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龙腾-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胤玉?五经博士?”李无庸神色大变,连忙拱手问道:“莫非是大成至圣先师后人?”
孔胤玉闻言苦笑道:“下官正是孔氏之后,现今的衍圣公正是家兄孔胤植。”
孔胤植,这个人李无庸倒是知道的,对于这个孔子之后,李无庸觉得的倒是挺有趣的,到底是孔门之后,眼光也确实敏锐,在崇祯末年,他一眼就看出了朝廷不可为,而且还能看出占领了北京的李自成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家伙,所以不但没有追随蛤蟆皇帝到了江南,而是快速的北上,在顺治二年直接去北京见了皇上,寒暄一番,凭他的口才,很快就被清廷赐予了五银印。再到后来,摄政王多尔衮根据方大猷的奏请和吏部的题复,仍封孔胤植为衍圣公,照原阶太子太傅,孔胤植长男孔兴燮加二品冠服,四氏世袭五经博士孔胤玉、颜绍绪、鲁闻达、孟闻玺等仍照旧承袭五经博士,孔胤植保举的世职曲阜知县孔贞堪照旧准用。孔氏一门荣耀非常。这不能不说孔胤植这个人眼光极其毒辣,而相反作为衍圣公的弟弟孔胤玉在历史倒没有留下什么。
“孔大人既然是五经博士,不呆在曲阜,怎么到这里来了。”李无庸奇怪的问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孔胤玉轻声道。
“不是个腐儒。”李无庸暗想道:“不知其他方面如何?待且试试。”要想造反,这些知识分子还是需要的,毕竟治理一个国家是离不开这些读书人,雍正皇帝一句话说的有道理,“可以得罪任何人,但绝对不能得罪读书人。”李无庸要想得到天下,这个“衍圣公”的名头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虽然眼下孔子的后人在儒林中已经不是很风光了,科举的时候,读书人看的最多的还是程朱理学,但毕竟他们还是自称孔子的后人,朝廷册封的还是孔氏后人,李无庸只要得到衍圣公的支持,最起码造反的时候,儒门大部还是持观望的态度的。可以说李无庸需要这个舆论,而且李无庸对那些程朱理学成反对态度。
程朱理学在他看来,就是对孔子等儒家经义的曲解,什么“存天理,灭人性。”岂不知人性也是天理的一部分,人性不在,天理何存?那只不过朱熹对自己的辩护罢了,孔子云“有教无类。”孔子门下三千弟子,有商者,有务农者等等,“六艺”所到,读书人也能拉弓搭箭,否则孔子如何能周游列国,而程朱理学能提出什么,“手无伏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都是程朱理学带来的,而“范进中举”的事情也只有在这个时代能出现,学了六艺,能文能武会出现这些情况吗?在李无庸看来,孔子等先贤儒家经典主张的并不是惟我独尊,相反,他所赞同的却是百家争鸣,行商而富国,耕农而保国,兴武而强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汇聚众家之言,形成一套正规的儒学,只可惜被后来的腐儒们给曲解了成现在的程朱理学。
“孔大人,一介书生,在大乱之年,居然带一随从,敢行走江湖,李无庸十分佩服。”李无庸忽然拱手道。
孔胤玉闻言望了李无庸一眼,忽然从李无庸亲兵手中夺过一张硬弓,又伸手接过一长箭,扣弦、拉弓、放箭,一声利啸,长箭就插到了岸边的一杨柳上。
“李将军太小瞧胤玉了。”孔胤玉丢过手中的长弓,对李无庸反击道。“我孔胤玉可不是一般的书生可以相比的。虽不能象李将军在扶桑拓地千里,俘虏无数,但防身之技还是知道一点的。别忘了先祖的六艺。”
李无庸暗暗的点点头,“先生请。”李无庸连忙道。对于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李无庸哪里会放过,思想开放,居然还能拉弓放箭,这可不是一般的书生可以比较的,在台湾也是顾炎武有这种本事,只可惜顾炎武的声望远不如眼前的这个孔胤玉。台湾以及以后的新学、新政想要在全国推广的话,那就必须要孔胤玉这样的声望不错,思想上又能跟的上李无庸的人了。
“先生既然是圣人之后,想必是学富五车,经冠天下了,李无庸乃一介武夫,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李无庸非常恭敬的把孔胤玉请进了旗舰的舱内。
“将军莫非有什么事情要胤玉帮助的?”孔胤玉眼露奇光,盯着李无庸的眼睛说道:“或者干脆说是要我孔氏家族帮忙的?”
饶是李无庸面皮甚后,见自己的目的被人看的清清楚楚,也露出尴尬之色,眼睛略微望了望他处道:“先生看当今儒门如何?”
孔胤玉皱了一下眉头,心里暗道:“好个李无庸,你问我当今儒门如何,这不是明白的告诉我,你对儒门不满吗?可偏偏这个难题让我来回答。让我做坏人,要是让你得逞了,我孔氏一门与你合作不就处在下风了吗?”当下回道:“将军以为当今天下如何?”
“江南文风兴盛,东林书院更是个中翘楚啊!圣人之后,儒家学说发展至今,儒门中人果然是人才济济,治理天下者,儒门是必不可缺的力量啊!”靠,让我先露反心,让你孔氏占上风,休想。
“当今天下,群雄割据,北方更是战火连天,清兵虽然势大,但也是蛮夷之人。而李自成已经进入河南,李青山已经控制山东运河,四川的张献忠更是不得成都,誓不罢休啊!而南方嘛!”孔胤玉又瞟了李无庸一眼,见他面不改色,不由的暗子佩服,当下又接着说道:“中原战乱频繁,听说福建东南有一岛,名曰台湾,乃人间乐土。福建、两广数省灾民纷纷登陆台湾。”小样,别以为你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我不知道,你瞒的了天下人,如何能瞒得过我。
“乐土虽好,可惜无人治理啊!”李无庸望着孔胤玉道:“东林学院的那些先生们,对于怎样治理这样的一片乐土,好象不怎么在行啊!”行啊,我告诉你,你又能怎样啊,台湾是好,也有足够的势力去问鼎天下,你不是对江南的文人不满吗?给点甜头给你,看你要不要。
“新的地方是需要新的学说去治理的。”孔胤玉若有所指的说道。只要为了孔氏家族,只要能恢复正统的儒门,与你李无庸合作又如何。
“先生言之有理,此去京师,路途甚远,而且沿途不甚安全,不若就留在船上,也是相逢一场,如何?”李无庸当下就发出邀请了。只要你能为我所用,只要能我的造反大计造舆论,以后的困难,两家一起面对,保你孔氏到达目的地。
“那就有劳将军了。”孔胤玉话一出口,两人相视一笑,去掉了防备,李无庸与这位孔氏子弟聊的十分的投缘,李无庸对孔胤玉的才华十分的佩服,而孔胤玉也为李无庸的大志与心胸所倾倒,同时也知道了怎样的去配合李无庸的行动。一路行来,两人相谈甚欢。
这一日到了山东地界。两人正在聊天,罗振川忽然闯了进来,拱手道:“主公,岸上的探马来报,运河不远处隐有大军前来。恐怕是李青山的人马。”
“来的好快啊,刚进山东就来欢迎本将军了。”李无庸眼睛里闪过一丝凌厉。“就让你见识一下本将军的厉害再说。”
督师蓟辽 第七十二回 李岩
铁骑声隆隆而起,带起了风尘滚滚,不一会儿,一杆“李”大旗出现在视野里,果然活跃在山东运河段李青山所部。
“将军,你看那李青山一副书生相貌,怎么会造反呢?”身边的孔胤玉指着大旗下的一位中年汉子说道。李无庸顺手看去,果见对面大旗下的那个汉子,面容清瘦,额下一缕长须,虽然满身盔甲,却难掩一身儒雅之气。
“先生,任何事情都不能看表象。”李无庸淡笑道:“先生可听说过山西李自成,去年他在河南的时候,新收了一名属下,叫做李信的,后来改名李岩。他也是一名书生,可是却深通韬略,勇武不凡,堪称一员儒将啊!只可惜这样的人才,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啊!”
“将军此言甚是。朝廷奸党遍布,崇祯皇帝虽有心,却已经无力回天了。”孔胤玉脸上露出一丝悲伤,毕竟他还是儒门中人,对正统还是很在意的。
“对面的可是福建总兵李无庸李将军吗?在下山东李青山这厢有理了。”李青山坐在马上对李无庸拱手道。
“我是官,你是匪,这个礼还是算了吧!”李无庸冷冷的说道。
李青山也不生气,只是摇摇头说道:“且不说你也是山东老乡,这如今山东遍地是灾民,百姓们连树皮都没得吃了,而朝廷却连一粒赈灾粮食也不发下来,难道我们要等死吗?如其等死,还不如举旗反抗,还有一丝生路,更何况天下大乱,谶言有云:‘十八孩儿主神器’。十八孩儿不就是‘李’字吗?我李青山也是姓李的。不若将军将这三十万石粮食送与我军,他日我若为帝,必当封将军为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哈哈哈。”李无庸一阵大笑:“可笑你李青山,先不说你是个叛军贼子,而我是朝廷将军,再说你说的那个谶言,简直是荒谬,说到底,还不是为尔等张目尔!”
“这么说,你李无庸不愿意解救山东的父老乡亲了?”李青山嘴角露出一丝狞笑。
李无庸闻言淡笑道:“李贼,你也不必吓我,我李无庸虽是山东人士,但是却是天子臣属,天地君亲师的排行,本将军还是知道的,至于山东的灾民,本将军会上奏朝廷,发下赈灾的粮食,而这三十万石的粮食也会分发给诸位的。”
“候到朝廷发下来,再经过那些贪官的盘剥,恐怕到了我们这些人手里,就剩不了几个了吧!我看不如由本大王散发吧!”李青山大笑了。
“看来你好说不成,现在要强抢了?”李无庸讥笑道。
“不错。求人不如求己。”
“哼,你难道比那扶桑的数十万的大军强吗?”李无庸眼里露出一丝凌厉:“本将军在扶桑杀人无数,你看到后面的那些俘虏了吗?那就是本将军的战利品。你若要不怕死的话就来试一试。”
“哈哈哈。”李青山一阵大笑道:“要在平时,我倒是让你三分,但现在不同,你们虽然有三千精锐,但却分布在数十条船上,而我却有数万大军,一轮火箭就可以烧的差不多了。”
“那你就试试看。”李无庸淡笑道。右手拢着左手,态度安详,仿佛是心里有了十足的把握一样。
李青山见状,脸上现出犹豫之色,右手举了又举,放了又放。而李无庸这边也纷纷把背上的长枪端了起来,双方是一触即发。
“且慢动手。”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清朗的声音。
双方朝远处望去,只见远处驰来一旅烟尘,遮天避日。一杆大旗,上面也是一个大大的“李”字,为首的乃一白衣书生,腰间一柄长剑,雍容儒雅。旁边陪伴的却是一红衣女子,面容秀丽,但神色却如冰霜,一手挽缰,一手握剑,端的一位巾帼英雄,端的一对金童玉女。
“李岩?”李无庸失声惊叫道。
“没想到李自成居然要跨省劫粮。”孔胤玉惊道:“看他们人多势众,将军这三十万石的粮食恐怕是要搁在这里了?”
“孔先生,你怎么知道我们这船里装了三十万石粮食呢?”李无庸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将军,你?”孔胤玉指着后面的数十只船只吃惊的说道。
“先生见过三十万石粮食吃水就这么浅吗?”李无庸哈哈大笑道。
“将军真是高明。”孔胤玉伸出大拇指笑道。
“哪里哪里,先生过奖了。过奖了。”李无庸摆手道:“这也是皇上给逼的啊!哈哈。”
“将军,看,李岩来了。”孔胤玉笑道。
“对面可是福建总兵李无庸李将军,在下李岩见过将军。”李岩拱手道。
李无庸见状,也拱手道:“山东李无庸见过将军。”对于李岩,李无庸倒是不敢怠慢。李岩本来是杞县地方一户富户人家的儿子。前几年,当地灾荒闹得凶,好多农民断了粮。李岩拿出家里的一些粮食,接济断粮的穷人。对于一个富户子弟来说,这样做是少见的。所以,穷人们觉得李岩为人不错,称呼他“李公子”。
杞县连年灾荒,穷人已经苦得过不了日子。但是,县官照样派差役向穷人逼税逼债。李岩怕逼出事来,去见姓宋的县官,劝他暂时停止征税,还希望他拨出一部分官粮借给饥民。没想到却被县官给诬告抓了起来,最后却被旁边的义军红娘子所救,最后一起投了李自成,为其献谋献策,可以说是为智勇双全的名将,在李无庸的帐下倒是没几个可以与他相提并论的。
“不知李将军此来是为何事?莫非也是为这三十万石粮食而来?”李无庸淡笑道。
李岩扫了船只一眼,神色一变,但马上又微笑道:“本来本将军是为这个而来,现在看来,还是李大人计高一筹啊!在下佩服。”
“本将军要是没点本事,如何能过五关斩六将啊!恐怕还没有到京城就被诸位给瓜分了吧!”李无庸若无其事的说到。“将军可要留我等。”
“李将军的三千火枪可不是吃素的,将军请行吧!”李岩想了想,忽然说到。
李无庸冷冷一笑,猛的右手拔出一小巧漆黑之物,“砰”的一响。李岩顿时坠马落地,旁边一阵惊呼声,“李岩,看在你识相的份上,略做惩罚,记着你的性命以后是本将军的了,任何人也不能杀你。”在三千黑洞洞的枪口的护卫下,数十只船只扬帆而去。空气中留下的只有李无庸那爽朗的声音。
“真英雄也!”在众人的搀扶下,李岩长叹道。
督师蓟辽 第七十三回 献俘太庙
北京朝阳门码头上,旌旗遮天避日,各种绿昵轿子放的几乎占了整个码头,码头上,各种补子的官员密密麻麻,可以说站在朝阳门的门头上,随便丢个石头下来,都会砸到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
这些朝廷大官们皆在翘首以盼,不时的在议论着什么,为首的六名官员薛国观,周延儒、钱谦益、陈新甲等人内阁为首。
“一个小小的总兵居然让我们这些朝廷内阁集体来迎接,面子可真大?回头看看这个李无庸是个什么货色。”说话的是四十出头,刚刚担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
“陈大人,这话就不对,这可是陛下的圣旨,我等不但是出来迎接为我朝鼎定东南的有功之臣,最重要的是扬陛下对臣子的一番心意,李无庸这次回京,可是带了不少的扶桑俘虏,自嘉靖年间以来,我朝可是从未有此大胜,攻破了扶桑长崎,有了数万的俘虏,听说李无庸要不是船只不够,还要全部运到京城来。”薛国观高兴的说道。虽然他背后对李无庸使扳子,但是对李无庸的功劳倒是说的很清楚。
“哼,什么俘虏数万,皇帝陛下居然还要来个献俘太庙,真是小题大做。”钱谦益不屑的说道:“一介武夫耳!”
旁边的周延儒闻言,不屑的看了钱谦益一眼,肚子暗道:“谁不知道你心里的龌龊,当初你在南京丁忧的时候,看上了秦淮河边的一个妓女,而人家却看不上你一个糟老头子,跟着人家李无庸去了台湾,想来你心里吃味了吧!哼哼,谁都知道,皇帝如此刚愎自用,他也要脸面,对李无庸猜忌是另一回事,但是李无庸给他长脸了,更何况还运送了一百万两白银入京,这可是历次战争从未有过的事情,哪次打仗不是朝廷朝外面掏银子,也就是李无庸这个商人打仗居然还捞银子,如今国库空虚,陛下都愁白了头发了,这次着一百万两白银,总能支撑到一段时间了。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正因为李无庸这么能干,大概就是没有造反之心,那个金銮殿上的主子也不会放过他的,辽东是个什么地方,袁崇焕死了后,哪次打仗胜利了?那里不但是个烧银子的地方,还是个屠杀场啊!”
且不说周延儒这个官场老狐狸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