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龙腾-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看了一眼战报,眼珠微微一转动,冷冷的说道:“如此大的事情,怎么瞒着陛下,去召集各王公贝勒,崇政殿议事。”
洪承畴微微一思索,心里一惊,额上的冷汗顿时流了下来,沉浮宦海数十年,他怎么会不知道多铎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王爷?”洪承畴又朝多尔衮望了一眼。
“去吧!这种大事情想瞒也瞒不了的。”多尔衮说完就闭起了眼睛。他也是没有办法,有朝一日,皇太极身体大好,一旦听到外面的传言,那死的就是多尔衮了。
“是。”洪承畴顿了顿。
《华夏史。后金天聪汗传》:崇祯十五年,炎黄五年八月十二日,汗闻上陷锦州,焚军资无数,斩降将祖大寿、吴三凤,吐血身亡,年仅五十岁。
。。。。。。。。。。。。。。。。。。。。。。。。。。。。。。。。。。。。。。。。。
推荐好友千涯:《骗艳窃香之太监传奇》,书号84760
督师蓟辽 第一零五回 清宁宫诸王公争位 吴三桂兵阻山海关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报应的话,那对于皇太极来说,眼前的这种情况就是报应了。清宁宫内,剑拔弩张,而一代英主皇太极却躺在龙榻上,乌青的嘴角尚有一丝血迹,而原本孔武有力的手臂,此时也无力的搭在榻弦上,再看看跪在地上的痛哭的几个嫔妃。一代英主就这样被李无庸的一场战争而气死了。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生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却犯下了一生当中最大的错误,死前没有立下遗昭,偌大的江山居然没有指明谁来继承,这不由的不说是一大败笔。
而更为奇怪的是,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此时的情景居然一十七年前同出一辙,十七年前,同样是这里,只不过躺在龙榻上的人不同而已,那个时候是努尔哈赤,地上的却是皇太极、代善、多尔衮、阿敏、莽古尔泰等大臣,那个时候的他们,也同如今一样,丝毫没有失去父亲的悲伤的意,他们所讨论的也是汗位,最终皇太极取得了胜利,努尔哈赤的棺梓也得以安入寝陵。
只不过今天床上换了一个人罢了,从老子换成了儿子,皇太极躺在上面,下面的仍然是六十多岁的代善以及他的儿子,豪格、多尔衮、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以及其他的王公贝勒,再到后面就是索尼、螯拜、苏克沙哈、范文程、洪承畴等诸大臣了。
根据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三十四岁(比多尔衮年长两岁),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容貌不凡,有弓马才;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第四,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时年三十岁;第二,受到父亲的钟爱。而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九王子(多尔衮)当立而年幼,由代善摄位。而代善鉴于当时情势,转而拥立皇太极;第三,多尔衮兄弟为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贝勒,这两个旗支持多尔衮;第四,有二位胞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在上述七王中,多尔衮兄弟占了三个席位;第五,多尔衮多次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屡立大功。
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
大家正在吹胡子瞪眼睛,谁也不做出头鸟,大殿内顿时静悄悄的一片,偌大的一个大殿此时却显的沉闷不已。多尔衮眼珠望了望左右,心里不由的打了鼓,论势力自己好象有点势单力孤,更何况那个该死的流言对我也十分的不利,于是连忙对多铎使了个眼色。多铎见状,连忙出声道:“如此下去,大家都在争夺,不如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
多尔衮佯怒道:“:“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遗诏里,也不只是你一个人。”
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礼亲王代善眼珠一转,连忙出声道:“本王老矣,不堪国事?肃亲王乃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豪格问言眼睛禁不住露出喜色,心里暗道:“觉得有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局可定。”当下摇了摇手道:“小侄福少德薄,非所堪当!”
多铎闻言失声笑道:“本来就不准备立你的,既然你承认自己不行,那就更好。”
豪格一听,脸皮气的发红,他本来是假意谦让,想让众人“坚请不已”,然后顺势登上皇帝宝座,如今却被豪格抓了把柄,如何不生气,当下口不择言的说道:“父皇是因为得到锦州失守的消息才病重驾崩的,一切都是李无庸弄的鬼,我们谁杀了李无庸就立谁为王。”
话语一出,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代善、多尔衮等王公大臣互望了一眼,也不由的点了点头,显然是同意了这个提议了,想来也是,无论这个时候谁来即位,首先要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替皇太极报仇,就象皇太极当初即位一样,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使用离间计杀了袁崇焕,这个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谁杀了李无庸,谁能为皇太极报了大仇,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上皇帝宝座。
只是李无庸真的是那样的好杀吗?在人群中看了半响的洪承畴摇了摇头。虽然与李无庸相交日短,但也还是比较李无庸的,依照李无庸的狡诈,会让你们抓到吗?
宁远城,李无庸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着北方,突然听到罗振川那兴奋的声音喊道:“主公,探马来报,皇太极十天前驾崩了。听说是吐血身亡的。”
哪里李无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只是淡淡的问道:“我们的将士们都准备好了吗?粮草可都烧了,战马可都带齐了?”
“都准备好了。”罗振川连忙收起了笑脸。“两万多人,每人都有吗,每人都带了十天的干粮,跑到山海关没有问题。”
“那还楞着干什么?等着别人来杀你啊!快走,后金人要杀过来了。”李无庸狠狠的敲了下罗振川的脑袋,笑骂道。
硝烟渐去,还没有半日的路程,多尔衮与豪格带领的数万大军就来到了宁远城下,而迎接他们的是敞开的城门,城头上也没有任何旗帜,显然是敌人早就跑走了,好不容易抓个人问问,才知道对方上午就走了。豪格狠狠的抽了一鞭子。
“追。”叔侄两互相望了一眼。
没过多长时间,雄伟的山海关就矗立在众人眼里,望着关上那火红色的大明旗帜,饶是李无庸心情坚毅,也不由的吐了口气。
“本将军乃蓟辽副督师李无庸,今日回朝,是哪位将军守官,还不打开城门。”李无庸大声喊道。
关上的将士一听居然是李无庸回朝,顿时大惊,李无庸的事迹最近几个月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千里击大漠,巧计灭十三万联军,突出重围等等,端的是位英雄好汉,虽然崇祯帝对李无庸大加贬斥,但在民间有识之士却打心里赞叹他,一些民间说书早就把他编成了一部书,到处传说。先前众人原本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想到居然是活的好好的,如何不让人吃惊。
守关将士不敢怠慢,连忙伸出头,恭敬的说道:“李将军,此事关系重大,让小的去禀报我家将军,大人还请稍稍等待。”说完头又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年轻将军站在城头上,李无庸抬眼望去,不是吴三桂又是何人,李无庸心中一喜,刚想打招呼,哪知就听吴三桂脸色一变,大喝道:“你是何人,居然敢冒李督师的名讳,想李将军出兵之时,仅有一万人马,如今你怎么有两万多人马?分明有诈,依本将看,恐怕你是后金的奸细才是真的吧!”
李无庸正待解释,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震动,喊杀声惊天动地,连忙朝后望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无数的敌军漫山遍野的杀了过来,为首的旗帜正是正黄旗与正白旗。李无庸当然知道是多尔衮他们追了过来。
当下也顾不得身份了,大声喊道:“吴将军,还请看在往日同僚的份上,打开关门,放我等入关。”
城墙上的吴三桂脸色狰狞,大声喝道:“还想狡辩,看看你们的身后,后金士兵无数,尔等分明是来诈关的,给我放箭。”周围的亲兵原来还在怀疑,如今果见后面跟着大队的清兵,也就信了八九分,顿时城墙上箭如雨的下来,底下的李无庸士兵促不急纺,哪里能躲闪的快,一轮箭雨下来,就死了数百人,李无庸也是在众人保护下才出了射程之外。
望着狼狈的李无庸,吴三桂心里不由的畅快起来:“李无庸,今日也让你尝尝死亡的滋味,当初你杀我舅舅与兄长的时候,恐怕也没有想到你会有今天吧!如今前有狼后有虎,你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看你如何逃出生天。”
“主公,如今该如何是好?”罗振川着急道。
李无庸望着眼前的这个天下第一雄关,顿时有种无力的感觉,又转首望着不断接近的后金大军,心里大呼:“难道天要绝我李无庸不成?”
督师蓟辽 第一零六回 李无庸龙归大海 顺治帝渔翁得利
若干年后,刘玲儿在一次闺房zhile后,轻声问高祖皇帝如果当初在锦州城饶过祖大寿与吴三凤,也许就不会有那样的危急时刻,李无庸却叹息了半响,方回道:“其实吴三凤该杀,而祖大寿却是不得不杀尔,虽然此人每次降清都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个悲剧人物,但不管怎样,此人不得不杀,否则以后就会有人有同样的借口与理由来投靠敌人,杀了他可以警示后人。”
“主公,如今该如何是好?”王廷臣打马而来。
“唯死而已!”李无庸脸上杀气大盛,大声怒喝道。
“将士们,狭路相逢勇者胜,今日我们就让后金这些鞑子看看,什么是汉家儿郎,让关上的大明将士们看看,什么才是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擎天玉柱。”
“杀,杀。”两万将士的喊声仿佛连山海关也颤抖了两下,关上的吴三桂更是脸色铁青,旁边的大明将士脸上也是一片惭愧的神色,几个个将校嘴巴张了张,脸上流露着迟疑的颜色,朝吴三桂望了望,但又没有说什么。
“锥行阵。”李无庸一马当先,黑色的疾风,黑色的披风,寒光闪闪的长刀,站在众将士的前头,仿佛魔神一样,让人望而生畏,杀气连对面的多尔衮也停下马来。
“李无庸,你如今已经是插翅难飞了,前有雄关挡道,后有我大军尾随,而右边却是大海,将军乃是睿智之人,如今大明朝廷并不信任将军,连将军的同僚也是对将军憎恨不已,我大清拥有将士数百万,名将无数,将军,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不若归顺我朝,如何?”一向爱才的多尔衮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放弃对李无庸的招抚,哪怕对面的那个人正是造成他政治上下风的罪魁祸首。
“睿亲王,你别忘了先皇是怎么驾崩的,李无庸可是罪魁祸首。”旁边的豪格丝毫不给多尔衮的面子,既然大家都已经撕破了脸皮,这个时候说话也就不客气了。
“多尔衮,你也不必多说,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但是你却不了解我的心思,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还是战场上见分晓吧!记着象你儿子福临问好。”李无庸这个时候还不忘给多尔衮来上一下。
多尔衮气的嘴唇直哆嗦,眼睛却朝旁边的豪格望了一眼,却只见自己的对手满脸的冷笑,心里不由的一阵冷颤。
“众将士,杀李无庸者官升三级,赏金万两。”多尔衮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了往日的风度,脸色狰狞的大声喊道。
望着蜂拥而来的无数后金士兵,李无庸一脸的淡然,回首望问罗振川:“振川,你怕吗?”
罗振川满面杀气道:“能与主公死在一起是属下的福分,更何况能与主公凭借一万骑兵纵横大漠千里,何等的快哉,如果有来世,末将还回跟随主公身后。”
“好,振川说的对,主公,没什么可怕的,唯死而已,大不了三十年后,我王廷臣还是一条好汉。”王廷臣也是一脸的笑意。
“好,不愧是本将军看中的人。”李无庸笑道:“众将士,拿起你们的刀枪,和敌人拼了,杀。”
“杀。”
杀声一起,双方一起朝对方冲了过去,随着距离的接近,双方连对方长的什么样子都看的清楚,狰狞的脸色,满眼杀气的眼光等等交织在一起。
“砰,砰。”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在两军的中间响了起来,但大多数还是在后金的阵营中爆炸,后金士兵的身体顿时被炸的粉碎,不断的看到一个又一个的身体飞上半空,随后落了下来,被后来的马蹄踏的粉碎。
“大炮。”多尔衮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有援军到来,而且还带来了大炮。多尔衮对这个玩意可是记忆犹新,谁让他老子就是被这玩意给炸死的呢!
“援军。”李无庸大喜。作为台湾的领导者,当然知道这是台湾特有的加农炮,里面装的是开花弹,虽然威力不如实心弹,但他胜在波及范围广,受害的人较多,由于制作很是麻烦,价格也十分的昂贵,也只有李无庸这个以商业建设台湾,又经过不断的对扶桑等国家的掠夺才能装备军队,但也只是装备的较少而已。
“主公,是施琅大将军。”罗振川大声喊道。
李无庸闻言转首望去,果见右边的大海上,数十艘军舰停泊在那里,为首的一艘高耸的旗帜上挂着正是台湾旗帜,一直雄鹰,一爪抓盾,一爪抓剑,而在稍微矮点的旗杆上,上面绣的是“伏波将军施。”旗杆下面隐约可见的是一位头带盔甲的将军,而这个时候,正有无数的士兵搭乘着小船朝岸边驶来,他们手中端的正是台湾军中即将普遍装备的火枪。
“真的是尊侯。”李无庸大喜,“快,快,迅速脱离战场,朝右翼撤退,有大炮与火枪的掩护,多尔衮不会将我们怎么样的。”
“是。”罗振川高兴的回答道。旌旗挥舞,两万多将士迅速的脱离战场,朝右翼退去,不一会儿就退到了火枪阵的身后,然后在一些校尉的组织下,上了战舰。
“砰砰。”一阵硝烟吹过,精锐的后金铁骑以一下字就倒下了许多。
“砰砰。”一队接着一队,换防的速度比以前快速了多少倍,火枪阵前的后金尸体逐渐多了起来,而上空的炮弹仍然在飞舞,不时的与地面发生接触,周围数十步的后金士兵离开了人世。
看着不断减少的李无庸大军,看着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属下,后金的两个王爷顿时一阵心痛,双方都知道这次想斩杀李无庸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回军。”多尔衮很快的面对现实,下达了后撤的命令。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与撕杀,每天都与死亡打交道的李无庸在施琅的接应下,终于撤离了危险的辽东,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
崇祯十五年,炎黄五年九月一日,大吉,盛京崇政殿内,四岁的福临继承王位,定次年为顺治元年,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共同辅政,两黄旗大臣、侍卫图赖、鳌拜、索尼、巩阿岱、图尔格、谭泰、锡翰、希福、范文程、遏必隆等两百零七人,对天地盟誓,辅佐新登基的年幼皇帝。
龙卷天下 第一零七回 旗舰内笑