫怪言之不预也!若能修道保法,止愆息兵,中国西夏犹能为兄弟之邦,通商互市,文化交流间,万民仰其利。此中得失,唯君察之。梁山西门庆就此搁笔。”

看罢多时,李乾顺沉吟不语,遂安排信使下去款待,自家聚群臣商量对策。

文武俱齐,李乾顺先道:“叵耐西门庆蛮子,好生无礼!他梁山能平定赵宋,多得我大夏牵制赵宋边军之力,他才能战战成功,否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谁知一朝得势,他便忘恩负义,竟然引兵来坏我好事——这些宋朝的土地,是宋君割让于我大夏的,难道是我大夏强行霸占不成?如今那西门庆出头强做旧主,想逼我们把进嘴的肥肉再吐出来,世上焉有此理?便是他干爹做官,也说不过去!此刻梁山西门庆梗在府州城,众位卿家若有善策可破其军,速速说来,以慰朕心。”

便有左丞相嵬多仁出列道:“我主万岁,臣有一计,可破汉家蛮子。”

李乾顺龙颜大悦道:“计将安出?快快献来!”

嵬多仁便道:“梁山西门庆是转世天星,有神鬼不测之机,贲育莫敌之勇,再加上其人新平赵宋,锐气正盛,若我大夏与之争战于孙吴之间,我军虽勇,胜败亦难以逆料也。莫不如遣使入大辽,拜天祚皇帝,请他发兵相助。想我大夏国母是大辽皇帝宗室之妹,唇亡齿寒,必然兴兵来助,那时辽夏合力,区区梁山又何足道哉?”

听了此言,西夏众臣无不极口地誉扬:“好计!好计!”

却有右丞相?不移出列道:“左相之言虽善,却与时局不符。今年九月丁卯朔,大辽黄龙府陷于女真完颜部叛乱者阿骨打之手,辽主怒,下诏曰‘女真作过,大军翦除’,此刻已是起倾国之兵御驾亲征,七十万大军已至驼门矣——当此全力以赴之时,如何肯分兵助我?”

西夏众臣听了,面面相觑,一时作声不得,李乾顺亦木无表情。其实在他心中,深耻向辽求援,想当年他刚刚继位的时候,一来为了巩固自身的皇位,二来为了推行汉化改革,所以派出使者,向辽求婚。谁知辽国看不起他这个孺子,直接将他的求婚的文书驳了回来,伤得李乾顺年轻的心灵上血痕累累。

还是李乾顺坚毅,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如果有的话——擦干心灵上的血迹,抱定生命不息,求婚不止的弘誓大愿,继续派遣求婚的使者!后来辽国皇帝看这孺子实在有诚意,或者说是被他烦得实在受不了了,这才将宗室女耶律南仙封为成安公主,下嫁到西夏来,做了李乾顺的皇后,七年前生了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太子李仁爱。

向辽求婚一事,是李乾顺心底永远的痛,即使老婆已经娶到手,儿子也生下了,他还是耿耿于怀,经常半夜三更背地里磨牙,只是隐藏得好,从来未形色于人前罢了。

此时嵬多仁说要向辽国求援,李乾顺心上第一个就不乐意,看到众臣都偃旗息鼓了,他这才款款言道:“我大夏自新政以来,国富民强,士卒精练,势震中原,威伏西域,亦当世强国也!如今虽逢劲敌,若不交一兵,便向姻国求助,传扬出去,人将何以目我?我大夏是姻国之附庸焉?是姻国之犬马焉?若得斯名,是寡人之辱,又何尝不是卿等之悲?”

听乾顺这一番话说得凄凉,一干武臣气血翻涌,扑翻身于地大叫道:“主辱臣死!臣等愿以吾等血肉,为吾主万岁破梁山西门庆于府州!”

李乾顺见将心可用,心中暗喜,于是又装神弄鬼道:“卿等忧者,不过西门庆其人为转世天星耳!然吾亲征前,于卧佛寺拈香,佛前得了一梦,梦中佛祖传音,遣毗沙门天王亲护我军——得此大圣,西门庆又何足惧哉?”

西夏众臣听了一愣,突然齐声欢呼。

毗沙门天王即《因本经》、《金光明经》等经所称居于须弥山腰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唐天宝元年,吐蕃围困安西,皇帝诏不空和尚诵咒禳之,忽见金甲神人。不空说:“此毗沙门第二子往救安西矣。”后来安西奏捷,亦称西方有天王现形,军遂胜。皇帝遂下令:“诸道州府城西北营寨并设其像”,佛寺亦敕令在别院安置,毗沙门从此大出风头。

到了北宋,毗沙门信仰更盛,诸军寨甚至牢城营,也分别建有天王寺、天王院和天王堂。只是徽宗兴道抑佛,弄得毗沙门也渐渐没了香火。

西夏却是尊崇佛教,特供毗沙门,虽然比不上后世特供官员那样规模宏大,却也能仿佛一二。因此西夏军出兵屡胜,都说是毗沙门保佑之力。

今天听到乾顺金口玉言,毗沙门站在西夏这一边,群臣深信不疑之下,顿时心明眼亮浑身是劲儿,一个个叫嚣着要杀到府城,擒西门庆佛前以献。这正是:

东面方闻星君至,西边又道天王来。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章 再战府州

西夏自觉得了毗沙门助阵,于是胆气大壮,兴冲冲地麾兵直进,直指府州;而府州此时已是兵力充足,于是出城列阵,依山背险,恃地利以待敌至。

两阵对圆,乾顺先遣人出阵宣读徽宗割地诏书,然后谴责道:“圣人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这些汉家蛮子出尔反尔,有违圣人之教,还敢自称礼义之邦,深可耻也!我大夏国主励精图治,天命所归,正当代汉,以继大统!若尔等识天命,早早投降,不失封侯之位;若还敢负隅顽抗时,毗沙门一怒瞋目,叫尔等立成齑粉!”

西夏军听着,均觉自家是正义之师,一个个精气神陡涨,火杂杂按捺住了兵刃,只待厮杀。

对阵上,西门庆亦派人出阵喝道:“腐宋昏君,人已伏诛,其签订一切卖国条约,全部废除,此万民之意也!中华上邦之礼义,因人教化——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你西夏蕞尔小国,只习得我中华博大精深文化之皮毛,便敢来班门弄斧,断章取义,大言不惭,实叫人可发一笑!识羞丑的,速速回去,重背四书,再翻五经,然后再来卖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